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谈技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70566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谈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面谈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面谈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面谈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面谈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谈技巧.docx

《面谈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谈技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谈技巧.docx

面谈技巧

面谈技巧

作者:

沙莲香|文章出处:

网络

  分析式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治疗者必须具备的面谈技巧,包括初期治疗中使用的诊断性面谈及其后的治疗性面谈。

  

(一)诊断性面谈

  包括三大部分⑴开端部分;⑵主体部分;⑶结尾部分。

  开端部分:

  ⒈治疗者的自我介绍。

  ⒉告诉患者什么人将他转介过来及做此面谈的理由。

  ⒊简述一两句你对患者已有的了解。

  ⒋使用开放--结束(open-ended)的问题来使患者开始谈论其目前的难题。

  主体部分:

  ⒈和态度开放、表达能力强及有病识感的患者面谈使用的技巧:

(a)尽量平衡开放结束(open-ended)及关闭结束(closed-ended)的询问方式。

面谈开始时一般使用开放结束式的问话,此乃是所问的问题,患者必需用数句或一段话来回答,而非只用一两个字的回答,例如:

"什么事情让你今天想来就医?

""你能多告诉我一些详情吗?

""你能进一步解释吗?

"等问话方式。

关闭结束式的问话则是患者用一两个字即可回答你的问题,例如:

"你今年几岁?

""你在医院住多久了?

""你有糖尿病吗?

"等。

至于如何平衡使用这两种问话方式的频度,则视患者对其病史回答是否能满足你的要求而定。

例如:

你想去某一地方,你可问:

"我该往那里走?

"如果他很明确地告诉你:

"向右转经过……",则你可以不必再问,若他的回答让你抓不到明确的方向,你可问:

"我必须向右或向左转?

"此为如何平衡使用两种问话方式之例。

(b)耐心的倾听,尽量不要中断患者的叙述,除非患者有答非所问或故意回避问题的情形,或你很忙不能继续花时间倾听。

要做一位好的听众,必须有相当的自制力,然而有些患者叙述一件事情时,往往连鸡毛蒜皮的细节都要强迫式地去描述时,你必需加以中断,如此对双方都有好处,因你可以不必听取一些无用的细节,而患者也会因不必如此精确及完备的描述而感轻松。

(c)只要患者的叙述跟你所问的问题有关连,且内容是重要的,则你要忍耐倾听其叙述之主题,不要急着换话题,如果急着换话题,患者会感到不舒服,而且表示你自己有焦虑存在。

常改变话题也会使患者变得较不愿主动叙述。

鼓励患者详述一主题的方法有:

选择患者感到有兴趣的主题,借重复其话中的某些词句或事件、或用开放结束式的问话方式来重复此主题。

如果在叙述某一主题,却产生另外许多新主题时,该如何处理?

你要固着于原来之主题或是进入新主题?

通常旧主题必须达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才停止,因此一般要固着于旧主题上。

但如果新的主题里充满了患者浓烈的感情,则必须立即加以处理。

若你要拓展一完全新的主题,则对旧主题必须做一摘述,然后转入新主题。

如此可使患者了解,你已知道中断了他的主题。

(d)当面谈的进展受阻时,设法做些推展的工作,若你觉得患者有开放及自动的能力,但他的表现并非如此,则对此情况加以讨论,否则面谈会继续阻断下去。

如果患者对这些推展的努力感到压力时,你必须设法减少其压力,至少要强调此一推展的重要性。

(e)做一些倾情性(empathic)的评论,如此可使患者感觉到有人了解他的感受,倾情性的评论,如:

"你看起来很忧愁","你看起来很生气",如果你说中了他的感觉,会使他与你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建立。

如果他对你的评论觉得厌恶,则可说:

"你好象觉得有点不快"。

  ⒉对那些不开放、语言能力差,及没有病识感的患者,则可多采用关闭结束式的问答。

  如果面谈时间已快结束,而重要的层面仍未完全涵盖时,则作一转述,然后告诉他下面有一系列问题要很快的请他回答,然后开始询问此系列的问题。

  结尾部分:

  在结束会谈以前,必须将患者所说的重要资料做一摘述,并加上一些你的结论。

然后让患者对此结论表达一些反应,并对他的此一反应做迅速的回馈,最后告诉他"今天的面谈到此为止",并表达对他日后进展的关怀,然后握手结束。

  

(二)治疗性面谈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阻抗现象、转移现象及行动化现象的认知及解决;集中话题焦点;倾吐法;促进顿悟的方法;对质法;解释法;促进修通法等。

  通常每次治疗性面谈都是一独立的单元,但又与前后的面谈有息息相关之处。

在每次面谈中,要尽量做到下列三点:

(a)当患者的主述是含有多重意义的抱怨时,应设法使患者了解此多重意义中的一种,使他了解此症状在目前与过去间的关系及人际间和自我功能间的关系。

(b)在病史前瞻过程中,应强化患者意识层面健全的自我功能;(c)鼓励患者对旧难题找出新的解决方法。

  一次治疗性面谈的过程,又可分成三大部分:

  开始阶段:

  ⒈借着症状之抱怨转而获取难题之叙述:

  (a)将症状的叙述转入过去及目前人际关系之困难,然后鼓励患者以比较切合实际的方式去解决困难。

  (b)如果发现目前人际间的困难是造成症状的直接原因,则利用它深入探究早期的难题。

  ⒉扩展与症状有关和字眼:

  (a)借重复叙述来回应这些字眼。

  (b)借这些字眼而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如此可使患者了解新的意义。

  (c)故意误解这些字眼的意义。

  (d)尽量固着于某一症状,而故意忽略其他问题,即选一节时间专门探测某症状之去过及目前。

通常一种症状都与过去某主要问题有关,而在目前表现出来。

  ⒊建立正向的转移关系:

  (a)用亲切的态度回响患者特有的语言形态,但不可一直在此转移关系上玩弄不休。

  (b)使用支持性的态度去改变患者的自我功能萎缩性的叙述,且赞美其建设性的努力。

  (c)带着善意的态度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

  主体阶段:

  ⒈收集目前与过去的资料,并将之连贯起来。

  (a)使用"经常"、"不曾"或"以往都是"等建议长期性存在的关键性字眼,以迅速地深入患者的过去。

  (b)若这些字眼收效不佳,则直接问他以前如何。

  ⒉当提到朋友、亲戚、家庭成员、或共他重要人物时,要鼓励其竭尽所能地详述每一个细节--此时患者实际上是在叙述外射性的自我。

  ⒊若患者有停滞于遥远的过去之倾向时,鼓励他回到较近的过去或目前;反之亦然。

  ⒋整合过去与目前的全部病史;要使患者自己能达到此一步骤,治疗者必须自己先完成此一整合病史的步骤。

  ⒌试图把患者以往之任性的、善妒的、无知的、被宠坏了的、被吓着了的、忧郁的、自私的等等昔日的自我特征与目前成熟的、理智的自我功能分离开来。

  结尾阶段:

  所有有用的资料必须收集在与症状有关的系统中。

  ⒈把过去与目前交织成连续的景象。

整合婴孩期及成人期的自我。

  ⒉借着同情的了解,使患者放弃婴孩期的自我。

而不是去定它的罪过。

  ⒊鼓励患者去了解只有成人的自我才是长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的叙述可把整个分析式心理治疗的治疗过程、治疗技巧及患者的改变做一整合性的综观:

  当神经官能症者来寻找心理治疗者之帮助时,其内心的冲突,很快的便会呈现在治疗者面前,甚至有些人在第一次会谈时即会出现。

治疗者知道直接告诉患者其潜意识中的冲突及欲望对他并没有帮助,患者只知道他已尽最大的力量在适应目前痛苦的环境,虽然他来求助,但对那些会使他自己形成更大焦虑及痛苦的事仍旧产生阻抗现象。

尤有进者,治疗者也知道过去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要解决其心理冲突,必须把他从过去的历史带到目前的现实中。

简言之,我们必须处理的是患者对于改变并返转其退化的适应模式所产生的阻抗现象,因此,治疗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分析患者的阻抗现象。

我们鼓励患者做自由联想及说出任何进入心中的事,因为如此可显现阻抗现象。

相同地,我们也可利用症状如舌误、梦等以了解阻抗现象的意义。

我们要期待阻抗现象的出现,因为当最大的阻抗现象出现时,即是告诉我们其最惨痛的冲突。

阻抗现象的解析能常由每日所碰到的表面事项开始,然后设法使他了解他为什么害怕,而非使他了解害怕什么事。

  因为患者想要的并不是要改变其行为,而是要从治疗者那边以无痛苦无焦虑的方式满足其病态的欲望,故治疗者要防范落入患者这种圈套,如此才能强迫患者进入现实世界。

  当然在治疗初期,对患者在处理阻抗现象所产生的痛苦,我们必须予以支持,患者也确实需要这种支持,因为他过去与父母形象人物间因关系不好已受尽苦头。

这些需求我们可借其健康方面的自我(ego)功能之接触来满足他,同时也可因此建立好的治疗关系。

很显然的,若此一接触是治疗性的,则治疗者的自我功能必须是健康的,治疗者必须愿意投放其时间与精神才能建立治疗关系,他们必须以同情(empathy)、了解及非批判的态度对待患者,使患者借此建立起受支持、有力、诚实、自尊的感觉以便暂时填补其破损的自我功能。

当患者感受到治疗者借给他力量,而此力量是期待他自愿成长而非依赖时,则基本信赖感(basictrust)便会建立起来。

要达成此点,治疗者必须有高度的安全感及足够的训练;患者在治疗初期也会有意无意地试探治疗者的诚心。

一旦治疗关系开始,患者便能开始建立其自我功能并面对阻抗现象。

在成功的分析式心理治疗中,此治疗关系会逐渐与分析过程及分析者脱离而形成自我及自我理想(egoideal)的一部分。

  当患者进入治疗关系后,他开始对治疗者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情感、观念及幻想,这些东西代表自我(ego)的潜意识部分及婴儿期残存的感情和冲突。

治疗者好象是他们释放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转移情感的避雷针一样。

患者想不起那些往事,他只是在转移现象(transference)里不自觉地重复这些有意义的往事,因此把这些往事带入治疗时间里,可使治疗者有机会去解析这些转移现象,而帮助患者之自我记起这些事以取代重复做这些事,并使自我功能成长并获取病识感。

正向的转移现象以性及爱的冲突表现出来,负向的转移现象(negativetransference)则是侵略性、厌恶感、嫉妒、藐视等。

表现出来大部分的转移现象都是两种情绪互相冲突的,表面的转移反应在潜意识中有反向的对等部分存在。

借着治疗关系的帮助,患者用他的能力使自我功能解离,退化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自我表现在转移现象里,治疗者的介入促使患者客观的自我(objectiveego)发生作用而使患者在情感上获取病识感,进而促成自我功能的成长。

  借着阻抗现象的解除,"分析"可使病识感由"自我"的成长中获得。

解除阻抗现象是一种解析的过程,当患者在意识中感受到某一种症状的刺激及不受欢迎时,此解析的过程才有可能进行,这些不受欢迎的症状称为"自我异质(ego-alien)","自我"希望把异质的东西排除或消化。

那些在意识中不会干扰患者的症状,则必须延后探讨,直到患者的"自我"成长到已不再能忍受这些东西时再加以讨论。

治疗关系的成长可使更深层的自我同质症状转为自我异质的阻抗现象(ego-alienresistences),此乃做解析的先驱条件。

最深层、最有意义的自我异质冲突由最强烈的转移现象表现出来。

  在我们能利用可促使病识感之获取及"自我"之建设的分析技巧以前,通常需先使用较多支持性的、非分析性的技巧。

当患者的压力解除愈多,便愈能以更有病识感的方法去处理剩下的问题。

情感的强度使压抑的往事变成真实一般,如此可使患者有解放的感觉,而这种解放的本身就是一种阻抗现象。

  分析者找出患者潜意识的冲突及阻抗现象,并使他知道自己怎么会变成目前的样子,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告诉他原由使他能克服阻抗而获得病识感及"自我"的成长。

  分析者最好用中性的、间接的、变通的方式来观察,用自己的感受来获取资料,这些感受包括感情(feelings)、同情(empathy)、直觉(intuition)及思考,然后把这些资料加上对自己本身的观察,用批判性的思想及专业知识来处理。

显然的,治疗者本身的需求必须被排除以获得客观性,治疗者紧追患者述说内容中所表现出来的线索直到认出阻抗现象为止;若患者一直无法认知阻抗现象,则治疗者可在适当时机将它指出,使它变成有意义。

一旦阻抗现象进入现状便可把话题集中到那些痛苦的感情或被禁止的冲动上以便澄清问题之所在,然后把其隐藏的情绪、冲动、幻想及记忆阐明。

有时阻抗的方式予我们认识阻抗之本质最好的线索,因为它往往以转移现象的行为表现出来,它代表着患者小时处理冲突的方法。

  大部分的情况下,上述步骤必须一再重复多次,因患者的阻抗现象会一再重复出现。

逐渐成长的"自我"会逐渐习惯于减少分析者的帮助,而能自己去执行这些步骤,当成熟的"自我"可以执行这些分析工作时,才算真正获得病识感。

  有了这些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可进入本个案之分析式心理治疗的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