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945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案2.docx

《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案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案2.docx

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案2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故宫博物院人教部编版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一篇略的课文。

课文由四则材料组成。

第一则材料按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第二则材料则补充介绍了太和殿的毁坏和修复;第三则材料引用了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出示的对故宫博物院的简单介绍和参观引导,第四则材料则出示了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提出了两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同时,在根据阅读任务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材料,建立整体把握、重点理解的阅读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感受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3.能画出故宫的路线图,并选择其中一两个景点进行讲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将学习空间说明顺序,了解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作为教学的重点;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小学生的空间概念不是很强,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故宫。

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才能达到目的。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故宫的空间布局。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帮助学生理清路线,指导运用空间想象能力,整体感知故宫的空间布局。

3.图示法。

利用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配合相关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明确方位。

4,拓展延伸。

根据材料一的阅读方法及阅读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后面几则材料,练习对材料的阅读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以故宫博物院的图片的图片作为导入,并简介故宫灿烂的文化和历史财富,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画出有关的方位词。

2.指名回答。

(1)交代行踪的词:

“从……往里走……”“沿着……穿过……就到了……”“走进……”“进了……就来到……”“从……出来……” 

(2)方位词语:

“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引导学生找方位词,既让学生明确了路线,建立了空间意识,又让学生学习了按空间顺序说明的写作手法。

3.全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总—分—总)

总(1—2段):

概括说明了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和在古代宫殿建筑群中的地位,简单介绍了故宫的整体布局,指出故宫建筑群的特点。

分(3—15段):

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故宫的建筑。

总(16段):

赞美故宫雄伟建筑。

在学生明确空间顺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清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整体上把握了文章思路。

(三)再读课文,探究学习。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

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独特风格”) 

2.小组交流讨论,生发言,师小结:

(1)规模宏大: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房屋九千多间。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雄伟壮丽。

(2)建筑精美: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轮廓非常优美。

” 

(3)布局统一:

①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东、西、南、北各一座。

 

②三大殿都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③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引导抓住重点词句,交流、体会故宫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感受各建筑的特点。

(四)研读第8自然段。

1.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

(太和殿)  

2.作者具体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①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共七米多高),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②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③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④位置和功用——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乃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作者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使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引导对太和殿进行重点研读理解,一来加深学生对这一景点的印象和认识,有助于解决阅读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二来也引导学生学习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

(五)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小组内交流。

2.结合材料四《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再次回顾复习材料一的内容。

根据材料一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材料二、三,利用材料四的示意图,加深对材料一的理解,帮助学生加深对故宫的空间布局的认识,从而解决任务一。

(六)课文小结。

材料一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突出表现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艺术风格。

材料二介绍了太和殿被修复的起因和经过,表达了对梁九技艺的赞美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佩之情。

材料三介绍了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且已经对外开放。

材料四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根据课文的四则材料展开,分别陈列各则材料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有效把握材料信息。

总:

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建筑精美

材料一分:

前朝,内廷

总:

赞美故宫雄伟建筑人民智慧

起因:

太和殿西侧的御膳房起火,蔓延到太和殿。

故宫博物院材料二经过:

梁九解难——利用木模型,完成对太和殿的结构搭建

结果:

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落成

材料三故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已经对外开放

材料四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故宫博物院|人教(部编版)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行踪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

(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故宫,大家都不陌生。

那是皇帝和他的嫔妃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严禁老百姓进入,因此又叫紫禁城。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二、预习检测

(一)字词正音、释义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鎏(liú)金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玉玺(xǐ)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诏(zhào)书  

肃穆(mù)   上谕(yù)   额枋(fāng)  藻井(zǎo)  垂脊(jǐ) 

矫健(jiǎo)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修缮(shàn) 迥然不同(jiǒng) 

玲珑:

精巧细致。

  湛蓝:

深蓝。

  布局:

全面安排。

  肃穆:

严肃而恭敬。

  

幽雅:

幽静而雅致。

 悠扬: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

形容整齐的样子。

(2)故宫介绍(图片)

3、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

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

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

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

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3.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边这个图,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

由南到北,空间顺序。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明确:

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中间(3~15)是分说。

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

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宏伟壮丽、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四、探究内容

1.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明确:

太和殿。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明确:

太和殿是故宫的核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同时它又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其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都体现了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代表性。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明确: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4、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

5段:

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

 6段:

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

8段:

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

  

归纳:

从殿外写到殿内,是从外向内的空间顺序;写殿内设置也按照空间顺序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用意是什么?

明确:

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在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到龙?

明确:

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

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

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

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

皇帝自命为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