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种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4778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种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刑法种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刑法种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刑法种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刑法种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种种.docx

《刑法种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种种.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种种.docx

刑法种种

一、填空题

1、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   )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   )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3、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以是否为各种犯罪必备的要件为标准,可以分为(   )要件和(   )要件两种。

4、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   )。

5、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   )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6、教唆(   )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7、(   )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   )是贪污罪。

9、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

二、判断题

1、非法拘禁他人,具有殴打情节的,才构成非法拘禁罪。

( )

2、妇女不可能成为强奸罪的主体。

( )

3、任何犯罪必然给犯罪对象造成一定损害。

( )

4、连续犯不能以数罪论,是因为主观上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

( )

5、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危害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

6、丧失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某甲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屋,其行为虽构成犯罪,但不能对他判处刑罚。

( )

7、对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适用假释。

( )

8、王某与李某有仇。

一日,王某趁李某不注意,将一包砒霜投入李的水杯内。

李饮后死亡。

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投毒罪。

( )

9、刑罚适用的对象主要是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人。

( )

10、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 )

三、单项选择题

1、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

A、三分之二 B、二分一

C、四分之三 D、四分之一

2、自首成立的条件之一是( )

A、犯罪未被发觉B、积极退赃

C、自动投案    D、悔罪

3、数次贪污构成犯罪的是(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想象竟合犯 D、牵连犯

4、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甲、丙( )

A、构成共同犯罪

B、不属于共同犯罪

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D、甲单独构成犯罪

5、被告人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且未过追诉时效。

对张某的处理应该是( )

A、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B、撤销缓刑将前罪与后罪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C、对后罪处以刑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6、下列犯罪中,__________的犯罪对象是该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 )

A、破坏交通工具罪

B、投毒罪 

C、盗窃罪

D、破坏集体生产罪

7、放火罪的既遂标准是( )

A、引火物接触被烧财物

B、着手点燃被烧财物

C、引起被烧财物的独立燃烧

D、已烧毁财物

8、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

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

9、副乡长李某见其妻与邻居王某扭打一起,遂将王某拖回王的娘家,王某骂李是流氓。

数日后,王某与其弟弟一块到公安局控告李某利用副乡长职权强奸她。

后经公安机关调查,王某与其弟的控告纯属虚构。

王某与其弟的行为构成( )

A、伪证罪 B、报复陷害罪

C、诬告陷害罪 D、诽谤

10、伪证罪的主体是( )

A、国家工作人员

B、司法工作人员 

C、任何公民

D、特定案件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四、多项选择题

1、包庇罪与伪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的时间不同

C、犯罪的内容不同

D、犯罪所庇护的对象不同

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

A、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B、犯罪是危害国家工作人员利益的行为

C、犯罪是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D、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

3、我国刑法规定,法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有(  )

A、未遂犯 

B、从犯

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的教唆犯

D、中止犯

4、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有(  )

A、犯罪对象

B、犯罪的共同要件

C、犯罪的主观要件

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5、犯罪中止的特征有(  )

A、自动地停止犯罪

B、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C、自觉地挽回损失

D、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6、下列犯罪告诉的才处理的为(  )

A、虐待罪 B、重婚罪

C、侮辱罪 D、诽谤罪

7、导致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因素有(  )

A、行为人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B、行为人又聋又哑

C、行为人系醉酒人

D、行为人患精神病

8、破坏军人婚姻罪与重婚罪的主要区别有(  )

A、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

B、犯罪行为有所不同

C、犯罪主体不同

D、罪过形式不同

9、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是(  )

A、非法拘禁罪

B、刑讯逼供罪

C、非法搜查罪

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10、在我国,不适用死刑的犯罪人包括(  )

A、精神病人

B、未成年人

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D、初次犯罪的人

五、改错题

1、管制由人民法院判决,由劳改机关执行

2、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负刑事责任

3、刑事责任能力是指理解和控制自己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4、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

六、名词解释题

1、数罪并罚

2、犯罪未遂

3、主犯

4、缓刑

七、简答题

1、刑法对追诉时效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2、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

3、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上各有什么特征?

八、论述题

1、试述减刑的概念、适用条件及其与假释的区别。

2、试述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点。

九、案例分析题

1、1981年5月的一天,周某得知外村的铁匠张某要到村里来收购铝丝,当即产生盗窃架设到田间供生产用的电线的犯罪意图。

经过一番准备,于当天夜里,周某携带克丝钳和其他工具来到田间,剪断四根电力铝线,计三十九点五公斤,以每公斤二元五角卖给铁匠张某,共得赃款九十八元。

第二天上午,一位妇女到田间劳动,碰到盗剪后悬落在田间的一截电线,触电死亡。

对本案中周某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

2、被告人赵某,男,24岁。

某日晚,何某(女,32岁)因家中来客人较多去被告家借宿。

就寝后,赵对何产生奸淫意图,向何提出发生性关系,遭到拒绝。

从此,赵对何十分忌恨。

后来,何便去邻居朱某家借宿,赵对何更加怀恨和嫉妒。

某日夜十一时许,被告绕何家住宅周围查看一遍后,即选定了作案地点,返回家后拿出早就私藏的炸药、雷管、导火索,并装入布袋包捆好,随后,即携带炸药包爬上赵家黑天棚,将炸药包对准何某住房的小屋炕,用香烟火将导火索点燃,又从原路爬回逃离现场。

炸药包爆炸,将何家所住房屋盖和黑天棚炸塌,赵的隔壁邻居朱某家的房顶震坏,致使何某重伤,朱某及其两个小孩轻伤。

对本案赵某应如何定罪处刑,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即遂犯 2、明知他人有配偶

3、必要、选择 4、没收财产

5、正在发生 6、未满十八岁的人

7、共同犯罪

8、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9、从轻或者减轻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B 6、A 7、C 8、C

9、C 10、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 3、AC

4、BC 5、ABD 6、ACD

7、AD 8、AB 9、BD 

10、BC

五、改错题

六、名词解释题

1、数罪并罚是对一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

即一人犯数罪,人民法院对其所犯的各罪分别定罪量刑以后,依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2、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

3、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4、缓刑是指对原判刑罚有条件地不执行的一次刑罚制度。

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个考验期,在考验期内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七、简答题

1、答:

我国刑法对追诉时效作了如下规定: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究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2、答:

(1)直接客体不同,后者只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前者除财物所有权外,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2)客体方面不同,前者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后者是乘人不备,公然夺走公私财物。

(3)法定刑不同,前者法定刑比后者重。

3、答:

(1)其认识因素上的特征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其意志因素的特征表现为,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危害行为,是轻信凭借一定的条件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八、论述题

1、答:

减刑是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将原判处的刑罚予以减轻的一种制度。

其适用条件为:

(1)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受这些刑罚处罚的犯罪分子,经过一定时间改造,凡符合减刑条件的,都可以减刑。

(2)只适用于刑罚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

这是适用减刑最为重要的条件。

不具备这个条件,即使所判处的刑罚符合减刑规定,也不能适用减刑。

(3)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减刑和假释的区别:

(1)适用对象不同。

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法律后果不同。

减刑没有考验期,被减刑释放的人,即使再犯新罪,减去的刑罚也不再执行;假释有考验期,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新罪,就撤销假释,将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3)执行地不同。

被减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刑期未满,仍要在改造场所执行,不能恢复人身自由;假释是附条件提前释放,犯罪分子被宣告假释后即回到社会上,恢复人身自由。

2、答:

(1)相同点。

①目的相同。

二者都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合法权益。

②二者都是为了排除正在发生的危险的侵袭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③都可能造成法律允许的损害,而不负刑事责任。

(2)不同点。

①正当防卫是合法行为与不法行为的斗争;紧急避险是两个合法利益的冲突,是牺牲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保全另一个较大的合法利益。

②危险的来源不同。

正当防卫的危险侵害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③行为的对象不同。

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本人的权益造成损害;而紧急避险则可以对没有实施侵袭的人的权益或其他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④对行为的要求不同。

正当防卫行为,法律没有对防卫办法加以限制;而紧急避险只有在没有其他办法可以避免危险的情况下,才能执行。

⑤必要限度的标准不同。

正当防卫所引起的损害,可以等于或者大于所要避免的损害,紧急避险所引起的损害则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⑥行为主体要求不同。

正当防卫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人,而紧急避险的主体,法律则有一定的限制,即为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点责任的人。

九、案例分析题

1、周某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

本案这位妇女去田间劳动碰到盗剪后悬落在田间的电线触电死亡,所以对周某应按破坏电力设备罪造成严重后果的规定处罚。

破坏电力设备,是指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构成这种犯罪必须是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

周某盗架在田间供生产用的电线,威胁到公共安全,与盗窃罪不同,所以周某的行为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

由于其犯罪行为致使妇女触电死亡,所以对周某破坏电力设备的行为,应按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条款处罚。

2、赵某的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爆炸罪这两个罪名,属于想象数罪,应按其中一个重罪,即故意杀人罪论处。

因为从主观上讲,赵某既有杀害特定对象何某的故意,也有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故意;从客观上讲,赵某深夜引爆炸药包的行为,从自然的角度看,只是一个行为,但从法律上看,它既是一种杀人的手段,又是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一个犯罪行为侵犯了两个客体:

他人的生命权利和公共安全。

所以,这是一个犯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的想象数罪,以其中一个重罪,即故意杀人罪判处刑罚。

试题1:

刑法学是研究( )的科学。

A:

刑事法律 

B:

刑法

C:

犯罪 

D:

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

答案:

 D 

试题2:

有关贪污罪、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渎职罪的条件应由下列哪个机关直接受理( )。

A:

人民法院 

B:

公安机关

C:

人民检察院 

D:

国家司法行政机关

答案:

 B 

试题3:

下列哪种刑罚可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

A:

有期徒刑 

B:

管制

C:

剥夺政治权利 

D:

拘役

答案:

 C 

试题4:

下列哪种强制措施不是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

A:

取保候审 

B:

罚款

C:

监视居住 

D:

逮捕

答案:

 B 

试题5:

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刑事年龄为( )。

A:

14周岁 

B:

16周岁

C:

18周岁 

D:

男22周岁,女20周岁

答案:

 B 

试题6:

我国刑罚主刑中规定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每月可回家一至两天,有选举权的在选举期间可回原住地参加选举的刑种是( )。

A:

管制 

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劳动教养

答案:

 B 

试题7:

我国普遍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是( )。

A:

******罪 

B: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C:

故意杀人罪 

D:

危害公共安全罪

答案:

 D 

试题8:

****妇女罪侵害的对象是( )。

A:

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B:

14岁以上的少女或成年妇女

C:

所有妇女 

D:

妇女的人身权利

答案:

 B 

试题9:

贿赂罪所侵害的客体是( )。

A:

行贿人的财产 

B:

行贿人的财产权利

C:

国家机关的政党管理活动 

D: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利

答案:

 C 

试题10:

公安机关在紧急的情况下,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 )。

A:

拘役 

B:

拘留

C:

拘传 

D:

逮捕

答案:

 B 

试题11:

严重违法就是( )。

A:

民事违法 

B:

行政违法

C:

侵权行为 

D:

犯罪

答案:

 D 

试题12: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 )。

A:

企业单位经济工作人员 

B:

事业单位经济工作人员

C:

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和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 

D:

国家机关经济工作人员

答案:

 C 

试题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规定:

“本决定公布后审判上述案件,适用本决定。

”该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是( )。

A:

从旧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从新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答案:

 C 

试题14:

( )的主体不一定是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构成该罪。

A:

贪污罪 

B:

受贿罪

C:

行贿罪 

D:

玩忽职守罪

答案:

 C 

试题15:

( )是构成违法的最重要的因素。

A:

具有社会危害性 

B:

主观上具有过错

C:

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 

D:

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答案:

 A 

试题16:

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

A:

 从轻处罚 

B:

 从重处罚

C:

 减轻处罚 

D:

 免除处罚

答案:

 ACD 

试题17:

下列自然人中可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有( )。

A:

 醉酒的人 

B: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

C:

 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精神病人

答案:

 ABD 

试题18: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 )。

A:

 犯罪的主体 

B:

 犯罪表示

C:

 犯罪的目的 

D:

 犯罪的故意

答案:

 CD 

试题19:

侵犯他人民主权利的犯罪有( )。

A:

 破坏选举罪 

B:

 杀人罪

C: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D:

 非法管制罪

答案:

 AC 

试题20:

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

A:

 惩罚犯罪 

B:

 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

C:

 通过对罪犯适用刑罚以警戒社会上不稳定分子,防止他们走了犯罪的道路 

D:

 教育人民群众,以增强其法制观念

答案:

 BC 

试题21:

甲将自家祖传的珍贵文物卖给外国人乙,甲的行为( )。

A:

 构成犯罪 

B:

 应以窃运珍贵文件出口罪论处

C:

 应以走私罪论处 

D:

 应以投机倒把罪论处

答案:

 AB 

试题22:

以下属于犯罪客体的是( )。

A: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B:

 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C:

 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D:

 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答案:

 ABD 

试题3:

司法监督的主体是:

( )。

A:

 法院 

B:

 政法委

C:

 法制办 

D:

 检察院

答案:

 AD 

试题4: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的有( )。

A:

 国家机关 

B:

 任何自然人

C:

 中国共产党的常设机构 

D: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答案:

 ACD 

试题25:

犯罪的特征有( )。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阶级性 

D:

 应受刑罚处罚性

答案:

 BCD 

试题26:

抢劫罪的犯罪特点是( )。

A:

 当着财产所有者的面非法夺取财物 

B:

 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C:

 采取欺骗的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D:

 犯罪分子的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答案:

 ABD 

试题27: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 )。

A:

 判处徒刑 

B:

 没收财产

C:

 剥夺政治权利 

D:

 罚款

答案:

 ABC 

试题28:

不能适用假释的罪犯有( )。

A:

 累犯 

B:

 无期徒刑犯

C:

 有期徒刑犯 

D:

 因杀人、****、抢劫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

答案:

 AD 

试题29:

衡量公民行为能力有无的标志是( )。

A:

 是否达到一定年龄 

B:

 是否具有本国国籍

C:

 神智是否正常 

D:

 是否具有权利能力

答案:

 AC 

试题30:

下列犯罪中,主观方面可以由过失构成的有( )。

A:

 贪污罪 

B:

 介绍贿赂罪

C:

 玩忽职守罪 

D:

 泻露国家机密罪

答案:

 CD 

试题31:

新《刑法》规定渎职罪包括( )。

A:

 滥用职权罪 

B:

 行贿罪

C:

 受贿罪 

D:

 行政执法人员构私舞弊罪

答案:

 AD 

试题32:

行贿罪的主体可以是( )。

A:

 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 

B:

 国家工作人负

C: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D:

 人民团体

答案:

 ABCD 

试题33:

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 )。

A:

 国家工作人员 

B:

 司法工作人员

C:

 审判工作人员 

D:

 某些国家工作人员

答案:

 BCD 

试题34:

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 )。

A:

 侵犯客体相同 

B:

 主观方面都是故意

C:

 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之便 

D:

 犯罪客体相同

答案:

 BC 

试题35:

适用假释,必须不是累犯以及因( )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A:

 杀人、抢劫 

B:

 爆炸

C:

 **** 

D:

 绑架

答案:

 ABCD 

试题36:

假释适用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

A:

 管制 

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无期徒刑

答案:

 CD 

试题37:

根据《刑法》规定,适用减刑应当具备( )条件。

A:

 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

 犯罪分子必须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劳动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

C:

 减刑必须有一定限制 

D:

 有一定的程序条件,即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

答案:

 ABCD 

试题38:

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于具有( )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刑。

A:

 服从监管 

B:

 悔改表现

C:

 立功表现 

D:

 积极参加劳动

答案:

 CD 

试题39:

缓刑适用的条件包括( )。

A:

 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

 有投案自首情节

C:

 不是累犯 

D:

 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答案:

 ACD 

试题40:

对于自首和立功的人进行处罚,正确的做法是( )。

A: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

 对于犯罪较轻的自首分子,可以免除处罚

C:

 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

 ABCD 

试题41:

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 )。

A: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B:

 继承权

C: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D: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答案:

 ACD 

试题42:

无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 )的一种刑罚。

A:

 剥夺终身自由 

B:

 强制其参加劳动生产

C:

 接受教育和矫正 

D:

 剥夺其一切财产

答案:

 ABC 

试题43:

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 )。

A:

 罚金 

B:

 管制

C:

 没收财产 

D:

 剥夺政治权利

答案:

 ACD 

试题44:

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 )。

A:

 管制 

B:

 劳役

C:

 拘役 

D:

 罚金

答案:

 AC 

试题45:

犯罪的时候,( )不适用死刑。

A:

 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B:

 患有精神病的人正常情况下

C: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D:

 醉酒的人

答案:

 AC 

试题46:

关于刑罚与犯罪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

 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必要条件 

B:

 没有犯罪也就无所谓刑罚

C:

 刑罚是由于犯罪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