初一学生期末计算机课总结.docx
《初一学生期末计算机课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学生期末计算机课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学生期末计算机课总结
初一学生期末计算机课总结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了计算机课,大家知道怎么用总结自己计算机课的学习成果吗?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初一学生期末计算机课总结,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课堂计算机学习心得体会【1】 利用计算机能使动画、声音、文字等地切入融为一体的特点,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有力工具和形式。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经过对就业学生的计算机中考辅导后,结合自己在计算机教学上某些方面的理解,我简单地谈谈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计算机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关系、原理变得具体化,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变复杂为简单,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按它们的规律表现出来。
教学时,鲜艳和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智能性的启发和引导,诱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唤起高涨的学习情绪,使大脑注意力高度集中。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我主要让学生了解两点:
第一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还不能很清晰地了解计算机的真正概念及应用。
第二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性。
因此,采用CAI教学能够将实物或显微图像直接投影放大,形象直观地展示化静为动的情景画面,使生物学科真实、客观、生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课前备课是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计算机学科教学也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出详尽、周密的备课。
所不同的是,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在机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推敲、验证、演练,以使得这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
因此,我要让学生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一个小实例,并由此实例在计算机上的推演过程和结果来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最后用一个大实例把很多个知识点归纳进行推演,我认为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消除学生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感性认识。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媒体的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和资料能得到共享。
在教学上应用计算机,能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更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选择,使其充分发挥自已的潜力,施展自已的才能。
在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领会能力是有差别的。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针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教学的效果常常是优秀的学生、领会能力强的学生能掌握,而智力稍差的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学习产生困难,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自卑感和畏难心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是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悬念法,比喻法。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百看不如一练”。
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演示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理解的时候,能不能让学生将这一还比较模糊的概念转变成自己思维体系中固有的,较清晰的认识;能不能使学生对这一比较陌生的知识逐渐熟悉起来,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从实践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
有部分学生当老师讲解时象雾里看花,怎么想也不清楚,但是自己一上机一操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借于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把教学内容尽量概括得简明、精要,再把上机要掌握的内容列在讲义上,尽量多化一些时间让学生上机,而我在学生上机时,起引导作用,在学生上机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自己去探索、去交流,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归纳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
大学计算机课小结【2】 在为期一周的计算机强化训练中,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发展历史。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
短短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信息处理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
今天,计算机已进入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文字、电子表格处理到数据库管理,从科学计算到多媒体应用,从局域网到远程通信,从办公自动化到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的应用无处不在。
社会的信息化与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
1946年第一台全自动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自它诞生以来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
年-1957年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的基本逻辑元器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或磁鼓,外存储器采用磁带等。
其特点是:
速度慢,可靠性差,体积庞大,功耗高,价格昂贵。
编程语言主要采用机器语言,稍后有了汇编语言。
编程调试工作十分繁琐,其用途局限于军事研究的科学计算中。
年-1964年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第二代计算机增加了浮点运算,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到2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使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实现了一次飞跃。
同时,用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使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体积大大减小,寿命延长,价格降低,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与有了较大发展,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编程语言除了汇编语言外,还开发了FORTRAN,COB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使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年4月IMB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第三代电子计算机是使用了集成电路的计算机。
1958年,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诞生时,只包括一个晶体管,两个电阻和一个电阻-电容网络。
后来集成电路工艺日趋完善,集成电路所包含的元件数量以每年1-2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
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部分电路元件都已经以集成电路的形式出现。
甚至,在小拇指甲那样大的约1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就可以集成上百万个电子元件。
因为它看起来只是一块小小的硅片,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芯片。
与晶体管相比,集成电路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而可靠性高,造价更低廉,因此得到迅速发展。
4.进入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采用标志着第四代计算机的开始。
1971年开始,计算机的基本逻辑元器件逐渐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内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制造出的大容量磁盘和光盘,计算机的速度达到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在现代社会,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到军事、科研、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一个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在科研领域,人们使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复杂的运
算及大量数据的处理,如卫星飞行的轨迹、天气预报中的数据处理等。
由于计算机能高速、准确地进行运算,因此,人们往往需要花费数天、数年时间甚至一辈子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计算机只需很短时间就能完成。
在学校和政府机关,每天都涉及大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有了计算机,工作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在工厂,计算机为工程师们在设计产品时,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现在,人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只要输入有关的原始数据,计算机就能自动处理并绘出各种设计图纸。
在生产中,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如温度控制、电压电流控制等,从而实现自动进料、自动加工产品以及自动包装产品等。
现在,人们的交流已越来越多,要求信息的传送速度更快、传送的范围更广,“信息高速公路”也就应运而生了。
其中,已拥有了数千万个用户,用户只要把自己的计算机接到这一网络中,就可以与全世界联络,你坐在家中就能获取该系统上的各种信息,如电子新闻、电子图书资料和电子邮件等。
计算机正在进入家庭,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全自动洗衣机为人们免去了洗衣的烦恼,空调器与电冰箱为人们带来一个清凉的世界。
在一些先进国家的家庭中,各种家用电器用网络连接起来,人们通过声控、遥控实现了家务劳动自动化,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我深入的了解了计算机的基础、历史以及发展领域。
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计算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受益匪浅。
最后,衷心的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
计算机校本课程总结【3】 一个学期的校本课程又结束了,回想本学期的教学,有苦也有乐,通过二年半的校本课程让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更多的理解。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总结,我也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有了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本学期我带的是三到五年级的计算机课程,这学期参加校本课程的学生共有40人,其中三年级15人,四年级15人,五年级10人.这些学生基本上是新的学生,而且三四年级中占多数,三个年级中上学期学过的有5人。
机房的计算机只有36台,这样就有个别学生没有计算机,针对这一情况,在学期初分组时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高年级与低年级的相搭配,原来学过的与新学生相搭配,学有余力的与相对薄弱的相搭配。
在这个班中有许多学校“知名的人物”,淘气是有名的,在分组时将这些学生都调配开,分散在不同的位置,这样可以保证课堂的纪律。
保证三人两台计算机,每个学生都有上机的机会。
校本课程中的学生是各个班的学生,在管理上就要求教师多下功夫,在学生平时的管理中,我采用了学生“自治”的方法,用学生来管理学生,每个班有一名负责的学生,每天报告学生的人数以及没有来的学生的原因,这样保证学生在教师的视线之内,人数清。
分成的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小组长,一般是学的比较好的学生,组内问题主要是小组长来解决,小组长就是这个组的“小老师”,小组长不是“终身制”,随着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调整,通过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人争着当小组长。
学生中有了小老师。
伙伴教学的模式初步形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老师也有了小助手。
对学生的管理还需及时与家长联系,由于需要准备U盘和笔记本,在学期初我给每个孩子印发了家长联系卡,家长也十分配合。
四三的段仲戜的妈妈给我写的信十分诚肯,段仲戜也因此学习十分努力,作品交的最早、最多。
三五的韩亚慧拉着妈妈看了她的作品,她妈妈告诉我没想到孩子能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孩子表示放假也要继续练习。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在本学期刚接触计算机,四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学的是word的基础知识,五年级学生本学期学的是flash动画制作。
在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要让学生有作品,看到他们的成长过程,让他们时刻都有成就感。
在前两年的教学中我选择的是word、FrontPage、flash三个学生有兴趣而且能看到成绩的内容。
在本学期初进行课程选择时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选择了word文字处理系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初步的知识,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深,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没学过的学生和三四年级一样学习word,学过的学生仍然接着上学期的flash继续学习,这样学生都觉得有自己喜欢的内容,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大提高了。
象五三的申洲尧、田浩东对于flash着迷,第节课都追着要内容。
计算机课和其它课程不一样,每一次课程的内容只能保存在计算机中,机房的计算机是大家共用的,有时会出现内容删除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在学期初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U盘,每一次的作品都保存在U盘中,这样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每一次成长的历程。
为了更好地记录学生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还要求学生记笔记,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全部记录下来。
在教学设计方面老师先进行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实践操作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每节课设置相关任务,每节课都有不同的主题,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三年级的学生遇到问题老师适当帮助解决,高年级的学生主要通过讨论自己解决。
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课堂的知识,老师讲解后要求同学们自己做作品,这时“小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同组同学有问题时,都是“小老师”在解决,遇到共性问题老师再进行集体讲解,由组长负责对学习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形成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究问题,在练习中深化问题,在创新中解决问题。
这样“小老师”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掌握了知识,这样学习的知识更扎实、牢固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
学生在日常操作中鼓励学生将语文课中的课文做为活动的主题,这样也进行了课程的整合。
在教学中还注意与学校进行的各项活动相结合,如9月的教学中主要针对学校知识的教育,在作品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对校风校训等学校的常规知识有了认识。
10月的主题是计算机知识的介绍,学生在操作中不仅学习到操作,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知识。
11月结合学校科技月活动学生制作了科技小报和我是小小讲解员。
12月的主题是新年小报,这样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开拓了视野,情感目标也达到了。
教学需有备而教,我并没有因为是校本课程而放松备课的要求,在备课上下功夫,有时间上网下载有关内容,不断充实自己的教案,经历两轮校本课程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案。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要给学生泉水,就要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
教师的知识对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技能更有深度与广度。
获得的荣誉有区教学能手称号,论文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
在校本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研究改进的地方,校本课程的时间比上课长20分钟,相当于多半节课,如何寻找更多的方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计算机课程小学中比赛很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学科的整合怎样做的更好,让学生不只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计算机课程与其它课程的不同,学生层次不同三到五年级属于复式教学,如何搞好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吃饱、吃好”?
总之就是校本课程如何能更上一层楼,有更高的跨越。
这都是我在思考解决的问题。
有思考就有前进的动力,下学期的校本课程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