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71283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6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报告.docx

《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报告.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报告.docx

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报告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江苏省分淮入沂整治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审稿)

 

环评证章:

国环评证甲级证章号:

2104号

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二○○五年八月

江苏省分淮入沂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委托单位: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承担单位:

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批准:

姜永生所长

审定:

田忠志副总工

审核:

何德进高工环评岗证字第A21040016号

项目负责人:

王成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21040026号

主要评价人员:

王成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21040026号

何德进高工环评岗证字第A21040016号

杨智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21040019号

王钧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B19190002号

杨刚高工环评岗证字第A21040014号

刘华春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21040023号

协作单位: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919号)

 

1总则

1.1环评任务由来

分淮入沂工程是淮河下游防洪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洪泽湖洪水出路之一,亦是淮河与沂沭泗流域相互调度、综合利用的一项多功能工程。

江苏省自1957年开始规划分淮入沂工程,提出在洪水得到初步治理的情况下,淮、沂洪水跨流域调度,引淮河水到淮北扩大灌溉面积,兴利除弊。

40多年来,先后完成了二河干河、淮沭河东西偏泓及堤防,二河闸、淮阴闸、六塘河地涵、沭阳闸(结合柴米河地涵)等主要建筑物和其他相关工程。

2003年大水后,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江苏院”,下同)于2003年8月编制了《江苏省加快治淮防洪建设实施方案》,同年11月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编制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水利部以水规计〔2003〕580号对该规划进行批复。

规划针对淮河流域2003年洪水中暴露出的下游洪水出路不畅的突出问题,从2003年起实施淮河流域堤防达标及河道治理(含分淮入沂整治工程),审查意见中要求抓紧搞好规划确定的各项治淮工程前期工作。

江苏院据此编制了《分淮入沂整治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理》(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的有关规定,在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此,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委托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利部的有关规定,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评价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对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社会及生活的影响,论证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为工程方案的论证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尽可能对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减免措施,使其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为本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年12月26日;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29日;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修正,1996年5月15日;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修正,1995年8月29日;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修正,1996年10月29日;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修正,1995年10月30日;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2年10月28日公布,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1991年6月29日;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2000年3月20日;

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国务院1995年第183号令;

⑾《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

1.2.2技术规范

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88-2003;

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2.2-1993;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2.3-1993;

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2.4-1995;

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评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19-1997;

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水利部,SL204-98;

⑺《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86;

⑻《水环境监测规范》,水利部,SL219-98。

1.2.3有关技术文件

⑴《江苏省加快治淮防洪建设实施方案》,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3年8月;

⑵《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003年11月;

⑶《分淮入沂整治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5年1月;

⑷《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1.3评价标准

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⑵《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⑷《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⑸《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⑺《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⑻《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4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等级

1.4.1评价范围

水环境的评价范围:

为洪泽湖东岸二河闸下沿二河、淮沭河北上与新沂河交汇口的97.5km河道内。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为工程施工区及周边地区200米范围内。

噪声环境评价范围:

为施工场地边界向外各敏感点(600米)内范围。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为本工程土建施工作业影响区。

固体弃物评价范围:

为工程施工的弃土、弃碴区和污染固废物处置区。

水土保持评价范围:

为工程施工作业影响区、弃土区。

其它因子评价范围:

视本工程施工与运行两时段对环境影响的范围与程度而定。

1.4.2评价等级

⑴水环境评价

由于分淮入沂整治工程系非污染性社会公益型项目,本次实施河道整治是为了确保河道的行洪能力,其河道功能除了汛期分泄淮河洪水外还担负着苏北地区送清水任务。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少,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规定,确定施工期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⑵大气环境评价

本工程在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很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的规定,确定对大气环境影响简评。

⑶噪声环境评价

本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与交通车辆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的规定要求,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确定为三级。

⑷生态环境评价

本工程生态扰动主要发生在施工作业影响区、弃土区、弃渣场范围内,无特殊敏感地区和珍惜濒危物种,据此确定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

1.5环境保护目标

⑴水环境

对工程影响范围内水环境质量不产生负面影响为保护目标。

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淮沭河、二河、总六塘河、南六塘河所属功能区均为农业用水保护区,2010年、2020年水质保护目标皆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表1.5-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项目

pH

BOD5

CODCr

溶解氧

氨氮

mg/l

Ⅲ类

6~9

4

6

5

1.0

⑵大气环境保护

施工场地大气环境以不危害施工人员身体健康为目标;外环境以施工所在地周边居民居住点为保护目标。

表1.5-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

mg/Nm3

项目

SO2

NO2

TSP

1小时平均浓度

0.5

0.15

-

日均浓度

0.15

0.10

0.3

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

⑶声环境

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施工区附近噪声敏感区,减少噪声对周围村民和施工人员的影响。

⑷生态环境

保护现有林地和农田,尽量减少耕地占用量和对植被的破坏。

防止水土流失,河道中水生生物得到充分保护,其生活环境不发生明显变化。

保证二河、淮沭河水生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保护工程占地外的陆生植被和农业生态不被破坏。

⑸人群健康

加强施工期间和移民安置过程中的医疗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保护施工人员和居民身体健康。

⑹水土保持

防止施工中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填埋不破坏环境,工程完工后恢复植被80%以上。

⑺农田保护

对工程永久占地按照国家现有土地管理政策进行补偿和保护,尽量减少占用耕地量,对临时占用的农田,要恢复或改善质量。

不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工程概况

2.1流域规划概况

江苏省淮河水系的洪水受淮河干流河道特征的影响,洪水过程一般呈矮胖型,流量大、持续时间长,威胁严重。

近百年来洪泽湖遭遇过14年大洪水,其中1921、193l、1954、1991及2003年的五次流域特大洪水,都给江苏造成深重的洪涝灾害。

洪泽湖位于淮河中下游的结合部,兴利库容约26亿m3,总库容123亿m3,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和水产等诸多功能的巨型平原水库,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的来水。

洪泽湖湖底高程高出下游地面4~8m,洪水水位高出地面10m以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库”。

洪泽湖堤防关系到下游32个县、市、区,26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的安危。

洪泽湖下游洪水出路历来不足,建国后经五十年的治理,现状泄洪出湖河道主要有淮河入江水道、入海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共5条。

入江水道设计行洪12000m3/s;入海水道设计行洪2270m3/s;分淮入沂相机泄洪设计能力3000m3/s;苏北灌溉总渠和废黄河设计行洪1000m3/s。

分淮入沂工程的规划,自1957年开始,江苏省在洪水得到初步治理的情况下,提出淮、沂洪水跨流域调度,除涝改制。

并由江苏省水利厅编报了《分淮入沂、淮水北调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书》,1958年水电部批准实施。

至1970年,完成了二河干河、开挖了淮沭河东西偏泓,兴建了二河闸、淮阴闸、六塘河地涵、沭阳闸(结合柴米河地涵)等主要建筑物,投资10679万元,发挥了向淮北输送灌溉水的作用;1971年编制了《分淮入沂续办工程总体设计》,经水电部批准于同年冬开始续建至1980年,完成了淮沭新河偏泓开挖结合复堤、偏泓生产桥、穿堤建筑物、块石护坡等,投资11380万元。

1974年二河闸曾短时间泄洪1170m3/s,1980年后,因国民经济调整,该项目被列为停缓建项目。

1991年淮河发生中等洪水,为加速降低洪泽湖水位腾空库容,在湖水位超过14.0m(废黄河基面,下同)的情况下,提前分淮入沂,最大分洪流量1210m3/s,12天共泄淮水8.78亿m3,发挥了工程的防洪效益,也暴露了工程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水利厅于1992年上报了《分淮入沂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水利部批复,核定投资7500万元,核减了六塘河堤防除险加固、淮柴闸加固、淮西大涧河洼地除涝三个单项工程及部分项目的加固标准。

根据批复工程项目及投资,从1992年开始实施至1995年工程完成情况详见表2.1-1。

表2.1-11992~1995年分淮入沂续建工程完成情况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已完成工程内容

1

堤防险工隐患修复加固

1.1

险工隐患加固工程

整修雨淋沟1300多条,填塘45处,加做后戗19处,长4117m

1.2

二河东堤渗水段贴坡反滤

贴坡反滤2.52km,顶高10m,边坡1:

3,做后戗0.1km

1.3

堤防粘土灌浆

二河东堤普灌13.5km,复灌6.7km,淮沭河段未灌浆

1.4

滩面跌水

重建31座,整修103座,共134座

2

块石护坡工程

2.1

二河东西堤护坡整修

东堤翻砌护坡11.241km,二河西堤接高整修护坡20.8km

2.2

淮沭河东西堤护砌

东堤新建护坡33.833km,西堤新建护坡24.08km

2.3

园宝头翻砌

翻砌护坡1276m,块石砼结构

3

建筑物加固

3.1

钱集闸加固

渗流处理,更换启闭机,闸门防腐,闸身砼碳化处理

3.2

六塘河船闸修复

将堵坝改为对上闸首进行修复

3.3

庄圩涵洞拆建

洞身采用钢筋砼箱式型涵洞,翼墙采用钢筋砼U型结构带撑梁型式

3.4

夏东电灌站加固

出水池防渗处理,闸门及启闭机梁加固,更换部分机电设备等

3.5

六塘河地涵加固

闸门主滚轮及启闭机设备整修;洞首抗震加固,砼碳化处理等

3.6

沭阳闸加固

部分闸门更换,启闭机检修,堤身灌浆,混凝土病害处理等

3.7

柴米闸加固

闸门更换,启闭机保养,混凝土病害处理等

3.8

淮阴闸加固

工作桥排架抗震加固,工作桥、胸墙砼碳化处理,闸门加固,启闭机维修保养,牛腿重做,增设防渗齿墙

3.9

小型涵闸加固

完成11座小型涵闸,更换闸门及一般加固

4

淮沭河清障

4.1

园宝头滩地清障

清障1.8万m3

4.2

六塘河三角地清障

清障4万m3

4.3

六塘河地涵顺水坝清障

清障24.4万m3

4.4

淮阴闸水下方清除

未实施

5

淮沭河堤防防汛路面

东堤46km,西堤53km,东堤上堤路13.1km,另完成新增的13.8km,共125.9km

6

偏泓生产桥

新建偏泓生产桥10座

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洪水,淮河水位迅速上涨,同时因上游工情变化,淮河干支流入洪泽湖来势迅猛。

入洪泽湖总流量、最大时段入洪泽湖洪量、洪泽湖水位和三河闸泄洪流量均超过1991年,行洪河道部分河段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分淮入沂工程最大分洪流量1720m3/s,共泄洪18亿m3,既显示了工程效益,也集中暴露了工程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行洪过程中,堤防和建筑物多处出现险情,二河东堤背水坡多处渗水,淮沭河东西堤背水坡渗水、坍塌;部分跨河及穿堤建筑物闸门启闭机设备老化、砼碳化,有的还出现了翼墙倾斜、洞身裂缝,危及安全运行。

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洪救灾工作,提出了加快淮河治理建设,尽快实施灾后重建的要求。

江苏省水利厅于2003年8月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加快治淮防洪建设实施方案》、《江苏省淮河流域2003年灾后重建应急工程实施方案》等。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9月编制了《江苏省淮河流域2003年灾后重建应急工程分淮入沂初步设计》,同年11月水利部淮委以淮委规计[2003]592号文对该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批复投资1.07亿元,工程内容包括淮阴闸加固、柴米闸、堤防及穿堤建筑物加固工程等。

以上历次工程的实施对提高工程防洪安全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项目实施主要是就一些已经暴露的险工隐患进行除险加固,没有从工程的整体防洪泄洪能力上进行系统考虑,工程离治理目标还有相当差距。

因投资规模所限制,许多工程内容难以列入,也影响整体效益的发挥和工程安全。

目前分淮入沂工程主要存在堤身和堤基渗漏问题突出、堤防隐患多、护坡短缺及高度不足、沿线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滩地生产和行洪矛盾大、沿线因洪致涝矛盾突出等问题。

2004年11月16日~18日,江苏省水利厅在扬州举行了淮河下游防洪工程规划方案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认为:

“淮河下游虽经多次整治,抗御洪水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经2003年淮河洪水的实际检验,主要防洪工程的实际行洪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堤防险工隐患较多,因洪致涝问题突出。

抓紧淮河下游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使其尽快达到设计行洪能力”,“分淮入沂应通过堤防加固、防渗处理等措施,达到相机分泄淮河洪水3000m3/s的设计行洪能力”。

2.2工程所在位置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京杭大运河、分淮入沂和徐洪河贯通其间,沟通两大水系。

江苏省淮河水系位于淮河下游,包括洪泽湖周边及入湖段淮河干流沿岸,流域面积3.93万km2。

上游的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主要经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分淮入沂和淮河入海水道入江入海,见图2.2-1。

分淮入沂工程自洪泽湖东岸的二河闸起,沿线经淮安市的清浦、淮阴区和宿迁市的泗阳、沭阳县,至沭阳西关与新沂河交汇,全长97.5km,其中二河闸~淮阴闸(简称二河段)31.5km,淮阴闸~沭阳闸(简称淮沭河段)59km,沭阳闸~新沂河7km。

河道自南向北沿程穿越废黄河、中运河、总六塘河、柴米河,两岸保护面积8600km2,耕地688万亩,人口456万。

2.3工程任务和规模

2.3.1工程任务

根据淮委《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的要求,结合分淮入沂工程的实际情况,本次整治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⑴消除堤防、建筑物险工隐患,确保行洪安全。

对淮沭河堤身、堤基砂土段进行防渗处理,解决渗漏问题;对砂土段堤防、座弯迎溜段堤防护砌,解决堤防冲刷问题;对沿线老化严重、影响行洪安全的病险穿堤建筑物进行加固、改建。

⑵新建滩地进、退水口门,清除滩地行洪障碍、恢复滩地农田水利工程。

⑶妥善解决因洪致涝遗留问题。

2.3.2工程规模

分淮入沂工程的规模在1970年《分淮入沂淮水北调综合利用续建总体设计》、1991年1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国发[1992]62号)中均已明确设计行洪能力为3000m3/s。

新沂河沭阳以东流量6000m3/s时,分淮入沂沿线水位二河闸下15.06m(废黄河零点,下同),淮阴闸下14.23m,沭阳闸下11.86m,与新沂河交汇口11.75m,详见表2.3-1。

表2.3-1 分淮入沂设计水位情况表单位:

m

控制点

二河

闸下

淮阴

闸上

淮阴

闸下

渔沟桥

六塘

河口

庄圩桥

沭阳

闸上

沭阳

闸下

新沂

河口

桩号

0+000

31+500

0+000

12+900

34+300

38+100

58+800

58+800

66+100

水位

15.06

14.31

14.23

13.89

12.87

12.72

12.10

11.86

11.75

由于近十年新沂河工情的变化,下游水位有所抬高。

2003年9月淮委规划院编制的《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规划》及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4年4月编制的《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新沂河整治工程可行行研究报告》中,新沂河行洪7800m3/s时沭阳水位11.40m,推算淮沭河入新沂河口水位12.46m,比分淮入沂原规划水位高0.71m,工程沿程水位比规划水位抬高0.71~0.19m。

当遇沂沭泗较大洪水时,在原设计水位,分淮入沂工程达不到分洪3000m3/s的能力。

淮、沂可能同时发生较大洪水,但淮、沂洪水同频率出现的可能性较小,淮、沂同时发生稀遇频率大洪水的可能性更小。

综合考虑淮沂遭遇对分淮入沂泄洪能力及洪泽湖水位的影响、工程投资等因素,淮沭河口仍采用原规划水位即11.75m。

2.4工程等别和标准

⑴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淮委编制的《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确定分淮入沂东堤堤防级别为1级,分淮入沂西堤及六塘河回水段堤防级别为2级。

穿堤建筑物等级同堤防等级。

⑵地质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0.1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2.5工程内容

分淮入沂整治工程包括:

堤防防渗处理工程,机械垂直铺膜共长104.17km,铺膜面积100.34万m2;块石护坡工程,其中新建块石护坡分淮入沂61.78km,六塘河9.2km;穿堤建筑物工程加固改建31座,偏泓生产桥工程拆除重建10座,新建6座,新建堤顶道路90.16km等。

工程总体布置见图2.5-1。

2.5.1堤防工程

⑴分淮入沂段

淮沭河全线最大出渗坡降大于允许坡降,渗流不满足要求,需对淮沭河东、西堤除尚未做防渗工程的堤段进行全线处理,彻底解决渗流隐患问题。

防渗工程采用截渗效果最好、造价较低的机械垂直铺膜方案,在遇到建筑物机械垂直铺膜无法施工时,采用高压定喷使建筑物与塑膜封闭。

机械垂直铺膜共长104.17km,铺膜面积100.34万m2,其中淮沭河东堤56.43km,铺膜面积55.47万m2,淮沭河西堤47.74km,铺膜面积44.87万m2。

淮沭河西堤部分堤顶宽度不满足1级堤防堤顶宽度不宜小于8m的要求。

与新沂河接口段西堤堤顶宽度6~10m,东堤堤顶宽度5~8m,部分堤段达不到1级堤防要求。

淮沭河段东堤超高1.83m~5.11m,部分堤段超高不满足要求。

以上不达标堤段总长16.1km。

若采用复堤加高加宽,复堤土方量较小,仅68262m3,平均每千米复堤工程量4240m3。

同时因堤顶、堤坡上有大量的树木,大堤背水侧堤脚有房屋,复堤本身工程量不大,而清表、清基以及赔偿工程量大,因此近期工程不考虑复堤。

⑵六塘河回水段

六塘河回水段大多堤段堤顶宽6~10m,部分堤段堤顶宽度3~5m,达不到《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的2级堤防堤顶宽度不宜低于6m的要求。

六塘河现状堤防堤顶高程14.9m~16.6m,超设计洪水位1.39~3.6m,大多数堤段堤顶超高满足设计要求,部分堤段超高达不到设计要求。

六塘河回水段堤防超高不足一般在0.15~0.30m,顶宽不足一般在1~1.5m,堤顶宽度、高度不足段总长8.5km。

若采用复堤加高、加宽,复堤总土方6.92万m3,平均每千米复堤工程量仅为8141m3。

加上背水侧堤坡上建有房屋,堤顶、堤坡上种有大量的树木,复堤工程量不大,但清表、清杂、赔偿费用高,因此近期也不考虑复堤。

因六塘河回水段现状堤段无防汛道路,新建防汛道路后(20cm基础,10cm路面)即可解决超高不足问题。

2.5.2块石护坡工程

⑴分淮入沂段

淮沭河段、接口段西堤堤身堆土为重粉质砂壤土杂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杂砂壤土,东堤段堤身堆土大部分为重粉质砂壤土杂粉质粘土,小部分为粉质粘土杂砂壤土,需对无护坡段进行防护,对现状护坡顶高程超设计洪水位不足1m的应予以接长。

新做块石护坡总长61.78km,其中二河段21.15km,淮沭河段26.58km,接口段14.05km。

新做块石护坡上限高程为设计洪水位以上1.0m,下限高程平滩面,采用干砌块石护坡。

块石护坡需接高总长58.0km,其中二河段1.0km,淮沭河段55.75km,接口段1.25km。

块石护坡接高上限超设计洪水位1.0m,顶部设浆砌石封顶,尺寸0.4×0.5m。

对东堤0+750~1+500段下限接长至滩面,底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