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2429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检测(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

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

侵损,削减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选出只含有一个通假字的一项

A.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距关,勿内诸侯

B.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①秦伯说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令将军与臣有郤

D.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句中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起如厕(去,往)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

B、乃令张良留谢(感谢)大王来何操(品德,品行)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亡去不义(逃跑)

D、度我至军中(估计)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

6下列各句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8.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在座次上讲究尊卑,在室内,最尊的座位是南向坐,其次是东向坐,再其次是北向坐,最卑的位置是西向坐。

《鸿门宴》中项羽宴请刘邦时,项羽就是南向坐的。

B.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

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

C.汉字中的指事字是在象形符号上加上指事性的形体或符号构成的。

如:

刃、本、末、上、下等。

D.对联,也叫楹联、楹贴、对子等。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

对联字数的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张贴时,面对欣赏者,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共19分)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

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

授翰林修撰。

习朝廷典故。

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进侍讲。

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

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

进侍讲学士。

正统元年兼经筵官。

久之,进.翰林院学士。

九年入文渊阁,典机务。

  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

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

帝以杨溥老,宜优闲,令循等预议。

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

土木之变,人心汹惧。

循居中,所言多采纳。

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

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

帝皆从其计。

  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

给事中林聪等极论循罪。

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

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

  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

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

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

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

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

帝亦不罪。

  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

  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

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

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

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

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

因事进言,多足采者。

  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

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而亨等侥幸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

臣服事累叶,曾著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

”诏释为民,一年卒。

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

                 (《明史•陈循列传》)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B.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C.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D.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B.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

天子死了叫做崩,诸侯死了叫做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未成年而死叫殇 ,少壮而死叫夭 ,自然地终结生命叫老。

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是每三年一次在各省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资格。

会试是中央政府组织的考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及第者称为“进士”,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第一名称为状元。

D.用帝王年号来纪年是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纪年法,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以后都只有一个年号,如“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钰(景帝)的年号。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一些朝臣拥立景帝即位。

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升户部尚书,至少保兼文渊阁学士、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就是因违纪有罪,受人弹劾,也未受追究。

B.景帝时,他上书《勤政要典》,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建议皇上学习古代帝王治理朝政。

他体察民情,好为民排忧解~难,当时黄河南岸长江北岸大雪,麦苗冻死,他请求拨库银、买麦种给农民。

向朝廷进言,多为皇帝采纳。

C..明英宗再次登位,石亨等诬陷大臣于谦谋逆,以致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

后来石亨等人的阴谋败露,陈循在贬谪地申述,于谦终于昭雪,他才被释放,恢复官爵。

D陈循为官比较清正,乐于助人,宣宗时,御史张楷向皇帝献诗本为邀宠,谁知反惹恼皇帝,多亏陈循为他说话才得免罪。

御史陈祚上奏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

(5分)

(2)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题目。

(11分)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

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3.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14.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5分)

(二)古诗文默写

15、完成下面的名篇名句默写(4分)

(1)《<论语>十则》中,既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又讲学习方法的语句是:

(2)《<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

(3)《<论语>十则》中,阐述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语句是

(4)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具备“              ”的学习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25分)  

 2008年春节于丹再次亮相《百家讲坛》,于是关于她的争议再度响起。

下面是《读者》对她进行的访问。

《读者》:

2008年春节,我们又在《百家讲坛》中看到了你。

在不绝于耳的争议声中,为何还要触碰这个敏感地带?

于丹:

其实我所有的言行都只想做一件事:

完成生命态度的传递。

就是说在一个喧嚣的、同化力量很强大的人间穿过,我们怎样才可以更坦率更真诚更快乐地做到自我?

我坚信每个人在世界上,终其一生的成功不是成为偶像、楷模,而是——最终成为自己。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生命热情,但我觉得多数人完成的是一种生存,一种默然存在,一种物理现象,不在状态。

《读者》:

何为“状态”?

于丹: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三种不同境界。

“好之”已经很高了,但我认为它尽管崇高,却未免沉重。

我更喜欢第三种,“乐之”,即“enjoy”,不仅可以承担重任,还能够举重若轻,有一种生命的欢欣与轻盈。

我们不可能成为超人,但可以完成自身的开发,让自己达到一种最饱满的状态。

《读者》:

你曾经说,昆曲是种生活方式,李白也是种生活方式。

这让我们看到一种对立甚至矛盾的人生状态。

于丹:

这种矛盾就是我本质的存在。

老话说: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宽度一直都是我所追求的。

我从小是独生女,很孤僻,很小便体会到生命的瘠薄、脆弱、有限。

如何才能令它阔大、舒朗、坚强?

就是要靠文化的力量,靠心智去建立生命的格局。

所以我喜欢的东西,后来会形成矛盾,我在矛盾中去构筑生命的两岸,因为两岸意味着宽度。

你只有让河床越来越宽,你生命中的水流量才会越来越大。

我喜欢很多种壮气豪迈。

比如李白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比如苏东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就连杜甫如此沉静,亦会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是何等的胸襟与豪迈啊!

古人是以天地为坐标,心是飞翔的,我喜欢那种生命飞扬的感觉。

《读者》:

那飞扬过后的细腻婉转呢?

于丹:

的确,我身上其实有不可救药的感伤,这与我不可救药的快乐是一样的东西。

是不是又很矛盾?

很多人奇怪,我的语言开放明亮,但文字却细致感伤。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国王在林中散步,遇到并爱上一位美好的女子,决定娶她为后。

女子也爱国王,但提出一个要求:

“请在王宫旁给我搭一个简朴的小屋子,我每天会在里面待一个小时,不许偷看。

”国王答应了,于是两人结合了,生活和美、安详、幸福。

皇后每天都会到小屋子里待一个小时,无人能知其中乾坤。

二十多年过去了,皇后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

国王渐渐起了疑心,她难道是女巫吗?

一天,国王终于忍不住好奇,偷偷跟踪皇后。

然而,他惊奇地发现,妻子未施任何法术,她只是坐在圆木凳子上,摘下皇冠,褪下首饰,脱去皇袍,沉静地坐着,脸上是一种宁静的光彩。

有时候我想,我们是不是都该有这么一间“小屋”呢?

它可能只占你一天时间的1/24,但当你卸下种种委屈、怨气、虚荣、奢望去梳理心情时,你会很接近内心的真实,会爱自己。

《读者》:

除了内心的小屋,你也非常强调生活的仪式,认为生活中的某些仪式是一定要从容消费的。

于丹:

对。

以前我会有五花八门的玩法,但现在生活的仪式朴素了很多。

有时候晚上,我坐在餐桌旁,面对摊开的一本书,看着客厅里我2岁的女儿与我80多岁的妈妈互相扔球,我老公坐在沙发里抱着笔记本电脑,电视放着有一搭无一搭的节目……我的视线会不知不觉穿越层层景观——老人、孩子、先生、电视……这个时刻,我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就是你所拥有的最好的生活:

你的孩子正在成长,你的老人身体无恙,你的爱人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其实这就是繁琐的日子啊。

不见得说仪式感就是要坐飞机到马尔代夫,和小资朋友躲到天边。

中国人说: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红尘有爱啊!

《读者》:

有没有感觉到,你非常喜欢用一个词:

穿越。

于丹:

我很感激你能抓住真正解读我的某些密码。

我觉得人一生会有一个一个驿站,但哪里都不是你最终的停留。

对我来讲,就是一生的穿越。

我可能会在不同的地方去穿越,一步一步,不停留。

关键看一个人能够有多少种生命形态去转换,并挑战那些未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一个喧嚣的、同化力量很强大的人间穿过,我们怎样才可以更坦率更真诚更快乐地做到自我?

”这句话道出了于丹对于社会上那些关于自己的争议的迷惘之情。

B.“多数人完成的是一种生存,一种默然存在,一种物理现象,不在状态”是说我们很多人的生命长期缺乏运动、缺乏相互交流而趋于静止状态。

C.“昆曲”、“李白”在此处是借代,指细腻婉转和壮气豪迈两种生活状态,而这两种生活状态都是于丹所喜欢的。

D.这篇访谈话题集中,问题设问清晰,回答深入浅出,形象深刻,阐明了于丹对于人生积极而又相对通脱的看法。

E.于丹讲王后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

我们也该有一间小屋来卸下种种委屈、怨气、虚荣、奢望去梳理心情,这样更易接近内心的真实。

(2)于丹在这篇访谈中围绕着“成为自己”这一话题,阐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答:

(3)综观记者所提的问题,简要分析这篇访谈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

(6分)答:

(4)于丹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穿越”的过程,那么,一个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完成这样的一场穿越?

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8分)

四、语言文字及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头换面,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

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

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

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

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

         ,      ,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 你不想要它

③ 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画上了一道缺口   ④ 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

⑤ 它却如影随形               ⑥ 但我现在却能宽心接受

A、①⑥④③②⑤     B、③②①⑥④⑤   

C、③②⑤①⑥④    D、①⑥②⑤④③

20.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如何发挥大学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呢?

大学智库研究成果的价值,不仅要体现高质量,  ①     。

一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果不能适时地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或者时过境迁,派不上用场。

目前,      ②     ,有关机构还应当帮助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有些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内部刊物直接报送,或通过举办论坛、召开研讨会、出版研究报告等方式发布、推介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交流渠道的作用。

如果研究成果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被束之高阁的命运,那么,    ③   。

五、作文写作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

它不停地游,最后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冰川。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鱼”,但它仍然保持着飞翔的姿势。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

“它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一位老者叹息说。

注意:

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寓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高一期中考试答案

1B2C3D4C5B6C7C8A9C

10. D(一些皇帝的年号不止一个,明朝之前的皇帝许多有几个年号,明朝以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11. D(陈循被释放成为平民是在于谦昭雪之前的事)

12.

(1)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

(“犯”“敕”“驰檄”各1分,大意2分)

(2)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因为)一齐拉拢(勾结)考官刘俨、黄谏(违法乱纪),被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

(“黜”“构”“为……所”各1分,大意2分)

13.上片前两句描写了在和风轻拂的春日里,薄云迅飞,池馆内外燕子争相衔泥筑巢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两个句子解释各占1分,点明景物特点1分,共3分)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1分)。

词人自比沈郎,将眼前春意盎然的景象与自己的衰弱形成强烈反差。

(2分,意思相同即可。

14.表达了诗人凄凉孤寂、思乡的感情。

(2分)“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不闻鸿雁信”表达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鹧鸪”叫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也勾起词人的故旧之思;“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3分,每个意象分析1分。

1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6.

(1)D,3分;C,2分;E,1分。

(2)①生命的状态;②生活的仪式;③一生的穿越。

(3)①热点引入,自然亲切:

由于丹再上《百家讲坛》引入,自然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抓住关键,层层追问:

如,对于“人生状态”的探讨,由“何为“状态”到“状态的矛盾对立”到“状态的细腻婉转”都扣住“状态”这一核心,层层追问。

③以叙代问,平和坚定。

如第三、五、六个问题,以陈述的语气提出话题,平和而又肯定,引人思索又令人信服。

(4)【答案示例】①一个人要想更好地完成生命的穿越,应该“成为自己”。

②按照文中于丹的说法就是享受自己的生命:

开发自身,既承担重担又能举重若轻,积极转换生命形态,挑战未知领域。

③这样就让自己达到一种最饱满的状态,有一种生命的欢欣与轻盈。

④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受环境、他人或自身的束缚,而迷失自己,这样就难以在生命中自由穿越。

只有坚守本心、掌控自我,成为自己,生命才更有意义。

17.C(①举重若轻: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

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本句属用错对象。

②光怪陆离:

光怪,指光彩奇异;陆离,指色彩繁多、变化多端的样子。

形容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可形容事物离奇多变,本句使用正确。

③改头换面:

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

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④并行不悖:

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用于本句,不合语境。

⑤空谷足音: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的音信、言论或来访,本句使用正确。

⑥奉为圭臬:

比喻把某些言论准则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使用正确。

18.A(B项不合逻辑,“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和“优势明显”前后矛盾,不合事理;C项成份残缺,句中缺少与“掌握”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可补上“方法”“技能”之类词语;D项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只能和“讨论”搭配,而不能和“思考”搭配)

19、C(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题中横线前后的语句,由横线前的语句,可确定③紧承其后,由横线后的语句,可确定④在其前,由上述两点即可确定答案。

20、①还要体现时效性 ②研究成果上报的渠道不够畅通 ③就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21【审题指导】

渤海之鱼勇敢就勇敢在于它走出了固有的生存环境,选择了与祖辈不同的生命方式,它的行为是一种超越,是对本族群长期形成的生命状态的超越。

渤海之鱼虽然被冻成了“冰鱼”,但它保持着飞翔的姿势,将自己的美好形象定格于历史的相框中。

生命短暂,而精神永恒。

渤海之鱼成了冰鱼,这结局是悲剧,但它的生命过程分外的精彩,一路过浅滩,趟急流,穿渔网,躲水鸟,过山涧,挤石罅,上高原,览冰川,美在过程。

人生亦如此,短暂中追求过程的精彩辉煌。

渤海之鱼虽然精神可嘉,但方向错误,任性随情,为一时的激情所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启发我们,立志要适合自身的条件,不要盲目奋斗。

挑战自我是可以的,但不要走极端,适可而止才是智慧的人生策略。

假如渤海之鱼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审视前途,稍作停息,休整锻炼,待体能恢复、能力提高后再作更高远的追求,就不仅能够延长生命,而且可能游得更远。

从肯定角度立意:

1.可贵的探索精神     2.韧的赞歌    3.重在过程     4.挑战自我,挑战极限5.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从否定角度立意:

6.没有目标的探索是可悲的       7.不能盲目地追求     8.伟大的精神要与伟大的目标相结合      9.极端逆向的追求不可取      10.逆时代潮流而行者戒。

译文参考: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

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授官翰林修撰。

他很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

皇帝驾临北京,命令他拿出国家书库的书籍到皇帝临时驻地,于是留用侍臣。

    洪熙元年,晋升为侍讲。

宣德初年,接受命令值班南宫,白天担任顾问。

皇帝赐给他住宅在玉河桥西,巡游的时候没有不跟从的。

晋升为侍讲学士。

正统元年,兼任御前讲席。

过了很久,晋升为翰林院学士。

正统九年,进入文渊阁,主管机要事务。

    当初,朝廷商议天下官吏百姓进言上奏章,都是三杨主持。

到这时杨荣、杨士奇已死,陈循和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引旧例请示。

皇帝认为杨溥年老,应该优闲地生活,命令陈循等人参加商议。

第二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郎,兼任学士。

土木事变,人人心里都震荡恐惧。

陈循处在其中,所进言的事大多被采纳。

提升为户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兼职。

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

皇帝全都听从了他的计策。

    景泰二年,因为埋葬妻子和乡里人争夺墓地,前后任巡按御史认为他无理,陈循就斥责上奏他人的过错。

给事中林聪等人竭力弹劾陈循的罪状。

皇帝认为林聪的话正确,却把陈循放在一边不追究。

陈循本来靠才学名望显耀,至此清白的名誉被毁坏了。

    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皇帝想改立太子,心里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循和高谷白银一百两,江渊、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