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精心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480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精心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精心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精心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精心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精心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精心总结.docx

《精选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精心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精心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精心总结.docx

精选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精心总结

红岩精神宣传资料

第一板块:

红岩小知识

1、什么是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用热血与生命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红岩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重庆市委将其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

2、为什么要弘扬红岩精神?

1、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它曾激励几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尽管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任务与产生红岩精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它仍然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仍然是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尤为宝贵的资源。

2、红岩精神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实可靠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光荣的革命传统集中地反映在革命前辈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奋斗的精神之中,但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经过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后人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磨炼革命意志,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德育工作在历史与未来的焊接点上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只有把过去的光荣传统变成未来的营养和坚实基础,才有利于理想的实现。

红岩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实可靠的根基。

3、弘扬红岩精神是接受国情教育的重要环节革命传统教育的整个内容取材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诞生并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国现代史阶段。

所以,弘扬红岩精神包含于接受国情教育之中,是青少年接受国情教育的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4、红岩精神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高文化、法制化的经济,需要具有理想人格的高素质的公民和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

这样的公民和人才能够抵制住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红岩精神正是我们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有力武器。

 

江泽民同志所说,红岩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

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

3、红岩人物:

1、

王若飞

王若飞(1896-1946)贵州安顺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兼党务研究室主任。

1944年随林伯渠到重庆,参与国共谈判并协助董必武工作,同年11月任南方局重庆工作委员会书记。

抗日胜利后,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与周恩来同为中共谈判代表。

随后为中共出席旧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共中央南方(重庆)局副书记。

1946年4月8由渝返延汇报工作,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飞机失事遇难。

2、

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黄安人。

中共创始人之一。

抗战时期是中共驻武汉和重庆的代表、《新华日报》董事会董事、历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3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并先后兼任南方局统委书记和宣传部长。

1945年4月,董必武以中国解放区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宪章成立大会。

同年12月,任南方局(重庆局)书记,并为中共出席旧政协代表团代表。

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职。

3

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到国民党统治区中心同国民党最高当局谈判,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38年底,周恩来以中共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抵达重庆,次年1月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

1945年12月率领中共代表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八年抗战中,周恩来大多数时间在重庆领导中国南部国民党统治区内以及港澳等海外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工作,在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团结了大量的朋友,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心。

4

刘伯承

新世孙吴刘伯承

戎马一世,勤学一生;施计用兵,略胜孙吴;

指挥若定,出神入化;雄才大略,古名将风。

刘伯承,1892年生,重庆开县人。

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

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辛亥革命时期从军,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

1927年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

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9年4月起任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辞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

1982年后因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

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至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

4、红岩诗歌

一、叶挺: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二、《我的自白书》陈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三、《把牢底坐穿》何敬平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

5、岩精神宣红传语

v民族精神,我传承!

v弘扬民族文化,人人有责

v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v拥抱文明之光,铸就民族之魂

v佑华夏之根,铸民族之魂

v民族瑰宝,华夏奇葩

v传承民族文化,谱写现代文明

……

六、红岩魂

红岩魂是一种精神,一种坚贞不屈、追求自由的斗争精神;是一种信仰,一种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信仰。

五十年时光过去,血淋淋的历史只好用张张图片来警示,历史已被浓缩成薄薄一层,老虎凳上的血腥味大概也被风雨吹没了。

历史是不应忘记的,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孩子熟悉并记住历史个是必需的,但既然是感受“红岩魂”,就要让我们广大的党员记住,这不应仅仅是展板上的内容;心中涌起的情绪,也不单单是对罪行的仇恨,对幸福生活的珍惜。

多感受一下烈士们为何在签个字就可以“自由”的情况下为何还是选择了就义,多了解一点先烈们为何自知生还无望却还在牢房里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多学一点小萝卜头在监狱里如何学俄语,跟敌人周旋。

让今天的我们懂得在逆境中不退缩,懂得人为什么要有信仰,懂得什么叫为了祖国。

 

第二板块:

有关红岩精神方面的书籍推荐

一、

【书名】:

《红岩档案解密》

【作者】:

厉华主编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简介:

本书是由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的专家、学者,在对红岩文物资料收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编撰而成。

作品通过以前未曾解密的红岩档案、红岩真实的历史人物和《红岩》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真实原型和叙写,全面展现了红岩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岩精神。

其历史价值、认识价值和现实意义,尤为突出。

二、

【书名】:

《红岩魂解说词》

【作者】:

厉华主编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简介:

从1988年开始,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在全国组织《歌乐忠魂世代英华——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史实展览》,展览从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始,到昆明、武汉……1996年8月20日,升级换代后的新产品《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英烈事迹展览》在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这次展览创下《红岩魂》数个全国巡展之最,被称为“中国的红岩魂现象”,至2006年底,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举办展览,接待观众3700多万人次。

展览内容包括:

禁锢的世界;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换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血与泪的嘱托;烈火中永生;红岩精神在重庆;烈士血凝万代心。

 

由于师姐说是面向农民,所以我想书太多也没有多少用。

如果需要,可以继续找一下。

这里先列两本就是了。

 

第三板块:

红色之旅

1、

白公馆监狱旧址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

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

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

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

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共产党员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都曾被囚于此。

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仅20人脱险。

2、

渣滓洞监狱旧址

渣滓洞监狱旧址

渣滓洞监狱内院

渣滓洞原为一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

1943年,军统逼死矿主,霸占煤窑设立看守所,将白公馆的政治犯全部迁于此关押。

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1947年4月曾一度关闭,同年12月又重新关人。

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

关人最多时达三百余人。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

3、

松林坡遗址群

戴笠会客室

罗世文车耀先两烈士之墓

松林坡位于白公馆看守所后山,因松树遍布而得名。

抗战期间,为避暑和防空袭,戴笠在此为蒋介石修建了别墅群。

但蒋很少来此,主要是戴笠自己使用。

此处的文物遗址有戴公祠、戴笠会客室、戴笠警卫室、停车场、罗世文车耀先烈士之墓、松林坡刑场大尸坑。

重庆解放前夕,这里曾是集中营里屠杀革命者的刑场,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西安事变发动者杨虎城将军、《西北文化日报》总编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均在此殉难。

在11月27日和29日的大屠杀中,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和市区新世界看守所的革命者有近五十人被杀害于此。

该处现有《杨虎城将军纪念灵堂》、《张学良、杨虎城狱中生涯展览》、《宋绮云一家》、《高扬旗帜济苍生——罗世文、车耀先事迹展览》及烈士诗文碑林。

4、

红岩魂陈列馆

红岩魂陈列馆建成于1963年,原址为“中美合作所”阅兵台。

其名称在建馆之初为“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随着《红岩魂》展览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1999年陈列馆改名为“红岩魂陈列馆”。

陈列展览名称也由原“歌乐忠魂世代英华——中美合作所暨军统集中营史实展览》更名为《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事迹展览》。

该馆陈列展览分为:

一、11·27大屠杀半景画馆。

二、图片、文物展览。

分为七个部分:

1、禁锢的世界2、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3、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4、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5、血与泪的嘱托6、烈火中永生7、烈士血凝万代心。

5、

烈士墓

烈士墓原为“中美合作所”特警班大礼堂,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在溃逃时将其炸毁。

重庆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前后殉难的三百多烈士遗骸合葬于原废墟上,1955年修建了烈士墓园和烈士纪念碑,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这里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由重庆市千百万少年儿童集资和政府拨款修建的大型群雕《浩气长存》落成,取代原来的烈士纪念碑。

群雕用红色花岗石修成,高10.5米、21.4米,分为“宁关不屈”、“前仆后继”、“坐穿牢底”、“迎接曙光”四个面。

采用“中心塔柱式”结构,基座下是一座圆形纪念厅,四根擎天壁柱矗立大厅中央,梁柱上镌刻着牺牲在集中营里的312位烈士英名,环墙是主题为《血与火的洗礼》壁画。

红岩魂广场

全国第一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红岩魂”广场,分为瞻仰区和纪念区两个部份,占地22000平方米,一座宽21米,长18米的人行桥廊凌空架设,将两个部分上下贯通,浑然一体。

广场气势恢宏,格调沉稳。

瞻仰区主题为“浩气长存”的赤色花岗石烈士群雕耸拔入云,伟岸雄奇,犹如镶嵌于万绿丛中的巨型红宝石,体现出“在那青翠的歌乐山颠仰望黎明”的意境,瞻仰区的顶端是覆斗形的“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

与此相呼应,还有烈士诗文碑林和《血与火的洗礼》大型壁画。

广场纪念区西端有一水晶汉白玉砌成的碑体,上面镌刻着邓小平题写的“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纪念区中轴线外两侧列有18根花岗石纪念柱,柱顶红梅怒放,取形“牢破梅开”,挺拔的柱身象征着烈士们不朽的人格,柱壁四边镌刻有烈士的遗诗遗言。

纪念柱南北两侧宽敞的斜面草坪,寓意“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的先烈遗愿。

轴线收头的广场东端,《不朽》浮雕墙衬托着刻有《红梅赞》词曲的喷泉音乐壁,与瞻仰区的烈士群雕遥相呼应,寓意时间虽在不停地流逝,但红岩英烈的精神却凝固在历史的长河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