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0482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docx

《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docx

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

三明市实施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情况汇报

三明市人民政府

(2010年7月8日)

首先,热烈欢迎符组长带领省政府督查组一行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对我市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纵深推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一次极大的推动和鞭策。

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2006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和《福建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强化领导,明确重点,健全机制,全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公民科学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基本达到纲要提出的目标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1.成立机构。

2006年9月,成立三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科协、科技局等18个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确定年度工作要点,加强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重大问题,整体推进纲要得到有效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科协,承担日常工作,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

各县(市、区)也先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市级相关部门建立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和科普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制定方案。

2008年5月,立足市情,制定了《关于印发三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明政文〔2008〕63号),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对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做出总体部署。

3.明确职责。

各牵头部门根据《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分解任务,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逐步建立起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

各责任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负责制定本系统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督促。

(二)开展主题活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纲要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活动,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得到全面落实。

市主要新闻媒体和市级重点新闻网站,围绕主题活动,办好科技专题、专栏、专版和专门频道,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并广泛开展全国科技·人才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建设节约型企业、建设新农村户用沼气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三)实施主要行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认真开展“科普七进”活动,即科普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景区,形成全省科普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品牌,实施“四个主要行动”,即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现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1.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未成年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大增强。

一是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教育和管理得到加强。

立足课堂主渠道,建立必修课、选修课、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科技教育体系,全市86.5%的中小学校按照省颁课程标准,开足开齐科学课程和科学实验课。

加强对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情况的检查和指导,作为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加强科学教育教材建设,让科学教育贴近生活,如小学编写《乡土教材》,初中编制《三明地理》、《三明历史》;各中小学校依据地方与学校实际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如三明一中的《文笔新泉》、《古典诗词教学》,三明二中的“走进文化名人教学”系统校本教材,市教育局编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深受学生欢迎。

二是农村未成年人参与科普活动机会明显增多。

以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教育资金投入,“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71所。

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于2008年3月前全部建成使用并通过省级验收,共投入经费3227万元,受益学生达30多万人;推进城乡教师帮扶、交流制度,辐射新科技信息,把开展“送教下乡”与“带课进城”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部门主动作为,如市妇联重点推进社区、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等家长学校建设,做大做强关爱留守儿童品牌,提高母亲科学素质,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重要作用。

三是课外科技活动广泛开展。

教育和科技、科协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推动青少年校内外科技活动开展。

广大中小学校每年制定科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适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科普活动。

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崇尚科学、心理生理健康等知识普及。

每年组织或举办我市中小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等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鼓励高中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发现和培养一批学有专长的优秀学生。

继2008年我市成功承办第23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后,我市在第24、25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又获佳绩,获奖近百项。

今年4月,我市承办全省第八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我市参赛队伍和获奖成绩人数又创历史新高,41个队获奖。

据统计,2006年以来,我市共举办科普(技)讲座64次、科普(技)展览40余次、科普(技)竞赛60余,中小学受教育面达100%。

四是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组织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大学生走进农村、社区、校园和科普基地,开展院士专家科普报告团老区行、科普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科普挂图校园巡展等活动,向学生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院士专家科普报告团在我市做《星空探密》、《如何提升青少年创新课题研究的质量》等50场(次)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强的科普报告会,1.6万多青少年接受了深刻的科普教育。

2.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显著提高。

一是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

深入推进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组织部门制定《“十一五”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科技培训规划纲要》,对全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开展新一轮科技培训,力促党员掌握2-3门实用技术、专业技能。

加强对农村青年、妇女、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

2006年以来,全市培训农村技能劳动者10万人,实现4万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4236人获绿色证书,862人获农民技术员职称、174人获农民技师职称;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深化“村会协作”活动,结协作对子2100多个,年平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800多期,受训3.5万多人(次),共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20余项(次)。

二是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在农村开设各县农函大分校、乡镇教学辅导站、村辅导班,形成上下贯通的市、县、乡、村四级农村科普网络,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能力增强,近年来各成员单位共组织开展了各类农民培训2.3万多次(场),培训农民106万余人次。

组织专家送技术上门,先后组织19批72名专家、在职市管拔尖人才到12个县(市、区)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员培训等活动。

开展星火科技培训,建立市县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培训服务管理制度,形成食用菌、名优果茶、竹林开发、畜禽养殖等支柱产业培训计划,现有3所国家级星火学校。

三是广泛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普活动。

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万名科技专家进千村、科普快车山区行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入户、科技咨询服务站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三年来,共组织2000余名专家、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300多次,辐射500多个村庄,近20万农民参加了活动,向农民赠送20万余册科普图书和光盘。

四是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和创建活动。

抓好“一县一业科技示范”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和“海峡西岸星火产业带”建设,认真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南方红豆杉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培育”项目和省星火计划“一县一业科技示范”重大科技专项“三元区人工速生材高效利用产业化示范”、“宁化特色畜牧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产业示范”项目的过程跟踪、管理和指导工作,产业带建有19个市级星火创新龙头企业和13个农作物优良种苗基地,承担的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占全市的70%以上。

开展全国和省级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和“百强农技协”评选活动。

2006年以来,我市6个协会(基地)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4人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科普带头人称号;18个协会(基地)获得省科协、财政厅授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10人获“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科普带头人称号,17个协会获省科协“百强农技协”称号,争取国家、省配套奖补资金250万元。

持续开展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三明市、永安、泰宁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先进市(县)称号,并有全国科普示范县(区)2个、省级科普先进县4个和省级科普示范街道、社区37个。

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市农村青年技术创业致富带头人”、“市农村青年科技创业致富示范基地”评选、表彰活动。

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

整合“三明农业155”、“林业96355”、“三明星火网”、“三明农副产品供销网”和三明科技信息体系等各部门公共信息资源,综合运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处理和资源管理技术及其它信息技术,构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省地县协同运作建平台、县乡村一线贯通作服务”的农业信息化大格局,三明市农业155网站走在全省农业系统同行业第一。

建立农技人员和“乡土人才”队伍,全市共有7982人取得农民技术职称,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起到了人才支撑作用。

实施引才引智工程,积极争取省上支持,已有10名专家学者到我市有关部门、县(市、区)担任科技副职;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236人;由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首次在三明招收培养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等计划就业项目招募、派遣工作,2006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考聘用到我市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3528名。

截止2009年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8万多人,其中农民技术人员8344人,农民高级技师和农民技师247人,农民助理技师1265人,生产能手3.86万人,经营能人2.9万人,能工巧匠3656人;1733个行政村共选聘农村“六大员”1.5万多人,农村科普宣传员1481人。

3.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一是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

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优化培训资源,形成农口、劳动保障、科技系统以及工青妇残联等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在全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立一批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培训服务网络;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已经覆盖全市11个街道、72个社区、74个乡、57个镇、1723个行政村;建立10个高技能人才基地,技术工人中有1人享受政府津贴、18人获得省以上技术能手称号。

形成具有三明技工教育培训特色的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格局,市区三所技工学校整合组建高级技工学校已经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批准。

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大力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2006年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14.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0.75万人,开展岗位练兵5万多人次。

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市总工会还认真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有关规定,维护城镇劳动人口的学习权和发展权。

二是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

将《创新能力与职业道德》、《科学发展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作为教材,举办各类培训班,有16.2万人次参加培训;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技能、节能降耗、安全生产、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禁毒防艾以及疾病防治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抓好高危行业、特别是煤炭、矿山以及特殊工种和当地龙头企业的农民工岗位提升培训。

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

2006年以来,全市组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5万人次,培养技术工人14.5万人,其中高级工0.7万人,技师以上0.27万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培训22万人次;开展创业培训2.5万人次;技工学校招生0.85万人。

四是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

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讲理想、比贡献”和“厂会协作”、“金桥工程”活动,紧密围绕自主创新主题、企业技术难点、技改重点、技术创新等,开展课题攻关、技术研发、决策咨询、建言献策等活动,三钢(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全市有4个企业被评为全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

积极推进企业科协建设,全市建立企业科协143家,组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实施“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引进项目”工程,有7个院士项目在我市企业落地,成立4个“院士工作站”。

五是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

市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以文体、科教、法律、卫生、涉台教育、环保、计生以及就业与社会保障进社区的“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活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海西科普大讲坛”、“现代女性大讲堂”、“健康教育进农村”等活动,市区还建立“社区科普流动图书馆”并免费开放。

六是以城镇社区为依托,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泛开展重点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

我市有50多个社区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机构,社区普遍开展“讲科学文明、建和谐社会”科普宣传活动,37个社区已被评为省、市科普示范社区。

4.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是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把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

组织人事部门把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工作列入《2007-2010年三明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设有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的题目,面试环节增加领导能力测试项目,其中包含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和管理的内容。

自2003年以来实行市管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以来,考题中科学知识题目占一定数量。

二是各级机关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调动,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增强。

市委学习中心组带头每年组织专题科技理论知识学习讲座。

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至少安排一次科学技术专题学习。

市直机关工委派出巡听小组,对专题学习进行督导落实,对领导干部进行科普知识测试,促进领导干部提高学习科技知识的自觉性。

建立了全国首家机关科协工作委员会,全面推进“科普进机关”工作。

机关科协专门编辑下发学习辅导材料,为机关干部学习科普知识提供资料。

三是各级党校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

2006年以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分别在处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进修班、妇干班、公务员任职班、公务员初任班等班次,先后开设了科技发展、技术创新等25个专题课,受训学员达2770人次;7次开办以“三明实施科技强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主题的学员讲坛,组织学员结合实际深入探讨我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的优势、劣势以及采取的对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召开“书伴我行,书香三明”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全市发出《全民读书活动倡议书》,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高层次科技报告会、科普讲座。

2006年以来,开展了“院士专家科普报告团老区行”活动,做了18场(次)科普报告会。

2009年我市与省科协联合承办了题为《应对挑战,科学发展》的福建省第九届学术年会,5位院士、20多位专家及2000多名省内外科技工作者汇集三明,共举办13项大型活动和5场海峡两岸专家论坛、14场省级学会主题论坛,交流推广新思路、新方法。

(四)实施基础工程,夯实公民素质建设

1.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成效显著。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已形成。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为全市中小学配备1名以上专职或兼职科技辅导员,达标普通高中配备专职科技辅导员,广大中小学校在校园内设置科普宣传橱窗、科技活动室、科技成果展示室等,并购置必要的科技制作器材和设备。

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市教育局、市科协等部门常年联合开展各项青少年科技技能竞赛、评选表彰、辅导员培训、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增强市委党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

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科技教育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撰写了400多篇的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进行研讨和交流,并选送优秀论文和科教工作者发明及科教制作作品参加了省级交流、评审,取得较好成绩。

2.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初显成效。

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开展“创新型三明”文艺系列创作活动,评选出展览作品305件,获奖作品120件。

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举办“华宇杯”首届三明市青少年科普动漫创意大赛,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创建海西(三明)数字科普馆,设有科技前沿、科技博览、科普动态等11个大栏目70多个子栏目,至今共发布7415条科普信息,2965幅科普图片,被群众誉为三明人自己数字科普网,并与三明市44家重点网站结成网络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有所发展。

形成了报纸、电视、广播、刊物、手机等六大载体互动联动、优势互补的新型科普传播形式。

三明电视台、三明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以及《三明日报》科技专栏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均不断增加,“科技之光”、“科普天地”、“科普之声”等科技栏目影响广泛。

着力抓好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科普传播载体建设,成立三明科技声像中心,先后投入经费近40万元购置声像设备,由中心人员采编制作节目,并与三明电视台联合开办《科技之光》栏目。

市数字三明建设办利用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对我市科普、科技工作信息进行宣传发布,累计发布相关政务信息达1700余条。

“三明科协网站”等网站开设专栏解读《纲要》的重点内容,宣传各地实施《纲要》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联合三明移动公司出版了《移动·科普--民生资讯通》、《商务随心通》、《农家致富通》等系列丛书,共印制10万册,成为“流动”科普馆、“掌上”科普馆。

4.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大突破。

加大投入,建设以海峡闽中科技馆为龙头的科普场所。

2006年6月,动工兴建三明科技会展中心(海峡闽中科技馆)总投资1.9亿元,2009年11月竣工,其中科技馆总投资3600万元。

该中心总建筑面积5.43万平方米,室外广场1.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93万平方米,其中市科协获得地上第三层全部楼房和地下停车场大约2.95万平方米的产权;设在科技会展中心的海峡闽中科技馆总面积为1.09万平方米。

大力建设科普设施、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增强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

我市现有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23座,其中市级青少年宫和儿童活动中心各1座,县级青少年宫3座,县级儿童活动中心12座,县级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中心6座;社区科普大学6所;博物馆6个、自然保护区5个、陈列馆3个。

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对科普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快市区综合性的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切实抓好市区科普画廊的“建、管、用”工作,科普画廊由两区科协负责管理,统一制作版面,每两个月更换一次版面;加强青少年宫、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场所建设,丰富内容、增强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条件和机会。

制定《三明市科普教育基地标准》,在全市开展“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建设和评估工作,建有科普教育基地35个(其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9个),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2个(其中全国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个,省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9个),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个。

推动科研院所、大学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加大对公众开放的力度,各部门积极协调本地科技馆、青少年宫、科技活动中心等向社会公众开放。

(五)完善工作机制,保障纲要有效落实

1.制定规章制度。

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中的规章、制度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如:

《2007-2010年三明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三明市科普志愿者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十一五”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科技培训规划纲要》等。

制定表彰和奖励政策。

如:

市科技局、市科协、市人事局制定“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办法,适时对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2.加大财力保障。

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

三明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明确市、县两级科普专项经费,并逐年递增问题,要求各县(市、区)要按照“每年增加科普经费不少于人均0.05元”的要求,把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落实到位。

此外,市财政每年就慰问专家、科技工作者,农函大等工作都另有专项经费安排。

3.加强队伍建设。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学校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依托市教科所,通过实践、进修、培训、教学观摩研讨等途径,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500多位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参加培训班、研讨班。

在工作、生活、进修、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科技辅导员必要的政策倾斜,努力稳定、不断壮大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业人才,专门成立未成年人科技、科学教育与培训领导小组、科技教育组织。

解决落实科学教育教师编制,挑选具备相关素质的人员充实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组建科协组织。

发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学会作用,每年召集各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成立三明市科普讲师团,发展首批团员10人。

发展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现有会员87人,并成立三明科教影视协会,发展会员60人。

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