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58单元导学案颜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8163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58单元导学案颜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上58单元导学案颜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上58单元导学案颜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上58单元导学案颜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上58单元导学案颜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58单元导学案颜稳.docx

《五上58单元导学案颜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58单元导学案颜稳.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58单元导学案颜稳.docx

五上58单元导学案颜稳

第五单元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

一、有趣的汉字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2.从提供的阅读材料中受到启发,获得汉字的历史知识。

【自主学习】

猜出教材提供的谜语: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

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

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

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

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合作探究】

1.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2.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

3.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小组内质疑解惑,如解决不了,可全班交流。

4.学了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跟汉字有关即可)

【当堂检测】(猜歇后语)

A一连三座庙──

B石头蛋腌咸菜──

C隔着窗户吹喇叭──

D关公打喷嚏──

 

二、我爱你,汉字(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汉字悠久的历史、蕴藏着的丰富的文化。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材料,自学材料中的要求会认的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思考:

材料1-7分别从哪个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3、除了这七则材料所叙述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4、关于“汉字的演变”:

说一说演变的过程,可以再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5、关于“甲骨文的发现”:

自己阅读,说一说,你眼中的“甲骨文”。

6、关于“一点值万金”:

自读后,说一说为什么“一点值万金”?

最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合作探究】

7、关于“街头错别字”:

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8、关于“赞汉字”:

自由读后,同桌互读,准备在全班汇报读。

9、关于“古代书法作品赏析”:

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可再搜集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当堂检测】

10、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二、我爱你,汉字(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汉字悠久的历史、蕴藏着的丰富的文化。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自主学习】

1、搜集汉字演变的资料

2、搜集因为写错汉字、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或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

3、调查同学作业中的错别字或街头、传媒上的错别字,试着分析错别字出现的规律。

4、搜集一些书法作品。

5、你还对汉字的哪些方面感兴趣?

可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

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自学中有错误的人在组内学会。

发言要有顺序,当别人发言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

要把不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录和汇总,以便于全班交流。

【当堂检测】

6、先补充,在按要求填空。

 

  A、(                  )── 照旧(舅)

  B、孔夫子搬家──(                    )

  C、隔着门缝吹喇叭── (                    )

D、上鞋不用锥子─—(                  )

F、和尚打伞——(                   )

7、对号入座。

(把上面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1)佛山陶瓷十分畅销,连外乡人也知道,可以说是(       )啊!

(2)我本来十分看好我们国家男子足球队,可自从世界杯开赛以来,球队是(      ),真令人失望。

(3)劫匪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真是(       )。

(4)父母、老师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可他却是(        ),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8、我积累的谐音歇后语。

谐音对联 |

 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2、因荷而得藕   (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   (有幸不须媒)

                     

9、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

你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吗?

    

                                                      

 10、在生活中错别字闹出的笑话还真不少。

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他有篇日记写道:

“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

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怎样把学过的字记得牢,而避免闹错别字的笑话呢?

 

第六单元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好词佳句。

3、我能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学习】

1、正确大声的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

1、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学习巩固生字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分角色朗读父亲及儿子的对话,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当堂检测】

1、洛()矶瓦()废()

()抖()炸()乱

2、课文讲述了(  )发生在(   )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         )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的感人的故事。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我能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

【自主学习】

1、勾画出文中描写父亲和儿子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爱的伟大。

仔细品读相关段落。

【合作探究】

1、课文第二十自然段,父亲颤抖的说“出来吧,阿曼达!

为什么颤抖的说,应该高兴才对。

2、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父亲和儿子的语言、外貌、动作,勾画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我们来评一评。

【当堂检测】

4、课文结尾为什么说: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8、慈母情深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攥着”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感受母亲的伟大,懂得感激热爱自己的母亲。

【知识链接】

“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三年才回来一次。

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

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我们兄妹五个,加上母亲共6口人,平均每天的生活费为0.15元,1元5角钱就相当于我家一个人10天的基本生活费。

“母亲一个月拼命工作,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

”——梁晓声

【自主学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

当知道我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的手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

【合作探究】

1.“我”为什么会去母亲工作的地方?

母亲的工作环境怎么样?

(温馨提示:

请你用手中的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2.“我”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3.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位母亲,“我”有什么感受?

“我”是怎么做的?

4.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一元五角钱吗?

(温馨提示:

结合前面的知识链接来体会)

 

【当堂检测】

学了这篇文章,看到了一位这么深情的慈母,你有没有想到自己正在操劳着的母亲,你有没有一些话想要对自己的母亲或是文中的母亲说呢?

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如果能用上我们所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就更棒了。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自主学习】

1、自学本课生字词,并流利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全文,并用波浪线划出母亲评价的语句。

用“﹏﹏”划出父亲评价的语句。

【合作探究】

4、七、八岁的时候,巴迪写了第一首诗。

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1)母亲的评价是什么?

巴迪有什么反应?

(2)父亲的评价是什么?

巴迪有什么反应?

【当堂检测】

5、熟读下列词语并抄写。

搂住自豪慈祥谨慎

位置出版歧途糟糕誊写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继而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自主学习】

1、找出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合作探究】

2、体会母亲、父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

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却如此不同,读一读1—14自然段,划出描写父母的评价的句子并把它读好。

出示1: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

多美的诗啊!

精彩极了!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1)读好母亲说的话。

(2)同学们,我们读句子还要注意抓住一些词语去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这两个句子你都关注到了哪些词,在句中做记号,从中有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2:

“我看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1)按照学习前一句的方法读好并抓住一些来谈读后的体会。

(2)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听了这样的评价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要知道在这之前,我可是满怀希望等着父亲的赞扬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作者少年时代和成年以后如何看待父母的评价呢?

在文中划出句子。

【当堂检测】

4、本文中“我”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几次起伏变化,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心情的词语,依次填在下面的()里。

(得意洋洋)——()——()——()——()——(醒悟)

5、“精彩极了”是母亲的爱,它像

“糟糕透了”是父亲的爱,它像

 

20、学会看病

【学习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再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抄写一遍。

打蔫怔住喋喋不休艰涩坠入忐忑不安拖沓倚靠按图索骥

2、快速阅读课文。

说说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么做的?

 

【合作探究】

3、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4、反复读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你能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5、品读母亲心理描写的句子,你发现母亲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当堂检测】

4、母亲让儿子学会看病的目的是什么?

 

第七单元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

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

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

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

【自主学习】

1、自学生字词。

2、反复读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诵。

【合作探究】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圆明园是一座()的皇家陵园,它由()组成,许多小园分布在()三面。

自读第三自然段,建筑艺术有(),还有(),……园林艺术有(),还有()……说明圆明园(),漫步圆明园中,有如(),仿佛()。

【当堂检测】

3、反复读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诵。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激发自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情感,从而增强自己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主学习】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

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之情。

2、侵略者是如何毁灭圆明园的呢?

请划出相关的句子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合作探究】

3、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当堂检测】

4、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读一读课文,再用你的笔来写一些读后的心情。

圆明园曾经辉煌:

可现在它:

它向你我诉说着:

C、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边,你会说:

22、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重点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知识链接】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

8月为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日本华北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

9月初其先头部队三千人在占领的狼牙山打转,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由于敌强我弱,上级决定我军主力带领群众撤出狼牙山,转到外线安全地区。

经数次鏖战,七连完成组织转移任务后,大部撤离,只留六班扼守狼牙山。

首长的命令是“在第二天中午之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

六班当时只剩5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

他们接受任务后,赶到东山口,选择了一个叫“小鬼脸儿”的险要处,准备阻击敌人。

【自主学习】

1、我能解决本课的生字词(师友互读生字词)

日寇龙王庙任务葛振林大吼满腔怒火抡圈绷紧全神贯注崎岖横七竖八棋盘陀悬崖绝壁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粉身碎骨嗖屹立眺望仇恨叽里呱啦昂首挺胸共产党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尸体

【合作探究】

2、我知道: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地点在______,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记叙了______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______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____________,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______顶峰,英勇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________、热爱________、仇恨_____、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当堂检测】

6、课文是按()的顺序叙述的。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22、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找出文中描写五位战士动作、神态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知识链接】

1920年10月,马宝玉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10月26日,八路军115师杨成武独立团在取得平型关大捷后乘胜北上,光复蔚县全境。

马宝玉在西合营镇随本县4000多名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革命军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

1939年他光荣入党,不久后担任班长。

从此他更加严于律己,阶级觉悟不断提高,革命斗志更加旺盛,在本次战斗中,他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葛振林等4名战士也相继跳下悬崖。

五勇士跳崖后,马宝玉等3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在半山腰被树枝档住,负伤脱险后返回部队。

【自主学习】

1、划出课文2、3、4、6段中描写五位战士动作、神态的句子。

【合作探究】

2、读一读描写五位战士动作、神态的句子。

你感受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4、用“√”勾出带点字的读音,再读读。

嗖(sōu shōu)的一声   斩钉截(jié jiē)铁

绷(bēng běng)得紧紧  大吼(hǒu kǒu)一声

5、选一选,填一填

陆续继续相继

①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②班长马宝玉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从悬崖往下跳。

站立挺立屹立

①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

②一棵小松树迎着寒风()在山坡上。

6、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气()山河全神()注居高()下

斩钉()铁横七()八昂首()胸

7、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惊天动地,形容声音极大。

        (    )

 (2)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    )

 

23、难忘的一课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我能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2、我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

【知识链接】

1、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福建厦门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八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荷兰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完成了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民族伟业。

三百多年来,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备受海峡两岸人民的称颂。

2、台湾“光复”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台湾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归还中国。

【自主学习】

1、从文中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合作探究】

3、划出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4、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1)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2)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3)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5、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   )地握手 (   )的敬意

(   )地朗读   (   )的情景

(   )的民族精神 (   )的爱国情谊

6、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

 

24、最后一分钟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新词。

我能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我能理解诗歌内容,并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香港的历史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香港的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的构想。

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归还给了中国,并设特别行政区。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了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

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金光闪闪,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座落在香港会展中心的海边,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

【自主学习】

1、了解诗歌内容,并背诵诗歌。

【合作探究】

2、说说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3、紫荆花代表着什么?

为什么说紫荆“扎根在深深大地上”?

 

【当堂检测】

5、诗题最后一分钟指()前的“一分钟”,全诗抒发了作者在这一刻的()心情。

6、比赛背一背诗歌。

 

第八单元

25、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并正确读写“远征、等闲、细浪”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诗意。

【知识链接】

七律 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首八行,每句七字。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在整个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自主学习】

1、利用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