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实训效果读者独立完成以检查学习效果.docx
《检验实训效果读者独立完成以检查学习效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实训效果读者独立完成以检查学习效果.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验实训效果读者独立完成以检查学习效果
实训一安装和启动RHEL5
一、实训目的
(1)掌握光盘方式下安装RHEL5的基本步骤。
(2)了解系统中各硬件设备的设置方法。
(3)理解磁盘分区的相关知识,并手工建立磁盘分区。
(4)启动RHEL5并进行初始化设置。
二、实训环境
一台已经安装好WindowsXP/2003/2008的计算机(最好有音响或耳机),VMware运行正常,一套RHEL5安装光盘或者RHEL5的镜像文件。
三、实训内容
1.在VMware中安装RHEL5
【操作要求】在VMware虚拟软件中利用光盘(或ISO镜像)安装RHEL5。
【操作步骤】
(1)修改BIOS的启动顺序,确保以光盘启动计算机。
(2)将RHEL5光盘放入光驱,或者将ISO安装镜像文件连接到虚拟机中。
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出现安装启动画面,按Enter键,开始图形化方式安装。
(3)在欢迎界面上单击“NEXT”按钮继续。
(4)选择“Chinese(Simplified)(简体中文)”作为安装中使用的语言。
(5)选择键盘类型,保持默认选择“U.S.English”。
(6)根据实际使用的鼠标情况,选择鼠标类型。
(7)选择“用DiskDruid手工分区”,在DiskDruid窗口中首先删除一个或多个磁盘分区,注意不要删除Windows系统目录所在的磁盘分区,通常是/dev/hda1设备。
(8)在空闲的磁盘空间,建立一个交换分区和一个根分区。
(9)为方便使用,修改引导装载程序GRUB的标签。
(10)根据计算机所在网络实际情况配置网络。
(11)不修改防火墙的默认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12)保持系统的默认语言为“Chinese(P.R.ofChina)”,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13)保持时区的位置为“亚洲/上海”,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14)设置超级用户的口令,注意不要忘记此口令。
(15)接受当前的软件包列表,并开始安装软件包,根据屏幕的提示更换安装光盘。
(16)保持系统对显卡的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17)保持系统对显示器的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18)保持系统对图形化用户界面的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19)最后单击“退出”按钮结束安装过程,取出安装光盘。
2.启动RHEL5
【操作要求】启动新安装的RHEL5并进行初始化设置,添加普通用户long,并以long用户身份登录GNOME桌面环境。
【操作步骤】
(1)计算机重启后,启动RHEL5。
(2)在红帽设置代理的欢迎画面上单击“下一步”按钮开始一系列的初始化配置。
(3)阅读RHEL5的许可协议内容,并选择“是,我同意这个协议(Y)”。
(4)设置当前的日期和时问。
(5)创建一个普通用户帐号,必须输入用户名(long)和口令(Pa$$word)。
(6)检测声卡。
(7)选择“否,我不想注册我的系统”,不注册RedHat网络。
(8)安装文档光盘。
(9)结束初始化设置。
(10)在RHEL5的登录画面上输入用户名(long)。
(11)输入对应的用户口令(Pa$$word),进入GNOME桌面环境。
3.注销用户
【操作要求】注销long用户。
【操作步骤】
(1)单击GNOME的主菜单图标(红帽子图标),在弹出的GNOME主菜单中选中“注销”。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退出GNOME桌面环境,屏幕再次显示登录界面,等待新用户登录系统。
4.关机
【操作要求】关闭计算机。
【操作步骤】
(1)单击登录画面下方的“关机”项,弹出对话框,询问是否确实要关闭计算机,单击“是”按钮。
(2)屏幕显示系统正在依次停止系统的相关服务,直到出现“PowerDown”信息就可以关闭主机电源。
四、实训报告
按要求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二删除RHEL5
一、实验要求
1.掌握删除RHEL5的基本步骤。
2.利用Windows2000的安装光盘删除引导装载程序。
3.利用Windows2000的磁盘管理工具删除Linux分区。
二、实验内容
【实验准备】一台已安装了Windows2000和RHEL5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可以在虚拟机中完成),一张Windows2000安装光盘(或者ISO安装镜像文件),还必须知道Windows2000中管理员(Administrator)用户的密码。
1.删除引导装载程序
【操作要求】删除GRuB引导装载程序。
【操作步骤】
(1)修改BIOS的启动顺序,确保以光盘启动计算机。
(2)将Windows2000的安装光盘放入光驱,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出现安装程序画面。
(3)按R键,选择对Windows2000进行修复。
(4)按C键,选择以故障恢复控制台方式对Windows2000进行修复。
(5)根据屏幕提示,输入Windows2000安装目录的编号,并按下Enter键。
(6)输入管理员的密码,并按下Enter键。
(7)在DOS命令提示符后输入“fixmbr”命令。
(8)输入“y”并按Enter键,确定修改主启动记录的内容。
(9)最后在DOS命令提示符后输入exit命令退出。
2.删除Linux分区
【操作要求】删除Linux所用分区。
【操作步骤】
(1)重新启动计算机,GRUB的启动画面将不会出现,登录Windows2000。
(2)依次单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
(3)单击左侧的“磁盘管理”项,在右侧窗口显示计算机的磁盘分区情况。
Linux至少占用两个分区:
根分区和交换分区。
(4)鼠标右键单击一Linux分区,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逻辑驱动器”,即删除这个磁盘分区。
(5)重复上一步操作直到没有任何Linux的分区存在。
3.重新利用可用的磁盘空间
【操作要求】将空闲的磁盘空间创建为Windows可识别的磁盘分区。
【操作步骤】
(1)鼠标右键单击空闲的磁盘空间,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逻辑驱动器”,出现创建磁盘分区向导,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2)选择要创建的磁盘分区类型,通常为逻辑驱动器。
(3)指定要创建的磁盘分区大小,指定这个磁盘分区的驱动器号。
(4)选择对这个磁盘分区进行格式化,并决定这个磁盘分区上使用的文件系统,分配单位的大小等。
(5)在完成创建磁盘分区向导画面上单击“完成”按钮结束。
三、实训报告
按要求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三管理用户和组
一、实训目的
(1)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方式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
(2)掌握利用图形配置界面进行用户和组的管理。
二、实训内容
练习用户和组的管理。
三、实训练习
(1)用户的管理:
●创建一个新用户user01,设置其主目录为/home/user01。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给用户user01设置密码。
●再次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
●锁定用户user01。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再次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解除对用户user01的锁定。
●更改用户user01的帐户名为user02。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删除用户user02。
(2)组的管理:
●创建一个新组group1。
●查看/etc/group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设置的。
●创建一个新帐户user02,并把他的起始组和附属组都设为group1。
●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给组group1设置组密码。
●在组group1中删除用户user02。
●再次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删除组group1。
(3)用图形界面管理用户和组:
●进入X-Window图形界面。
●打开系统配置菜单中的用户和组的管理子菜单,练习用户和组的创建与管理。
四、实训报告
按要求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四文件系统和磁盘管理
一、实训目的
(1)掌握Linux下磁盘管理的方法;
(2)掌握文件系统的挂载与卸载;
(3)掌握磁盘限额与文件权限管理。
二、实训内容
练习Linux系统下磁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磁盘限额及文件权限的管理。
三、实训环境
在虚拟机相应操作系统的硬盘剩余空间中,用fdisk命令创建两个分区,分区类型分别为fat32和Linux。
然后,再用mkfs命令在上面分别创建vfat和ext3文件系统。
然后,用fsck命令检查这两个文件系统;最后,把这两个文件系统挂载到系统上。
四、实训练习
(1)使用fdisk命令进行硬盘分区:
●以root用户登录到系统字符界面下,输入fdisk命令,把要进行分区的硬盘设备文件作为参数,例如:
fdisk/dev/sda。
●利用子命令m,列出所有可使用的子命令。
●输入子命令p,显示已有的分区表。
●输入子命令n,创建扩展分区。
●输入子命令n,在扩展分区上创建新的分区。
●输入l,选择创建逻辑分区。
●输入心分区的起始扇区号,回车使用默认值。
●输入心分区的大小。
●再次利用子命令n创建另一个逻辑分区,将硬盘所有剩余空间都分配给它。
●输入子命令p,显示分区表,查看新创建好的分区。
●输入子命令l,显示所有的分区类型的代号。
●输入子命令t,设置分区的类型。
●输入要设置分区类型的分区代号,其中fat32为b,Linux为83。
●输入子命令p,查看设置结果。
●输入子命令w,把设置写入硬盘分区表,退出fdisk并重新启动系统。
(2)用mkfs创建文件系统:
●在上述刚刚创建的分区上创建ext3文件系统和vfat文件系统。
(3)用fsck检查文件系统。
(4)挂载和卸载文件系统:
●利用mkdir命令,在/mnt目录下建立挂载点,mountpoint1和mountpoint2。
●利用mount命令,列出已经挂载到系统上的分区。
●把上述新创建的ext3分区挂载到/mnt/mountpoint1上。
●把上述新创建的vfat分区挂载到/mnt/mountpoint2上。
●利用mount命令列出挂载到系统上的分区,查看挂载是否成功。
●利用umount命令卸载上面的两个分区:
●利用mount命令查看卸载是否成功。
●编辑系统文件/etc/fstab文件,把上面两个分区加入此文件中。
●重新启动系统,显示已经挂载到系统上的分区,检查设置是否成功。
(5)使用光盘与U盘:
●取一张光盘放入光驱中,将光盘挂载到/media/cdrom目录下。
●查看光盘中的文件和目录列表。
●卸载光盘。
●利用与上述相似的命令完成U盘的挂载与卸载。
(6)磁盘限额:
●启动vi编辑/etc/fstab文件。
●把/etc/fstab文件中的home分区添加用户和组的磁盘限额。
●用quotacheck命令创建aquota.user和aquota.group文件。
●给用户user01设置磁盘限额功能。
●将其blocks的soft设置为5000,hard设置为10000;inodes的soft设置为5000,hard设置为10000。
编辑完成后保存并退出。
●重新启动系统。
●用quotaon命令启用quota功能。
●切换到用户user01,查看自己的磁盘限额及使用情况。
●尝试复制大小分别超过磁盘限额软限制和硬限制的文件到用户的主目录下,检验一下磁盘限额功能是否起作用。
(7)设置文件权限:
●在用户主目录下创建目录test,进入test目录创建空文件file1。
●以长格形式显示文件信息,注意文件的权限和所属用户和组。
●对文件file1设置权限,使其他用户可以对此文件进行写操作。
●查看设置结果。
●取消同组用户对此文件的读取权限。
查看设置结果。
●用数字形式为文件file1设置权限,所有者可读、可写、可执行;其他用户和所属组用户只有读和执行的权限。
设置完成后查看设置结果。
●用数字形式更改文件file1的权限,使所有者只能读取此文件,其他任何用户都没有权限。
查看设置结果。
●为其他用户添加写权限。
查看设置结果。
●回到上层目录,查看test的权限。
●为其他用户添加对此目录的写权限。
(8)改变所有者:
●查看目录test及其中文件的所属用户和组。
●把目录test及其下的所有文件的所有者改成bin,所属组改成daemon。
查看设置结果。
●删除目录test及其下的文件。
五、按要求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五Linux网络配置
一、实训目的
(1)掌握Linux下TCP/IP网络的设置方法;
(2)学会使用命令检测网络配置;
(3)学会启用和禁用系统服务。
二、实训内容
练习Linux系统下TCP/IP网络设置,网络检测方法。
三、实训环境
在一台已经安装好Linux系统但还没有配置TCP/IP网络参数的主机上,设置好各项TCP/IP参数,连通网络。
四、实训练习
(1)设置IP地址及子网掩码:
●用dmesg命令查看系统启动信息中关于网卡的信息。
●查看系统加载的与网卡匹配的内核模块。
●查看系统模块加载配置文件中关于网卡的信息。
●查看网络接口eth0的配置信息。
●为此网络接口设置IP地址、广播地址、子网掩码、并启动此网络接口。
●利用ifconfig命令查看系统中已经启动的网络接口。
仔细观察所看到的现象,记录启动的网络接口。
(2)设置网关和主机名:
●显示系统的路由设置。
●设置默认路由。
●再次显示系统的路由设置,确认设置成功。
●显示当前的主机名设置;并以自己姓名缩写重新设置主机名。
●再次显示当前的主机名设置,确认修改成功。
(3)检测设置:
●ping网关的IP地址,检测网络是否连通。
●用netstat命令显示系统核心路由表。
●用netstat命令查看系统开启的TCP端口。
(4)设置域名解析:
●编辑/etc/hosts文件,加入要进行静态域名解析的主机的IP地址和域名。
●用ping命令检测上面设置好的网关的域名,测试静态域名解析是否成功。
●编辑/etc/resolv.conf文件,加入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设置动态域名解析。
●编辑/etc/host.conf文件,设置域名解析顺序为:
hosts,bind。
●用nslookup命令查询一个网址对应的IP地址,测试域名解析的设置。
(5)启动和停止守护进程:
●用service命令查看守护进程sshd的状态。
●如果显示sshd处于停用状态,可以试着用ssh命令来连接本地系统,看看是否真的无法登录。
●然后用service命令启动sshd,再用ssh命令连接本地系统,看看sshd服务是否真的已经启动。
●用ntsysv命令设置sshd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
●用service命令停止sshd守护进程。
●用service命令重新启动xinetd服务,看看此时再利用ssh命令能否登录你的计算机。
五、按要求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六samba服务器的配置
一、实训目的
掌握samba服务器的安装、配置与调试。
二、实训内容
练习利用samba服务实现文件共享及权限设置。
三、实训练习
(1)samba的默认用户连接的配置:
●安装samba软件包并且启动smb服务。
使用如下的命令确定samba是在正常工作的工作:
smbclient–Llocalhost–N。
●利用useradd命令添加karl、joe、mary和jen四个用户,但是并不给他们设定密码。
这些用户仅能够通过samba服务访问服务器。
为了使得他们在shadow中不含有密码,这些用户的shell应该设定为/sbin/nologin。
●利用smbpasswd命令为上述四个用户添加samba访问密码。
●利用karl和mary用户在客户端登录samba服务器,并试着上传文件。
观察实验现象。
(2)组目录访问权限的配置:
上述四位用户同时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并且需要一个地方来存储部门的文件。
这就需要将四个用户添加到同一个组中,建立一个目录给这些用户来存储它们的内容,并且配置samba服务器来共享目录。
●利用groupadd命令添加一个gid为30000的legal组,并且使用usermod命令将上面的四个用户加到组里去。
●建立一个目录/home/depts/legal。
对于这个目录设定权限,使得legal组中的用户可以在这个目录中添加、删除文件,然而其他的人不可以。
设定SGID和粘滞位使得所有在这个目录中建立的文件都拥有legal组的权限,并且组中其他的人不能够删除该用户建立的文件。
●在/etc/samba/smb.conf中建立一个samba共享叫做[legal]。
只有legal组中的用户才能够访问该共享。
并且确保在[legal]中存放的新建文件的权限为0600。
●重新启动smb服务进行测试。
四、实训报告
按要求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七配置与管理DHCP服务器
一、实训目的
掌握Linux下DHCP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二、实训内容
练习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三、实训练习
(1)DHCP服务器的配置1:
●配置DHCP服务器,为子网A内的客户机提供DHCP服务。
具体参数如下:
◆IP地址段:
192.168.11.101-192.168.11.200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网关地址:
192.168.11.254
◆域名服务器:
192.168.0.1
◆子网所属域的名称:
◆默认租约有效期:
1天
◆最大租约有效期:
3天
(2)DHCP服务器的配置2:
架设一台DHCP服务器,并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配置:
●为192.168.203.0/24建立一个IP作用域,并将192.168.203.60~192.168.203.200范围内的IP地址动态分配给客户机。
●假设子网的DNS服务器的IP地址为192.168.0.9,网关为192.168.203.254,所在的域为,将这些参数指定给客户机使用。
四、实训报告
按要求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八配置与管理DNS服务器
一、实训目的:
掌握Linux下主DNS、辅助DNS和转发器DNS服务器的配置与调试方法。
二、实训内容
练习主DNS、辅助DNS和转发器DN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方法。
三、实训环境
在Vmware虚拟机中启动三台Linux服务器,IP地址分别为192.168.203.1、192.168.203.2和192.168.203.3。
并且要求此3台服务器已安装了DNS服务所对应的软件包。
四、实训练习
(1)配置主域名服务器:
在IP地址为192.168.203.1的服务器上,配置主域名服务器来负责对于区域“”的解析工作。
同时负责对应的反向查找区域。
●在/var/named/chroot/etc/named.conf主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内容:
zone“”{
typemaster;
file“.zone”;
};
zone“203.168.192.in-addr.arpa”{
typemaster;
file“192.168.203.zone”;
};
●在/var/named/chroot/var/named目录下创建区域文件“.zone”,内容如下:
$TTL1D
@INSOA..(
2007101100
3H
15M
1W
1D
)
@INNS.
@INMX10.
wwwINA192.168.203.1
mailINA192.168.203.1
forwardINA192.168.203.2
slaveINA192.168.203.3
ftpINA192.168.203.101
www1INCNAME.
www2INCNAME.
www3INCNAME.
●在/var/named/chroot/var/named目录下创建区域文件192.168.203.zone,内容如下:
$TTL1D
@INSOA..(
2007101100
3H
15M
1W
1D
)
@INNS.
@INMX10.
1INPTR.
1INPTR.
2INPTR.
3INPTR.
101INPTR.
●重新启动域名服务器。
●测试域名服务器,并记录观测到的数据。
(2)配置缓存域名服务器:
在IP地址为192.168.203.2的Linux系统上配置缓存名称服务器。
●在/var/named/chroot//etc/named.conf中的“option”区域添加类似下面的内容:
forwarders{192.168.0.9;};
forwardonly
●启动named服务。
●测试配置。
(3)配置辅助域名服务器:
在IP地址为192.168.203.3的Linux系统上配置区域和203.168.192.in-addr.arpa区域的辅助域名服务器。
●在/var/named/chroot/etc/named.conf文件中添加如下行:
zone“”IN{
typeslave;
masters{192.168.203.1;};
file“slave-.zone”;
};
zone“203.168.192.in-addr.arpa”IN{
typeslave;
masters{192.168.203.1;};
file“slave-192.168.203.zone”;
};
●重新启动named服务。
●检查在/var/named/chroot/var/named目录下是否自动生成了slave-.zone和slave-192.168.203.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