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63451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docx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docx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

绿地集团技术标准机电专业/2013-01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

2013年1月发布2013年1月试行绿地控股集团房地产技术管理产品研发部

总则

•前言

集团战略发展规划逐步向商业化转型,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公建项目,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已成为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各地事业部在建的大型公建项目中陆续开始涉及超过百米以上的超高层项目。

这些超高层项目作为城市和地区的标志性重点工程,如何做好此类项目的相关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在集团大规模、跨区域、快速开发超高层综合体项目的前提下,同样的问题不断出现在各地不同的项目上,开发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变得异常重要,标准化成为当务之急。

本设计导则正是在此背景下,在总结绿地自身开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地产公司经验以及超高层建筑的相关规划设计特点,编制本设计导则。

本设计导则经过绿地集团机电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讨论通过。

在超高层建筑中,机电系统的合理设置至关重要。

本设计导则阐述了在进行此类项目机电设计时可供选择参考的设计指标及系统设置,各地区公司可根据本导则的建议为原则,结合各项目实际状况适度调整并确定机电设计要求,最终做到本集团内所有超高层项目在机电系统设计要求方面的可识别性。

本设计导则适用的超高层项目是指绿地集团开发的建筑高度在100m以上,具有办公、公寓、酒店等业态的建筑综合体项目。

其它100m以下的高层单体建筑(如办公类、公寓类、酒店类)亦可参考本设计导则中的具体各条款适用项作为设计指引。

集团开发的超高层项目,有关机电系统以本设计导则为指导,并结合当地市政条件、地方规范/要求确定。

主编单位:

绿地控股集团技术管理产品研发部机电管理中心

参编单位: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博易基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徐燕廖志军郭浩李志宏钱伟张珩

修订单位:

绿地控股集团机电专家委员会

栢诚(亚洲)有限公司

第1章综合

1.1设计范围

本篇包括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强电系统、弱电系统及垂直运输系统的设计指引和技术要点。

厨房、园林景观、酒店客房管理系统、精装修等区域以及广告、泛光照明、污水处理、中水处理、气体消防等系统,由专业公司进行设计。

高压变电站、燃气系统调压站、热力换热站、人防设计等根据各地区实际操作情况,由市政配套部门进行审核或指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主体设计单位应与专业公司或指定设计单位进行紧密配合,各自确认负责范围、时间节点、成果形式。

本导则内容设定为绿地集团超限高层项目机电技术的最基本要求,不是针对某个特定项目而制定的设计方案。

1.2设计规范选定

应以本设计导则为指导,以国家和行业现行设计规范作为项目的设计依据,

同时应收集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技术规范和要求,以应对项目的针对性设计要

求。

超高层内涉及酒店相关机电设计标准及参数,均须参照《绿地集团酒店机电设计标准》(2012版)执行。

1.3机电设计指标

给水系统、空调系统、配电系统的容量应满足规范及用户的需求。

在没有具体需求的情况下,可参照1.3.1表中的设计指标进行前期预留。

1.4系统完整性

了解独立运营区域、精装修区域的要求,并为此类区域预留电力、通信、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空调系统冷热水、新风排风管道等接口,保证其可靠运行。

独立运营区域设置独立配电箱、水暖接入口管道配置手动水阀,可进行启动及关闭控制。

1.5配合销售及运营

根据工程的营销方式,提供机电预留设计及机电装修设计。

机电预留设计应结合销售公司已经提供容量指标需求的接口。

机电装修设计应结合建筑室内装修要求进行,满足空间净高要求及吊顶、墙面的装修设计要求。

空调、电力、给水等系统应具有可靠措施实现部分区域在先期可投入使用运营,其它区域在后期投入使用运营时应不影响先期区域。

1.6计量要求

1.6.1市政给水、市政热力、电力、燃气系统等应设置单独计量装置。

1.6.2各独立运营的区域(如办公、公寓、酒店等)和租赁商铺应设置给水、电力、燃气等的独立计量装置。

1.6.3共用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原则上按面积测算并分摊运行费用,但需在大的业态功能分区管路上配置冷热计量表。

1.6.4电、水、冷热量考虑采用远传计量系统,以实现抄表和管理自动化。

第2章给排水专业

2.1系统设计

2.1.1超高层项目给水系统宜采用串联给水,高位水箱的供水方式;压力不足部分应设置增压设施。

根据当地给水市政条件,在首层及地下层优先考虑使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

2.1.2根据项目当地要求使用中水系统,当有市政中水供应时,系统设置同给水系统。

2.1.3办公、裙房商业一般不建议设置集中热水系统,公共卫生间的洗手盆的热水供应优先采用分散式热水系统(即设置即热式或储热式电热水器),厨房热水由租户采用燃气或电力自行解决;公寓热水应优先采用分散加热的方式,可以采用燃气或电加热热水器,当设置有困难时,可以采用集中加热的方式。

酒店热水应采用集中加热的方式。

2.1.4排水建议采用污废分流系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市政不要求设置化粪池的地区除外),营业性厨房单独设置排水立管,并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

2.1.5雨水根据屋面状况,,建议屋面采用重力排水系统,对于裙房屋面面积过大采用重力排水有困难时可采用虹吸雨水系统。

2.1.6消防系统按照规范和当地消防部门规定设计。

2.2技术要点

2.2.1给水系统

2.2.1.1.室外给水系统

1)水质条件:

饮用水必须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当前的最低标准。

对于WHO未作出规定的,则遵照国家二级饮用水规定(NSDWR)EPA最新标准。

2)为保证水源的可靠性,应由两路市政进水管道在室外形成环状供水。

当只有一路进水时,需考虑用水的安全可靠性。

3)室外景观绿化和水景用水优先采用雨水回用系统。

2.2.1.2.室内给水系统

1)当由两路以上市政供水时,地下室贮水池需储备不小于30%的最高日用水量,当只有一路进水时,需储备不小于50%的最高目用水量。

酒店地下室贮水池应适当考虑酒店管理公司的技术要求。

2)生活储备用水应保持新鲜清洁,储水池设置在单独的封闭房间,检修口、通气口等都须有防虫措施。

为了便于清洗,储水池应最少分成二隔,且互相连通,便于切换使用。

3)裙房商业部分宜采用变频供水设施。

在当地自来水公司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无负压(叠压)供水设施。

变频泵一组应设置3台泵,且进行适当的大小流量配置。

4)商业、办公、公寓最小给水压力控制在0.15MPa以内。

酒店最小给水压力控制在0.20MPa以内或根据酒店管理公司的要求确定。

5)给水系统优先采用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对于分区内局部超压部分采用减压阀或减压孔板减压。

6)各级供水系统压力分区控制在0.45MPa以内或建筑高度控制在30rn左右进行分区。

7)根据当地水质条件和业态要求,建议高星级宾馆考虑设置预处理设施,高级公寓宜设置每户末端饮用水处理装置。

8)商业、公寓、酒店后勤等应根据业态和功能要求,各用水部门均应采用水表计量。

可以选用远传式水表。

9)结合当地要求考虑中水回收利用系统。

当设置中水回用系统时应优先回收空调凝结水、锅炉冷凝水、公寓和酒店洗浴废水。

10)在垃圾房、停车库、屋面绿化、空调机房、设备机房(电气设备机房除外)等处应提供给水点,并设有倒流防止器(可根据给水点使用性质提供给水或者中水)。

11)对于有使用中水要求的地区,应积极采用,并应优先在如下用水点:

车库冲洗、绿化洒水、便器冲洗等。

高星级酒店不建议使用中水。

12)给水点应安装在远离停车位,不阻碍停车柱体一侧,以免刮坏车体并应上锁。

13)中水管道应严格与给水管道分开,管道上设置明显色标。

当与给水管必须连接时,应采用间接补水的方式。

14)酒店热水应采用集中加热的方式,采用集中加热方式的热水系统应采取同程回水的方式。

2.2.1.3.给水管

1)室外消防、生活给水管:

承插式球墨铸铁给水管、HDPE管。

2)室内生活给水干管、立管:

钢塑给水管或同类产品,管径

2.2.2排水系统

2.2.2.1.设计条件

1)生活排水系统应设通气管。

建议对于超高层建筑中每隔不超过15m,设置结合通气管连接污水立管和专用通气管。

若有同层排水时,建议采用双立管形式设计。

2)污、废水管道不应设计在厨房、给水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的上方。

如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设置夹层等防护措施。

室外排水系统

1)应根据市政排水体制,决定场地内的排水系统。

2)应根据景观条件,合理布置场地排水沟、雨水收水口和排水管道的设置位置。

3)在室外设置厨房除油装置,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加热装置。

2.2.2.2.室内排水系统

1)一般情况下排水立管应不少于2根。

2)超高层建筑宜3层(含3层)以下建议单独设置排水立管。

3)排水立管长度超过100米,应设置立管转弯或其它消能措施。

4)酒店主要管井内应考虑排水措施。

5)酒店和商业厨房宜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管径应适当放大,弯头尽量少。

弯头处必须要有检修口。

主排水管位置尽量避开下层重要区域。

厨房地沟排水必须设过滤网。

6)厨房排水必须经油水分离装置,排水管离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直线距离宜不超过30米。

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位置应便于操作并远离烹饪区域,防止异味侵入食品,同时隔油池需作好防水处理。

7)对静音要求较高的场所宜设置器具通气管;

8)生活排水管最小流速0.6rn/s,厨房油污水最小流速1.2m/s;

9)所有非经常性有水的地面排水应设存水弯以防止异味,其他区域地漏宜设置存水弯。

2.2.2.3.雨水排水系统

1)屋面雨水重现期不应小于10年。

结合建筑溢流措施,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按照50年考虑。

2)每个屋面设置至少两个雨水斗,建筑上还应考虑设置溢流口。

3)地下车库入口、下沉式广场雨水重现期应按50年考虑。

4)流量较大的雨水集水井要设置双泵,有顺序启动、水位控制及超水位报警功能。

对于下沉广场区域之雨水集水井,建议设置不少于3台排水泵。

雨水集水井内排水泵,要求采用提供双电源。

5)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雨水收集存储回用。

6)雨水排水应采用内排水方案,不得在建筑外墙外侧设置明装雨水立管。

2.2.2.4.排水管材

1)雨水管:

HDPE排水管或柔性排水铸铁管。

2)室内污水管:

卫生间排水管用UPVC或HDPE排水管,商场排水管采用离心式排水铸铁管或HDPE排水管,立管和干管从室内到室外第一个检查井用离心式铸铁排水管或HDPE排水管。

3)室内冷凝水管:

uPvC排水管。

4)室外埋地雨水管、污水管:

埋地雨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uPvc双壁波纹管或同类产品,埋地污水管均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或同类产品。

5)室内压力排水管:

热镀锌钢管或涂塑钢管。

2.2.3消防系统

2.2.3.1.设计条件

1)消防系统工程设计及安装应遵守国家规范及现行的有关标准规定。

2)根据项目市政供水条件,确定是否设置消防水池和容量。

3)根据项目的建筑功能,考虑需要设置相应的消防系统。

4)所有消防系统须在方案阶段提前与当地消防部门沟通,并取得认可。

消火栓系统

1)优化消火栓的系统设置,宜采用临时高压系统。

对于当地消防局对超高层建筑要求采用常高压系统的区域,需满足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

2)系统宜采用水箱串联供水方式;

3)尽量将消火栓布置在公共区域。

并应考虑美观要求,嵌入结构墙体内安装,并应及早提资结构专业进行计算;

4)消火栓在有装饰材料位置处不必设置外门,但需设暗门(由精装修完成),

材料与装饰完成面一致。

5)消火栓箱体内建议设置软管卷盘装置。

2.2.3.2.自动喷淋系统

1)喷淋系统设置宜采用临时高压系统,且须提前征询当地消防局要求。

2)超高层建筑宜选用快速响应喷头;

3)酒店喷淋设置场所应符合酒店管理公司的要求:

4)室内净高在8米~12米之间,应选用喷水强度6L/(min·m),作用面积260m2,K=80。

5)有吊顶的场所应设置吊顶型喷头,地下车库应设置直立型喷头,在精装修的公共区域设置隐蔽式喷头。

6)在得到当地消防局认可的情况下,在竣工验收时,除明确不设置吊顶的区域外,暂未设置吊顶的区域考虑设置下喷型喷头,喷头标高根据邻近公共区域吊顶标高确定。

2.2.3.3.灭火器

1)根据消防规范确定灭火器设置的各项参数要求。

2)可以结合消防箱设置灭火器的位置。

3)公共场所灭火器箱位置应符合室内设计师的要求。

2.2.3.4.其它灭火系统

1)变电所等电气设备用房宜设置气体灭火,灭火剂优先选用FM200或C02;

2)燃油锅炉房、发电机房宜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

3)室内净高超过12米,应设置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

4)酒店每个厨房排气罩须配备自动灭火系统。

2.2.3.5.消防水管材

1)室外消防给水管应采用承插式球墨铸铁给水管或同类产品。

2)室内消火栓管和喷淋管应采用热镀锌钢管。

第3章

暖通空调专业

3.1系统设计

3.1.1空调冷热源形式

1)超高层综合体宜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相对集中设置中央冷热源。

2)除项目整体为业主自持物业外,办公与商业空调冷热源系统宜分开独立设置。

3)高区的业态形式如果相对独立(如出售型公寓)时,可单独设置冷热源设备,例如采用风冷多联机或风冷热泵机组等。

4)酒店根据经营方要求,一般宜单独设置独立运行的冷热源系统。

3.1.2空调水系统形式

除较为特殊的热带和严寒地区外,存在较大进深(超过9米)空间的甲级写字楼、四星级以上酒店等项目,空调水系统考虑采用四管制系统,办公区域内区可考虑两管制全年供冷。

3.1.3各功能空间末端空调形式

1)超高层项目的大空间区域如酒店/办公大堂、酒店宴会厅等,应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人员密集场所,也可考虑机组变风量控制。

2)对于客房、电梯厅、附属用房等小空间区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3)出售型公寓宜按户设置风冷户式多联机系统,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可考虑采用地板采暖系统。

4)各空调区具体的末端空调形式如下:

空调区

空调形式

备注

一、办公

大空间区域(首层大堂等)

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

过渡季考虑利用室外新风做免费冷源,加大新风运行。

办公

全空气变风量(vAv)空调系统或四管制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出售性物业可考虑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

内区考虑两管制系统全年供冷。

集中物业管理用房

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或VRV系统

 

 

空调区

空调形式

备注

一、酒店

客房

四管制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热带和严寒地区、三星级以下酒店客房可考虑两管制系统

大宴会厅及公共区域

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

冬季内区机组考虑室外新风做免费冷源供冷

餐厅

大厅采用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包间采用四管制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后勤附属用房

两管制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3.1.4通风系统

1)通风系统的设置应满足空间内的排热、排湿、排污染物的需求。

通风系统的设置需结合防排烟系统、应急通风系统进行统一的考虑。

2)各区域、机房的通风系统应各自独立。

3)机房、卫生问、厨房等要求设置直流式机械通风系统,具体指标如下:

区域

通风量(换气次数)

备注

地下车库

6次/小时

机械补风量应不小于排风量的80%

公共卫生间

15次/时

机械排风,自然补风方式

变配电室

10次/时

根据设备散热量进行校核;可考虑安装

空调系统,通过风量可以适当降低

冷冻机房

6次/小时

根据设备散热量进行校核

热力机房

6次/小时

根据设备散热量进行校核

水泵房

4次/小时

污水泵房排风应不小于15次/小时

锅炉房

6次/小时

补风量为排风量+燃烧空气量,事故通风12次/小时

柴油发电机房

4次/小时

根据设备散热量(风冷或远置散热水冷形式)进行校

电梯机房

6-10次/小时

根据设备散热量进行校核;宜安装分体式空调

餐饮厨房

150m3/h/m2

补风量应不小于排风量的80%

弱电机房

6次/小时

安装分体式空调

3.1.5消防防排烟系统

3.1.5.1.根据国家及当地的规范要求、消防性能化要求等进行系统设计。

3.1.5.2.防烟、排烟系统具体按照国家及地方消防规范执行。

3.2技术要点

3.2.1室内外设计参数

3.2.1.1.室外设计参数

根据项目所在城市,在相关的设计手册中进行选择。

若手册中没有该城市,按相邻的城市确定。

3.2.1.2.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设计参数需满足物业管理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及销售公司等相关部门的要求,同时亦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可按第一章中的参数进行设计。

3.2.2冷热源系统

3.2.2.1.空调冷源

1)各功能区域应采用独立的冷源以便于运营管理及计量。

在不影响运营管理的情况、有利于节省运行费用时,可考虑某些功能区域合用冷源。

2)冷源宜采用水冷形式冷水机组。

当个别区域,如影院等,运营时间不同或负荷比例较小时,可个别采用风冷形式冷水机组。

3)各冷源系统冷水机组应不少于2台,根据部分冷负荷情况宜设置一台小冷机保证低负荷状况下系统能够稳定、经济运行。

4)冷冻、冷却水泵要求设置备用泵。

5)对于有大面积内区需要冬季供冷、同时内区大面积采用的风机盘管空调系统时,在室外环境气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设置冷却塔免费供冷系统。

6)冷源系统宜靠近服务区域,在设备运输、检修、冷却塔设置等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可考虑设置于楼上设备机房内,并采取必要的减震、降噪措施。

7)冷却塔需根据建筑条件合理布置,尤其对于裙房面积较小的项目,冷却塔的安装位置需在方案设计阶段就要重点关注。

3.2.2.2.空调热源

1)优先考虑市政热源;如无市政热源的情况下,可考虑油气两用热水锅炉供热。

2)结合动力专业的系统进行设置,每组换热系统设置的换热器应不少于2台应尽量减少换热级数。

3.2.2.3.冷却水系统

1)冷却水系统应考虑低处系统排水位置;

2)冷却水系统应考虑设置水质稳定措施,如设置自动加压和旁滤设施

3)酒店和有全年内区供冷运行要求的场所,系统应考虑冬季运行情况;如当地环境气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在制冷机房内设置冷却塔供冷板式换热器(水侧节能器),在冬季以冷却塔内的水作为冷源,为建筑的内区提供空调冷冻水。

4)冷却塔补水宣与消防水合用水池,使消防水能够得到循环和更新,避免消防水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更新而水质变坏,延长了消防水池的清洗周期,达到节水和节约维护成本的目的。

5)对于严寒地区,冬季运行的冷却塔应设置防冻加热措施,室外水管设电伴热:

其余不运行的则考虑冷却水排空处理,并在管路上预留必要的排水阀门。

3.2.2.4.加湿方式

1)在有蒸汽时,优先考虑利用蒸汽加湿。

2)无蒸汽时,宜采用高压微雾加湿。

3.2.3空调水系统

3.2.3.1.充分考虑水泵变频节能设计,如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热水循环泵变频控制等措施。

3.2.3.2.水温设置

1)考虑到阶梯换热的情况,超高层项目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需要适当降低,一次冷冻水宜采用5.5-6.0℃供水温度;而是否采用大温差供水,需要根据项目具体冷源设备配置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后决定。

2)空调冷水供回水平均温度应低于10℃。

3)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度宜采用60/50℃。

3.2.3.3.空调冷热水系统承压及竖向分区

1)空调冷热水系统应利用建筑中间避难/设备层的设置,通过设置换热器进行合理的压力分区。

2)在满足各分区设备承压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换热级数,采用同级多组的形式(如在中间设备层分别设置中高区、高区的换热装置,通过适当增加高区换热设备承压的方式,保证中高区、高区末端设备承压要求)。

3)各分区空调末端设备、管道承压应控制在l.6MPa以下。

一般宜按25-30层左右划分一个压力分区。

4)冷热源机房设备承压原则上宜控制在1.6MPa以下,考虑合理分区的情况下不宜超过2.0MPa。

3.2.3.4.平衡方式

1)若系统采用四管制水系统,冷、热水泵要求独立设置。

2)空调水系统宜采用异程布置,并采取必要的水力平衡措施。

3)空调/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宜单独设置立管。

4)楼层水平支管设置静态平衡阀,空调/新风机组设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

5)空调末端系统不安装、毛坯交楼时,风盘楼层水平支管设置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3.2.3.5.定压方式

尽量采用开式膨胀水箱定压。

在水压允许的条件下,空调冷热水系统可共用膨胀水箱。

3.2.3.6.水处理措施

采用自动投药化学水处理方式,并设置自动排气设施。

3.2.4租户lT机房24小时空调系统

3.2.4.1.办公楼标准楼层预留租户24小时机房冷却水系统,以便向设置楼层计算机房的租户提供机房水冷式独立冷源空调机组所需的冷却水。

3.2.4.2.对于出租型写字楼,租户IT机房的空调负荷是个不易准确确定的数值,在设计阶段可按如下原则预留冷却水用量:

1)每层租户电脑房面积按本层建筑面积10%计算。

2)每个租户电脑房冷负荷指标按400w/m。

计算。

3)冷却塔散热量为电脑房总冷负荷1.3倍。

4)同时使用系数按0.3-0.5计算。

3.2.4.3.条件允许情况下,长江及以南地区宜采用闭式冷却塔供水;北方地区宜采用开式冷却塔,为保证末端系统水质要求,用户侧须经过板式换热器换热后提供二次循环冷却水。

3.2.5空调方式

3.2.5.1.空调系统不应跨越物业管理的界面,各使用功能区域内的空调系统应按各使用区域的运营特点合理划分。

3.2.5.2.采用全空气系统时,系统应按区域划分,各空调区末端空调系统各自独立。

过渡季和冬季应充分考虑利用室外新风做免费冷源供冷,系统应能结合新风焓值控制,利用室外新风供冷,通过加大新风实现可调新风比运行。

3.2.5.3.对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机组应按大的功能区和业态分区设置,并考虑新风热回收节能设计。

3.2.5.4.其它

1)影院等考虑预留相关空调室外机组设置、空调热水主管道至指定位置、并配合建筑预留通风空调机房等条件。

具体系统形式与运营公司协调确定。

2)全空气空调机组采用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各功能段包括风机段、盘管段、回风段、粗中效过滤段(过滤段采用可拆洗的板式过滤器,条件允许时可考虑采用电子空气净化装置替代中效过滤器提高空气品质)、加湿段等。

3)靠近建筑外区的卫生间要求考虑设置风机盘管。

4)电梯机房、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等设置独立的分体空调器。

3.2.6通风系统

3.2.6.1.一般规定

1)通风系统的设置应满足空间内的通风、排热、排湿、排污染物的需求。

2)各区域、机房的通风系统应各自独立,通风系统不应跨越物业管理的界面。

3)通风系统应采取必要的消声措施。

4)当通风系统无法保证室内温度需要时,可利用空调措施进行部分补充。

5)通风系统的设置需结合防排烟系统、应急通风系统进行统一的考虑。

3.2.6.2.地下车库通风

1)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应不小于6次孙时的换气次数。

可采用机械补风或自然补风形式,机械补风量应不小于排风量的80%。

2)通风系统应尽量与消防排烟、补风系统兼用。

通风系统风机宜采用两台双速风机运行方式,根据车库区域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控制。

3)车库宜采用诱导式通风系统。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