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docx
《广西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
2016年广西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2016·广西柳州一模)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下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图8),导致其中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农村大发展 B.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
C.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题干中图表所示,“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时间段城市化率正处于上升阶段,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图表所示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处于1959—1961年,故B项错误;题干中图表所示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年,而1960—1962年正好处于国民经济调整的阶段,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是1958年开始大跃进所造成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6·广西钦州二模)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 )
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 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 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
【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由图二到图三土地仍然属于公有,没有体现出公有化程度的提高,故A项错误;在整个过程中仅仅有一次所有制的变革,即图一中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公有制,故B项错误;在图二的人民公社阶段,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打击,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改变了人民的经营方式,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6·广西河池三模·15)1977年1月19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一九八零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
报告中指出,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要迅速把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起来,进一步修订和落实农业机械化规划,保证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B.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
C.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D.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犹存
【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改革开放开始的序幕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推动农村农业机械化改革,与推动城市企业改革并不相关,故B项错误;农村的历史性变革是始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要迅速把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起来,进一步修订和落实农业机械化规划”体现国家控制经济的现状,故D项正确。
_
【答案】D
4.(2016·广西南宁二模·31)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提出的主要根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在1949年,故A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颁布,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于1956年建立,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6·广西防城港一模·31)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
【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53”,建国初期的中国面临着内部经济恢复和建设、外部帝国主义的封锁和鼓励,为此提出“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故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实行配给制,故提高农民积极性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1956年,故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后,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6.(2016·广西河池一模)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人均粮食产量比1913年还要低。
同年,中国各地的粮食供应紧张。
这一时期中苏两国农业出现的问题( )
A.制约了中苏两国工业的发展 B.导致了市场经济模式产生
C.催生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考点】“斯大林模式”;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材料中时间信息“1953”年,苏联斯大林模式,中国进行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制约了中苏两国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1953年与市场经济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苏联已经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中国没有进行农业集体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6·广西贵港一模)1949年后以专业知识自重、以市场需求自立的自由职业者多被纳入国家事业或者公营单位之下。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并非完全胜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国家事业或者公营单位”偏重公有性质,属于社会主义的范畴,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1953年,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6·广西百色一模)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国家集中力量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三线”地区进行工业基础建设,其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
“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主要背景是( )
A.应对外来安全威胁 B.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C.呼应国内政治形势 D.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国家集中力量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三线’地区进行工业基础建设,其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应对外来安全威胁,故A项正确;三线建设属于国防需要,并非改变旧有工业布局,故B项错误;当时国内处于文革时期,三线建设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三线建设区域不全是民族地区,故D项错误。
【答案】A
9.(2016·广西桂林、北海、崇左二模)袁庚(1917—2016),被誉为“改革先锋”。
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
此口号( )
A.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掘创新的实干精神B.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
C.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D.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息可以得出该口号体现了开放之初深圳特区积极创新,倡导实干的精神,故A项正确;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开始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C项错误;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指的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原来的人民公社化体制,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10.(2016·广西钦州一模)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要反对保守主义,
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指出:
“我们对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
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不要把它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不致于犯右倾保守或急躁
冒进的错误。
”这篇社论( )
A.开始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助长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启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三大改造中存在“左”的倾向
【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就已经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提到的文章,《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重点强调反对急躁情绪,即重点强调反对左倾错误,而此时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故D项正确。
_
【答案】D
11.(2016·广西北海一模)1955年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
经济合作;文化合作;
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
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解析】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第一次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反对殖民主义,根据材料中“人权自主权”“附属国问题”得出,故A项正确;政治中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经济独立在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万隆会议虽然推动经济合作,但是尚未形成区域集团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12.(2016·广西梧州二模)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
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
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
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
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
以雇工。
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
作对,定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材料说明
了( )
①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③地下工厂的出现是因为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太快
④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更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毛泽东针对当时存在地下工厂和资本主义的事实,没有通过行政或军事手段一刀切,而是采取了承认和实施相应经济政策的方式,故①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的,故②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步伐过快,工作不到位,对民族资本的处理在一些利益环节没能遵循经济规律办事,导致了部分企业采取规避政策的现象发生,故③正确;建国初期,生产力总体水平落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2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2016·广西玉林一模)(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
年份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1998
2083
3.90
33621
62.90
17750
33.21
1999
3245
5.62
35571
61.57
18954
32.81
2000
5520
7.94
40554
58.32
23465
33.74
2001
8761
11.18
42408
54.10
27221
34.73
2002
12951
14.30
45.179
49.87
32459
35.83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1998-2002年三种类型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变化趋势,说明形成的原因。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全国卷41题
【解析】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数值”“比重”的具体数据得出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据材料“2002”年比重(%)占“49.87”得出国有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据材料“1998—2002年”得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据材料“2000”“2001”“2002”年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据材料“1998—2002年”得出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据材料“1998—2002年”得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据材料“1998—2002年”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答案】趋势:
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4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
(4分)
原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出四点即可。
每点2分,共8分)
14.(2016·广西柳州二模)(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
……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
……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
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
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一年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
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并指出两国实施计划过程中各自的特点。
(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完成“一五”、苏联完成“二五”计划的不同影响。
(10分)
【考点】“斯大林模式”;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当时两国国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状况,政权需要巩固的史实、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形势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小问特点,中国实行的一五计划是在苏联援助下,“一化三改”指的是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且中国吸取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教训,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协调发展的措施;苏联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中“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说明片面发展重工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他们生产效率低下。
(2)中国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中“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说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我国的三大改造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苏联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中“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可以得出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同时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
_
【答案】
(1)背景:
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都得到巩固;都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
(可从两国当时的国际环境、物质基础、经济结构、政权性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作答;答出其中3点可给6分)
中国特点:
生产关系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
(4分,答出其中两点可给4分。
)
苏联特点:
过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低下。
(4分)
(2)中国:
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分)
苏联:
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答:
19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也可给2分);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6分)
15.(2016·广西南宁一模)(12分)下图(图11)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一幅政治宣传画一一《人民公社好》(芮光庭作)。
请提取图中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要求:
至少提取两项信息,然后由表及里评析)
答题示例:
信息一:
画中出现公共食堂、图书馆、医院、幸福院(敬老院)、幼儿园、百货商店等机构。
评析:
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民公社重视社员生活质量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过于将公社生活理想化;宣传画带有当时的政治色彩,不一定能反映当时生活的真实状况。
【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全国卷41题
【解析】本小问评析,首先要参看示例,需要提取信息,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也可以对信息进行表态,再用相关史实论证,如提炼信息土法炼钢,出现很多小高炉,据所学知识可知积极方面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全民炼钢的景象,消极方面土法炼钢严重脱离实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严重的经济困难,并影响生态环境,如提炼信息粮食满仓,庄稼种植很密集,据所学知识可知积极方面党组织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特点,消极方面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也是急于求成的“左”倾情绪的反映,再如提取信息有全副武装的民兵站岗,据所学知识可知,积极方面一方面说明当时两极格局下国际形势的紧张。
另一方面受到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倾思想的影响。
_
【答案】信息一:
土法炼钢,出现很多小高炉。
评析:
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全民炼钢的景象。
土法炼钢严重脱离实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严重的经济困难,并影响生态环境。
信息二:
粮食满仓,庄稼种植很密集。
评析:
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也是急于求成的“左”倾情绪的反映。
宣传画本身反映出当时党组织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特点。
信息三:
图中有全副武装的民兵站岗。
评析:
一方面说明当时两极格局下国际形势的紧张。
另一方面受到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倾思想的影响。
(一条信息2分,评析4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