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8117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讲解.docx

《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讲解.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讲解.docx

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讲解

1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1.0为了便于对长株潭城际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使数据在相关各单位之间进行及时传输与共享,促进沉降观测及沉降评估工作高效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1.1数据传输要求有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

其中电子文件表格要求采用EXCEL(*.xls)格式,图形文件采用CAD(*.dwg)格式,报告采用WORD(*.doc)格式;纸介质文件要求相关单位签署盖章。

1.2文件管理:

图1.2.1文件管理示意图

1施工单位由测量队负责处理观测数据形成文件,逐级上报给工区和标段项目部,以标段为单位汇总后按时提供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2施工单位提交文件夹执行以下命名规则:

一级文件夹以标段号命名,分别命名为:

“一标段、二标段…六标段”。

二级文件夹以观测时间命名,如包含08年10月到08年11月的数据,则命名为“0810-0811”。

三级文件夹以工区号命名,分别命名为:

“一工区、二工区…”。

四级文件夹以测量队命名,分别命名为:

“一测队、二测队…”。

五级文件夹按测量日期命名,如2009年3月4日观测则命名为090304;如当天有4台仪器观测数据需要处理,则按090304

(1)、090304

(2)、090304(3)090304(4)命名。

五级文件夹内应包含电子水准仪的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和控制点高程文件,以及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观测手簿文件、高差文件、平差文件、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平差计算表文件、平差成果文件,说明文件。

1.3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以“标段号-工区号-测队号-观测日期.后缀名”的格式为准。

例:

一标段、2工区、4项目部在08年10月11日进行的观测文件,文件名可命名为“1-2-4-081011.dat或1-1-2-081011.gsi”。

原始观测文件常见形式一种为LeicaDNA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GSI格式的文件,另一种为TrimbleDini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DAT格式的文件,两种文件格式不同。

后缀名根据仪器型号的不同由仪器自动生成,计算人员不得改变。

1.4控制点文件命名规则

控制点文件名应与相应的观测文件名同,仅在后缀名上加以区分,控制点高程文件以.BM1为其后缀名。

例:

观测文件名为1-1-2-081011.dat或1-1-2-081011.gsi,其相应的控制点名应为1-1-2-081011.BM1。

BM1文件的格式如下:

点号1,高程1

点号2,高程2

点号3,高程3

……

1.5其余文件命名规则

其余文件均根据原始观测文件与控制点文件进行计算得出,文件名均与观测文件名同名,根据不同文件的类型定义其不同的后缀名。

观测手簿文件:

1-1-2-081011.xls

高差文件:

1-1-2-081011.hdf

平差文件:

1-1-2-20081011.in1

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

1-1-2-081011.gco

平差计算文件:

1-1-2-081011.ou1

平差成果文件:

1-1-2-081011.our

1.6说明测量时的天气情况,温度,另外对测量过程中发生的超限重测、测点破坏后恢复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

要求以上文件以纯文本格式提供,详细要求见附件一。

2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2.1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的编号是观测点的标识,简洁明了的反映该观测点所在里程、观测点的类型、观测点位置。

为保证每个观测点的编号均为全线唯一的,同时便于在电子水准仪中输入,测点编号采用以下格式:

里程

测点类型编码

测点位置编号

里程采用7位阿拉伯数字,前4位为公里标,后3位为百米标(取整);测点类型编码采用1位英文字母;测点位置编号采用1位阿拉伯数字;测点编号共计九位。

电子水准仪不支持9位点号输入时,可由观测单位自行制定便于在电子水准仪中输入的简化点号,并提交测点编号与简化点号对应文件(格式详见附件二),简化点号不能以“Z”字母开头。

对于线路里程存在长链导致测点编号重复的情况,另行制定编号规则。

各种测点的测点类型编码及测点位置编号详见表2.1.1。

表2.1.1测点类型英文字母编码及测点位置编号表

测点类型

测点类

型编码

测点位置及其对应的测点位置编号

沉降板

L

基底

(1)、路基面

(2)

观测桩

G

(1)、右

(2)、中(3)

分层沉降观测点

F

(1)

位移边桩

W

(1)、右

(2)

剖面管

P

基底

(1)、基床底层顶面

(2)

承台观测标

C

观测标1

(1)、观测标2

(2)

墩身观测标

D

(1)、右

(2)

桥台观测标

T

观测标1

(1)、观测标2

(2)、观测标3(3)、观测标4(4)

梁体徐变观测标

X

左1

(1)、右2

(2)、左3(3)、右4(4)、左5(5)、右6(6)

涵洞观测标

H

左1

(1)、左2

(2)、中3(3)、中4(4)、右5(5)、右6(6)

隧道观测标

S

(1)、右

(2)

例如,DK40+100.25断面的路基面左侧观测桩的测点编号为:

0040100G1;DK500+315.23的桥墩右侧观测标的测点编号为:

0500315D2。

2.2桥梁承台和墩台的测点均采用相应墩台的中心里程;涵洞采用中心里程;梁体采用跨中里程。

2.3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

在观测过程中,电子水准仪所有的点号均需要全名输入,不得有任何省略。

对于电子水准仪不支持9位点号输入时,需输入对应简化名的全名。

2.4转点输入

所有转点均以“Z”字母表示,不得以任何其他类型的点号代替。

2.5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

1工程类型:

路基、桥梁、涵洞、隧道、过渡段。

2测点的类型有:

沉降观测桩、沉降板、深层沉降仪、位移边桩、剖面管、承台观测标、墩(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隧道观测标。

3测点位置:

按照表2.5.1输入:

表2.5.1测点位置属性表

测点类型

可选的位置属性

说明

沉降板

基底、路基面

\

观测桩

左、中、右

\

位移边桩

左、右

\

承台观测标

观测标1、观测标2

观测标1指左侧小里程角处的观测标、观测标2指右侧大里程角处的观测标。

墩(台)观

测标

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3、观测标4

对于墩身:

观测标1为左侧观测标,观测标2为右侧观测标。

对于桥台设置四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在小里程左侧,观测标2设置在小里程右侧,观测标3设置在大里程左侧,观测标4设置在大里程右侧。

梁体观测标

左1、右2、左3、右4、左5、右6

左1指小里程端左侧,右2指小里程端右侧,左3指中间断面左侧,右4指中间断面右侧,左5指大里程端左侧,右6指大里程端右侧。

涵洞观测标

左1、左2、中3、中4、右5、右6

左1指线路左侧小里程的观测标、左2指线路左侧大里程的观测标,中1指线路中心小里程的观测标,中2指线路中心大里程的观测标,右1指线路右侧小里程的观测标,右2指线路右侧大里程的观测标。

隧道观测标

左、右

\

其他情况

根据实际位置输入

如剖面管可输入“基底”、“基床底层顶面”。

4距线路中心:

输入测点位置到中线的距离,单位为m。

左侧为负值,右侧为正值,中心为0。

5填挖高度:

当观测点所在位置的工程类型为路基、涵洞、过渡段时,输入该测点处路基面的填挖高度,单位为m。

6观测点处基底处理的类型,各种工程类型的基底处理类型按表2.5.2填入:

表2.5.2基底处理类型表

工程类型

可选的基底处理类型

路基

强夯、换填、排水固结、搅拌桩、旋喷桩、

CFG桩网(板)、管桩网(板)

桥梁

明挖基础、嵌岩桩、摩擦桩

其它

根据实际的地基处理类型填写

7压缩层厚度:

输入观测点处基底压缩层的厚度,单位为m。

8处理深度:

输入观测点处基底处理的深度,对于换填输入换填厚度、路基桩基输入桩长、桥梁桩基输入桩长,单位为m。

9工程名称:

输入观测标所处工程段落的名称,例如:

XX大桥,XX隧道等。

10测点属性填写要求

不同类型的观测点需录入的属性信息有所不同,需要填写部分详见表2.5.3。

表2.5.3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测点编号

工程类型

测点类型

冠号

里程

测点位置

距线路中心

填挖高度

基底处理类型

压缩层厚度

处理深度

墩高

涵顶填土高度

围岩类别

工程

名称

备注

沉降板

观测桩

位移边桩

剖面管

分层沉降观测点

承台观测标

墩(台)观测标

梁体观测标

涵洞观测标

隧道观测标

注:

表中标有“★”为必填属性,标有“☆”的为选填属性,空白的为不需要输入。

测量负责人:

复核:

监理:

年月日

2.6附件三附表1—附表17数据录入通用要求:

1观测期次

整型数据,根据观测的期次依次填入“1、2、3……”,观测期次必须连续。

2观测日期

日期型数据,格式为“年-月-日”,其间用英文短划线“-”连接,年为四位数,月和日是两位数,例如:

2008-08-01、2009-06-12。

3两次观测间隔

整型数据,输入与前一期观测的时间间隔,单位为天。

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

4累计天数

整型数据,各期次观测间隔天数的累计,单位为天。

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

5本次高程

浮点型数据,本次观测的高程值,单位为m,保留小数点后5位。

第一期观测时输入的高程值即为该观测标的初始值。

6本次沉降

浮点型数据,本次观测的测点的沉降值,单位为mm,保留小数点后2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

沉降值以向下沉为正,向上隆起为负。

7累计沉降

浮点型数据,各期次沉降值的累计,单位为mm,保留小数点后2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

沉降值以向下沉为正,向上隆起为负。

8沉降速率

浮点型数据,由“本次沉降”除以“两次观测间隔”得到,单位为mm/d,保留小数点后3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

沉降速率以向下沉为正,向上隆起为负。

9施工阶段

输入各期次观测时的施工阶段(施工状态或者工况),各种工程类型的施工阶段可按下表填写。

施工阶段和沉降评估密切相关,必须严格按照表2.6.1格式填写。

要求每次数据处理完成后必须立即填写该项,以免时间久后发生错误。

表2.6.1施工阶段录入要求表

工程类型

施工阶段

路基

过渡段

填筑期间、填筑完成、堆载预压、堆载卸除、运梁车前期通过、等待铺轨、铺轨完成等。

桥梁

桥墩台:

(1)预制梁桥:

承台施工、墩台身施工、等待架梁、运梁车前期通过、等待铺轨、铺轨完成。

(2)现浇梁桥:

承台施工、墩台身施工、等待制梁、制梁完成、运梁车前期通过、等待铺轨、铺轨完成。

梁体:

终张拉前、终张拉后60天、等待架梁、运梁车前期通过、等待铺轨、铺轨完成。

涵洞

涵洞施工完成、涵顶填土期间、涵顶填土完成、运梁车前期通过、等待铺轨、铺轨完成等。

隧道

等待铺轨、铺轨完成。

10备注

根据需要输入备注信息。

11填土高度

浮点型数据,输入本次观测时的路堤填筑高度,单位为m。

12接管前、后高程

浮点型数据,对于沉降板,当本次观测与前次观测之间,沉降板进行接管时,要求在接管前后立即进行高程测量(可采用假设高程法直接测量),单位为m,保留小数点后5位,接管长度即为两次高程差值。

13本次水平位移

浮点型数据,对于位移边桩,输入本次的水平位移,单位为mm,保留小数点后2位。

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

向远离线路中心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14本次总水平位移

浮点型数据,对于位移边桩,输入各次的水平位移的累计,单位为mm,保留小数点后2位。

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

向远离线路中心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15位移速率

浮点型数据,由“本次水平位移”除以“两次观测间隔”得到,单位为mm/d,保留小数点后5位。

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

向远离线路中心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16其他情况

如剖面管的正向读数和反向度数、分层沉降观测点的磁环标高等,根据量测读数输入。

附件一:

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表1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兰新第二双线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单位工程名称

开工日期

建设单位

现场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

现场项目负责人

监理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序号

项目

内容

1

沉降变形观测设计交底

2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3

各种监测仪器和设备情况

4

专业观测人员情况

5

施工图现场核对情况

6

地质勘测资料

7

开工报告

8

9

10

附件材料

1.

2.

检查结论:

监理组长:

总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注:

本表一式4份,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各1份。

表2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

兰新第二双线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

标段名称

单位(项)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

工程位置(里程)

观测开工日期

观测完成日期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质量负责人

序号

观测项目

观测情况记录

观测结论

1

2

3

附件材料1.

2.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咨询单位

 

评估单位

建设单位

 

注:

本表一式6份,施工、设计、监理、咨询、评估和建设单位各1份。

表3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外业情况记录表

外业情况记录

测量等级:

国家二等观测线路方法:

往/返、环线

测线:

自到

天气:

风向:

风力:

观测日期:

年月日

仪器型号:

仪器状态:

观测者:

前尺:

后尺:

线路所采用基准点:

线路观测点名:

旁站监理:

外业观测详细信息说明:

如:

1、观测标丢失、破坏与工作基点变化标高变化情况说明;

2、是否有新埋设基准点、工作基点信息说明;

3、施工进度及干扰情况等;

4、其它特殊情况说明

表4工作基点台账表

工作基点台帐

点号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第6期

第7期

第8期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测量负责人:

复核:

监理:

年月日

注:

①表中日期格式为“年-月-日”,其间用英文短划线“-”连接,年为四位数,月和日是两位数,例如:

2009-03-01、2009-06-12;

②表中高程值,单位为m,保留小数点后5位;

③本表格电子文件采用Excel电子表格。

 

附件二:

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1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

以电子水准仪直接导出,不需要人工干预。

2控制点文件:

点号1,高程1

点号2,高程2

点号3,高程3

……

3观测手簿文件:

按《数据文件管理细则》附表格式执行。

4高差文件:

按《数据文件管理细则》附表之高差文件格式示例。

5平差文件

控制点1,高程1

控制点2,高程2

……

点号1,点号2,高差12,距离12

点号2,点号3,高差23,距离23

点号3,点号4,高差34,距离34

……

 

表5高差文件格式示例

测站后视前视后尺读数1后视距1前尺读数1前视距1后尺读数2后视距2前尺读数2前视距2视距长累计视距长测站高差累计高差

Start-Line

1CPII07311.1572334.2281.1895934.5851.1571934.2531.1895834.58968.82768.827-0.03237-0.03237

21S0191.392988.3030.560278.1731.392998.3020.560128.17616.47885.3050.832790.80042

3S019S0170.4873620.2020.5412120.1190.4873620.1930.5412120.12040.317125.621-0.053850.74657

4S017S0150.5792120.1870.6498520.0460.5791220.1890.6498220.05040.236165.857-0.070670.67590

……

 

6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

---------------------------------------------------------------------

高差闭合差计算结果

---------------------------------------------------------------------

附和路线号:

1

线路点号:

CPII073S019S017S015S013S011

S009S007S005S003S001BM28

高差闭合差:

-0.61(MM)

闭合环长度:

0.6250(KM)

平原限差:

3.1623(MM)

---------------------------------------------------------------------

闭合环号:

1

线路点号:

CPII073S019S020

高差闭合差:

0.37(MM)

闭合环长度:

0.2240(KM)

平原限差:

1.8931(MM)

---------------------------------------------------------------------

闭合环号:

2

线路点号:

BM28S001S002

高差闭合差:

-0.04(MM)

闭合环长度:

0.3970(KM)

平原限差:

2.5203(MM)

---------------------------------------------------------------------

……

7平差计算文件

-------------------------------------------------------------------------------

已知高程

-------------------------------------------------------------------------------

序号点号高程(m)

1CPII07374.4907

……

-------------------------------------------------------------------------------

概略高程

-------------------------------------------------------------------------------

序号点号高程(m)

1CPII07374.4907

2BM2874.2328

……

-------------------------------------------------------------------------------

测段实测高差数据统计

-------------------------------------------------------------------------------

序号起点终点高差(m)距离(km)权

1CPII073S0190.800420.085011.765

2S019S017-0.053850.040025.000

……

-------------------------------------------------------------------------------

高程平差值及其精度

-------------------------------------------------------------------------------

序号点号高程(m)中误差(mm)

1CPII07374.49070

2BM2874.23280

……

-------------------------------------------------------------------------------

高差平差值及其精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