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守则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39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守则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守则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守则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守则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守则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守则讲解.docx

《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守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守则讲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守则讲解.docx

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守则讲解

 

罐式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受控类别

□受控

□非受控

发放编号

持有人

版次

A/1

 

2013-11-20发布2013-12-01实施

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罐式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

1.总则

本工艺规程是对集装箱生产过程的工艺性指导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法规,除执行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外,应严格按此规程执行。

2.遵行及引用标准、通用工艺规程

GB150《压力容器》

JB/T4784-2007《低温液体汽罐式集装箱》

TSGR0005-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低温贮罐氧清洁清洗工艺规程

氦检漏工艺规程

多层绝热缠绕及套装工艺规程

抽真空和真空保持检测工艺规程

外表面喷砂处理及喷漆工艺规程

外部管路、阀门组焊工艺规程

3.内罐的制造(数据以40英尺集装箱为例)

3.1材料:

主要受压元件06Cr19Ni10的材料须符合GB/T24511-2009《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内封头:

规格按图纸要求,材质06Cr19Ni10,切边并刨坡口,左封头为外坡口,右封头为内坡口,

3.2.1封头外购,须附质量合格证明书及检验记录,入库时进行各项要求检查,按GB/T25198-2010标准的检查方法检测:

(1)直边倾斜度≤1.5mm。

(2)内直径公差2200±3mm

(3)最大最小直径差≤3mm

(4)封头总深度590mm

(5)直边高度40mm

(6)封头成形后的最小壁厚≥7.2mm。

(7)封头内外表面应酸洗钝化,并经脱脂处理,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凹坑现象,不合格者不得用于罐箱的制造。

3.3内筒体:

规格按图纸,材质06Cr19Ni10

3.3.1划线:

将钢板垫平实,按《筒体制造工艺守则》进行划线放样,下料尺寸见下图,并按质量手册有关规定用记号笔进行标记移植。

并划出产品焊接试板500×130两块。

内筒体下料理论展开尺寸按流卡。

(周长按封头实测)

3.3.2切割:

用等离子切割下料,并去除熔渣及飞溅,切割后与下料线的偏差:

-1mm<△<3mm。

3.3.3坡口:

按下图在刨边机上刨坡口,靠左封头端为外坡口,其余为内坡口。

要求:

筒节长度公差≤±1mm,筒节周长公差≤±3mm,对角线公差≤2mm

3.3.4成型:

在卷板机上先压头,再卷制成型,并用400mm宽的样板测量,尽量减少卷制来回的次数,以免钢板延伸,周长变长。

3.3.5组焊:

纵缝组焊,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范操作,不得在筒体上引弧,并将焊接试板组对在纵缝的延伸部位一起焊接。

要求:

1焊缝处成型良好,光滑平整,焊缝条高≤1.5mm。

2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咬边、气孔、未熔合及夹渣等缺陷。

3焊缝表面及两侧的飞测物清理干净。

3.3.6校圆:

将试板和引孤板与纵缝分离。

注意:

保持焊缝端部的平齐。

(并将试板送无损检测室进行无损检测)将筒体在卷板机上校园,要求棱角度

E≤2.8mm,同一断面上最大最小直径差e≤3mm。

筒节用工装圈撑圆。

3.3.7无损检测:

纵缝100%RT,按JB/T4730.2-2005标准II级合格,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

3.3.8划线、开孔:

左右封头划线经检验确认后开孔,并与管接头组对焊接。

3.3.9组对:

筒节与筒节进行组焊,每条相邻纵缝间距必须大于100mm,罐体纵缝不得布置在筒体横截面中心线以最低点连接半径的左两侧各20°范围内,并注意支撑垫板位置不得与焊缝重叠,筒节并与右封头组焊。

组焊要求:

拼接处的棱角E≤2.8mm,错边量b≤2mm。

筒体直线度AL≤3mm

3.3.10焊接按焊接工艺施焊,要求同纵缝质量要求。

3.3.11无损检测:

环缝100%RT,按JB/T4730.2-2005要求II级合格,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AB级。

3.3.12划线、开孔:

筒体划线,经检验确认后,再用等离子切割,并去渣、打磨坡口。

3.3.13组焊:

管接头与筒体组焊,按图采用全焊透结构,并圆弧过度,焊脚高度不得少于图样规定要求。

3.3.14第一次清洗:

内壁按相关通用工艺进行酸洗、钝化,并进行脱脂处理,并用黑灯光检查,无油脂为合格,经检验确认。

3.3.15组焊:

将清洗、脱脂处理好的内件,与筒体右封头组焊,组焊左封头,留小封头一道焊缝不焊。

3.3.16左封头与筒体的一道合口环缝100%RT符合JB/T4730.2-2005中II合格,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AB级。

3.3.17第二次清洗:

筒体内壁及内件进行第二次清洗,并用白猫洗洁精进行清洗,并采用黑灯光进行检查,方法见通用工艺守则,合格后组焊小封头,焊缝进行100%PT,符合JB/T4730.5-2005中Ⅰ合格。

3.3.18外部零件组焊:

外部管件预先弯制成型,并清洗脱脂处理后再与内胆管接头组焊,外部其它零件与筒体组焊,注意封头套装工艺管在组焊前划好定位线,尽量与封头中心重合,玻璃钢支撑垫板位置公差按图纸要求,并经检验确认。

内筒体外表面去毛刺及焊接飞溅。

3.3.19气压试验:

内胆按图样要求表压作气压试验,按试压通用工艺守则进行无泄漏及异常变形为合格,并作好记录,监检现场确认。

3.3.20第三次清洗:

内胆外表面及管线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并进行脱脂处理,按通用工艺规程执行,经检验确认,注意垫板上的螺纹透气孔用螺栓及生料带密封,防止液体渗入。

3.3.21内胆及管线氦检漏按氦检漏工艺规程执行,并作好相应记录,内筒检查合格后用塑料纸套好待用。

4.外壳的制造

4.1材料:

制造外壳的材料为Q345R,须符合GB713-2008《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每个炉批号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明书。

4.2封头:

规格按图样要求材质:

Q345R切边并坡外坡口。

4.2.1封头外购,须附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及检验记录,入库时进行各项要求检查,按GB/T4746-2002标准的检查方法检测。

(1)直边倾斜度≤1.5mm。

(2)内直径公差±3mm

(3)最大最小直径差≤3mm

(4)封头总深度按图样mm

(5)直边高度40mm

(6)封头成形后的最小壁厚按图样mm

(7)封头表面不得有油污、焊渣、裂纹、分层、凹坑现象,不合格者不得用于罐箱的的制作。

4.2.2左右封头开好孔,在套装前内表面喷砂吸尘干净后用塑料纸封口、待用。

4.3外筒体:

规格按图样材质Q345R

4.3.1划线:

将钢板垫平实,按《筒体制造工艺守则》进行划线放样,下料尺寸见下图,并按质量手册有关规定用记号笔进行标记移植。

并划出产品焊接试板550×130两块。

外筒体下料理论展开尺寸按工艺流卡要求(周长按封头实测)

4.3.2切割:

用气割下料,并去除熔渣及飞溅,切割后与下料线的偏差:

-1mm<△<3mm。

4.3.3坡口:

按下图在刨边机上刨坡口,外坡口,

要求:

筒节长度公差≤±1mm,筒节周长公差≤±3mm,对角线公差≤2mm

4.3.4成型:

在卷板机上卷制成型,并用样板测量,尽量减少卷制来回的次数,以免钢板延伸,周长变长。

4.3.5组焊:

纵缝组焊,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范操作,不得在筒体上引弧,并将焊接试板组对在纵缝的延伸部位一起焊接。

要求:

1焊缝处成型良好,光滑平整,焊缝条高≤1.5mm。

2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咬边、气孔、未熔合及夹渣等缺陷。

3焊缝表面及两侧的飞测物清理干净。

4.3.6校圆:

将试板和引孤板与纵缝分离。

注意:

保持焊缝端部的平齐。

(并将试板送无损检测室进行无损检测)将筒体在卷板机上校园,要求棱角度

E≤2.8mm,同一断面上最大最小直径差e≤3mm。

筒节用工装圈撑圆。

4.3.7无损检测:

纵缝20%RT及100%PT,按JB/T4730.2-2005标准III级合格及JB/T4730.5-2005

中Ⅰ级合格,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AB级。

4.3.8组对:

筒节与筒节进行组焊,每条相邻纵缝外圆弧长必须大于200mm,罐体纵缝不得布置在筒体横截面中心线以最低点连接半径的左右两侧各200范围内,筒节并与后封头组焊。

组焊要求:

拼接处的棱角E≤2.8mm,错边量b≤2mm。

筒体直线度AL≤3mm

4.3.9焊接按焊接工艺施焊,要求同纵缝质量要求。

4.3.10无损检测:

环缝20%RT及100%PT,按JB/T4730.2-2005标准III级合格及

JB/T4730.5-2005中Ⅰ级合格,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AB级。

4.3.11组焊:

支撑圈与筒体组焊、采用间断焊,双面交错进行,并组焊套装轨道,并用小车做来回滑动试验。

4.3.12划线开孔,在筒体上划开孔位置线,注意位置公差要求,经检验确认后开孔。

4.3.13喷砂:

套装前8小时内对筒体内表面进行喷砂要求,按喷砂通用工艺执行,并用无油压缩空气,对内表面吹扫,再用吸尘机吸尘,干净后筒体两端用塑料纸封口,待用。

5.管件的制造

5.1管件的材料为06Cr19Ni10,须符合GB/T14976-2012《流体输送用不透钢无缝钢管》标准的要求,并附质量证明书。

5.2管件的弯制,应首先制作好弯管模具及检测样板,对形状复杂的可以用

φ8mm左右的不锈钢圆钢,制作好模型,弯制时采用定位靠模弯制,弯制R处的波浪形皱折及椭圆度不平度不超过下表的要求:

a.管件弯头的平面不平度按下表规定表一

长度

L≤500

500<60≤1000

1000<L≤1500

1500<L

不平度

3

4

5

6

b.管件弯曲内测表面波浪S应不超过下表规定的数量、波浪间距应大于4倍的管壁厚度。

管件外径

<76

76~108

133

波浪度S

≤2

≤4

≤5

c.管件弯曲后对于管径>60mm的弯头应进行椭圆度检查且符合下表规定:

弯曲半径R

≤2.5DN

>2.5DN

椭圆度a

12%

10%

计算公式:

a=×100%

5.3管件弯制后,拼接处应按焊接工艺卡坡口,并用氩弧焊进行焊接,错边量≤0.5mm,内口

应无焊瘤,以免影响流量。

5.4对接焊缝进行100%RT,按JB/T4730.2-2005II级合格要求,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低于

AB级。

5.5管线内外表面进行酸洗、钝化、脱脂处理,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干净无油的干空气吹干净、待用。

6.玻璃钢支撑

6.1材料:

D3848玻璃钢,常温性能参数符合下列要求:

a.密度1.65~1.80g/cm3

b.压缩强度(垂向)≥250MPa

c.拉伸强度(垂向)≥200MPa

d.导热系数<0.40W/m..k

6.2玻璃钢锯切后进行金加工,按图样要求,并加工R部分,玻璃钢不得有分层、裂纹等缺陷。

6.3玻璃钢表面不得有油污及灰尘,并用塑料纸封好。

6.4内容器上的玻璃钢支撑垫板、两端的缠绕支撑垫板,在焊装之前,内容器上被垫板覆盖的部位要求用百叶砂轮抛光并清理干净。

7.分子筛、氧化钯

7.1低温吸附剂牌号为5A和13X,混合的比例为2:

1,装填量应符合设计图样,放置于工艺人孔内置封头中,分子筛的要求见下表:

指标

单位

5A

13X

形状

球状

球状

直径

mm

2~3

2~3

静态水吸附

≥mg/g

210

255

吸附正已烷量

≥mg/g

120

180

抗压强度

≥N

32

25

堆积密度

≥g/ml

0.68

0.64

磨耗率

≤%wt

0.20

0.3

残余水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