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348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

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

《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20个成语。

“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传记及其他科普作品。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计13课时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感受居里夫人的理性美,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划出相关语句。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执著追求

不朽功绩

勇于献身

淡泊名利

【教学反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航天人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

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

二、新授

1.指名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

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

先好好地观察一下,不要急着动笔。

4.学生描红

5.指名问贰为什么要描“缘”这个字呢?

(学生说)是的,老师和你有同感,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教师黑板范写,学生书空。

6.请大家再拿起你的阅读材料,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

7.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

(1)指名说。

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2)谁圆了谁的什么梦?

(学生说)

(3)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的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

 学生说:

中华民族……

 电脑出示: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学生读)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学生读)

 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

我很骄傲,也自豪,我们应该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了。

8.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梦想的,请大家好好读读文字材料,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场面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1)学生读

(2)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写阅读感受)

9.师生交流

(1)学生说:

我找的是第12自然段,(学生读),我仿佛是看见神州五号被托入了太空。

(2)学生2:

我觉得从倒计时的地方可以感觉特别紧张。

 你能把这种感觉给我们读出来?

(学生读)

 我仿佛回到了那天的发射现场,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学生齐读(6—11小节)

(3)还有没有其他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学生4:

从第四自然段看出本次发射一定能成功。

从杨利伟叔叔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补充相关的材料,你知道这么多,怎样知道的?

网络真是一个好东西。

(5)学生说;第五自然段也是很令我激动的。

10.值得庆幸的时,神州五号已经发生成功,想看看太空中拍摄到的画面了吗?

(1)播放课件(让老师来圆你们第二个梦)

(2)看了这样一个画面,想说什么吗?

(3)学生说: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画面,比杨利伟还激动。

(4)说到这里,你们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吗?

 学生说:

“今天我能看见这么美丽的画面,十分感谢杨利伟叔叔。

 让我们一起感谢杨利伟叔叔

 学生说:

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杨利伟叔叔。

三、小结

【板书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教学反思】

 

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领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3.教师小结: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生字新词。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就这段内容提出问题。

2.学习第一个事例。

在读书交流的同时设置填写表格: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谢皮罗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

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学习第二个事例。

4.学习第三个事例。

以自学为主,自己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

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5.学习一、二自然段。

读一、二自然段,围绕着课初就这段所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重点研讨:

这里的“?

”“!

”各指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注意读悟结合,切忌光谈不读。

6.学习六、七、八自然段。

⑴自读六、七、八自然段。

⑵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⑶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

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教师重点强调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作业: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提出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洗澡水的漩涡捉住问题

(2—6)三个事件证明观点石蕊试纸的发现不放反复

睡觉时眼珠转动实验研究

(7、8)总结观点:

见微知著不断探索

【教学反思】

21*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

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

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

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学生自由畅谈。

2.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森先生》    《由<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独特)我

打零分目瞪口呆

故意气炸了(哪门子老师)

独立思考、判断受益终身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

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

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

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

感兴趣的人

感兴趣的事

感兴趣的景

感兴趣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

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

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

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

(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

(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

(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

(3)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

3.师小结评价:

双方能以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注意了礼貌用语,为我们的辩论开了个好头。

下面就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自由辩论。

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

5.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

要求语言精炼,(有理有据)说理清楚。

四、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

3.评选“最佳辩论手

4.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如诗如画的童年里,你们每天都遨游在生活的海洋里,在感受着生活,体验着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人,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二、拓展思路

1.翻阅自己近来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满意的作品多读几遍;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概括板书(可能会有以下的情况)

做过的──

听到的──

看到的──

想到的──

三、自由交流,引出要求

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有条理地讲述。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指名讲述。

明确要求:

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地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他在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

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

(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语句通顺,在习作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写事:

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人:

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

写景状物:

抓住特点,融入真情

四、指导习作。

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

现在,你们就用笔把它描述下来吧。

在写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习作要求。

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

3.学生自由写作,先写完的学生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同学那儿拜读他的大作,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学会写作文是一种能力,学会修改、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也是一种能力,它将使你受益终身。

这节课我们按内容进行交流评赏,共同分享你们心中那美好的回忆。

2重温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1.师生互评。

2.小组互评。

按作文内容组建评赏小组,组内评赏,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真诚指出不足,并给予热情帮助。

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一人执笔,写出评语。

3.全班评议。

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宣读,全班同学进行评议:

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

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4.自评修改。

虚心听取、真情接纳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阅读,认真修改,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评改结果,增强成功体验。

三、汇编作文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经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同学们的习作增色不少,出现了不少佳作。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分作文,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作文集。

在前面写上编者的话,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编写目录,并给自己的作文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交流评赏,不仅知道了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而且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

当然同学们编的习作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成长中永久的记录,期待着同学们习作选的诞生。

回顾·拓展五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四人一组,组长任选其中15个词语抽测组员,进行听写)。

二、交流平台

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2.交流学习收获。

三、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交流:

3.根据意思分类

再读这些成语,你会发现其中有些成语的意思相近或反映了同一个内容,找找看。

4.选择其中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5.抄写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舍本逐末”的含义。

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