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1261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docx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docx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

一、沟通的最佳态度

中国人最会沟通,西方人之所以要隐私权,是因为他们不太会保守秘密的技巧。

中国人沟通,扯来扯去都在讲别人的事情,绝不讲,自己的事情。

案例:

比如你去香港,违反公交,被处罚,你回来根本不会讲,而会说: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傻瓜,被警察抓去。

中国人从来都不讲,所以就不必计较什么隐私权。

案例:

你问一个老美:

你昨天下午三点在做什么?

他会说:

这是我的隐私权。

但你对中国人说:

这是我的隐私权,你就惨了,所有的人都会怀疑你昨天在干坏事。

所以你要以中国式的方式回答:

昨天……下午……三点钟……我在干什么……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只有一个目的,把对方活活气死,因为你根本就不该问嘛。

沟通有方法100%有效:

用心听他说什么;不计较他怎么说,如果做到万事OK。

但是所有的人都做不到,大部分人反而计较他怎么说,不听他说什么。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

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这说明,别人讲的话可能是有些道理的,但这样说我就不接受。

大多数人太过讲究说话的语气,态度,形式,不太讲究说话的内容。

有些民族讲法律,有些民族讲宗教,中国人只讲道理。

如果你给中国人说耶稣基督讲什么,他一定说释迦摩尼讲不一样的话。

对中国人说法律怎么规定,他就告诉你这个法律不合理。

中国人非常讲道理,但是中国人很容易生气,情绪很不稳定。

中国人不生气的时候非常讲道理,一生气就蛮不讲理。

而且中国人生气,都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都认为是别人在惹他,你惹的我生气,我还给你讲道理,门都没有。

所以沟通对中国人来讲,其实是一种情绪管理。

先做好情绪管理,再进行沟通。

案例:

丈夫下班,一进门,太太说:

有三个电话,很重要,赶快去接。

先生一肚子火,我辛苦了一天,让我休息一下不可以吗,电话比我的命还重要吗?

然后说:

电话有什么好接的,你不会接啊。

丈夫下班,太太有电话,也不敢讲,丈夫把衣服一脱,坐在椅子上,一看有三个号码,问:

这是什么?

,太太说:

有三个电话,丈夫又火大,这么重要的电话你不给我讲,你在家跟不在家一样吗?

中国功夫:

太太准备一个热毛巾,丈夫一回家,太太马上问:

辛苦啦。

(一问辛苦,马上说没事,如果不问,就累的要死),丈夫说:

不会。

然后拿个热毛巾给他。

先生一定问:

什么事?

(因为平时没有热毛巾),太太说:

没有事。

(中国人没有事,就是有很重要的事。

),先生边擦边说:

有事情你说就好了,有什么关系。

太太说:

不要,让你休息一下再说。

先生马上说:

我今天不累,有什么事,说。

太太说:

有三个电话。

乖乖去接。

说话最重要的是让对方听的进去,只要他听不进去,再有道理也没用。

如果讲的人,每一句话都讲的很得体,不惹对方生气,而听的人也能保持高度的冷静,心平气和的听,沟通就不是很难。

但是人是情绪的动物,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情绪的起伏,其中中国人起伏最大,我们是很容易情绪激动的民族,是不太理性的民族。

但是中国人最讲感情。

案例:

中国人说:

太太,你的口红涂的太红了,跟你走在一起很难过。

太太:

那好,你找个口红涂的不红的人一起走。

中国人说:

你不能这样开车,很危险。

太太说:

你的方法也不一定管用。

中国人,只要没有面子,他就不讲理。

所以我们刚才说的最好的方法很难被用,所以我们要寻找其他的方法,但是有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心态。

几点基本观念:

∙不能欺骗:

骗到后来,没有人相信你。

∙也不能说心里话。

直话直说容易伤害对方。

∙要说妥当话。

话要说,但要调整到妥当的地步。

案例:

中国人问你吃饱了没有,跟吃饭一点关系没有。

他只是来问你心情好不好。

你心情好我就给你沟通,你心情不好,我暂时不跟你沟通。

问:

你吃了吗?

答:

像你命好。

对方心情不好,赶快溜。

问:

你吃了吗?

答:

刚吃过。

对方心情不错。

问:

和你说两句话好不好。

然后一说三个小时。

问:

你要到哪里去?

答:

谁知道?

对方心情不好。

问:

你要到哪里去?

答:

没有。

对方心情很好。

问:

那我陪你走走?

然后一路聊。

问:

你的发型不错?

答:

真倒霉,把我的头搞成这副样子。

对方心情不好。

答:

还不错。

然后马上溜。

沟通首先是情绪引导,大家越来越开心,谈的越来越投机,他就越来越不计较,就越来越好商量。

沟通要知己知彼,首先要了解自己,我去我会生气,那就带一个人去,让他开口,你不开口,实在气不过,你先走好了。

什么时候一个人去,什么时候带一个人去,什么时候让别人去你不去,谁去沟通最好,什么时间沟通最好,什么地点沟通最好,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案例:

诸葛亮吊周瑜,如果一句话不说,进去就拜,就马上被打死。

如果不去,两家的仇会越结越深。

所以老远就哭,意思是我来啦,你们做好心理准备啊。

哭到最后,让东吴的人觉得他是好人,和周瑜感情不错。

沟通不完全是语言的事情,你要能够将心比心,能够化解对方的心结,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式,然后三两句话就解决了。

案例:

刘备摔孩子,最佳沟通。

对着不会听话阿斗说一句话给在场的所有的人听:

为了你一个小孩子,害我差一点损失一员大将。

整个赵子龙的心都动起来了,以后阿斗有难,赵云会还救。

其他人也心动起来了,以后阿斗有难,不能只让老赵一个人去就,我们都要去救。

大家总动员。

当领导的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现场问答:

副总总是抱怨他与总经理在一起时总经理总是让他拿主意、想办法,可有些事情他又不能拍板,怎么办?

副总和老总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副总先说,说对了,老总用人得当,说错了,老总可以纠正“唉,下次准备好再说啦”,不叫朝令夕改。

有些老总总是自己说话,是很危险的,如果说出来,一大堆人反对,要不要改?

不改,刚愎自用,改就是朝令夕改。

老板做了错误的决定,他自己还要发脾气,下属又不能直接反驳他,如何沟通?

当老板发脾气的时候,他就已经认识到他错了。

做错事情,基层用道歉来结尾,中层用请客来结尾,高层用骂人来结尾。

一个总经理骂一个业务总监,骂的狗血喷头,事后才知道骂错了,于是下次开会的时候:

各位,还记得吗,上次就在这里,我开会的时候,骂了业务经理,当时你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像我这种人怎么会做这种糊涂事?

这个业务经理是最好的,难道我不知道吗?

但是我发现他那一阵子不稳定,所以我就刺激他一下,你看,现在比谁都好。

你们要好好跟他学习。

二、沟通前的心理准备

两难:

1.先说先死:

站在亮处,透明化对自己不利

案例:

中国女士花3000元买一个东西,当你问多少钱买来的时候,答案只有一个,你猜猜看。

如果她马上讲3000元

对方马上叫起来,啊,要三千啊。

怎么了?

我买的跟你一模一样,才2500。

你那里买的?

我百货公司买的。

你什么时候买的?

昨天刚买的。

这样自己很尴尬。

如果他说你猜猜看。

2500。

你那里买的?

我百货公司买的。

你什么时候买的?

昨天刚买的。

你再仔细看看。

的确一样。

我也是2500买的。

然而不是骗人,先抵挡一下,然后去找昨天那个卖你的人,我没有给你讲价钱,只问你实在不实在,你说实在,昨天我朋友在某公司,她买的一模一样,才2500,你凭什么卖我3000,500块还我。

怪不得中国人见面就扯蛋,不讲正经话,因为先说先死是真理,然而却不能解决问题。

2.不说也死:

令人怀疑,不把自己当作对手

合理:

3.说到不死:

合理表达,说到和没有说一样

中国人讲是有非的成分,讲非有是的成分,讲行可以变成不行,讲不行可以变成行,阴阳文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案例:

每个人拿到钱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说,我最喜欢钱了,都是说,不要,不要,然后把钱放到兜里。

中国人说不要就是有要的成分。

当一个人说要来的时候,他很可能不来,我明天不想来,说来,比较不容易伤感情,你比较容易谅解,他是想来的,只是不能来而已,一开始就说不来,那就是存心不来。

当一个人想来的时候,他就说不来,结果来了,对方会很惊讶,你看人家本来不能来的,竟然来了,真是有诚意。

你在卖汽车,客人问多少钱?

你不能回答你猜猜看。

如果你直接回答26万,他直接就走了,因为他问过好几家了,人家都是20万,但是你不可能总卖最便宜的东西,否则无法赚钱。

所以你不应该直接回答,然而你不回应,他也跑掉了。

你应该这样回应:

买车不要问价钱。

你进来坐坐看,我们的车很舒服,很安全。

然而我们的车比别人贵6万,但是没有办法,我们成本高啊,我们也一直反映,怎么比人家贵呢?

他说没办法,要好就得贵啊。

像先生你这个样子,根本不在乎这六万。

对中国人要旁敲侧击,然后让他自己领悟,而非单刀直入。

案例:

我们去餐馆,如果服务员要拿过菜单来看你点的菜,你就不高兴,因为他在告诉你,你快些点啊,连个菜都点不出来,还来餐馆干什么。

中国人专门听别人不讲的话,别人讲的话一概不听。

如果他们推荐他们的菜,你会想,就这几个菜卖不掉嘛。

我们是很会怀疑,警觉性很高的民族。

他要说不够再要,就说明,你有钱我知道,但是不要浪费,你就很有面子。

案例:

假如王先生下星期请我吃饭,如果不能来。

如果你说:

王先生,你下个星期请客,我不能来。

他就火大了,什么意思,每次你请客,我都来,我难得请一次,你就不来,你给我摆架子,给我难堪。

你后面讲什么,什么理由,他一概听不进去。

所以对中国人,你不能来,一定要讲来:

王先生,下个星期你请客,我一定来。

对方的情绪就稳定了。

然后你说:

不过,我的侄儿要结婚,这个家伙早不结婚,晚不结婚,偏偏这个时候结婚,气死我了。

他会说:

这种事情,你必须得去,你不要来了。

你说:

他结婚,又不是我结婚,我管他呢。

他会说:

不行的,这样你会挨你姐姐骂的。

你千万要去那面,不能来我这面。

你说:

那你这面怎么办?

他说:

我下次请客你再来。

站在要来要来的立场上不能来,这是不得已的事情。

他很容易谅解。

一开始就不来,就是故意的。

如果你要来,多半先说不能来,这面也找我,那面也找我,后来我衡量了一下,管他呢,先来你这面了。

他会觉得,实在了不起,所有事情摆开了来。

如果一个顾客,一直赞美你的产品,他多半不是你的客户。

嫌货才是买货人。

顾客如果主动说明来意,多半是骗子。

很好说话的人往往很好商量。

很难说话的人往往很好商量。

案例:

假定你有领导,打电话问你:

你现在有空吗?

你不能问你是谁?

因为天下敢问你,你现在有空吗,一个是你的老板,你个是你的老婆。

如果你回答有,老板会想,你看,我十次给他打电话,他都说有空,根本就没有做事嘛。

工作负荷太轻了。

如果你回答没空,老板会想,连我问他有没有空,他都敢说没有,架子大的不得了。

所以你应该回答:

我马上来。

沟通要让对方做最后的决定。

无论是谁,你让他做决定,他会觉得很受重视,如果你替他做决定,他是一百个不愿意。

案例:

如果给你推荐一个药品,可以通过第三方。

老李:

老王,你妈妈上次得了很重的病,怎么好的?

老王:

我忘记了。

老李:

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会忘记呢?

再好好想想。

老王:

我想起来了,是什么什么。

你马上记下来。

中国人不相信正面来的信息,靠道听途说。

一个人说没有用,不说很惨,所以要说到没有说一样。

案例:

中国人请客吃饭,告诉你,各位,我们去吃饭。

是让你自己判断,你该不该去,该去就去,不该去还要借故不去。

大家坐下来,没有人问今天谁付款,谁问,谁就要付款,我们都不在乎,就你在乎,你付。

大家用眼来判断,今天谁付款,吃完应该付款的人会自动站起来去付款,其他的人会不约而同的说,不要,不要,说明大家都在想这个问题。

你说不要不要,他就很快去付款,你说你应该付款,他就会说去上洗手间。

中国人是有高度自主性的民族,我们愿意自己做决定。

我决定请你,我无怨无悔,我决定花多少钱,我不心疼,你要我请客,就是敲我竹杠。

人不对不说,人对一定要说。

时不到不说,时一到非说不可。

案例:

两个干部谈话,领导过来了,马上停下来,领导会认为,一定在说他坏话。

如果不停下来,领导会觉得,太不重视我了,我来他们都敢装看不到。

所以应该开始看到装没有看到,然后慢慢的看到,然后边说边停,然后一起和领导打招呼。

两个人见面,很早就看到了,两个人的眼睛不能一直看对方,也不能一直看旁边。

眼睛要移来移去,还剩三米的时候,点头问候。

当一个男人给你讲话,眼睛不看你,他是在骗你。

当一个女人给你讲话,眼睛一直看你,她是在骗你。

现场问答:

老板疑心重重,对谁都不放心,做副总的该怎么办?

老板怀疑你,你就有机会证明你是清白的。

你要想办法化解他对你的怀疑。

比如你带了个劳力士,总经理就怀疑,厂商怎么送你一个,不送我呢?

,所以你带的第一天就要说话,但是你不能说,我的劳力士是买的,不是客户送的,老总就更怀疑这是客户送的。

所以你带劳力士的第一天,碰到一个人就说:

我香港有个姑妈,前一阵给我一个劳力士表。

最后一定传到总经理那里,就没事了。

总经理老是怀疑,你就让各个职能部门直接向总经理汇报。

老板做好人,总是让副总做坏人,怎么办?

好人难做,坏人比较好做。

三、沟通的四大目的

1.说明事物:

陈述事实→引起思考→影响见解

2.表达情感:

表示观感→流露感情→产生感应

表达感情是为了建立好的关系,将来好互动。

中国人就怕人家关心你,人家关心你,你的心就比较软,不关心你,你就比谁都狠。

动机单纯的关心才有用。

3.建立关系:

暗示情分→友善(不友善)→建立关系

关系是靠平常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人是要各方面的朋友都有,人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会帮你忙。

所以建立关系的时候,不要计较这些利害。

我们把情感摆在前面,是因为如果掌握了表达情感的技巧,比较容易和别人建立关系。

案例:

拿糖果给旁边的人吃的步骤:

从袋子里面拿出来是整包的,自己也假装看不懂,然后自言自语,原来里面有这么好的成分啊,其实都是讲给他听的。

4.进行企图:

透过问候→说明(暗示)→达成目标

沟通不能一个人讲,而是要产生互动,并最后产生一致的行动。

中国人第一句话认同他,是说明你的心是偏向他这面的,第一句话唱反调说明心是偏向外面的。

所以中国人说这花很好看,和花没有关系。

中国人你顺着他反对,很容易,你逆着他反对,很难。

案例:

你回家,爸爸让你去清阴沟,你如果说:

我功课很多。

爸爸说:

你功课多,那你回来干什么?

情绪已经不好了。

你应该说:

好好,我去清,然后赶紧去做作业。

爸爸说:

我让你清阴沟,你怎么做作业?

你说:

我做完作业再去清,就不会弄得很脏。

爸爸说:

你要做多久?

你说:

很快,四个小时就可以了。

爸爸说:

作业有这么多?

你说:

没办法,每天都这么多。

爸爸说:

那好,我去清,而且清的很起劲。

案例:

礼拜六,爸爸说:

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不好,你说:

看什么片?

爸爸就一肚子火:

和我们去重要还是看什么片重要?

难道不好看你就不去吗?

你应该去问妈妈:

看什么片,妈妈说:

哈利波特第二部,其实你已经看过了,但是你不能讲,你应该说:

好,我陪你们一起去看,但是我作业很多,我看完电影回来,一定要做作业,没关系,你们先睡,不用管我,我一个人慢慢做好了。

妈妈说:

你这么多作业还去看什么电影,你说:

爸爸难得让我陪他看一次电影,我一定要去。

妈妈说:

没关系,我给他说你不要去。

沟通的几种方式:

1口头沟通:

反正和自己有切身利益关系的、很重要的、很紧急的用口头沟通。

而且中国人见面三分情。

2书面沟通:

口头沟通后附一个书面的,以备查证,避免忘记。

3电话沟通:

4网际沟通:

5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上司的类型:

6视觉型

7听觉型

案例:

客人当我和我老板的面讲,他从来不喝酒,然后老板提前离席,结果他喝了一打。

你如果回去拿帐单给老板核销,老板不会问你,但是一堆的怀疑。

所以你应该把帐单抓在手里,然后给老板说:

老板,那天你在场,他说不喝酒,结果他喝的比谁都多,这种人,我以后不想和他来往。

老板说:

这种人有这种人的好处,怎么不和他来往,反正他喝多少你陪他喝好了。

你说:

那他也不能喝那么多啊。

老板说:

喝多少?

你说:

一打。

老板说:

才不过一打,你紧张什么?

然后核销,什么事都没有。

沟通的障碍:

两情不同

中国人是没有同理心的民族,单刀直入讲道理会很吃亏,由情入理比较容易。

我们的心理障碍非常大,只要这个人对你有成见,你怎么说都是错的。

所以不能和老板有成见。

案例:

如果总裁从外面进来,嘴角有个饭粒,如果你不讲,他会骂你:

你觉得我们两个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我有个饭粒在这里你比较舒服是不是?

还算自己人?

如果你讲:

老板,你这里有个饭粒。

他会想:

我前几天不过批评你几句,你今天公开出我洋相,你存心的。

所以你要想,你够不够分量去讲他,你交情够不够,不合适让别人去讲,关系够就去,装着敬酒,把总裁和其他人隔开,然后说你嘴角有个饭粒。

他会很感谢你。

怎么讲,谁去讲,何时讲。

案例:

如果过道有火灾,你去用水扑灭了,有没有功劳?

很难讲。

如果老板认可救火的那个人,就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别看火很小,可能以后酿成大祸,有大功劳。

如果老板不认可救火的那个人,这点火,吐口吐沫就灭了,还用得着水?

还好意思讲。

如果有成见,要去化解,通过第三方,然后抽空说:

以前的事情,是我不好。

对方说:

没有没有,我也不对。

然后就可以了,不要从头开始说。

我们应该把话说好,而不是把话说清楚,否则像伤口上撒盐。

案例:

同寝室一个室友父亲去世了,他不在,我们接到的电话。

等他回来,我们说:

我们去阳台看看风景。

他说:

阳台上有什么风景好看的。

我们说:

今天很难得,天气很好,我们一起出去看看。

他说:

有什么事情。

我们说:

没有。

他说:

一定有事情,不然你们不会这样子。

我们说:

有些事情说出来,你会受不了。

他说:

没关系,我已经准备好了。

我们说:

是你家里的事情。

他说:

我知道,我父亲大概过世了。

我们说:

还好啦。

他说:

不用骗我了,我老早有心理准备了。

我们说:

下午电话已经来了。

察言观色对沟通非常重要。

中国人讲话,你永远不知道他是真的假的,要坚持两三次才能断定真假。

现场问答:

中国人推、脱、拉,效率很低,能否和外国人一样直接了当?

推、托、拉,你才有思考的时间。

推、托、拉,来降低竞争的气氛。

推、托、拉,才能推给合理的人。

四、沟通的三大原则

1.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

这句话是说,我告诉你,你是可以告诉别人的,但是你要经过你自己的过滤,经过你自己的判断,该不该告诉,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讲到什么地步,也是你自己的事情,跟我无关。

我们讲话是因时因地的调整,我告诉你,是我考虑过可以告诉你,我应该这样说,那是我的事情,至于你应不应该告诉别人,那是你的事,你要自己负责。

每个人听到别人的话后,要考虑他有没有主观的东西,有没有成见,有没有添油加醋,我听到什么程度,我要不要加以调整再告诉别人。

案例:

你的部属给你讲,我们加班费太低了,如果不调整,我们就拒绝加班。

如果你直接给老板讲,你的老板会直接问那个员工:

听说你们很不满意加班费。

员工一定否认:

没有啦,哪有这么严重。

你就把自己掉在半空中,你的领导就怀疑你,兴风作浪,威胁领导。

部属对你讲话,他比较没有保留,但部属对上面,他会让他三分。

2.要告诉别人,不要说我说的。

我说给你的话,你可以告诉别人,但是那已经变成你的话了,不是我说的。

3.如果说我说的,我就说没说。

如果你赤裸裸把我暴露出来的话,我就干脆否认。

中国人是你怎么问,我怎么回答才能让你满意。

我们是用利害关系来回答,而不是用事实来回答。

案例:

中国的老板要辞退一个员工,就把干部叫来,问:

你觉得你的部属那个人怎么样啊?

干部说:

不错啊!

(不错是个空气球)。

老板说:

是不错啊。

干部然后一直说他怎么怎么好。

老板说:

这种人你都感觉不错吗?

干部说:

不,这个人看起来不错,其实糟的不得了。

(中国人试探来试探去)。

老板:

既然你觉得他不好,还留着他干什么呢?

中国人经常说:

我给你说,真的假的我不知道。

就说明,我告诉你后,你完全负责。

沟通的其他一些法则:

多听,多看,多想,少说。

要站在不讲话的立场来讲。

案例:

你的部属给你讲,加班费太低了,不调整就拒绝加班。

你跑到老板的办公室里,然后不说话。

老板说:

有什么事?

你说:

没有。

他说:

有事情就讲,吞吞吐吐干什么?

你说:

我一讲你会生气。

老板说:

不会啊。

你说:

我认为我们公司的加班费已经很好了,但是就是有些人,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是一百个不满意,你说奇怪不奇怪。

老板反而劝你:

你不能这样想啊,也许我们的加班费确实比别人少。

你说:

绝对不会。

他说:

你出去调查调查,如果确实比我们高,我们要改善。

中国人给你讲相反的话,是在测试你有没有把握,而不是反对你。

所以当老板反对你的时候,他是在诈你,不是在反对你。

所以你讲话之前,一定要把问题搞清楚,才经得起考验。

中国人找对方商量不是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而是要给他人面子。

你给他面子,他就支持你,否则他就破坏你。

案例:

问路,别人想:

我这里是问路处吗?

我是卖香烟的。

所以你要去买香烟,然后顺便问路。

案例:

老板在电梯里碰到你,周围是他的朋友,他如果一句话都不给你讲,就好像不会照顾部属,所以他一般会讲:

来,等会一起吃饭。

你应该回答:

你看呢?

你看呢?

如果下去,你老板在等你,则和他去吃饭。

如果老板不在,就说明老板刚才只是在客气。

讲话要等到必须要说的时候才说,才会比较有价值。

如果开会你想先说话,你要先请别人,别人一定说,不要不要,然后别人一定请你,然后你再讲,叫礼尚往来。

沟通的三种层次:

8沟而不通

9沟而能通

10不沟而通

一个人的前途命运是掌握在会议中的,因为只有在会议中,领导才会有可能注意到你,所以你要充分准备。

然而,却不要在你的顶头上司之前讲话,不然会遭到打压。

所以开会之前,你要事先找你的顶头上司商量:

我们来提一个意见,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同。

然后让上司去讲,才不会遭到打压。

在中国,一个人升迁有三种方式:

11干掉老板

12和老板平起平坐

13把顶头上司推上去,然后把你拉上去。

中国人的会议不是用来沟通的,而是在会前已经充分沟通过了,然后一开会,一宣布就鼓掌通过。

如果你有一个方案要提议,要事先想,我的方案会有哪些障碍,则应该找相关人员提前沟通。

比如你去找财务:

这个方案,只有你们部门通过了,我才会提,如果你不通过,我不会提。

财务一定说:

我们这面,只要方案合理,就一定会支持。

你说:

是啊,我们每次都是得到你们的支持,才能够实现。

我这个方案先放在你这里,你现在就审核,如果通过,我就去提,如果不通过,我干脆就不提了。

你说怎么样修改,我就按你说的去改。

他就会站在你的立场上,给你很多方便。

如果开会有异议一定不要决定,不要着急决定,因为被否决的一方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千方百计阻挠方案的执行。

所以当有异议的时候,所以你说:

既然大家有不同意见,我们不急着做决定,我们先散会,下次开会再决定。

然后会后,手下重新沟通,会后沟通比会上沟通更容易,因为没有面子问题。

现场问答:

如果沟通的原则是让对方做决策,如果对方也知道这一原则的时候,如何?

形势比较差的人先开口。

老板不开口,干部什么都讲出来了,老板一开口,干部只讲你问的那一部分。

副总觉得自己发挥不了才能,提出在公司保留股份,再另外开辟一条道路,董事长该怎么办?

如果干部当初是因为理念不同而离开,他回来应该留他,他在外面体会到当老板不容易,回来会踏踏实实干。

如果干部当初是因为薪水低而离开,他回来不应收留。

五、沟通的流动方向

1.上行:

陈述意见、抱怨、批评:

下情上达

如果你的上级不支持你,你再大的本事都没用。

除非你的上级想听,不然不要讲。

跟上面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上面的人的位置想,先讲上面最想听的事情。

如果上司有不同意见,你不能一味顺着上面的人的话,这样他就对你没有信息了。

案例:

如果你从外面开车进来,你的领导从里面出去,你如果没看到他,他会抱怨你:

连我都看不到,那你整天都在看什么。

所以无论如何你都应该给他打招呼,并且应该给他提供情报,否则他开出去,堵死在那里,他会抱怨你:

看到我,也不讲一声。

所以你要告诉他,不要向右拐,那面很堵。

但是领导不会相信:

怎么会,这么早会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