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茅盾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96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茅盾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茅盾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茅盾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茅盾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茅盾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茅盾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docx

《浙江茅盾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茅盾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茅盾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docx

浙江茅盾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

 

考生须知:

本考卷分试卷I、试卷II和答题卷,其中试卷I为所有考生必做,试卷II实验班考生必做,择优班考生选做,重点班考生不做。

卷Ⅰ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予(jǐ)蛮横(hèng)倔强(juè)安土重迁(chóng)

B.粘贴(zhān)悄然(qiāo)翘首(qiào)锲而不舍(qiè)

C.绮丽(qǐ)匀调(tiáo)搭讪(shàn)铩(shā)羽而归

D.啮噬(niè)怪癖(pì)譬如(pì)汗流浃背(ji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江河慰蓝地在黑土地上流过,太阳和星星睡在我们的怀里,闪闪发光,颤动着金璧辉煌的梦。

B.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销金镜,壮志消残,我也不免有些感触。

C.我的故乡没有烦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秘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

D.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炧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3.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假日带你坐在脚踏车前头藤椅上到处,那种激动喜悦,也不是昨天的事。

②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逐渐地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③前方的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

A.夸耀熟悉情境

B.炫耀熟习情境

C.夸耀熟习情景

D.炫耀熟悉情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厂长动情地说:

“为了扭转目前不利的局面,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        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年篮球联赛决赛上,广东宏远队犯了轻敌毛病,结果铩羽而归。

D.对他的批评,他虽然嘴上没说不对,可心里却不以为意。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

B.青年自主创新素质的培养,关键是能否积累基础的知识文化、奠定良好的科学理论基础。

C.上海世博会将面向全球招募约7万名园区志愿者,预计报名人数大概在20万左右。

D.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要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办学宗旨服务。

6.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_________,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⑵我曾数十次拜谒孔子墓。

不管是阳光在他的墓前筛下一地的树影,_________,我都会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马车的辚辚声和他的弟子们的琅琅诵书声。

 

⑴a. 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被其吮吸着    b.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 

⑵a.还是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抑或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

b. 还是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抑或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 

A.⑴b⑵a  B.⑴b⑵b  C.⑴a⑵a  D.⑴a⑵b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B.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话剧《茶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B.韩愈,字退之,后人称其为“韩昌黎”,河南河阳人,北宋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C.《我的四季》的作者张洁,中国现代作家,因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无字》获第2届和第6届茅盾文学奖,是我国首位两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D.《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的作者是赫尔曼·黑塞,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9.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B.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C.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D.词的下阕重写景,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或师焉,或不焉

D.君子生非异也

11.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因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没有)

B.冯虚御风(冯:

通"凭",乘。

)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C.而绝江河(断绝)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枯)郯子之徒(徒弟)

1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师不必贤于弟子

B.吾尝终日而思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用心躁也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舞幽壑之潜蛟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4.下列名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一项是()

例句:

而今安在哉?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

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

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

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

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

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

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

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

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

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15.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1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

B.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边际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

D.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1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醉则更相枕以卧,故木受绳则直,

B.施施而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望西山,始指异之。

句读之不知,

D.其高下之势,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9.请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例句: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A.舞幽壑之潜蛟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20.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以“上”“入”“穷”加上“无远不到”,具体而又概括地写出了自己的行踪;“坐”“醉”“卧”“梦”“觉”“起”“归”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用,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中,作者以“过”“缘”“斫”“焚”四字领起四个短句,以排比句式,构成了一种急促之势;“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八字,写出了身登目游的过程;并从西山之高、西山所见之广、西山有众山拥戴之势等方面来描写西山。

C.文中“始得”二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作者之所以认为“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西山风光的饱览之中领悟到了它与作者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契合点,即山的高大——人格精神的傲然独立。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

想北平

老舍

    ①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

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