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和植物营养.docx
《土壤学和植物营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和植物营养.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学和植物营养
第一部分:
2011年考研815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真题回忆版
土壤和植物营养是在一张卷纸上的,包括名词解释(10个一个3分)简答(6个一个5分)问答(6个一个15分)记性不好,只记得部分,仅供大家参考,大家凑合看……呵呵
一名词解释
氮肥利用率 花而不实 土壤沙漠化 发生层 缓释氮肥
1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什么叫冻后聚墒
3为什么把NPK叫肥料三要素
4为什么NPK常做根肥
5水稻僵苗是什么意思
6论述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7论述我国缓控释肥发展情况及前景
8以钾为例说明养分是如何从土壤运输到需养分部位的
9土壤的缓冲体系有哪些,不同PH土壤有什么不同
10碱土为什么会缺钙钾
第二部分:
815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考试是生态环境类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相关专业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生态环境类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原理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本科目考试的目的是选拔高素质的适于从事生态环境类科学研究的研究生,为国家培养该领域高素质的研究人才。
二、评价目标
(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掌握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土壤和植物营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硕士入学考试内容由“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问题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基本知识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常识
2.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基本概念
3.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常用术语包括中文名称和英文解释
(二)基本原理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土壤物理过程、土壤化学过程、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形成与发育过程、土壤退化过程以及土壤分类与分布的基本原理。
2.营养元素的功能、养分吸收机理、养分运输与再利用、土壤养分有效性、植物对营养逆境的适应性、肥料的基本性质、肥料的合理施用原理等。
(三)基本问题分析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土壤现象分析、土壤过程机理分析、土壤实际问题分析;
2.作物营养缺素症状成因分析、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问题分析、肥料施用中的问题分析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土壤学知识75分,植物营养学知识75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基础知识30分名词解释题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基本原理30分简答题6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基本问题分析:
90分论述题6题,每题15分,共90分
第三部分:
中国农业大学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背28道题(部分)
一.华北石灰性土壤上作物一般容易缺乏哪些微量元素?
为什么?
并指出主要的症状有那些表现?
答:
华北石灰性土壤容易缺乏Fe,Mn,Zn微量元素
Ⅰ缺铁原因①石灰性土壤上CaCO3含量高,土壤溶液中高浓度的重碳酸盐是石灰性土壤上造成植物缺铁的根本原因,这些高浓度的重碳酸盐使土壤的PH值在8以上的较高范围内。
土壤中无机态的铁的溶解度受PH值控制,PH值每升高一个单位,铁的溶解度降低1000倍。
所以,石灰性土壤中水溶性铁的浓度很低,是导致植物缺铁的直接外界因素。
②机理Ⅰ型植物在缺铁胁迫的时候,会主动的做出适应性反应,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向根分泌质子,以酸化根际土壤,增加铁的溶解度,而且质膜上Fe3+还原酶的活性提高,将Fe3+还原成Fe2+利于根系的吸收。
高浓度的重碳酸盐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将根系分泌的质子迅速中和,保持较高的PH值,质膜上的Fe3+还原酶活性受PH值影响很大,高PH值抑制其活性,使根系吸收Fe的能力下降。
③高浓度的重碳酸盐能促进植物使根内有机酸的合成,对铁进行螯合,使铁滞留在跟中,难以向地上部分运输,此外高浓度的重碳酸盐还会使木质部汁液PH值上升,降低导管中铁的溶解度,使进入木质部Fe不能向上运输。
④高浓度的重碳酸盐能促进Fe2+转化为Fe3+而失活,且介质中重碳酸盐浓度过高时,植物体自由空间的碱性提高,使已经运输到地上不的Fe以高铁的形态沉淀于自由空间中,降低Fe2+数量。
⑤高浓度的重碳酸盐会抑制根系生长,减少根尖的数量,减少铁的吸收量。
缺铁的症状表现:
①典型的症状是在叶片的叶脉间和细胞网状组织中出现失绿现象,在叶片上往往明显可见叶脉深绿而脉间黄化,黄绿相间相当明显。
②严重缺铁时,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点,叶片逐渐枯死。
③此外,缺铁时根系中可能出现有机酸积累的现象
Ⅱ缺锌原因:
①土壤中锌受PH的影响,一般PH升高一个单位,锌的溶解度下降100倍。
所以,石灰性土壤高PH是造成植物缺锌的重要原因。
②其次,土壤溶液中高浓度HCO3-会抑制根系生长,使植物摄取Zn总量下降。
③高浓度HCO3-影响植物体内锌向地上部分运输。
症状表现:
缺锌时,植物生长受抑制,尤其是节间生长严重受阻,并表现出叶片的脉间失绿或白化症状。
①缺锌的玉米叶片表现为叶脉平行的叶肉组织变薄,叶片中脉出现失绿条纹。
②双子叶植物缺锌时,其典型症状是节间变短,植株生长矮化,叶片失绿,有时叶片不能正常展开。
③果树缺锌时,既影响叶片生长,又影响枝条正常伸长,使节间变得很短。
例如苹果缺锌的小叶病。
Ⅲ缺锰原因:
通气良好和PH值都会促进Mn2+被氧化,尤其是在干旱条件下,水分不足更是限制了活性锰向根表的迁移及其在体内的运输,从而使植物缺锌。
症状表现:
①通常表现为叶片失绿并出现杂色斑点,而叶脉仍保持绿色
②禾本科:
条状黄化,进而坏死。
③阔叶植物:
斑状黄化和坏死
④缺锰的植株还表现出易受冻害
——————————————————————————————————————————————(非此题答案,此为补充)———————————
除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外,北方石灰性土壤也易缺P,K
Ⅳ缺P原因:
石灰性土壤对P有强烈的固定作用,因而土壤溶液中P浓度很低,且移动性很小。
P移动性与土壤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石灰性土壤处于降水较少的干旱及半干旱区,P向根表的扩散和根系生长都因土壤含水量偏低而削弱。
缺素症状:
生理表现,①供P不足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生物合成过程都受到影响,RNA合成降低,蛋白质合成减少,细胞分裂迟缓,新细胞难以形成,同时也影响细胞伸长,从而明显影响植物的营养生长。
形态特征,②从外形上看,生长延缓,植株矮小,分枝或分蘖减少,在缺P初期叶片常呈暗绿色,这是由于缺P影响细胞伸长的程度超过影响叶绿素合成的程度,使单位叶面积中叶绿素含量反而较高,但光合作用效率很低,表现为结实状况很差。
缺P的果树,花芽出生速率低,开放和发育慢而弱,果实质量差,缺P果树叶片常呈褐色,易过早落果。
③植物缺P首先表现在老叶中,因为P再利用程度高,缺P老叶P到新叶。
④严重缺P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受阻,使糖分积累,形成花青素:
许多一年生植物(玉米)的茎常出现典型的紫红色症状。
⑤酸性土壤中缺P时,使植物体内铁,锰,铝含量过高而中毒。
Ⅴ缺钾原因:
生产力提高和有机肥的投入减少
症状:
略
二.试比较Ca,P在根部吸收的部位,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再利用程度和缺素症状出现的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方面
元素
根部吸收部位
横向运输
纵向运输
再利用程度
磷
逆浓度的主动吸收过程。
根毛区吸收,因根毛去有大量的根毛,吸收面积大,而且根毛区的木质部已经成熟,可将吸收的P迅速运往上部。
P的主动吸收过程以液泡膜上的H+-ATP酶的H+为驱动力,借助于质子化的磷酸根载体而实现的,即H+与H2PO4-共运方式。
主要通过共质体途径,运输的部位在根毛区,且运输的速率受蒸腾作用的影响不大
磷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运输效率很高,且P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可以相互补充,从而使P能运输到植物对P最需要的部位
在韧皮部的移动性教强,属易移动性元素,所以P在植物体内再利用程度比较高,当植物缺P时,老叶中的P可以运往缺P新叶部位,以供给新生组织利用,所以缺P部位主要在老叶
钙
植物对Ca的吸收为被动的跨膜运输过程。
植物根吸收Ca的部位主要在根尖的伸长区,因为这一部位的内皮层尚未形成完整的凯氏带,养分可直接通过质外体进入木质部导管。
主要通过质外体途径,运输的部位在伸长区,且其横向运输的速率受蒸腾作用影响大
只能在木质部运输,其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效率极低,几乎不能移动。
所以钙的长距离运输受蒸腾速率的影响较大,钙主要运往蒸腾作用强的部位。
而蒸腾作用弱的部位经常发生“生理性缺钙”
韧皮部中属难移动元素(①钙向韧皮部筛管装载时受到限制,使钙难以进入韧皮部②即使有少量的钙进入韧皮部,也很快被韧皮部汁液中高浓度的磷酸盐沉淀,不能移动)所以,钙在植物体内的再利用程度低,当植物缺钙时,首先表现在幼叶,根尖或新生长点
三.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的损失途径有哪些(影响氮肥利用率的因素)?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有哪些?
答:
氮素损失的途径:
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和径流
1.氨挥发NH3本身容易挥发,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氨的挥发损失比较严重,尤其是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氨态氮肥的损失更严重。
2.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①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NH4+-N肥易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NO3—N即HNO3,NO3—N肥极易随水流失。
②在通气不良或者淹水条件下,NO3—N经反硝化细菌作用,还原生成N2,NO,NO2气体,并挥发使氮素损失。
3.淋洗和径流由于土壤胶体和正负电荷,对NO3—N的吸附力能力不强,所以土壤中的NO3—N易被水淋洗和径流流水流失,造成氮素损失。
提高氮素利用率措施:
施用氮肥时应该因地制宜,配合合理的施氮技术,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氮肥时,可以从以下六方面综合考虑:
1.土壤条件: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易发生反硝化作用,造成NO3—N肥的损失,所以有机质的含量高的土壤应该施用NH4+-N肥。
②土壤水分条件:
土壤含水量,一方面易发生反硝化作用;另一方面,NO3—N肥易随水流失,所以含水量高的土壤易施用NH4+-N肥
③土壤Ph值:
碱性土壤中,NH4+-N肥易挥发损失,且较为严重,宜施用NO3—N肥
④土壤质地:
砂型土壤,NO3—N流失严重,应酌情少施氮肥
2.作物营养状况:
不同作物对氮肥需求不同,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氮肥需求也不同,应该根据作物喜好施用氮肥。
①小麦,水稻为需氮量大的作物,应多施氮肥,而豆科作物大多有固氮功能,应酌情少用氮肥
②水稻为典型的喜NH4+-N的作物,施用NH4+-N效果比NO3—N好,而且NO3—N肥在水田易损失,所以水稻宜施NH4+-N肥
③烟草为典型的喜氧作物,对NO3—N的反应良好,应施用NO3—N肥
④甜菜是喜Na作物,施用NaNO3的效果最好
⑤忌氯作物不能施用NH4CL肥料:
甜菜,亚麻,甘薯,马铃薯等
⑥不同生育期的作物对氮量不同
⑦注意作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营养临界期,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3.重视平衡施肥
施用化学氮肥时应配合施用磷肥,钾肥以及有机肥料,以利于作物的养分平衡吸收,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4.坚持合理的施氮技术
①坚持“深施覆土”的原则
胺态氮肥和尿素作基肥时,坚持深施并结合耕翻覆土,利用土壤的吸附能力减少氨的挥发,施用深度一般应大于6CM。
作追肥时,应采用穴施,沟施覆土或结合灌溉深施。
为了克服氮肥深施可能出现的肥效迟缓现象,施用时间应适当提前几天,中,后期施肥则应酌情减少用量
②避免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作用
硝态氮肥施用于水田,一般不作基肥,追肥后应避免大水漫灌,雨季应尽量少施或者不施。
避免于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施用。
以避免硝态氮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损失
③采用合理的水,肥综合管理
在稻田水肥综合管理上,采取无水层混施和犁沟基施碳铵,及“以水带氮”追施尿素的氮肥深施技术,二者结合施用。
5.必须根据氮肥本身的特征综合考虑(氮肥的品种和特征)
①NH4+-N肥:
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不易造成氮素损失。
但在碱性环境中氮易挥发损失,在通气条件良好的土壤中,NH4+-N可经过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易造成氮素的淋失和流失。
属于生理酸性肥料,应施入碱性土壤。
②NO3—N肥:
NO3—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可经过反硝化作用还原为多种气体(N2,NO,NO2),引起氮素气态损失。
属于生理碱性肥料,应该施入酸性土壤
③酰胺态氮肥—尿素:
适宜各种土壤和作物,可以做基肥和追肥,适当深施或施用后立即灌水,使尿素随水渗入土层,减缓尿素水解,不作种肥,防止烧种
④缓释/控释氮肥:
新型肥料
6.根据气候条件合理施用:
下雨天,光照强烈,天气干旱等气候条件施肥效果差。
四.简述钾的主要营养功能,棉花缺钾会出现什么典型症状,并说明其说明其原因?
答:
钾的主要营养功能:
(一)促进光合作用,提高CO2的同化率
①钾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②钾能改善叶绿体的结构(促进电子在类囊体膜上传递和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③钾能促进叶片对CO2的同化(钾能促进ATP数量,为CO2同化提供能量,钾降低叶片组织对CO2阻抗)
(二)促进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
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产物向储藏器官运输,增加“库”的储存量
钾能调节“源”和“库”的相互关系
(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钾通过对酶的活化作用,从多方面对氮素的代谢产生影响
钾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还表现在它能促进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四)参与细胞渗透势调节作用
K+对调节植物细胞的水势有重要作用
(五)调节气孔运动
气孔运动与表皮组织保卫细胞中K+浓度有密切关系,通过K+含量调节保卫细胞渗透势,从而控制气孔开闭,不仅影响叶片中CO2交换,与光合作用直接相关,而且可调节作物蒸腾作用,利于作物的经济用水
(六)激活酶的活性
K+是植物体内最有效的活化剂,K+水平明显影响植物体内的C,N代谢作用
(七)促进有机酸的代谢
K+参与作物体内氮素的代谢,在木质部中NO3-的主要陪伴离子,NO3—N被还原成氮后,促进生成有机酸,以维持电荷平衡,同时促进NO3-的吸收
(八)增强植物的抗逆性钾对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其作用原理是什么?
(此处为另外一个大题)
①抗旱性:
增加细胞中K+的浓度可提高细胞的渗透势,防止细胞或植物组织脱水:
钾能提高胶体对水的束缚能力,使原生质胶体充水膨胀而保持一定的充水度,分散性和粘滞性。
因此,钾能增强细胞膜的持水能力,使细胞膜保持稳定的透性。
渗透势和透性的增强,有利于细胞从外界吸收水分,此外,供钾充足的气孔开闭可随植物的生理需要而调节自如,使作物减少水分蒸腾,使作物经济用水。
此外,钾可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增强作物吸水能力。
②抗高温:
缺钾作物在高温条件下,易失去水分平衡,引起萎蔫。
K+具有渗透调节功能,供钾水平高的植物在高温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的水势和膨压,以保证作物的正常代谢。
通过施钾肥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加速蛋白质和淀粉合成,补偿高温下有机物的过度消耗,钾还能通过气孔运动及渗透调节,提高作物耐高温能力
③抗寒性:
钾不仅能促进植物生成强健的根系和粗壮的木质部导管,而且能提高细胞和组织中淀粉,糖,可溶蛋白及各种阳离子含量,组织中上述物质的增加,既能提高细胞渗透势,增强抗旱能力,又能使冰点下降,减少霜冻的胃寒,提高抗寒性。
充足的钾有利于降低呼吸速率和水分损失,保护细胞膜水化层,从而增强植物的抗低温的能力
④抗盐性:
供钾不足时,质膜中蛋白质分子上的疏基(-HS)易氧化呈双疏基,使蛋白质变性,这些类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也因脱水氧化,使质膜失去原有选择性受盐害。
另外,充足的钾能提高细胞的渗透势,减轻水分及离子的不平衡状态,加速代谢进程,使膜蛋白产生适应性变化,提高作物抗盐能力。
、
5.抗病性:
增施钾肥能提高作物的抗病性,钾能使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木质化程度,从而阻止或减少病原菌的入侵和昆虫的危害。
钾能促进植物体内低分子化合物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使可溶性养分减少,抑制病菌的滋生,适量供钾的作物,在其感染病点周围积累植物抗毒素,酚类及生长素,可阻止病虫害部位扩大,且易于形成愈伤组织。
6.抗倒伏:
钾能促进作物茎干维管束的发育,使茎壁增厚,髓腔变小,机械组织内细胞排列整齐,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
7.抗早衰:
钾能防止早衰,延长籽粒的灌浆时间和增加千粒重的作用。
施用钾肥后小麦籽粒中脱落酸含量降低,使其含量高峰期时间后移。
在冬小麦灌浆期间,充足的钾还能延缓叶绿素的破坏,延长功能叶的功能器。
8.钾还能抗Fe2+,Mn2+及H2S等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供钾充足可在根系周围形成氧化圈,消除还原物质的危害。
棉花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缺钾的症状有:
1由于钾在植物体内流动性很强,能从成熟叶和茎内流向幼嫩的组织进行再分配,因此植物生长早起,不易观察到缺钾的症状,即处在潜在性缺钾阶段,往往使植株活力和细胞膨压明显降低。
表现出植株生长缓慢。
2缺钾通常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才表现出来。
严重缺钾的时候,植株首先在植株下部老叶上出现失绿并逐渐坏死,叶片暗绿无光泽。
棉花(双子叶植物)叶脉间先失绿,沿叶缘开始出现黄化或有褐色的斑点或条纹,呈V型干枯,并逐渐向叶脉间蔓延,最后发展为坏死组织。
植物出现褐色坏死组织与缺钾体内有腐胺积累有关。
3植物缺钾时,根系生长明显停滞,细根和根毛生长很差,易出现根腐病。
4缺钾的植株木质化程度低,后壁组织不发达,常表现出组织柔弱而易倒伏。
缺钾时,棉花叶片气孔不能开闭自如,因此在水分胁迫的条件下,尤其是高温,干旱的季节,棉花植株失水多而出现萎蔫。
5在供氮过量而钾不足时,棉花植株叶片上常会出现叶脉紧缩而脉间凹凸不平的现象。
(由于氮充足使细胞内原生汁液丰富,钾不足是纤维素合成受阻)
五.试述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简述其作用机理。
(此题分两种答案,《植物营养学》和《土壤学》角度)
此为《植物营养学》角度
(一)提高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①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能够不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②施用有机肥可使土壤容重下降,水稳性团粒增加,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和保肥,保水能力增加,供氮和蓄水能力增强,土壤的物理性状和供肥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二)提供养分和活性物质
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提供N,P,K等大量营养元素,还还有有机养分和大量活性物质,如氨基酸,核糖,核酸等,均可供作物直接吸收并能刺激根系生长。
此外,在缓解化肥,尤其是钾肥不足,有机肥在实现平衡施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活化土壤养肥,提高养分利用率
1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中B,Mn,Cu,Zn,Mn,Fe等微量元素的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含量增加,因而其有效量也相应提高。
②施用有机肥料后,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提高,使得胞外酶的分泌增加。
③有机物料本身也会带入一些酶和酶作用的底物,使有关酶的活性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和循环。
④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在其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有机物对活化土壤养分元素也有重要作用。
(四)提高作物品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能平衡养分吸收,提高产品质量,有机肥施入土壤,会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机肥本身可以产生一些抑菌物质或降解过程中产生抑菌物质;植物体内的氨基酸含量增加有助于作物抗旱,从而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五)减少污染,化“害”为“利”
化肥的使用不当或大量施用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施用有机肥可避免大量施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
此外,有机肥料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吸持能力,往往有利于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减轻其危害
(六)作为无土栽培的优质基质,替代不可再生的泥炭等资源
将有机废弃物高温堆肥后制成的优质栽培基质,不但就地取材,价格低,而且重量轻,结构性好,含有丰富的N,P,K等大量元素和多数微量元素,能保证作物生长期内的营养需求,而且可以避免重金属对食物链的污染。
从《土壤学》角度
(一)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
1土壤有机质几乎包括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N,P,S微量元素等)
2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产生的CO2是植物碳素营养的主要来源
3有机质在转化分解产生的多种有机酸和腐植酸对土壤矿物质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以促进矿物风化,有利于某些养料的有效化
4Cu,Zn等重金属元素可以与有机酸和富里酸络合。
保留在土壤溶液而不至于生成沉淀,从而提高其有效性
(二)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
①腐殖质疏松多孔,又是亲水胶体,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故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保水能力较强
2腐殖质带有正负两种电荷,故在砂型土壤上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其腐殖质含量后,不仅增加了土壤中养分的含量(根系附近的H+把其吸附的阳离子交换出来,供作物吸收),改善砂土物理性质,提高其保肥能力
3腐植酸是弱酸,其与盐组成缓冲体系,可以提高土壤对酸碱度变化的缓冲性能,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①土壤腐殖质是一种胶体,能增加砂土的粘性,可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土壤有机质能改变砂土的分散无结构状态和黏土的坚韧大块结构,使土壤的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及根系生长环境有所改善
②腐殖质能明显加深土壤颜色,使土壤升温加快,同时,腐殖质的热容量比空气,矿物质大,比水下,导热率居中,利于植物生长和发育
(四)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
①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养分和能量来源,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因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费力平稳而持久,作物不易产生猛发或脱肥的现象
②腐植酸为生理活性物质,一定浓度下可提高细胞的渗透势,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③腐殖质能提高过氧化酶活性,从而加速种子萌发,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
④低浓度腐植酸溶液还可以加强植物呼吸作用,增强细胞的膜透性,提高其对养分吸收能力,并加速细胞分裂,增强根系发育
(五)减少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
①土壤有机质有多种活性官能团,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有强烈的亲和力,能吸附某些农药,降低其活性
②腐殖质还能络合或螯合重金属离子,促进其排出土体,降低其毒害作用
③腐殖质对无机矿物也有一定的溶解作用
④土壤有机质对农药在土壤中的生物活性,残留,生物降解,迁移和蒸发等过程有重要影响。
六.秸秆直接还田的优点,及在还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
优点,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经常施用秸秆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维持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②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有良好作用。
秸秆直接还田比施用厩肥更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特别有利于水稳性团粒形成
③提供养分
秸秆中含有作物需要的各种养分,秸秆直接还田能明显提高耕层土壤中的养分,尤其是钾的含量
④调节土壤的氮素供应
微生物在分解C/N大的秸秆初期,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组成自身的体细胞,导致土壤氮素的生物固定,起到暂时保存氮素的作用。
当微生物死亡后,这部分氮素又分解释放进入土壤
秸秆直接还田还增加了土壤中的能源物质,也有利于生物固氮
⑤提高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活性
施用秸秆后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距离施秸秆出近的土壤尤为明显,这对加速有机态养分的释放,活化土壤中养分有良好作用
⑥秸秆还田能减少某些作物的病害
注意事项:
秸秆还田要能发挥良好作用,需保证在微生物的参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