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343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

《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

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

人教课标版(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1课时平均分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

(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

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

(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

请各组为二

(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

(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

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

说明: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

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1课时平均分

(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第2课时平均分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2及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操作。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材第8页例2情境图片以及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教材第8页例2情境图,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捕捉信息,发现问题。

2.通过仔细观察后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2.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

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发对?

学生判断,交流反馈:

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

提问:

一共有几个贴纸?

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是多少?

每条线上应贴几个?

尝试解决,并画一画。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提问: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小结

师:

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

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用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和同学、老师、父母一起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2课时平均分

(二)

平均分的方法:

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

 

第3课时平均分(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3,练习二第4、5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电子课件。

【教学重难点】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还记得是怎么分的吗?

(平均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2.出示教材第10页的例3——分果冻的情境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

瞧!

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帮同学们分果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互动新授

1.感知“每几个一份”。

师: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例3的题目。

题目中“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

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分,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交流:

可以分成几份?

为什么?

(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结合媒体演示,教师总结:

有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

谈话:

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按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了,现在你能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吗?

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地分。

交流反馈:

8个果冻,每4个一份,能分成2份。

教师小结:

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

这些平均分的方法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巩固平均分的分法。

(1)谈话:

下面就让我们用分果冻的方法来分小棒。

请拿出准备好的12根小棒。

(2)读题,明确分法。

(3)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填空。

指名上黑板分,注意观察分法是否正确。

(4)补充:

12根小棒还可以每几根一份地分?

学生分分看,指名上黑板演示分法。

(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的分法。

)(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

(5)总结:

刚才我们按每1根一份、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每6根一份的分法把12根小棒平均分了。

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2.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

(16个杯子)

(1)看要求,明确怎样圈后动手圈,再独立完成填空。

(2)学生交流答案和想法。

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5题。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在分食物,你瞧,小熊宝宝在分蜂蜜。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表示“每4罐一份”。

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再填出得数。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每4罐蜂蜜圈在一起……”通过圈一圈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4.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6题。

小猴子正在分玉米呢!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玉米?

(14个)

用情境图呈现分玉米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玉米的任务。

接着提问:

18个玉米可以装几袋?

引导:

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7袋,18个玉米比14个多4个,多2袋,那就是9袋。

也可以画一画,多画4个,圈一圈,一共是9袋。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希望你们都能又准又快地把东西进行平均分配。

【板书设计】

平均分

(2)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每几个一份地分→平均分

 

第4课时除法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4,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难点:

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具准备】

教材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个。

提问: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强调:

每盘要放同样多)

小结: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

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材第13页的例4。

教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1)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几份?

(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3)每份是几?

(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12÷4=3

(4)教学12÷4=3这个除法算式,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3.出示:

15÷3=5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放在2个框里面。

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12÷4=3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第5课时除法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5,及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教材第14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