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7875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第1章林场概况

1.1历史沿革

某某县某某林场某某分场位于**镇,原单位名称为某某县某某营林林场。

创建于1970年,隶属某某县林业局,随着场经营规模、森林资源增长,于1994年升格为副科级自收自支单位,2005年林改之后,改为股级自收自支单位。

国有林场改革之后,变更为某某县某某林场某某分场,为公益性二类事业单位。

经营以营造林为主,承担着培育、管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职责,肩负着生态维护和经济发展双重使命。

场部原设在林区,后出于区域位置的考虑,于1995年迁至距**圩镇1公里,临105国道旁。

下设7个工区,依次为场部、**、**、**、**、**、**、**工区。

林场职工人数69人,其中:

在编职工35人(在岗23人、停薪留职12人),返聘2人,退休32人。

某某县某某林场某某分场位于**乡,原单位名称为某某县某某营林林场。

创建于一九八四年。

以开发荒山,造林绿化为主。

国有林场改革之后,变更为某某县某某林场某某分场,为公益性二类事业单位。

场部位于某某县城东南部**乡境内,下设8个工区,依次为宏冈、社下、东岭、灵溪、上村、田西、场部、富源工区。

目前林场职工68人,其中:

在岗人员23人,返聘4人,停薪留职8人,退休33人。

整合重组后新成立的某某县某某林场实行“总场-分场-工区”管理体制。

确立了“紧扣一个中心,完善和健全两项制度,实现一个转变”的总体思路。

“紧扣一个中心”就是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着力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多层次多样性的森林资源;“完善和健全两项制度”就是完善和健全以聘用制及劳动合同制为基础的新型用人制度和以林场报账制为主的财经管理制度。

林场在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经营管理实施办法。

1.2自然地理情况

1.2.1地理位置

某某林场所在的某某县位于某某省中部,某江中游,某某西南部,位于东经*°*′-*°*′,北纬*°*′-*°*′。

东邻**县、青原区,南毗**、**县,西接**、**县、北连**县。

全县国土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1.2.2地质地貌

某某县地貌以平原丘陵为主,山地、丘陵、河谷平原面积各占16%、54%和30%,特征为东西高、中间低。

县境东南部山峰林立,高度达1000米以上山峰有三座,其中,**乡的十八排山峰为全县的最高点,海拔1176米;**镇的昌家村北洲地为最低点,海拔52米。

1.2.3母岩土壤

某某县地形多样,地质复杂,气候温润,土壤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成土母岩主要有花岗岩、千枚岩、板岩、页岩、砂砾岩、灰岩等,土壤以红壤、冲积土、红壤性水稻土为主。

1.2.4水系

境内水系发达,河网交织,以**江为主流,**河、**水、**水、**、**河、**河、**河、**河、**河等遍布全县各地,为工农业生产和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水资源。

其中,主流**江由南向北流经县内8个乡镇,流程59.1公里。

1.2.5气候条件

某某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均日照1756.4小时,平均气温18.6℃,七月最热,一月最冷,年平均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水量1370.5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1.2.6植被特点

某某县地处中亚热带,属东部湿润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区系成分复杂,植被类型多。

其中,天然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和山地草甸等群落,人工植被主要有杉木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林以及小面积的经济林等。

境内高等植物达2500多种,其中:

裸子植物以马尾松、杉木为主;被子植物的樟科、壳斗科和木兰科等分布较多,其次山茶科、厚皮香科、桃金娘科、枫香科、金缕梅科,大风子科等在境内普遍分布。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23种,省级重点保护的有50多种。

1.2.7自然资源

某某县森林覆盖率61.2%,森林蓄积量705.9万立方米。

已知的高等植物资源有25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达89种,是某某省木材重点生产基地。

**江贯穿中部,过境河段长59.1公里,仙槎河、仁善河、牛吼江、禾水、蜀水等11条支流均汇归**江,构成羽状的**江水系,总集雨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地表水多年平均总量达22.44亿立米,过境客水量多年平均达380.93亿立米,水能理论蕴藏量6.75万千瓦,现有各类蓄水工程2673座,其中大

(二)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3座。

**已发现矿种20余种,矿点50多处。

其中钨矿总储量130万吨,品位1.5%;石灰石、瓷土、型砂分布广,储量大;南溪石膏矿品位达95%以上。

1.3社会经济情况

某某县某某林场下辖某某和某某两个分场,所经营的山场主要分布在**镇、**镇、**镇、**镇、**镇、**镇、**乡等7个乡镇。

场部位于某某县**镇某某分场内,隶属于某某县林业局,属副科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和机构经费纳入财政综合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适当定补。

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

新组建的林场,实行场长负责、职工民主管理的林场领导管理体制,为一级法人单位。

林场森林经营实行“四级区划、三级管理、二级核算”。

即:

总场、分场、工区、林班“四级区划”;林场、分场、工区“三级管理”;分场“二级核算”。

经营以营造林为主,承担着培育、管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职责,肩负着生态维护和经济发展双重使命。

林场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为确保某某县促旅游、保生态实行禁伐措施,林场的经济收益目前主要是依靠向上争资获得。

收入来源主要在于林木资源销售收入、公益林补贴资金、减少采伐财政补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及少量其它收入,支出费用主要为林业生产、职工工资及福利、管理费用及缴纳职工“两险”。

林场年总收入**万元左右,年总开支在**万元左右,林场资金尚有缺口,难以及时兑现职工工资。

某某县某某林场现有职工97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工程技术人员8人。

建有木材加工厂和多种经营基地。

防火瞭望台2座,工作汽车2辆,固定资产370万元。

拥有办公用房2613㎡,职工住宅5047㎡,生产用房1500㎡。

施业区内有**、马市、禾市、塘洲镇、冠朝镇、沙村镇、**乡等7个乡镇。

48个村,约4万余人。

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大广高速、105及319国道贯穿山场境内,距最近的机场是井冈山机场为35公里,距最近的火车站是井冈山火车站约30公里,在施业区内林场自有林区公路282㎞,林道268㎞,防火线252㎞,防火林带310㎞。

 

第2章森林资源现状与经营管理评价

本次森林经营方案以2013年补充调查资料成果为基础,通过对2013年补充调查后变更的小班进行核实,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到2015年底。

以更新后的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依据。

2.1森林资源概况

2.1.1土地利用状况

某某县某某林场现有土地总面积**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亩,非林地面积**亩。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7.92%;灌木林地**亩占0.7%;未成林造林地**亩,占0.62%;无立木林地**亩,占0.81%;宜林地**亩。

森林覆盖率为*%。

2.1.2森林、林木蓄积状况

某某县某某林场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立方米,占总蓄积的99.92%;散生木蓄积**立方米,占0.08%,无“四旁”树。

毛竹株数**株。

2.2森林资源分析评价

2.2.1林地资源

(1)林地类型及利用现状

某某县某某林场现有土地总面积**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亩,非林地面积**亩。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7.92%;灌木林地**亩占0.7%;未成林造林地**亩,占0.62%;无立木林地**亩,占0.81%;宜林地**亩。

森林覆盖率为*%,林地利用率为99.21%。

有林地按森林类型划分,纯林**亩,占有林地面积的89.45%;混交林**亩,占10.52%;竹林**亩,占0.03%。

灌木林地**亩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亩(全部为灌木经济林)。

未成林造林地**亩。

无立木林地中,采伐迹地**亩,火烧迹地**亩,其它无立木林地**亩。

宜林地**亩。

表2-1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单位:

林地类别

总面积

有林地

灌木林地

未成林地

无立木

林地

宜林地

非林地

面积

**

**

**

**

**

8.0

**

占比

100%

99.79%

0.68%

0.60%

0.79%

0.21%

(2)林地保护等级及保护现状

某某县某某林场现有林地面积**亩,依据某某县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和范围,确定林地保护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分级结果为:

Ⅱ级保护林地面积**亩,占林地面积4.29%;Ⅲ级保护林地面积**亩,占85.88%;Ⅳ级保护林地面积**亩,占9.84%。

表2-2林地保护等级表

单位:

统计单位

林地保护等级

合计

Ⅰ级保护

Ⅱ级保护

Ⅲ级保护

Ⅳ级保护

某某林场

**

 

**

**

**

某某分场

**

 

**

**

**

某某分场

**

 

**

**

**

(3)林地质量等级及状况

某某县某某林场依据林地质量分等标准,确定质量等级。

Ⅰ级林地面积**亩,占林地面积的1.31%;Ⅱ级林地面积**亩,占林地面积的71.67%;Ⅲ级林地面积**亩,占26.75%;Ⅳ级林地面积**亩,占0.27%。

表2-3林地质量等级统计表

单位:

统计单位

林地质量等级

合计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某某林场

**

**

**

**

**

某某分场

**

**

**

**

**

某某分场

**

**

**

**

**

(4)林地资源分布

某某县某某林场下辖2个分场,林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镇、**镇、**镇、**镇、**镇、**镇、**乡等7个乡镇。

林地资源中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商品林面积较大的均为某某分场,面积较小的为某某分场;生态公益林的区划则主要集中在某某分场,面积较小的是某某分场。

表2-4林地资源分布统计表

单位:

统计单位

林地面积

森林面积

商品林面积

公益林面积

某某林场

**

**

**

**

某某分场

**

**

**

**

某某分场

**

**

**

**

注:

森林面积指的是有林地和特别灌木林地面积。

2.2.2森林资源数量

(1)面积

某某县某某林场林地总面积**亩。

其中:

商品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74.26%;公益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25.74%。

从面积看商品林是该场的主要林种,其次是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结构不尽合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公益林面积,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公益型林场。

按事权划分,国家级公益林地**亩,占公益林地面积的4.22%;省级公益林地**亩,占83.28%;一般公益林地**亩,占0.31%。

按林种划分,防护林**亩,占公益林地面积的100%,无特种用途林。

防护林中,水源涵养林**亩,占公益林面积的36.13%,水土保持林**亩,占公益林面积的52.36%,护路林**亩,占公益林面积的0.41%,其它防护林**亩,占公益林面积的11.11%。

各分场均有公益林分布,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某某县某某分场,约占三分之二,其中某某分场公益林面积**亩,占67.02%;某某分场公益林面积**亩,占32.98%。

商品林地中一般用材林**亩,占商品林地面积的63.68%;经济林**亩,占1.84%。

某某林场各分场均有商品林分布,其中东部的某某分场**亩,占67.65%;西部的某某分场面积**亩,占商品林面积的32.35%。

表2-5有林地面积分林种统计表

单位:

亩、%

合计

防护林

用材林

经济林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

100%

**

25.74%

**

72.90%

**

1.37%

(2)蓄积

某某县某某林场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立方米,占总蓄积的99.76%;散生木蓄积**立方米,占0.24%,无“四旁”树蓄积。

按起源分人工林蓄积**立方米,占83.23%;天然林蓄积**立方米,占16.77%。

人工林蓄积为林场的主要蓄积。

按林种划分,防护林蓄积**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27.97%;用材林**立方米,占72.03%。

从蓄积量看用材林是该场的主要林种。

按龄组划分,幼龄林蓄积**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5.89%;中龄林**立方米,占31.16%;近熟林**立方米,占19.50%;成熟林**立方米,占15.32%;过熟林**立方米,占28.13%。

近成过熟林占62.94%,可见近成过熟林资源非常丰富,幼中龄林资源储备后劲相对较足。

林场现有竹林**亩,共**株,其中:

毛竹林**株,杂竹1750株,散生毛竹**株。

其中按林种分公益林**亩,**株;一般用材林**亩,**株。

经济林只有林化原料林,总面积**亩,全部是油桐。

表2-6森林蓄积分林种统计表

单位:

立方米、%

合计

防护林

用材林

经济林

蓄积

比例

蓄积

比例

蓄积

比例

蓄积

比例

**

100%

**

27.97%

**

72.03%

0

0%

2.2.3森林资源质量

某某县某某林场乔木林面积**亩,蓄积量**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为**立方米/亩。

平均郁闭度为0.57;平均胸径10.3cm。

按起源分:

人工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为3.95立方米/亩,平均郁闭度为0.56,平均胸径10cm;天然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为3.86立方米/亩,平均郁闭度为0.64,平均胸径12.4cm。

按森林类别分:

公益林林地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为3.80立方米/亩。

商品林林地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为3.97立方米/亩。

从两大林种单位面积蓄积看,由于公益林占林地面积比重仅为25.74%,因此,公益林实施后成效不太显著。

2.2.4森林资源结构

(1)按森林类别分

某某县某某林场林地总面积**亩,总蓄积**立方米。

其中:

公益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25.74%,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27.97%。

商品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74.26%,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72.03%。

(2)按林种分

某某林场林地总面积**亩,总蓄积**立方米,其中防护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25.74%,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27.97%,无特用林;用材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72.90%,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72.03%,经济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1.37%,无蓄积。

公益林面积和蓄积占比均远小于商品林,未能充分体现了林场生态优先办场宗旨。

(3)按主要树种(组)分

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其中马尾松**亩,占乔木林面积6.89%,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6.43%;国外松**亩,占乔木林面积60.32%,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63.93%;杉木**亩,占乔木林面积22.14%,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19.61%;硬阔类**亩,占乔木林面积8.86%,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9.07%;软阔类**.4亩,占乔木林面积0.71%,无蓄积;混交类**亩,占乔木林面积1.08%,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0.95%。

竹林**亩,共**株,其中:

毛竹林**株,杂竹**株,散生毛竹**株。

其中按林种分公益林**亩,**株;一般用材林**亩,**株。

经济林只有林化原料林,总面积**亩,全部是油桐。

(4)按龄组分

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

其中幼龄林**亩,占乔木林面积21.24%,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5.89%;中龄林**亩,占乔木林面积29.52%,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31.16%;近熟林**亩,占乔木林面积17.05%,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19.50%;成熟林**亩,占乔木林面积12.74%,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15.32%;过熟林**亩,占乔木林面积19.45%,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28.13%。

(5)按林地所有权分

全场林地总面积**亩,总蓄积**立方米,其中国有林地面积**亩,占林地面积5.28%,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4.91%。

集体林地面积**亩,占林地面积94.72%,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95.09%。

(6)按起源分

全场有林地总面积**亩,总蓄积**立方米,其中天然起源面积**亩,占有林地面积17.07%,蓄积**立方米,占有林地总蓄积16.77%。

人工起源面积**亩,占有林地面积82.93%,蓄积**立方米,占有林地总蓄积83.23%。

2.2.5森林功能评价

主要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

(1)经济效益

某某县某某林场每年林木蓄积总增长量约**立方米,实际消耗量**立方米左右,林木年增长潜在价值约**万元,实际采伐木材销售收入约**万元左右,另有少量柑桔出租给个体户经营,每年可收取0.6万元租金等。

(2)生态效益

某某县某某林场坚持永续利用、生态优先的原则,着力进行生态保护建设,着力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林分结构,对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

林场实施补偿省级或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公益林面积**亩,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25.66%,境内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受到有效保护;造林树种增加珍稀阔叶树种,如楠木,对于解决杉木连栽造成的林地生产潜力下降,找到了有效方法和措施,阔叶树造林成效显著。

每年按活立木总生长量**立方米测算,全场仅乔木林就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4万吨,能排放出氧气约2.8万吨。

除止以外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休闲旅游等功能。

(3)社会效益

某某县某某林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由单一森工采伐向采育结合转变,由单纯营林投资型向生态经营型转变,由简单粗放经营向集约利用经营转变。

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了森林质量及森林经营水平,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农民就业门路,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每年林场营造林、森工及其它生产力资达150余万元,大量雇请周边劳力15万工日以上,为某某县劳动力就业做了贡献,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2.3森林经营管理评价

某某县某某林场属生态公益型林场,公益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的25.74%,其中补偿公益林面积**亩,占公益林面积的99.69%。

自实施公益林以来,某某林场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限制独立选址的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征收林地,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性项目使用林地。

通过封禁措施,禁止乱砍滥伐、陡坡地开垦等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功能正常发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类林地利用方式和资源开发活动,实施封山育林,提高了公益林森林资源数量及质量。

公益林亩均蓄积4.19立方米,且绝大部分公益林为乔木公益林,公益林中乔木林亩均蓄积达4.19立方米。

在商品林采伐方面,某某县某某林场坚持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办场方针,在严格公益林保护建设的同时,对生态区域位置重要及生态条件相对脆弱的林地,禁伐限伐。

2014-2015年森林采伐**亩,采伐蓄积7206立方米,其中主伐**亩,主伐蓄积**立方米。

2014年采伐面积1561.8亩,采伐蓄积**立方米;2015年采伐面积**亩,采伐蓄积**立方米。

在人工更新造林方面,某某县某某林场坚持当年采伐次年及时更新造林的原则,同时对原有其它无立木林地及残次林等林分进行改造或更新造林,增加森林总量。

2014-2015年人工造林面积**亩,全部为造林补贴项目造林,另外实施中幼林抚育项目**亩。

根据2013年森林资源补充调查成果材料及2015年调查更新数据,2013年某某县某某林场森林蓄积量为**立方米,2015年林场森林蓄积量为**立方米,森林年均生长量为**立方米,森林年均蓄积净增量为**立方米。

2014年至2015年林场森林蓄积采伐量低于森林生长量,采伐后林地能实现及时更新造林,保证了林场森林经营的持续和稳定。

在森林经营管理方面,某某县某某林场坚持生态优先,重点实施公益林保护建设,坚持商品林采伐禁伐限伐,保证了林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采伐方面,主要方式是成熟森林的采伐利用与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的更新造林,林场基本实现在林木采伐的次年重新栽植造林,恢复植被;更新造林主要树种为杉木和阔叶树种混交或和珍贵树种如楠木混交,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针叶纯林造林模式,增加了山场林地生产潜力,树木生长茂盛,造林效果明显,起到了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蓄积产量和质量的作用。

实现了青山常在,森林持续利用的要求;促进了森林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了林区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达到森林的健康要求。

2014年至2015年某某县某某林场森林采伐主伐面积为**亩,期间更新造林面积360亩,森林面积净增长**亩,保证了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某某县某某林场以现代林业为指导,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以加快林场经济发展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并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逐步形成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国有林场经济新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林场生态优良发展的目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建立相对完善的森林保护机制,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建设,建立瞭望台、生物林带防火线及林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场区、工区等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满足林场经营管理需要。

 

第3章森林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

3.1森林经营方针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以培育健康、高效和长期稳定的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通过分类经营、科学培育和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实现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正常,结合某某县某某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现状、经营特点、技术及基础条件,统筹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经营主体与社会利益,协调好森林多功能与森林经营多目标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后备森林资源培育的示范作用和生态建设的骨干作用,确保某某县某某林场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益。

3.2森林经营原则

坚持以林为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适地适树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分区施策,分类经营,突出重点原则;

坚持集约经营,采育结合,多种经营,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科技兴林,市场主导,机制搞活,共享实惠原则。

3.3森林经营范围与经理期

某某县某某林场森林经营范围为林场所辖所有林地、林木,涉及某某和某某两个分场,总面积**亩。

经理期10年,即2016-2025年。

分前期和后期,前期2016-2020年经营措施落实到小班;后期2021-2025年明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3.4森林经营目标与经营任务

在森林经营方针的指导下,在经营期末:

有林地面积得以增加,林木蓄积量不断递增,森林覆盖率得以提高;林种结构、树种结构、龄组结构更加合理,森林资源质量明显提高;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凸显。

3.4.1森林经营长远目标和任务

2020年的目标

⑴经营面积**亩,林地面积**亩,有林地面积**亩,林木总蓄积量**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7.69%。

⑵生态公益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