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701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docx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docx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

气相色谱习题

一、填空题

1.在气一固色谱柱内,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脱附能力的不同,而在气液色谱中,分离是基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挥发的能力的不同。

2.色谱柱是气相色谱的核心部分,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型和毛细管柱型两类,通常根据色谱柱内充填的固体物质状态的不同,可把气相色谱法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两种。

3.色谱柱的分离效能,主要由柱中填充物所决定的。

4.色谱分析选择固定液时根据“相似性原则”,若被分离的组分为非极性物质,则应选用非极性固定液,对能形成氢键的物质,一般选择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

5.色谱分析中,组分流出色谱柱的先后顺序,一般符合沸点规律,即低沸点组分先流出,高沸点组分后流出。

6.色谱分析从进样开始至每个组分流出曲线达最大值时所需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其可以作

(√)

7.测量半水煤气中CO、CO2、N2和CH4含量可以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

8.气相色谱分析中,混合物能否完全分离取决于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能否准确检测出来取决于检测器。

(√)

9.气相色谱分析中,灵敏度和敏感度的区别在于:

灵敏度是整机的指标,敏感度是检测器的指标。

(×)

10.样品中有四个组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一组分在色谱中未能检出,可采用归一化法测定这个组分。

(×)

三、选择题

1.气相色谱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D)。

A进行定性分析;B.进行定量分析;

C.分离混合物;D.分离混合物并同时进行分析

2.气相色谱法分为两类,它们是(AB)。

A.气固色谱;B.气液色谱;C.气相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

3.通常把色谱柱内不移动的、起分离作用的固体物质叫(C)。

A.担体;B.载体;C.固定相;D.固定液

4.在气固色谱分析中使用的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等都属于(C)。

A.载体;B.固定液;C.固体固定相;D.担体

5.在气固色谱中,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CD)。

A.组分的性质不同;B.组分溶解度的不同;

C.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不同;

D.组分在吸附剂上的脱附能力不同

6.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参数是(B)。

A保留时间;B.调整保留时间;C.死时间;D.相对保留值

7.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定性的参数是(A)。

A保留值;B.峰高;C.峰面积;D.半峰宽

8.气相色谱中与含量成正比的是(D)。

A.保留体积;B.保留时间;C.相对保留值;D.峰面积

9.气液色谱中选择固定液的原则是(A)。

A.相似相溶;B.极性相同;C.官能团相同;D.分子量相近

10.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D)。

A.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试样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

C.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1.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下限温度(D)。

A.应该不低于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应该不低于试样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

C.应该等于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或高于平均沸点1O℃;

D.不应该超过固定液的熔点

12.在气液色谱柱内,被测物质中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B)。

A各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性能的差异;

B.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问的分配性能的差异;

C.各组分在固定相中浓度的差异;

D.各组分在吸附剂上脱附能力的差异;

13.对一台日常使用的气相色谱仪,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为提高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C)。

A.改变热导池的热丝电阻;B.改变载气的类型;

C.改变桥路电流;D.改变热导池的结构;

14.用色谱法进行定量时,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需出峰的方法是(C)。

A.外标法;B.内标法;C.归一化法;D.叠加法

15.气液色谱中,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优于热导检测器的原因是(B)

A装置简单;B.更灵敏;C.可检出更多的有机化合物;

D.用较短的柱能完成同样的分离

四、问答题

1、色谱法有哪些类型?

答:

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吸附色谱,分配色谱;柱色谱,毛细管色谱,平板色谱等

2、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

三高一广

3、气相色谱仪由哪几个系统组成?

各个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答:

载气系统,提供洁净、干燥和连续的气流;进样系统,将样品引入气化室瞬间气化;分离系统,完成对混合物的分离;检测系统,将分离出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记录系统,将检测器到的组分的电信号记录成色谱图并进行数据处理。

4、简述常用气相色谱检测器工作原理。

答:

热导检测器——是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

氢火焰检测器——基于响应信号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质量呈线性关系,而与组分在载气中的浓度无关,峰面积不受载气流速影响。

5、气—固色谱固定相主要包括哪些物质?

答:

如活性炭、硅胶、氧化铝、分子筛、GDX等

6、对固定液的要求是什么?

固定液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固定液选择的方法有哪些?

答:

①溶解度要大、选择性要高。

②蒸气压要低、热稳定性要好。

③化学稳定性要好。

④粘度小、凝固点低。

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是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来选择,即按被测组分的极性或化学结构与固定液相似的原则选择,其一般规律如下:

分离非极性物质可选用非极性固定液。

2)分离强极性物质可按极性强弱选相应极性固定液。

3)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时选用极性固定液。

4)氢键样品选氢键型固定液。

5)对于一个复杂的多组分样品应选择混合固定液,即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固定液,以适当的方式混合起来,配合使用以增加分离效果。

7、常用的担体有哪些?

担体有时为什么要进行处理?

答:

气液色谱中使用的担体,可分为硅藻土型和非硅藻土型两大类。

硅藻土担体目前使用最普遍,由于制造工艺不同,又分为红色硅藻土担体和白色硅藻土担体。

担体的表面由于有硅醇基(Si—OH)和(Si—O—Si)基团,并有少量金属氧化物,如Al2O3酸性作用点和Fe2O3碱性作用点。

这些基团及酸、碱作用点会引起对组分的吸附,造成色谱峰拖尾,所以表面要进行处理。

8、试述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答:

吸附原理和分配原理

11、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有何区别?

有何联系?

答:

区别——

塔板理论是基于热力学近似的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色谱峰的峰型、峰高,客观地评价色谱柱地柱效。

速率理论是从动力学方面考虑的,阐述了操作条件对柱效的影响,如色谱峰峰型的变形、理论塔板数与流动相流速的关系等。

联系——

速率理论和塔板理论是互补关系。

12、范氏方程对色谱分析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答:

为柱型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操作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为色谱柱的

填充提供理论指导。

13、气相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

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保留值是特征的,这就是色谱定性的依据。

主要有用纯物质对照定性、保留指数定性、仪器联用法。

14、气相色谱定量的依据是什么?

峰面积为什么要用校正因子进行校正?

答: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基础是基于被测物质的量与峰面积成正比。

但是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响应值,所以两个相等量的物质所得出的峰面积往往不相等,这样就不能用峰面积来直接计算物质的质量分数,就要对响应值进行校正,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

15、气相色谱分析中常用定量方法有哪些?

各自优缺点如何?

答:

(1)外标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合于工厂控制分析,但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重复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2)内标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但是在试样中增加了一个内标物,常常会对分离造成一定的困难。

(3)归一化法简便、准确,操作条件变化时,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小,这种方法常用于常量分析,尤其适合进样量很少而其体积不易准确测量的液体样品。

但对复杂样品不适用,因很难保证全部出峰。

五、计算题

1、某样品用气相色谱分析,测得从进样到出色谱峰顶的时间为1分10秒和1分30秒,空气峰顶出现的时间为4秒,求调整保留时间和相对保留值。

解:

已知tM=4s,tR1=70s,tR2=90s

(答)

(答)

由上述调整保留时间,计算相对保留值为

(答)

2、分析试样中某组分,得到一正态色谱图,测得峰底宽度Wb=40mm,保留距离tR=390mm,计算此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如果柱长1m,则塔板高度H是多少?

解:

L=1m,tR=390,Wb=40

则理论塔板数

(答)

塔板高度为L/N=1/1521=0.00066m=0.66mm(答)

3、测得某组分在1m色谱柱上,调整保留时间 t'R=1.94min,峰底宽Wb=9.7s,计算N有效及H有效。

解:

已知t'R=1.94min,Wb=9.7s

(答)

H有效=L/N有效=1/2304=4.3×10-4m=0.43mm(答)

4、按下图所示数据,计算苯和环已烷的分离度。

图6-37分离度R的计算

 

解:

已知tR1=250s,tR2=300s,Wb1=7s,Wb2=9s

则分离度

(答)

5、测得石油裂解气的色谱图(前面四个组分为经过衰减1/4而得到),经测定各组分的f值和各组分峰面积见表6-7。

表6-7石油裂解气的分析数据

出峰次序

空气

甲烷

二氧化碳

乙烯

乙烷

丙烯

丙烷

峰面积

34

214

4.5

278

77

250

47.3

校正因子f

0.84

0.74

1.00

1.00

1.05

1.28

1.36

用归一化法定量,求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为多少?

解:

6、测乙醇中微量水分,采用内标法。

准确称取试样1500mg,然后准确加入一定体积的纯甲醇(150mg),摇匀后,取5μL进样,在一定色谱条件下测得水及甲醇的色谱峰面积为A水=80mm2,A甲醇=98mm2,实验测得f/水/甲醇=0.87,计算试样中水的含量。

解:

已知f/水/甲醇=0.87Ai=80mm2As=98mm2ms=150mgG=1500mg=1.500g

故w(水)=0.107/1.500*100=7.1(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