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业资料新管理期中报告分析.docx
《企业创业资料新管理期中报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创业资料新管理期中报告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创业资料新管理期中报告分析
创业管理期中报告
Entrepreneurialresources
—thecommunicationperspective
指导老师:
温肇东博士
学生:
王胜贤
关于创业的研究,最早从企业家个人开始,由人格特质及成就动机去探讨一个成功的创业家是如个的不同于他人,然而在1990年以后的创业研究,将触角转向一个更广的关系,从创业的关联性(Context),去探讨创业背后的本质现象。
在研究的过程发现(1985),一些非正式的关系,如朋友、家人以及生意上的伙伴。
诸如银行家、会计师等专业服务商反而显得次要。
创业家有着本身独有的能力及运作模式,但这些都是依存在一个网络内,业主为了要能顺利生存,通常会采用大多数伙伴所用的趋势,从此角度来看,一个Network的演变,颇符合策略九说中企业从差异化到同形的一个演变过程。
这一次的文献阅读,主要从Networking这一个层面去看新创事业如何去发展自己的事业,看新创事业如何从中去取得自己发展所必须的要资源。
在初步找了一些文献后,挑选了几篇,觉得此一循环可以初步解释企业是如何从一个网络中取得其所必需要的资源的:
1、网络组织的方式、形式、过程
2、网络所形塑的资本如何被利用
3、如何以Network模式来刺激创业
4、网络内的竞合
5、关系资本的建立
由于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在每个想了解的主题都找到最代表性的文章,可能会使得概念不够完整。
在读过这几篇文章后,其实在处理创业家的议题时,很多国家都是以中小企业的问题来处理,再者,在谈到网络关系等议题时,也会连同区域创新的问题来一起探讨,在此便不再试图将此些问题分开讨论,以免去焦点。
参考文献:
1、Self-Organizingprocessinbuildingentrepreneurialnetworks:
atheoreticalandempiricalinvestigation.2001,LucioBiggiero。
作者认为社会组织的「自我形成」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资产,也是一个可以用来解释创业文化演变的一个指针。
文中作者用罗马的工业特区。
ID(IndustryDistrics)中组织的互动现象来观查成员间的互动情形以及一个网络的可衡量指针,诸如大小、分工关系等。
2、UtilizationofSocialNetworksforimmigrantsentrepreneurship:
acasestudyofKoreanimmigrantsintheAtlantaArea,Jin-Kyungyoo,Max-Planck-Institute,Garching;Germany,2001.
一般而言,移民者初期对于当地的主流劳动市场较不了解,因此通常会从事比较为边际的工作(marginalalternatives)。
而创业就是这些选择的其中之一。
在美国,19世纪末的犹太人、希腊人、意大利人都是此例。
但根据研究指出,在所有的移民者当中,只有一部分的人能经由创业自我雇用往社经阶层的上层爬。
而韩国人是创亚洲移民中创业比例相当高的,几乎有三分之一。
关于此现象的因素众说纷芸,很多的解释都是指向追求社经上的成就。
作者的角度则是认为创业资源(人力、资本)的机动化是一个基本的因素,藉由看在美国的创业团体来找出创业资源是如何累积以及被利用的。
3、Networksforinnovativecompanystart-ups,ProfessorGabreileBeibst,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Jena.,2001.
此文探讨德国政府在促立其国内的创业文化、及促进新事业从大学中延生所做的努力。
整体的方案为〝ESIXT〞,而其中以Network模式来促进新创公司的新立称为〝GET-UP〞,为大计划下中的一个子计划。
此文用以讨论此计划的成效,对以Network方式来促进公司设立应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4、Cooperativeandcompetitivenetworkingbyentrepreneurs:
acriticalincidentstudy.1993年1月,DeanTjosvoldandDavidWeicker,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
本文讨论创业家网络的角色在追求创业成功所扮演的角色。
观查他们的网络如何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养成他们的事业、以及加强他们的动机。
此文中所论及的网络成员为金主及供货商等人,主要还是以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此网络关系。
5、LearningandProjectionofproprietaryassetsinstrategicalliances:
Buildingrelationalcapital.
联盟在策略领域上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企业使用联盟通常有数种理由,如更容易取得或是内化某一技术或是资源,造成规模经济等等。
但这种联盟式形在企业取得能力时,也会让企业本身的能力外流。
因此二方通常会想极尽所能地从对方处快速取得所需要的能力,但这也使得双方的关系更为紧张。
然而在各种成功联盟中,可以见得到的特点,便是成员的互相信任以及个人关系。
而这个关系资本的形成及其所带来的效应,便是本文所探讨的,其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此种关系资本的建立可以使得合作关系更为平衡。
6、「产业转型与产业合作网络重构」,吴思华、沉荣钦,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
7、「知识属性、网络关系与知识移转关连性研究」,陈世华,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1999。
1、前言:
以制造协力网络及创新网络观点
(a)协力制造观点
陈介玄说明台湾中小企业经济结构来说明在台湾早期中小企业所形成的生产网络,是为一种「弹性化协力企业组合结构」,其形成的原为主要为四,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模式」「资金应用特性」「贸易行销类型」。
用这四个因素来说明何以台湾的中小企业何以形成如此绵密而又具有弹性的制造网络,在陈介文的文章中,有一研究重点相当的重要,亦即其说明了在一网络中,不同的成员拥有不同的能力,其以当时的家庭工厂来做分类,如下表所示:
表格1工厂规模大小之判准
工厂规模
工厂规模大小之判准
中型工厂
贸易网络、资金运作能力、管理制度、生产技术
中小型工厂
资金运作能力、管理制度、生产技术
小型工厂
管理制度、生产技术
家庭工厂
生产技术
以所必须拥有的能力,来看个别厂商在一个网络中的位置及重要性,更进一步,若能说明各厂商的家数,便能准确的描写一个网络。
(b)技术网络(technologynetwork)观点
技术网络在Gemunden及Heydebreck1995年的研究中出现,所指的是同业间的合作。
在李仁芳的研究报告中则将技术网络进一步延申到组织内外所有能提供技术信息的组织或是个人。
其中提供的来源包括:
顾问、顾客、大学及研发机构、供货商等部分。
而技术网络中知识传达的情形大多用Nonaka的内隐及外显知识的交流及传递来解释。
2、网络的自我组成
从组织内部网络的观点来看,自我组织(Self-Organization)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资源,且对创业理论也有相当大的贡献。
一般来说,对于组织间网络其优缺点的探讨论文相当的多,但是对于其形成的过程讨论则是相对较少。
公司间网络的建立是相当不明确的,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其牵涉到太多人际关系层面的问题。
这种情况在小公身上特别的明显。
此特性可被进一步被扩充到工业特区(IndustrialDistrictID的概念(指公司间的互动网络)。
此种工业区可表现出一个社会系统的双元性,将此特区以一个体来看待,可看到出其系统性、结构性。
而其内部的单一成员则可观察到其个别的活动是如何地去触动其演变。
此篇论文讨论的,便是创业家网络形成的一个过程,其中案例以生化工业区的个体公司为例。
在此工业区所形成的网络,便可视为一个自我形成的一个过程。
若将每一个人视为信息的载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视为知识创造的一个关键过程,此篇论文便是从District及Network的层次来看此种互动网络的形成及其知识创造的过程。
实证研究显示网络形式可为下面几种:
1、可能为正式的如契约
2、非正式的,如策略上的考量等
是否参与一网络的考量
过去几年由于环境大变,使得这些网络变得较为不稳定。
就实证的研究来看,没有一家公司能单独存在,且在选择是否要进入一个网络的,其考虑因素往往是人际间的关系,而非是由成本上来考量。
信任及任同是最大的考量。
此论文将ID视为一个网络,用ID来看网络的自我组成机制及其内部的创造过程。
在知识创造的论理方面,用的是Nonakad组织知识创造,包括从内隐到内隐,透过人的互动,内隐到外显等,外显到内隐等过程。
在此提及的ID,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Cluster及network间的过渡(应是为cluster),其所定意的研究参数为:
1、DominanceofSME’s
2、Geographicalproximity
3、Industrialspecialization
4、Inter-firminteraction
一个network是否能顺利发展,有些指针可以用来观察
第1、每个network的运作,都与其它的社会结构因素有关。
越是从外引进的治度越来发展成为自治型的组织。
第2、因此,每个Network的发展,应都有自己的目的、方法及采用过程。
第3、网络的演变过程会因员间的不断互动而自动地重复发生
观察一个网络的特性,可从其双元性(Dualnature)来着手,一是Systematicnature,一是别人的企业家或是公司的个人行为来看。
系统面看其组织因素,个人面看领导厂商,特别是在业务规模及技术层次较其它公司大上许多的,有许多公司都依赖他生存。
个人面:
作者用Nonaka的middle-up-down的超联结组织模来解释ID是如何成为一个较无阶层性的组织模式,由上层的人来制定方向及概念,中层的人来扮演Translator的角色,将概念转到组织中。
从整个组织的观点来看:
便是内部成员的紧密程度。
自我组织的现象,并非是一个On/Off的问题,而是程度的问题,指其必然会发生,只是程度上的差别罢了。
总地来说,ID的自我组成有三个因素:
1、从混乱中建立秩序
2、正、负的外部性同时存在
3、对于起始条件有着高度的敏感度,发其发展因受其它因素影响而极度不可预期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小型网络的组成,会以功能的区别来形成,在其描写的网络Consobiomed中,其网络的核心为一创业家,网络的能力及大小也通常反应了此企业的能力。
其中有23个公司,其中8个为面对终端消费者的制造商,1Dealermaker,14个为Substractor。
组织的此我组成能力,将会决定一网络的能力以及后续的价值观建立。
接下来的紧密互动则是网络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ID由于分工的效应而有自我组成的能力,且有紧密的互动关系,且由于多是中小企业,因此可以视为创业家的络来研究。
3、网创业家如何去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对于创业的影响以经被广泛地认同。
但是对于创业家如何从中去撷取资源,则是常常被忽略的话题。
本篇论文是对于亚特籣大地区142位韩人创业人士,在这些创业家中,有77.4是曾经在全国其它城市中居住过,因此失意失败或是找寻新的工作机会而来到亚特籣大。
在此地区的韩国创业家,1992年的人数是1987年的人数的二倍。
作者这些创业分子可以分成二类,以客户组成,来分,韩国客人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为enclave,小于50%的为non-enclave,在这些non-clave的创业家中,其客户又有相当多是亚裔美国人。
在这些创业的种类中,以杂货店最多,再来则是餐厅与干洗店。
在这些移民的韩国人中,有52.1%是拥有大学以上学位的。
其统计资料如下:
EarlyIm.
LaterIm
Total
TotalNumberofinterviewees
44
98
142
EducationBackground
Collegegraduates
61.4
48.0
52.1
Non-Collegegraduates
38.6
52.0
47.9
Possessionofpre-immigrantnetworks
Chainmigrants
34.1
59.2
51.4
Non-Chainmigrants
65.9
40.8
48.6
MoneybroughtfromKorea
6.8
37.8
28.2
Entrepreneurswithprioremploymentexperience
75.0
83.7
81.0
EntrepreneurswithexperiencesemployedinKorean-ownedbusiness
24.4
112.2注
87.0
注:
超过100%的部分是因为有多重经验者。
许多的韩国人创业,仍是觉得在美国的体系中可以感受到系统性的阻力,因而决定自行开创公司。
其中可以看到后来移民者「连锁性移民」Chain-immigrants,占了大多数,其所造成的效应也越来越大。
而其创业前的工作,可以整理为下表:
TypeofOccupations
Number
%
总数
142
从末被雇用
27
19
出纳员
55
38.7
蓝领工人
62
43.7
其它劳力工作
52
36.6
白领工作
15
10.6
专业人员(律师、医师、药师等有照者)
7
4.9
从这资料中看来,在1980年代左右进入的美国人,很多都是有家族的网络为基础。
然而在其中没有家医网络而在移民后立即创业者而的创业家大多是拥有高等的学历,而不想忍受低薪者。
而在协会与组织方面,在亚特兰大地区共有232个。
其中创业家最常去的场所是韩国教堂。
在拥有大学学历者,次常去的就是校友会。
而教堂会成为韩国人最常去的地方,是因为其为最开放的场所,很多的生意及工作机会都是在其中谈成的,甚至透过此地的信息交换来找到办公室场所等。
总结在资源的集结方面,其创业信息有36.6来自其社交网络、30.3是来自于其本身于美国的工作经验。
在创业资金方面,个人储蓄占了60%,而家族则是占了30%,银行借贷占了24%。
社会网络虽然是其信息交换的重要场所,但是却不是资金的来源。
此点与一般学者的结论「信息与资金的来源有相关性」有些许出入。
从Yoon1991的研究结果指出,学历对于创业的效应,是在企业后期,当企业要进一步成长与规模化,其较果才会比较明显。
然而作者在此篇报告当中指出,校友会的信息亦是创业者相当重要的一个社交平台,对于促进创业亦有相当的帮助。
从韩国移民者的案例来看,这些「非连锁性」的移民者虽然没有家族的信息及资金援助,但仍可很快速的创业,有些甚至是即刻创业,因为其所处的社交网络可以很快速的提供他必需的信息。
4、如何以网络的方式去刺激创业
德国政府为了将大学的定位从「学习」改变得更为创新,在1997年推动了「EXIST--University-basedstar-ups」,以诱导并支持大学内的创业情形。
此计划以区块式的方法来推动,在德国境内选了五个区域来推动,分别是Stuttgart,BergischMarkische,Dresden,Thuringia及Karlsruhe。
Networking是此计划的中心,每区域包含了「刺激动机」,「训练及支持」的功能,以大学与其它的外来机构合作,以教育的方式来提供创业所必需要的资源。
Get-UP计划是EXIST中的一个子计划,透过将一些高等教育机构集中在Jena,IImenau及Schmalkaden,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
这三个区域分别都像是一个综合的技术大学,里面都有一所大学,以二所较偏应用方面的大学(UniversitiesofAppliedScience)。
GET-UP计划有五个目标:
1、促进创业气氛
2、设计并测试在大学教育机构内的创业机制
3、鼓励个人及机构参与者加入创业支持网络
4、加速并稳定创业的情形
为了能有效地稳定支持网络,GET-UP计划有如下的内容,包括教导新创企业如何去从事管理的工作,Networking及国际化,CoachingCentre,来提供新创企业的资询。
虚拟创业中心则是以网际网络提供创业必须要的课程。
其它的活动包括了如「事业企划书的比赛」、「联合演讲」、「专利研讨会」、「国际型的研讨会」等。
德国的从事此类型的计划,是因为之前的研究报告指出德国创业风气相当缺乏。
从作者的资料看来,国外大学的研究学者的创业倾向显然的比德国大学高得多。
在国外研究型大学的创业倾向约到40%,在德国约20%(对于创业倾向的研究,是采问卷式,调查以经创业或是准备要创业的比例)。
在爱尔兰及以色列其研究学者的创业倾向到达50到60%。
这些以大学为基础的新创事业的另一个特征,便是其研究为国际化导向比例也相当的高。
使得这些新创公司在开拓国际市场上有足够的资源。
从这些资料看来,这些国际资源对新创公司有相当大的帮助。
因此开拓国际联结是此计划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国外公司及研究机构。
联结的程度不仅是信息的交换,也包括知识的交流。
5、网络内的竞合
学者指出,网络内成员对于合作目标的认定,将会是决定网络内关系的一重要因素。
若成员认为「他人」达成此网络的目标对于本身是有利的,那么他就会努力去达成目标。
若是认为成员内的其它成员达成此一目标对于其本身的利益有害,反而妨害到其本文的利益,则此网络不容易成功。
由体系成员的利害关系的相依性延申出相当多的命题,其中如赛局理论等。
从这些研究中的结果发现,合作性目标的建么使得创业家更愿意去使用此网络,反之则否。
而从网络成员间的竞合关系,则可进一步去描写一个网络的能力。
网络的能力可要被表示为影响网络目标的能力,或说是支配有价值资源的能力。
此研究进行的方式为邀请一企业家,以最近影响其企业营运的一事件为主,去说明原先分类好的伙伴在此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
由作者所定义的网络成员分别是:
「其它企业家」、「金主」「政府官员」「供货商」「公司外其它人员」。
参加人员先被要求回答一些普遍的问题,诸如与其它人的目标是否一致等。
以西点来评分每一个变量,再以统计方法来分析结果。
所观察的变量为「ProgressOntask」、「learning」「Discover」「Motivate」「SuccessfulChange」「Efficiency」「ConfidenceinFuture」。
在其中影响网络能力最大的,是成员对于末来的看法。
若其中的成员对末来的看法不乐观,则此网络的能力会大大的减弱。
成员若具有合作性(Cooperative)目标时,将会使网络能力大大的提升。
从其研究的结果来看,目标一致性会建立更愿意分享的氛围及互利局面。
由此构面来观察网络能力比用体系成员间的议价能力差距(波特的五力分析)更有说服力。
网络能力的建立,也会再度强化其所观察的项目,如「学习」「发现新知」「对未来更有自信」及「更有效率」等等。
因此网络能力的强弱可以用来解释一些与直觉相异的事件。
有一致目标的网络其成败通常难以预测,因为其目标与网络内其它成员相依,需要其它成员帮助也较多,会更致力于完成目标。
而目标相一致性低的网络,由于与其它成员的相依性低,较有自信独力完成目标,因此反而较少焦虑,但网络的成果变得更容易预测。
6、关系资本的建立
由于体系内成员目标不一致的关系,使得体系内成员。
一个联盟的形成,是利用互补性能力交易的方法来取得资源。
联盟的成立也使得分散的公司间有资源可以交换的机制。
因此从联盟形成的原因可以有下例三种,策略性目的、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学习新的能力。
再者,一个联盟内部的组织层级以及成员对加入此联盟的预期所得,都是影响一个联盟能力的关系。
之前在探讨联盟的文章,都是从联盟如何有效地来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切入。
然而若成员间存在着投机的现象,则会使得交易成本不降反升。
维系一个联盟的式示可能有很多种,正式的包括契约关系,非正式的、则可能是一个口头约定。
若只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会忽略掉成员间关系资本的重要性。
而关系资本则是从信任所延生出来的。
若组织间存在着强烈的信任关系,则会降低内部的投机行为,而相互信任则是创造持续而有效关系的重要基础,并且会强化绩效。
成员间的互信基础的建立则是以每一个人为基础,再进一步扩散到整个联盟。
联盟间的学习必先从了解各成员间的Know-how开始,而这有赖联盟间每一个人紧密的联结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为了要阻止可能发生的投机行为,个人成员会有要保护个人Know-how的意识,但此危机决策阶层可能无法看到,在上层的眼中看来,并没有必要去保护自己。
因此,以信任为基础的「关系资本」将决定以下几件事:
⏹关系资本越雄厚,则能达到的学习效果更强。
⏹关系资本越强,则保护本身能力资源的能力也越强。
形成网络与联盟,看先要注意的,就是如何从中学得能力,以及在过程中适当的保护自有的知识技能。
可能出现的情形就是「竞速学习」,不断的想办法从对方那边将知识学过来。
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会建议以「契约化」的方式来减少联盟投机者的取巧。
然而从关系资本的角度来看,建立强而有力的关系资本将比任何正式的控制方式来得有效。
以建立双方的信任为出发点通常会造出关系相互增强的情形。
在联盟的双方通常会说明各立的能力,双方以不踩入对方的地盘为主。
此种相互的尊重,也可以使得双方在各自能力的保护上达到效果。
描写关系资本的强弱,则可以用「冲突解决的方式」,略知一二。
⏹冲突若能以更为整合性的方式解决,则关系资本越强。
⏹冲突以整合性的方式解决的程度越大,则关系资本越强。
盟联中的冲突是必然发生的情形,对双方来讲,此情形既是危机也是转机。
若双方能有密集的接触与沟通,管理者为会以更为开放的角度来处理事情。
再者,便是双方都必需要有「一起解决问题」的态度,双方都必需有人来参与事情的处理,一方面是以免为了过度保护本身资产而做出短视的判断,再者,则是一切的冲突管理是否能程序化,以加快处理事情的速度及维持公平。
从上述简单的整理,可以看出关系资本建立的简单程序:
对于关系资本的论述,提供了经理人一个必需好好去管理其与事业伙伴关系的模式。
也指出了关系资本的建立来学习无法文件化的知识的最好方法,并且可以加速组织的学习。
有效管理冲突可以提供联盟成员多种学习的方法,虽然之前的文献都指出联盟方式容易使得组织能力被学习,但是从作者的研究报告指出,整合式的管理突冲反而能更有效率的防止此事发生,而且也会再度地加强关系资本。
Afuah(2000)研究报告指出,当科技发生变动时,会使得组织受到伤害,组织必需有适当的针测机制以免对组织造成伤害。
而关系资本的建立可能是一个用来防止组织因科技变动而受伤的机制。
从Baum,Calabrese,及Silverman(2000),以新创公司为样本,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他们指出新创事业的所拥有的网络大小、多样性呈度在公司初创时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多样性越大通常可以让新创公司联结到适当的资源,因此对公司表现有助益是可以预期的。
然而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必须要加上对此网络品质的描述,才能解释网络对于新创公司的助益。
因此,对于一个新创公司而言,网络的品质将远比网络的大小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