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8946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docx

《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docx

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

潍坊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1)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

“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

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

“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

“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

“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

“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

“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林宗闻而让蕃    让:

责备

B.请署功曹          署:

代理

C.滂后事释          释:

释放

D.以利刃齿腐朽      齿:

割除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

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范滂因为弹劾的人数非常多,受到了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果检举的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的人,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上书揭发欺压百姓的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豪二十余人,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

D.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忍拘捕范滂,县令郭揖要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敬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②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4)请根据文章二三段内容,概括范滂为官特点。

【答案】

(1)C

(2)C

(3)①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

现在成全了范滂辞官的好名声,恐怕会自己招来不好的议论吧。

②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

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再追求长寿,这二者能同时得到吗?

(4)①同僚相处,耿直自尊;②不畏豪强,揭发佞吏;③志不能伸,率性辞官;④不徇私情,严整疾恶。

【解析】【分析】

(1)A项,句意为:

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

让:

责备。

正确。

B项,句意为:

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

署:

代理。

正确。

C项,句意为:

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

释:

解除,查清。

错误。

D项,句意为:

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

齿:

割除。

正确。

故选C。

(2)C项,“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错误。

文中“寝而不召”的意思是“范滂把宗资用李颂为吏这件事压下去了,不任用李颂”。

故选C。

(3)本题第一句中,“格”,要求;“成”,成全;“去就”,辞官;“得无……邪”,恐怕……吧。

第二句中,“恨”,遗憾;“既”,已经;“令”,美好;“寿考”,长寿;“兼得”,同时得到。

(4)本题中,由“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和“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可以看出,范滂耿直自尊。

由“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可以看出,范滂不畏豪强。

由“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可以看出,范滂因为壮志难酬,率性辞官。

由“滂在职,严整疾恶。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

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可以看出,范滂不徇私情。

故答案为:

⑴C;⑵C;

⑶①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

现在成全了范滂辞官的好名声,恐怕会自己招来不好的议论吧。

②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

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再追求长寿,这二者能同时得到吗?

⑷①同僚相处,耿直自尊;②不畏豪强,揭发佞吏;③志不能伸,率性辞官;④不徇私情,严整疾恶。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

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

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

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

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为光禄勋主事。

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

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

“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

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

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

(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

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

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

范滂回答说:

“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

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

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

”(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

   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

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

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

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

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

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

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

朱零仰起头说:

“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

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

”宗资于是作罢。

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

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

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

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

“(这)一定是因为我呀!

”当即赶到县狱。

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

“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

”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

“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

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

”他的母亲说:

“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

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

”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

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

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也。

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为监国。

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聪明大度,意豁如也。

八年十一月壬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二年春,车驾至自北伐,以其杂畜班赐将士各有差。

庚申,营故东宫为万寿宫,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

初造新字千余,诏曰:

“在昔帝轩,创制造物,乃命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

自兹以降,随时改作,故篆隶草楷,并行于世。

然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体错谬,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轨则于来世也。

孔子曰,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矣。

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

   三年春正月壬申,车驾至自北伐。

班军实以赐将士,行、留各有差。

乞伏炽磐遣使朝贡,请讨赫连昌。

二月,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

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戊戌,至于黑水,帝亲祈天告祖宗之灵而誓众焉。

六月甲辰,昌引众出城,大破之。

临阵杀昌弟河南公满及其兄子蒙逊,虏昌君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宫人万数,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

辛酉,班师,留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统万。

   敕勒万余落叛走,诏尚书封铁追讨灭之。

诏曰:

“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

近遣尚书封铁翦除亡命,其所部将士有尽忠竭节以殒躯命者,今皆追赠爵号;或有蹈锋履难以自效者,以功次进位;或有故违军法私离幢校者,以军法行戮。

夫有功蒙赏,有罪受诛,国之常典,不可暂废。

其宣敕内外,成使闻知。

   先是,辟召贤良,而州郡多逼遣之。

诏曰:

“诸召人皆当以礼申谕,任其进退,何逼遣之有也!

此刺史、守宰宣扬失旨,岂复光益,乃所以彰朕不德。

自今以后,各令乡闾推举,守宰但宣朕虚心求贤之意。

既至,当待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

其明宣敕,成使闻知。

(节选自《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B. 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C. 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D. 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国”,本文指古代皇帝因故不能亲理国事,指定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的人选。

B. “壬申”,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或时。

本文中的“壬申”为天干地支纪年。

C.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最早起源于西周,各个朝代称呼有所不同。

D. “敕勒”,中国古代民族,为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拓跋焘聪明大度,心胸开阔。

太宗患病期间,让他立朝摄政,总管朝中事务,他不负众望,做事干练,应付自如。

B. 拓跋焘尊孔修文,致力汉学。

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汉字因多体并用,多有错误,他下令创造新字,规范推行。

C. 拓跋焘治军严格,赏罚分明。

无论是他率军北伐归来,还是褒奖尚书封铁的将士,都严格按照功劳等级给予封赏。

D. 拓跋焘礼贤下士,推举贤良。

地方官对待贤士多有粗暴逼迫的不当行为,他严厉批评这种行为,要求尊重爱护贤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②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

【答案】

(1)D

(2)B

(3)C

(4)①于是解除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消除嫌隙仇怨,打开仓库,赈济穷困贫乏的人,黄河以南的很多流民相继来归附朝廷。

②士大夫行事(应重品行),居家必定恪守孝道,置身于朝廷必定忠诚,这样以后才能荣耀于当时,名声传扬于后世。

【解析】【分析】

(1)这段文字是讲述世祖拓跋焘征讨赫连昌的举措,意思是四年夏季五月,世祖西讨赫连昌,停驻在拔邻山,筑城,放弃笨重的物资,以轻锐骑兵三万人先行。

然后抓住“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等结构并列的动词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四年夏五月”,表时间,后面应该停顿。

“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等结构并列,中间应该停顿。

故选D。

(2)B项,“本文中的‘壬申’为天干地支纪年”错误,本文中的“壬申”是天干地支纪日。

故选B。

(3)C项,“都严格按照功劳等级给予封赏”错误,原文是“三年春正月壬申,车驾至自北伐。

班军实以赐将士,行、留各有差。

”,意思是始光三年正月二十二日,世祖北伐归来。

拿军用物资赏赐从征将士,出战、留守者,多少不等。

可见,拓跋焘率军北伐归来,出战、留守将士均有赏赐,并非严格按功劳封赏。

故选C。

(4)①中,“禁锢”,封闭,束缚,限制,此处引申为不合理的制度;“嫌怨”,嫌隙仇怨;“穷乏”,穷困贫乏的人;“河南”,黄河以南;“内属”,归附。

②中,“士”,士大夫;“孝”,恪守孝道;“处朝”,置身于朝廷,在朝廷任职;“然后”,这样以后;“扬”,传扬。

故答案为:

⑴D;⑵B;⑶C;

⑷①于是解除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消除嫌隙仇怨,打开仓库,赈济穷困贫乏的人,黄河以南的很多流民相继来归附朝廷。

②士大夫行事(应重品行),居家必定恪守孝道,置身于朝廷必定忠诚,这样以后才能荣耀于当时,名声传扬于后世。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

   世祖太武皇帝,讳称焘,太宗明元皇帝的长子。

泰常七年四月,被封为泰平王,五月,监理国家。

太宗生病,命世祖总统百事,世祖聪明大度,应付裕如。

泰常八年十一月初九,登上皇位,大赦天下。

于是解除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消除嫌隙仇怨,打开仓库,赈济穷困贫乏的人,黄河以南的很多流民相继来归附朝廷。

   始光二年春季,世祖北伐归来,以其各色牲畜份额不等地分赐给从征的将士。

三月初五,营造从前的东宫为万寿宫,营建永安、安乐两座宫殿,建起临望观、九华堂。

确立了一千多个新字,世祖下诏书说:

“过去帝轩,创立制度,营造万物,于是命令仓颉模仿鸟兽之迹创立文字。

从此之后,应时改作,所以有篆隶草楷各种字体,并行于世。

但是历时久远,流传下来多有失真,故致使文体错纰误漏,意义分歧,这不是示典轨于来世的办法。

孔子说,名不正则事情不能成功,就说的是这些。

今制定文字,把世间所要用的字式,颁布远近,永为楷式样本。

   始光三年正月二十二日,世祖北伐归来。

拿军用物资赏赐从征将士,出战、留守者,多少不等。

乞伏炽磐派使者前来朝拜纳贡,请求朝廷讨伐赫连昌。

二月,在京城东部建太学,祭祀孔子,以颜渊配享。

四年夏季五月,世祖西讨赫连昌,停驻在拔邻山,筑城,放弃笨重的物资,以轻锐骑兵三万人先行。

二十六日,到了黑水,世祖亲自祈天祷告祖宗神灵,歃血誓师。

六月初二,赫连昌率部出城,被世祖打得大败。

在阵前世祖军队杀死赫连昌之弟河南公赫连满以及其兄之子赫连蒙逊,俘虏赫连昌的弟弟及其母亲、姊妹、妻妾、宫人万余人,缴获府库中的珍宝车旗各种器物不可胜数。

初七,班师回朝,世祖留常山王拓跋素、执金吾桓贷镇守统万城。

   敕勒被迁徙的一万多个居民点叛离逃走,世祖下诏让尚书封铁追杀消灭他们。

世祖下诏书说:

“士大夫行事(应重品行),居家必定恪守孝道,置身于朝廷必定忠诚,这样以后才能荣耀于当时,名声传扬于后世。

朕最近派尚书封铁消灭亡命之徒,他所统领的将士有竭尽忠节而牺牲了的,现在全部追赠爵号;如有奋勇杀敌立下战功的,以其功劳大小给予官位;如有故意违反军法私离岗位的,以军法处决。

大凡有功蒙受赏赐,有罪遭到诛杀,这是国家的常典,不可有一时废置。

从今以后,不善的人可以改过自新。

把这宣告天下,让人们都知道此事。

   这以前,世祖征召贤良之才,而各州郡大多逼迫州中贤士前往京城。

世祖下诏说:

“每个被征召的人,官府应当晓之以礼,听任他们进退,岂有强迫他们的道理呢!

这些都是刺史、守宰宣扬失旨,哪里是为朕增光,分明是在光扬为朕的不德。

从今以后,都由各乡闾推举,各守宰只管宣明朕虚心求贤之意。

贤才一到,应当以不次之举对待他们,随其文武之才,交任他们相应的职务政事。

明宣朕此意,让天下人都知道此事。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

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

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

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

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

无实,无一得罪者。

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

帝语方宾曰:

“是真国家耳目臣矣。

   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

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

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

“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

”帝然之。

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

盗皆感泣,复为良民。

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

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

辰曰:

“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

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

”用其言,卒无逋者。

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

御史以闻,服阕还旧任。

宣德三年召为南京工部右侍郎。

初,两京六部堂官缺,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

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

云南布政使周璟居妻丧,继娶。

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

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

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

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

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

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

八年得风疾,告归。

明年卒。

   辰为人重义轻财。

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

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

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郑辰传》)

(1)下列对原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B.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C.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D.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2)对下列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官名,明朝时为督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省称,主要职责通常弹劾与建言。

B.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C.丁内艰,指遭遇母丧或祖母之丧。

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须辞官为父母守制。

如果丧服未满,就不可出仕。

D.六部,明朝时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辰深得皇帝赞赏。

他曾奉皇帝之命调查江西安福百姓告发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处理结果都得到皇帝认可。

B.郑辰为民请命。

潞州百姓苦于徭役被逼为盗,有关部门以叛乱上报,朝廷因此下令发兵,郑辰为此事回京上朝奏明实情。

C.郑辰为官刚直。

他在担任山西按察使时,对贪官严惩不贷;英宗在位时,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奏罢所有失职官吏。

D.郑辰不计嫌怨。

他虽与同僚杜佥事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其死后,仍为他治丧,并出钱送他的妻子儿女回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

无实,无一得罪者。

②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

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答案】

(1)A

(2)C

(3)B

(4)①有流言说服役的人诽谤朝廷,恐怕发生事变,派遣郑辰前往察看。

流言不实,没有一个人获罪。

②正统二年,他奉命救济南畿、河南地区的饥荒。

当时黄河决堤,就命令郑辰等待合适时机修复堵塞河堤。

【解析】【分析】

(1)“蹇义等”是所在句子的主语,该词前面要断开;因此可以排除BD两项。

“余”是所在句子的主语,“余试职而已”意思是其他的只是试用而已。

前面要断开。

故排除C项,选A项。

(2)C项,“如果丧服未满,就不可出仕”错误。

朝廷官员守制期未满,朝廷可强令其出仕。

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叫“夺情”。

故选C。

(3)B项,“郑辰为此事特意回京上朝奏明实情”中“为此事”错误。

原文“辰方以事朝京师”,可知郑辰并非为此事特意回京。

故选B。

(4)该题第一句中,谤讪,诽谤朝廷;验,察看;无实,流言不实;得罪,获罪。

第二句中,振,救济;即,就;伺便,等待合适时机;修塞,堵塞河堤。

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

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故答案为:

⑴A;⑵C;⑶B

⑷①有流言说服役的人诽谤朝廷,恐怕发生事变,派遣郑辰前往察看。

流言不实,没有一个人获罪。

②正统二年,他奉命救济南畿、河南地区的饥荒。

当时黄河决堤,就命令郑辰等待合适时机修复堵塞河堤。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

还要读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