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修改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804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修改版.docx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修改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修改版.docx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修改版

第一篇: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

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

(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

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

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5)地下超采,水位下降。

华北地区地下超采形成的沉降漏斗已连成一片,达2.3万平方公里,地下水沉降漏斗由点到面,由城市向乡村发展,面积越来越大,出现了区域性大范围的漏斗。

(6)湿地变农田,湿地破坏力加剧。

(7)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农村耕地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禽畜和水产养殖加剧了农村污染。

2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但是人为因素更为主要的的作用

一、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

这是由自然环境的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

如西北地区干旱、多风、土壤风蚀强烈;南方多暴雨,广大丘陵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

这是经过较长自然蕴蓄过程后发生的,主要受自然力操纵。

二、次生环境问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生态问题,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始积累”不可逾越的过程。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在原始积累的时候,将生态问题转嫁给殖民地,而我国在该阶段,只能自己消化。

(2)工业化压力。

我国工业化起步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

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3)人口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具有农村人口多,新增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均衡等特点。

这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

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4)发展思想的偏差

由于认识的历史局限性,长期以来,未能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得思想未能贯彻实施。

在处理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处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一直采取的是“重用轻养”,只开发、不保护的态度。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派生的“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经济政策,助长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思想和掠夺式地开发资源的盲目行为,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5)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生态破坏。

农业生产普遍采用大水漫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矿产资源开采的回收率很低,损失浪费严重。

铁路、公路等建设,大量开山取石、铺路搭桥中,由于管理和运作不善,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6)政府与执法部门生态保护工作不足。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全国性的生态环境检测网络,不能对环境现状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一些部门单位监督不力、执法不严,使许多环境破坏现象屡禁不止,加剧生态退化。

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一些产业在税收和政策方面缺乏国家支持,41%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并且,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还不完善。

3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在生态保护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严格控制新的生态破坏的产生,使原有的生态破坏区域得以逐步恢复治理;在生态管理方面,坚持“强化监督”的方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多种

手段,实现更加有效的生态管理目标;在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方针,达到鼓励保护者,惩罚破坏者,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为实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应着重采取下列措施:

(1)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落实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要采取综合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制定和落实发展新兴产业的规划和政策;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

(2)坚持提高全民族生态意识,树立正确发展观。

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宣传舆论作用。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决策者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树立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统筹兼顾的大局观;树立资源有限,提倡节水、节能、降耗的资源观;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自己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

(3)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保增长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节能减排,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切实使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落到实处。

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采取措施,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支持企业围绕节能减排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

要继续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

要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力弘扬健康文明、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

(4)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

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协调和配合,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建立生态保护制度以及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标准。

国家在主要河流源头地区设立特殊生态保护区,防止进一步的破坏;要对严重的生态破坏实行限期恢复与治理;对天然林实行禁伐,对森林实行限采和草原实行限牧;对各种资源开发活动严格执行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区域与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对已建的大型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开展环境影响的后评估工作。

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重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

行为。

(5)政府积极作为

把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科技投入,把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研究纳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给予重点扶持。

4结束语

在生态保护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生态管理方面,坚持“强化监督”的方针,在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方针。

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刘晓丹,孙英兰.生态环境内涵界定探讨[J].ChineseJournalofEcology2006,25(6):

722~724

[2]王力,李裕元,李秧秧.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对策[J].自然资源

报,2004(3),19

(2):

263~269

[3]方世南,张伟平.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出路[J].自然哲学,2011,12

(2):

173~179

[4]陈永奇.浅谈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生态问题[J].自然哲学,2005,1

(2):

273~275.

[5]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XX文库

[6]如何解决当前生态问题.XX文库

第二篇:

关于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开始高度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就在这成功之后,我国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就此环境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城市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1.空气污染加重

2.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

3.固体废物排放量大,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4.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5.天然植被减少,城市绿地覆盖率低

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排水设施落后7.大量耕地被占用

8.城市通风廊道没有,热岛效应严重二.农村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1.水环境污染2.土壤环境污染3.陆地生态系统污染4.农残物的危害污染5.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6.农村环境缺乏合理管理

三.解决对策

1.确立新的我国环境战略和目标规划,在确立的时候要注意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城市结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合理开发中等城市,积极并加快发展小城市。

同时制定一定的制度促进乡镇的发展,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

3.制定严格的城乡规划和科学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依法实施;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在城乡发展;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改变落后的能源和资源利用方式。

4.积极筹资,加强和改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强制性监管,限制小汽车数量,完善并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开发利用电能、磁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逐步取代汽油。

6.积极开展城乡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推广国外新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城乡环境问题。

推行集中供热,普及型煤,积极开发燃气和清洁能源技术,重点解决烟尘污染。

研究推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使生活垃圾资源化。

推行节水和污水治理技术,使废水资源化。

研究和推行城市绿化技术,增加绿地覆盖率。

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控制污染产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标。

研究提高城乡工业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水平的科学技术,保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较高科学水平。

7.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法规,适时地推出《城市环境法》和有关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试行城市环境审计制度,制定强制性的环境管理规定和措施,实施依法管理和保护。

8.制定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参与城乡环境保护与建设。

9.提高全体人民的环境意识,积极加强公众参与;让公众更加了解环境法律的要求和自己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应取得的环境权益;公众监督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行为,运用法律制止城乡环境的恶化。

10.鼓励创新,在工业设计领域中能有一些低能源消耗,少污染的作品出现。

第三篇:

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状况及其防治

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状况及其防治

摘要: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畜牧业已成为一个很大的污染源,畜禽废弃物不加处理的任意排放已造成空气、土壤和畜产品的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

本文针对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现状及特点,提出了控制畜牧业环境污染,保证畜禽产品安全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经营畜牧业最早的国家之一。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商品养殖发展迅速,畜禽养殖规模和产值每年的递增速度超过10%[1]。

但是,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牧业生产带来的排泄物以及由畜禽饲料和产品带来的有毒残留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畜牧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2]。

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进行的调查发现,全国9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3]。

因此,充分认识畜牧业生产污染环境的严重性,分析造成污染的途径和原因,寻找科学而有效的解决方法,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畜牧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

畜牧业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等。

有人对农村110个养殖场(户)进行调查发现,有98.2%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其中36.4%为严重污染,

1.8%对土壤造成污染,4.5%对水源造成污染[4]。

1.1臭气

臭味与氮对环境的污染,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它们都是来自饲料中蛋白质的最终代谢产物,或者是粪尿中多余的养分经厌氧细菌分解而成的物质[5]。

这些物质包括氨、H2S等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臭气浓度不大,量小,可自大气稀释扩散至上空,不会引起公害问题,若量大且高浓度的臭气长期存在,会使人产生厌恶感,给人们带来精神不愉快,影响人体健康。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过去远离城市的畜牧养殖场,现在离居民居住区越来越近,畜牧场臭气必将引起公众关注。

1.2土壤污染

资料表明:

一个千头奶牛场,可日产粪尿50t,一个千头肉牛场日产粪尿20t,一个千只蛋鸡场,日产粪便2t,一个万头猪场每天排出的粪尿约20t。

如此大的排粪量,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会恶化畜禽自身的生存环境,还会严重危害人类环境

[6]。

畜禽粪便直接排放于地表,或直接用于施肥,容易造成土壤孔隙阻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引起土壤板结,尤其是猪粪。

为提高动物肉蛋产量,减少发病率,在畜禽饲

料中往往使用各种饲料添加剂,如生长激素、抗生素、有机化学品(杀虫剂)、有机砷、铜、锌和铁等,经畜禽粪便浓缩后排入土壤,可造成土壤盐分和重金属的积累,从而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7,8]。

1.3水体富营养化

水污染主要表现为有机物和氮、磷的污染,畜禽的粪尿中富含有机物质和氮、磷,严重的影响着水体环境。

养殖场的粪尿和污水,大多都排入环境,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排入江河湖泊和池塘,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藻大量生长,氧溶解度降低,水质恶化,鱼类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人畜饮水安全。

水污染还表现在微生物的污染,粪尿中的病原微生物随污水一起排出流人水体,使水体中细菌指数升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4畜产品的污染

畜产品中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是影响畜产品质量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然而,现实中生产者为了提高产量,追求经济效益,在饲料中广泛使用各种添加剂。

添加剂是配合饲料中关键部分,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生产发育,提高产量。

然而有些添加剂的使用却对人畜安全、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如抗生素,它作为抗菌助长剂对畜禽疾病的防治,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提高饲料报酬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超剂量使用抗生素已造成畜产品中残留,从而通过食物链使人产生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9]。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严格限制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而我国还在普遍使用。

再如有机砷制剂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但是生产者却忽视了有机砷是一种剧毒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这种物质不会被代谢分解,向饲料中添加砷制剂等于变相向土壤、水原、食品中添加,长期使用砷制剂,会使人、畜发生砷中毒,引发生态危机。

再如饮用水源被含有较高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污染,饲料中残留某些农药,它们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同时影响畜产品的出口,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近年来欧洲疯牛病、二口恶英等事件已引起世界市场恐慌便是一例。

2防治措施

针对我国国情和环境状况,防治环境污染宜采用科学手段和政策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策略。

首先应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制订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及监控养殖场,防治环境污染。

其次要研究和开发环保型饲料技术、粪便处理利用技术,利用生态工程生物及生态净化技术治理粪污。

2.1兽用防臭剂开发

为了减轻畜禽排泄物及臭气对环境的污染,从预防角度出发,可在饲料中或畜禽垫料

中添加各类除臭剂。

如沸石、麦饭石、腐殖酸类物质,它们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吸附、抑制、分解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2.2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现代化的畜牧养殖业,畜禽粪便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通过科学加工工艺,可使粪便得到充分利用,如鸡粪通过高温干燥加工成猪饲料。

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扩大畜牧产业链,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环境。

2.3畜禽场污水的处理

畜禽场污水量大,有机污染负荷高,基本处理方法按其基本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

但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使畜禽场高浓度的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所以必须进行系统处理[10]。

2.4.1固液分离与理化处理系统

处理流程:

固液分离→沉淀→气化→酸化→净化→鱼塘→排放。

这种处理系统基本可将污水净化到符合排放标准和得到综合利用。

但处理工艺流程较长,占地面积大,工程投资费用高。

2.4.2厌气池发酵处理系统

处理流程:

畜舍排出的粪水→厌气池→沉淀池→净化池→灌溉农作物。

此种处理系统,能使猪场排出的粪水COD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可充分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作为能源。

但工程投资费用大,沼气池内残料、污泥较难清除。

湿的粪料运输和利用困难,还会出现二次环境污染问题。

2.4实行健体养殖,提高免疫力

动物本身具有潜在的抗病免疫力,通过健体养殖,提高畜禽抗病免疫力,减少兽药的使用,提高畜产品品质。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能促使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控制有害生物繁殖,提高动物对营养的吸收利用,提高和增强免疫力,达到促生长的目的[11,12]。

充分发掘我国中草药资源的优势,研制能调整畜禽生长发育和增强免疫力的中药制剂,积极开发绿色畜产品,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2.5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要进行全民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教育,强化人们物质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促进环境的改善。

对畜牧专业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着重学习如何用现代科学技术防治畜牧业污染,提高业务管理人员素质,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养殖户对环保意识的淡薄和利用手段的缺乏,特别是小型养殖场的养殖户,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普遍性。

对此,农业和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养殖户环保知识和法规的宣传,同时改进

粪便处理技术,改变过去各养殖散户自主管理、简单清运的模式,推广干清粪工艺,集中汇积、统一处理。

3结语

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防治畜牧生产的污染已刻不容缓。

随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粪便用于肥料的生产能力必将大于农田的负载能力,因此要加大粪便处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力度。

防治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各方面的重视和投入,需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将控制污染工作落实在畜牧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为人类和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以保证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柏,等.广东集约化养猪业的环境影响及其防治对策[J].土壤与环境,1999,8(4):

245~250.[2]刑廷铣.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云南环境科学,2001,20

(1):

39~43.[3]中国环境保护总局.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环境保护,2001,(7):

3~9.

[4]赵芙蓉,等.河南省农村规模养殖的粪便利用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0,32(增

刊):

145.

[5]王茂荣.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初探[J].中国饲料,1999,(10):

45~46.

[6]张文龙,王建彬,周景明.畜牧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J].家畜生态,2001,22(3):

51~55.[7]辛总秀.减轻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技术探索[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4,34(4):

35~36.[8]黄玉溢,刘斌,陈桂芬,王影.规模化养殖场猪配合饲料和粪便中重金属含量研究[J].广西农业科

学,2007,38(5):

544~546.

[9]李玉兰.抗生素饲料正面临挑战[J].中国饲料,1999,(15):

19~20.

[10]王秀.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J].畜禽养殖,2010,39:

42.

[11]郭宏.饲料研究与环境保护[J].中国饲料,1999,(19):

24~25.

[12]田允波.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制与开发[J].中国饲料,1999,(4):

43~46.

第四篇: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1

1.1土壤污染............................................................................................................................1

1.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11.3农村地表水污染................................................................................................................11.4乡镇工业污染....................................................................................................................21.5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2

2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2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