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71770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

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隋唐时期,冷泉关素称“燕冀之御,秦蜀之经”,是重要的战略关卡。

明朝期间因躲避贼寇和自然灾害,逐步形成了可居、可防、可匿的封闭堡寨。

明清以后,村落从山脊发展到山脚,再到汾河两岸平地。

下图为明朝冷泉堡寨的地形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隋唐时期,冷泉关成为重要的战略关卡,主要因为()

A.山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B.南北道路咽喉,易于防御

C.自然条件恶劣,人迹罕至D.河流东西阻隔,天然屏障

2.明朝期间,冷泉堡寨的选址主要抵御的自然灾害最可能为()

A.战乱B.风沙

C.洪涝D.寒潮

3.后期,冷泉堡寨的形态演变为开放型,主要是因为()

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社会秩序稳定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D.追求生活便利

〖答案〗1.B2.C3.B

〖解析〗

〖1题详析〗

考查中国地理及自然环境特征、交通区位分析,由材料可知,汾河河谷大体为南北走向,为隋唐时期重要的交通要道,冷泉是南北道路交通咽喉,特殊的区位和狭窄的地形条件使这里易于防御,成为军事重镇,B正确。

故选择B。

〖2题详析〗

考查区域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中国气候特征与水文特征。

由图可知,明朝期间的古寨选址,海拔较高,结合山西气候特征为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汾河易泛滥发生洪涝灾害,可主要防御的是洪涝灾害,C正确。

战乱不属于自然灾害,A错误;风沙、寒潮山地北麓较该地严重,BD错误。

故选C。

〖3题详析〗

本题考查聚落形成演变的条件。

封闭冷泉堡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躲避贼寇,因此后期的开放也主要是因为社会秩序稳定,B符合题意。

故选B。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将在学校操场上测量的旗杆杆影长度记录后,随机抽取部分记录绘制成图,下图示意当天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中学所处的经度为()

A.105°EB.110°E

C.115°ED.120°E

5

测量当天,北京()

A.白昼长度小于夜晚B.杆影变幅小于180度

C.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正午的杠影朝向正南

〖答案〗4.B5.C

〖解析〗

〖4题详析〗

结合所学,除极昼、极夜区外,一天中(白天)关于地方时12:

00对称的两时刻太阳高度相同,影长相等。

由图中北京时间9:

20、16:

00杆影长度相等可知,该地北京时间9:

20、16:

00的太阳高度相等,则两时刻关于该地正午(地方时12:

00)对称,即该地正午(地方时12:

00)对应的北京时间为(9:

20+16:

00)/2=12:

40,与北京时间12:

00差40分钟,根据“东加西减”可知该地的经度为I10°E,B正确,ACD错误。

〖5题详析〗

由图可知,测量当天,杆影上午朝向西南、正午时分朝向南部天空,故当天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当地以北,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且直射点纬度高于当地纬度。

当天北京昼长夜短,A错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正确;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杆影朝向正北,杆影变幅大于180度,BD错误。

选C项。

植物分布区的扩展和迁移主要受种子散布能力和环境特征影响。

落叶松是西伯利亚特有种,在漫长的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展。

下图为北半球落叶松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亚欧大陆东岸落叶松集中分布区南界纬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西风势力强B.地势低平

C.降水丰富D.冬季风影响大

7.亚欧大陆中部少见落叶松分布,表明()

A.亚欧大陆中部风力较弱B.亚欧大陆中部动植物数量少

C.落叶松对水分差异敏感D.落叶松主要借助洋流扩展

8.亚欧大陆中低纬地区东西部落叶松零星分布可能是因为()

A.人类活动的破坏B.山地地形的分布

C.不适应当地环境D.其他物种的竞争

〖答案〗6.D7.C8.B

〖解析〗

〖6题详析〗

根据所学知识,“植物分布区的扩展和迁移主要受种子散布能力和环境特征影响。

落叶松是西伯利亚特有种”可知落叶松适宜在较寒冷的地区生长,亚欧大陆东岸受冬季风影响,温度低,适宜落叶松向纬度较低处延伸。

另外在西北风的影响下,种子向低纬度方向散布。

D正确;西风影响亚欧大陆西岸,A错误;亚欧大陆东部高原山地较多,B错误;分布南界与降水丰富关系不大,C错误。

故选D。

〖7题详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亚欧大陆中部降水少,气候干旱,落叶松少见,说明其对水分比较敏感,C正确;亚欧大陆中部动物少,但只要有动物就存在种子的传播,只是可能植被密度相对较小,亚欧大陆中部少见落叶松分布,并不是因为动物少,而是干旱造成,故B错;同理,亚欧大陆有风就一定会传播,风力的大小只影响传播速度,故C错;落叶松并不只是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影响因素不是洋流,故D错。

故选C。

〖8题详析〗

亚欧大陆中低纬地区东西部落叶松主要分布在横断山、阿尔卑斯山等高海拔地区。

冰期时落叶松向南扩展到亚欧大陆中低纬的东西部地区,间冰期落叶松向北退去,山地基带的落叶松向高海拔延伸而保留,而低海拔地区的落叶松因热量条件变化而消失。

B正确。

落叶松不是亚欧大陆中低纬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因此它的零星分布与人类活动的破坏、不适应当地环境、其他物种的竞争无关。

ACD错误。

故选B。

红海是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表层海水水温高,200m水深处水温也达21℃。

下图为红海地区略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B.地壳运动活跃

C.信风控制D.海洋生物繁盛

10.红海表层海水盐度高低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A.盐度高,北高南低B.盐度低,北高南低

C.盐度高,北低南高D.盐度低,北低南高

〖答案〗9.B10.A

〖解析〗

〖9题详析〗

据材料可知,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而信风带控制、太阳辐射强烈是表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故AC错误,海洋生物繁盛是海水温度高的结果,D错误;联系红海的板块位置,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热释放多,因此深层海水水温高,B正确。

故选B。

〖10题详析〗

红海地处副热带海域,整体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盐度高,BD错误,红海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通,海水交换较北部强,因此海水表层盐度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A正确,C错误,故选A。

浮石是一种可以漂浮在水上的岩石,因内部有很多孔隙,比重很小,其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

汤加岛附近海域常漂浮有直径1-20cm大小不等的浮石块,它们聚集在一起会形成“浮岛”。

2019年“浮岛”较往年以更快的速度飘到了大堡礁,专家称浮石的到来有助于大堡礁国家公园的生态恢复。

下图为大洋洲局部示意图及浮石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浮石的形成机理,最可能是()

A.岩浆气体膨胀B.岩石受热膨胀

C.岩石高温变质D.海水侵蚀作用

12.2019年,“浮岛”较往年到达大堡礁的速度快,是因为()

A.赤道逆流流动速度变慢B.东南信风势力增强

C.南半球西风带风速降低D.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

13.浮石有助于改善大堡礁的生态环境,主要是()

A.浮石遮挡住了阳光对海底生物的辐射B.浮石飘浮阻止了捕捞船只的滥捕行为

C.浮石带来了大量附着其上的海洋生物D.浮石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矿物质养分

〖答案〗11.A12.B13.C

〖解析〗

〖11题详析〗

由图文信息可知,浮石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从图中浮石的特征可以看出其为玄武岩气孔构造,是岩浆喷出地表,温度降低,压力减小,大量气体在岩浆内膨胀逸出,从而形成大量孔隙,故B、C错,A项正确。

浮石孔隙占比很高,且能浮于水上,外力作用形成的孔隙,是自外而内的,是开放的,水填满孔隙后,会沉入水底,故不可能是海浪侵蚀,D错,本题选A。

〖12题详析〗

盛行风及洋流是浮岛运动的动力,图片中汤加在20°S附近,可排除赤道逆流和西风带的影响,AC错;2019年‘浮岛”较往年到达大堡礁的速度快,主要可能受东南信风影响,当信风增强的年份,南赤道暖流增强,浮石漂流的速度自然增快,B正确,D错误,本题选B。

〖13题详析〗

浮石相当于一座漂浮的岛礁,在漂浮过程中会吸引大量浅海生物附着其上繁衍生息,到达大堡礁落脚后,可以促进岛礁生物的恢复,C项正确;海底生物需要阳光得到能量而繁衍,A错;浮石是岩石,其主要成分为矿物质,本身并非含大量有机质,D错;大堡礁作为国家公园,滥捕行为不可能是常见现象,B错。

故本题选C。

为研究路基与自然地表下的冻土温度变化状况,我国某科研组于1995年在青藏公路沿线设置了一组观测孔,得到了连续五年的观测资料。

下图为基于观测资料进行热量分析得出的冻土热流通量变化图(注明:

热流通量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流过的热量,简称热流,正值表示吸热,负值表示放热)。

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4.受热力作用影响,青藏高原大量吸收周边同海拔大气热量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5.与路基下冻土相比,自然地表下冻土年内()

A.吸、放热量更接近平衡B.吸热时间更长

C.吸、放热周期变化不明显D.吸热起、止时间滞后

16.根据冻土热流通量变化可确定路基下冻土()

A.厚度增加B.上限下降

C.稳定性明显增强D.退化不明显

〖答案〗14.D15.A16.B

〖解析〗

〖14题详析〗

冬季,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一个低温高压中心,而高空大气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中心;同海拔周边大气受地面影响小,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一个相对低压中心,而相应的高空大气形成一个高压中心,在高空气流流向高原面上空,再下沉,给高原面带去热量,因此青藏高原大量吸收周边同海拔大气热量,D正确;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受热快,气温高于周边同海拔大气,B错误;春季和秋季为过度季节,差别不大,AC错。

故选D。

〖15题详析〗

从图中看,路基下冻土热流通量为正值时间长,而自然地表下冻土热流通量正负值相当,所以自然地表下冻土吸热时间更短,吸、放热周期变化明显,年内吸、放热量更接近平衡,年内吸热起、止时间滞后不明显,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题详析〗

从图中看,路基下冻土热流通量大多数为正值,所以吸热多,冻土融化,路基下冻土上限下降,B正确,因此冻土厚度变薄,A错误;稳定性明显减弱,C错误;冻土退化明显,D错误。

故选B。

同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

下图为某区域的某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其中B处有一落差30米的瀑布,图中地形等高线的等高距是100米,山峰最高点海拔为103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A处坡面径流方向是()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北向南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B.若D处地下含有煤层,开采时易发生瓦斯爆炸

C.D处地下岩层具有良好的储水构造

D.图中河流为地上河

19.图中C处该岩层的最大埋藏深度可能是()

A.160米B.200米

C.240米D.280米

〖答案〗17.B18.B19.C

〖解析〗

〖17题详析〗

读图,坡面径流方向垂直等高线指向低处,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分布和指向标,A处坡面径流方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流,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题详析〗

读图可知,河流发源于山谷处,由高处往低处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因此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A错误;根据构造等高线可知,D处岩层“凸低为高”处,即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若地下含有煤层,煤层上方易形成气体聚集区,开采时易发生瓦斯爆炸,B正确;D处是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结构内部不易存水,不是良好的储水构造,C错误;根据图中构造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地下水的渗流方向是指向河流处,地下水补给河流,因此不是地上河,D错误。

故选B。

〖19题详析〗

根据材料信息,B处有一落差30米的瀑布,图中地形等高线的等高距是100米,山峰最高点海拔为1030米,可知,C点的最高海拔不高于470米,最低大约为400米;C点的岩层海拔为220~240米,因此C处该岩层的最大埋藏深度小于250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

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D.副热带高压减弱

21.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

22.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答案〗20.A21.B22.C

〖解析〗

〖20题详析〗

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

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21题详析〗

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

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

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22题详析〗

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湖效应降水是指在一定大气条件下,湖泊在其上空或下风侧激发或加强降水的特殊天气过程。

在湖陆温差影响下,激发出向湖体中心辐合的湖陆风环流,并在有利环境条件中触发对流,形成激发型湖效应降水;湖体还会影响穿越其上空的天气系统,加强湖体上空或下风侧的降水,形成加强型湖效应降水。

下图示意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的月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属于鄱阳湖湖效应降水多发时段的是地方时()

A.9:

00-12:

00B.0:

00-8:

00

C.12:

00-15:

00D.16:

00-20:

00

24.11月—次年2月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很低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水域面积小B.盛行冬季风

C.地表植被少D.湖面封冻

25.导致7-8月鄱阳湖激发型和加强型湖效应降水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大B.夏季风强劲

C.副热带高压控制D.台风频率高

〖答案〗23.B24.A25.C

〖解析〗

〖23题详析〗

根据材料“在湖陆差影响下,激发出向湖体中心辐合的湖陆风环流,并在有利环境条件中触发对流,形成激发型湖效应降水”可知,湖效应降水的湖陆风环流是陆风在湖泊区域的辐合上升,即湖泊温度高于陆地温度时,陆地形成冷高压,风吹向湖泊,湖泊水温相对高,形成上升气流。

此时段应是夜晚时,由于湖陆的热力性质差异,湖泊降温慢,陆地降温快,湖泊温度高于陆地。

因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4题详析〗

11月—次年2月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很低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河湖水量少,此时长江水位低于湖泊水位,鄱阳湖大量补给长江,造成鄱阳湖水位急剧下降,水域面积小,因此湖效应降水频率很低,A正确;盛行冬季风不是直接原因,B错误;湖泊区夏季湖水淹没,水域面积大,植被少;冬季湖滩区草类植被生长,地表植被没有减少,湖滩区形成草甸区,C错误;湖面不结冰,D错误。

故选A。

〖25题详析〗

根据材料可知,激发型湖效应是湖陆风局地环流的结果;加强型湖效应是盛行风下产生的大湖效应。

7—8月鄱阳湖激发型湖效应降水远多于加强型湖效应降水,直接原因是7—8月是鄱阳湖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夏季风势力弱,加强型湖效应降水少;夏季湖泊水域面积大,湖泊与陆地之间的温差加大,湖陆风势力加强,受背景风干扰少,因此夜晚陆风加强,陆风在湖泊区域的辐合上升加强,再加上水汽充足,形成降水。

因此激发型湖效效应降水增多,B错误,C正确;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无关,在内陆地区,台风影响频率低,A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中游山区建有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集发电、灌溉为一体。

基于发电及河流本身水沙特点的考虑,其设计死水位(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海拔955米,高于坝址河床76米。

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

材料二:

下表为该水利枢纽断面各月含沙量和输沙量多年平均值统计表。

表(注:

含沙量等于流经断面的输沙量同流量之比)

(1)简述玛纳斯河输沙量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明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设计死水位高的原因。

(3)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其下游平原型水库多被废弃,分析原因。

〖答案〗

(1)年内分配不均匀,集中在6、7、8三个月(集中在夏季)。

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流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强。

(2)河流含沙量大,预留泥沙淤积余地,延长使用年限;抬高水位,有助于提高枯水期的发电能力。

(3)肯斯瓦特水库海拔较高,气温低,库区水面蒸发量小;肯斯瓦特水库位于中游山区,可蓄的水量较大,大量截流下游水库水量。

山区型水库功能多(发电效益高)(或答:

下游水库海拔低,库区水面蒸发量大且渗漏多;河水被肯斯瓦特水库截流较多;平原型水库功能单一(发电效益低)

〖解析〗本题以玛纳斯河以及背斯瓦特水利抠纽各月含沙量和输沙量多年平均值统计表为材料,涉及河流补给方式、河流水文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表格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玛纳斯河输沙量的季节分布不均匀,6、7、8月输沙量最大,1、2月输沙量最小。

原因:

该河流的水源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河流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强,输沙量大;1、2月气温较低,冰雪融水量较小,河流流量小,河流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弱,输沙量小。

(2)玛瑙斯河含沙量较大,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死水位高出坝址河床较多,为了预留泥沙淤积余地,延长使用年限;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集发电、灌溉、防洪为一体,为保证枯水期发电,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死水位高出坝址河床较多。

(3)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于下游平原地区水库的上游,水库海拔较高,气温低,库区水面蒸发量小,水资源利用率高;肯斯瓦特水库位于中游山区,该工程建成后,蓄水量大,下游河流水量大幅减少,下游平原水库蓄水量减少,功能减弱,导致废弃;山区型水库功能多,发电效益高,平原水库功能单一,发电功能较差;平原水库气温高,蒸发强,渗漏多;水分容易流失,平原水库浪费土地资源等。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哈得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浅海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次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

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及其沿岸、格陵兰岛及其周围。

哈得孙湾西岸的丘吉尔港在无海冰时期经常有北极熊来此寻找食物,目前哈得孙湾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

但近年来,该地北极熊数量下降了约1/4。

下图为哈德孙湾示意图。

(1)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早的原因。

(2)推测较低纬度的哈得孙湾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该地区北极熊数量下降的原因。

〖答案〗

(1)海湾深入内陆,受陆地影响大,海水降温快;海水较浅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降低了海水盐度,易结冰。

(2)大量河流入海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北极熊食物丰富;温度低,结冰期长,北极熊能够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面积辽阔,生存空间大。

(3)全球气候变暖,冰期缩短,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的日期减少,食物短缺,生育困难;海冰面积减少,栖息地缩小。

全球变暖,北极熊种群生态适应能力减弱。

〖解析〗本题以哈得孙湾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哈得孙海湾向内陆深入,几乎被陆地包围,受陆地影响大,且北部地势低,极地冷空气长驱直入,使海水降温快;由材料“哈得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浅海湾”可知,海水较浅,受海底地面的影响,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由右图可知,哈得孙湾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降低了海水盐度,易结冰。

(2)读图并结合材料“哈得孙湾西岸的丘吉尔港在无海冰时期经常有北极熊来此寻找食物,目前哈得孙湾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可知,哈得孙湾西岸大量河流入海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北极熊食物丰富;根据材料“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次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可知,哈得孙湾温度低,结冰期长,北极熊能够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地广人稀,面积辽阔,人类干扰少,北极熊的生存空间大。

(3)根据材料“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及其沿岸、格陵兰岛及其周围”可知,北极熊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寒冷的极地附近地区;由材料“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可知,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期缩短,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的日期减少,食物短缺,生育困难;全球变暖导致极冰融化,海冰面积减少,栖息地缩小。

全球变暖,北极熊种群生态适应能力减弱。

因此近年来该地区北极熊数量下降。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圣华金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内华达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

下图示意圣华金河位置。

吐尔雾(Tulefog)是美国圣华金谷盆地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由于昼夜温差比较大,加上夜晚比较漫长,水汽在林间草场上凝结而形成的雾。

吐尔雾的特点是浓,而且一般都聚集在地表上,通常大雾中心地带能见度都不足500米,气温也随之降低,户外感觉格外阴冷。

(1)描述圣华金谷盆地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吐尔雾发生的有利自然条件。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吐尔雾形成后户外感觉格外阴冷的原因。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