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379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高二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B项“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不吻合,排除;C项“随意性”解读有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腐败现象的问题,排除D;A项“一定灵活性”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相吻合,正确。

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概况及认识

2.古代的经济政策不包括:

A.工商皆本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盐铁官营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和盐铁官营都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故B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工商皆本与重农抑商政策相悖,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是个逆向思维的题目,首先找哪些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然后就可以得出答案。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改革动摇贵族世袭特权,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了“黄金时代”

B.实行系列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保护了平民利益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答案】B

.....................

4.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

该学者强调了分封制的哪一特点

A.集权性

B.分权性

C.松散性

D.落后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分封制……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中央和地方结构松散性的特点,故C正确。

集权性,属于中央集权的特点,材料未涉及,故A排除。

材料也无法体现分权性,故B排除。

材料也不能说明分封制的落后性,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5.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故A正确。

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革命性的改变,故B排除。

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不久,故C排除。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不是主要原因,故D排除。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

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

“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

”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C.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D.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秦以牛田,水通粮,令严政行”可知,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故ABD项是秦朝强大的原因,排除。

C项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点睛:

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令严政行”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7.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

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

这一举措

A.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B.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军事实力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切入点是汉代强干弱枝的政策。

汉朝统治者通过迁徙郡国豪富,使之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故D项正确,C项错误;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项D符合题意。

8.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

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所导致的,故选A;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9.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推进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是

A.明确规定成年男子与父母分居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

D.燔诗书而明法令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加快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故A项正确;B项打击了旧贵族势力;C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

所以答案选A。

10.清顺治皇帝说:

“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

”这说明

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

B.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

C.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

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清朝内阁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联亲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内阁大学士权力受到限制,D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军机处,排除A;B项“被剥夺”的说法错误,只不过是“照例拟旨”罢了;C项说法明显与题意背离,排除。

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内阁

【名师点睛】关于对清朝内阁制的简单认识:

(1)清朝内阁制度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内阁制度。

清朝入关之前,后金(清)中央机关无内阁。

清军入关之后,清王朝建立起全国政权,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始设内阁。

(2)清朝承袭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

特别是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

11.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时,“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3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探究分析能力。

从材料的时间信息可以看出,这种差距发生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开始于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此后一直持续,而扩张正是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可见A项错误;B项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的20世纪初,所以错误;C项符合材料和史实,正确;D项欧美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确立是在19世纪60年代,故D错误。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影响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状况的是

A.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的状况,又不得不依附地主阶级

B.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D.耕地不足现象得以解决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后的俄国社会矛盾仍然严重,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状况,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D。

13.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而北周武帝却下令灭佛。

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B.中外思想冲突不断

C.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D.佛教的影响力较大

【答案】D

【解析】材料涉及佛教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外思想冲突不断,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的矛盾,故C项错误;据材料“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可知佛教的影响力较大,故D项正确。

点睛:

材料“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解题的关键。

14.下列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最大的是

A.修筑铁路

B.政治性贷款

C.开设银行

D.开设工厂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侵害了中国的民族工业,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D。

15.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

“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

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

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材料表明

A.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B.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

……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公民政治是直接民主,这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故B项正确。

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颠倒了因果关系,故A项排除。

C项“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具有片面性;D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材料内容无从体现。

16.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17.“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它培育了一种新的国家感,它提高了方言的地位……”文中的“它”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的成就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排除A;“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这些影响,故B正确;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主要在经济领域,排除C;工业革命主要在经济领域,排除D。

18.马克思·韦伯认为: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

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A.虔诚的信仰

B.教会的仪式

C.真诚的善行

D.神父的指引

【答案】A

【解析】“新型的控制”是宗教改革的具体要求之一,也就是要对上帝虔诚的信仰,这种新型的控制是不同于以往的中世纪形式上的信仰,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宗教改革反对繁冗的仪式,因此排除B选项;这种控制更多地体现在思想上,而不是行动上,所以不选C选项;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这种信仰在自己内心中,不应受神父控制,故不选D选项。

19.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

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

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观念是封建经济与政治决定的,伴随儒学确定为统治思想,封建等级观念是不断加强的,故A项错误;其民分士、农、工、贾四等,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并不意味“士”人地位下降,为首的观念被打破,故B项错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话本,并不能说明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故C项错误;宋元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与壮大,并推动文化的世俗化,故D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元话本

20.晚清时期,有人提出: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

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

”上述观点,符合

A.维新派的主张

B.地主阶级改革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地主阶级顽固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由“议院者,公议正事之院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得知此人主张君主立宪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故A项正确;BD项主张维护君主专制;C项主张推翻清政府。

所以答案选A。

第Ⅱ卷非选择(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

《学制序文》中说:

“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

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

故有学校之设立。

”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

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

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

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

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特点。

(2)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比较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答案】

(1)推行军国主义教育;注重专业技术教育。

(2)建立了近代学制;重视道德教育;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政府主导。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概括出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两国的改革相似之处可以结合材料归纳即可如两国都有自己学制---《学制》“壬寅学制”均重视儒学道德教育---“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还有既借鉴外国经验也不忘记自身特点政府主导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编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

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

……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

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

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

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部巨著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著作产生的不同影响。

【答案】

(1)不同特点:

主持上:

《四库全书》由政府主导,《百科全书》由狄德罗主持编撰(狄德罗反对政府参与);

内容上:

《四库全书》更加注重总结继承,体现了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的趋势,《百科全书》强调创新,重视科技进步与理性启蒙思想的宣传;

目的上:

清政府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政治意图明显,《百科全书》是为了推动人们的思想启蒙。

(2)不同影响:

《四库全书》:

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

《百科全书》:

提倡科学技术,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总结,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可以概括出《四库全书》的特点:

更加注重总结继承,体现的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的趋势;根据材料二“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百科全书》的特点:

强调创新,重视科技进步与理性启蒙思想的宣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可知《四库全书》的影响:

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

根据材料二“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可知《百科全书》的影响:

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名师点睛】材料解析题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平时比较难得接触到的。

但是学生在阅读材料找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后,总是能够捕捉到一些信息联系与学过的知识取得联系。

不管材料解析题的材料如何陌生、设问如何新奇,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的材料解析题是没有的。

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即要注意回顾题目与教材中的哪段历史有关。

所以本题就是在提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所学知识。

23.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作为助力推动了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

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

“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

“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

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1917年1月1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指的是什么事件?

伏尔泰、罗伯斯庇尔推崇儒家的意图是什么?

与他们同时期的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哪些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

说明理由。

【答案】

(1)“相通的地方”: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影响:

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源头。

(2)事件:

欧洲启蒙运动。

意图:

借助孔子思想来反对等级、特权制度,维护人权,提倡自由平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蓝图: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3)分析:

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这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围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4)赞成:

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对儒学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

他是站在反尊孔复古、反封建专制的立场上看问题的,也是站在倡导思想文化自由、宣传民主科学的立场上看问题的,这推动了新文化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