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128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docx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docx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部分:

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第三部分:

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第1节:

奇妙的化学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知识点: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绿色化学、组成与构成(组成:

宏观——元素,构成:

微观——分子、原子)

第2节:

化学之旅

第二节化学之旅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知识点:

认识下列九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试管、试管夹、锥形瓶、烧杯、水槽与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滴瓶。

三不原则,用剩药品的处理(安全环保原则),化学危险品图标(腐蚀品、有毒品、自燃物品、爆炸品),烫伤,酸、碱灼伤,实验台着火。

药品的取用

⑴液体:

一倒(放置)、二向(手心)、三靠(瓶口)

⑵粉末状固体:

(一斜、二送、三直立)

⑶块状固体:

(一横、二放、三慢竖)

⑷最少量原则:

一般取最少量:

液体1~2mL;固体刚盖满试管底。

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的火焰分三部分:

外焰、内焰和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

使用时应注意:

①要用火柴等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②要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③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灯壶中的酒精应为灯壶容积的1/3~2/3。

⑵给液体加热

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倾斜一般45°,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珠。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外焰加热液体的中下部。

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⑶给固体加热

将装有固体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⑷组装仪器的顺序:

自下而上,从左到右。

物质的称量

⑴天平的使用

步骤:

调零、放纸、称量(左物右码、先大后小)、还原。

当称量一未知物体的质量时,先加物体后加砝码;当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要先加砝。

(2)量筒的使用

读数:

三点一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

10mL的量筒可精确到0.1mL量筒的使用

⑶配制溶液的主要步骤、仪器

①称取:

天平、药匙②量取:

量筒、胶头滴管③搅拌溶解:

烧杯、玻璃棒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1)气密性的检查操作

将连接好的装置的导管一端防入水中,用手紧贴在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处是否有气泡冒出。

现象:

冒气泡

结论:

气密性良好,装置不漏气。

(2)洗涤

洗涤干净的标准:

内壁附着的水均匀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探究自然界的水和水的组成,如何科学地利用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真实存在,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正确区分分子、原子和离子,还将探究溶液的组成和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1节:

水分子的运动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知识点:

水的三态变化:

固液气

1.分子的本身没有改变;2.能量的变化(水分子获得时运动加快,间隔增大)。

3.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很小,⑵相互间存在间隔,⑶总在不停地运动。

另外:

⑷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水的天然循环

1.意义;2.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

水的人工净化

1.处理黄泥水的主要步骤:

2.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3.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

4.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5.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

⑴过滤⑵蒸发⑶蒸馏

蒸馏所需仪器:

蒸馏烧瓶、单孔橡皮塞、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

几种常见的净水方法:

方法

所除杂质

沉降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活性炭吸附

不溶性固体杂质和一部分可溶性杂质

氯气等杀菌药物消毒

微生物

加热煮沸

一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蒸馏

绝大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知识点:

水的分解

1.电解水现象:

正极:

产生的气体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

产生的气体多(两倍),能被点燃,是氢气。

反应式:

H2OH2+O2

2.分解反应:

A→B+C+…

3.分子: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常见的液体、气体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4.原子:

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常见的金属、固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5.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

分子

原子

 

相似点

⑴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⑵分子之间有间隔,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⑷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⑴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⑵原子之间有间隔,⑶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⑷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裂,成为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水的合成

1.氢气的燃烧(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现象:

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烧杯发烫。

H2+O2H2O

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

A+B+…→C

3.氢能源:

无污染;发热量高;资源丰富。

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3.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变化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性质是一个静止的属性。

变化由性质决定,性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

如:

蜡烛在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则是化学性质: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酒精易挥发则是物理性质。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通常情况下,氢原子没有中子。

原子中的电子

1.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排布规律)

⑴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⑵电子尽可能在离原子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⑶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⑷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离原子核最近的为第一层,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3.原子的分类

⑴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不稳定,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⑵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不稳定,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⑶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是2个),稳定,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是核外电子(最外层电子数)。

4.离子:

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书写: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出带几个单位的什么电荷。

如:

Mg2+,Al3+,F-,O2-

阳离子: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阳离子,如Na+,Mg2+,Al3+,H+等。

阴离子:

带负电荷的离子叫阴离子,如:

F-,O2-,Cl-,S2-等。

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

5.元素周期表

共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每个纵行为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6.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相对原子质量

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

公式1

公式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知识点:

溶解的过程

1.溶液:

⑴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⑵特征:

①具有均一性:

即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②具有稳定性:

即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的成分不会分离出来。

⑶颜色: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如: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⑷状态:

溶液不一定是液态的。

从定义看,清新的空气及合金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它们都是溶液。

⑸组成: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一种溶液里,溶质不一定是一种,如汽水;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液、气,如果是固、液溶于液体里,固、液是溶质,若液体溶于液体里,一般量多的是是溶剂,若有水,不论多少,水均作溶剂。

⑹名称:

溶质名称+溶剂名称+溶液

⑺能量变化:

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⑻电离:

并不是所有物质溶于水都电离。

如:

蔗糖、酒精等物质等物质溶于水不发生电离,只有电离,溶液才导电。

2.乳浊液、乳化作用

3.悬浊液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变形公式: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3.质量与体积的换算

4.稀释问题规律:

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原来的一半,可加入与原溶液相等的溶剂。

5.浓缩问题

蒸发——规律:

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原来的二倍,可蒸发掉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加入溶质——规律:

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加入的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要多。

6.两种溶液混合问题

同种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种溶液混合,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溶液全部来自两部分,质量分数介于两个质量分数之间,而且靠近原溶液质量多的。

溶液的配制

1.步骤:

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

2.所需仪器:

⑴用固体配溶液: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⑵用液体配溶液:

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节空气的成分

知识点:

空气的组成

1.氧气(O2)21%,氮气(N2)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u+O2加热CuO(黑色)

3.纯净物与混合物: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纯净物。

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

1.分离空气:

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再蒸发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温度下沸腾,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重要作用。

关注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城市、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第2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知识点:

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

3.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4.地壳中元素分布由多到少:

氧硅铝铁钙

5.元素符号:

如H表示氢元素

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