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闸工程交工验收变形观测范本复制.docx
《船闸工程交工验收变形观测范本复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闸工程交工验收变形观测范本复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船闸工程交工验收变形观测范本复制
变形观测报告
××船闸主体工程
变形观测报告
观测期:
一、工程概况
连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项目新沂河枢纽工程起止点桩号K56+814—K63+410,疏港航道沂北船闸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处于盐河与新沂河的交汇处东侧,本工程船闸规模为230X23X4M,上闸首长:
28.8M,下闸首长:
27.5M。
闸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结构,底板在左右侧各设置纵向宽缝一道。
上、下闸首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结构,闸首边墩采用大门库的空箱结构,输水系统采用短廊道集中输水的形式。
上、下游导航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结构,上、下游引航道两侧均为重力式驳岸结构。
船闸主体工程设计预留沉降为:
闸室边、中底板预留沉降分别为1.5cm、1.0cm;上、下闸首中底板预留沉降1.5cm;上、下闸首边底板预留沉降2.5cm。
防洪大堤设计预留施工期沉降为40cm。
二、编制依据
(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J218-2005);
(5)设计文件;
(6)《连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测量控制实施细则》(连疏航指办工〔2008〕40号);
(7)《连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三、观测期
变形观测工作自年月日至目前,对建设中的水工船闸的沉降及位移按照规定频率及时观测,并定期完成阶段性成果分析报告。
本次为交工验收前对已观测成果进行分析汇总,形成报告。
四、变形观测内容及精度要求
本阶段变形观测工作主要内容为位移及沉降观测,即:
通过布设控制网,按相关精度要求,根据施工分级加载实况,定期定点对航道护岸及船闸结构物在建设过程中的沉降、位移情况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业主。
本工程船闸主体变形观测精度为二等要求。
变形观测点的观测精度和适应范围
等级
点位中误差(mm)
高程中误差(mm)
适用范围
二等
±3.0
±1.0
对变形比较敏感的水工建筑物
三等
±6.0
±2.0
一般性水工建筑
位移观测使用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为2mm+2ppm.D以上的全站仪可以满足二等观测精度要求,沉降观测使用DSZ2水准仪,FS1测微器和±0.5mm铟钢尺就可以满足二等观测精度要求。
本工程沉降观测所使用的仪器及精度如下表:
观测仪器名称
规格
精度说明
性能
苏光水准仪
DSZ2+FS1
DSZ2+FS1:
≤±0.7mm
完好
铟钢标尺
2M
刻度误差:
≤±0.2mm
完好
拓扑康全站仪
TOP601
标准模式角度2”,距离:
2mm+2ppm
完好
五、观测方法
(一)沉降观测
1观测线路的布设
(1)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设置
水准基点设置在地基稳固、远离受基坑降水影响和便于监测处,与控制网高程相校核,在船闸两边上下闸首外侧各两个,由水准基点至工作基点路线基本沿船闸塘外围原状土上设置,中间转点全部埋设测桩。
工作基点与水准基点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环,检测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2)观测点的布设(再增加观测点布设的数量)
观测点的布设采用,在底板观测期间,中底板布置于每块靠近四个角点处,边底板布置于靠近宽缝的两个边角。
要求位于底板的点布置统一布置于横向离宽缝50cm,纵向布置于离伸缩缝30cm处。
闸室墙顶点位布置于离伸缩缝30cm,离前口线40cm。
(3)历次水准点复测的次数、精度、高差等对照,以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2观测周期
因船闸底板分段分块施工,为及时掌握加载后的初始观测值,要求承包人在每块底板混凝土终凝后,即开始初始观测,因此不同块件初始观测时间有差异。
根据以往同类型船闸经验,建筑物变形观测周期确定如下:
混凝土浇注后初始三天内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周观测两次,观测两周;每周观测一次,观测两周;每月观测两次,观测两个月;以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稳定。
宽缝施工前连续观测10天,达到设计要求0.1mm/昼夜后方施工宽缝。
由于墙后回填土尚未回填至顶,因此需继续在底板上进行观测。
回填至4.72m设计高程后,承包人将观测工作点移至闸室墙顶,按照正常情况下每月观测一次。
监理部定期对其抽测,核实承包人数据的准确性。
3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过程中,各项偏差控制及内业数据处理均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进行沉降观测过程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每次观测遵守“四固定“原则,即:
观测所用仪器和标尺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固定。
同时根据季节气候情况选择最佳时机,并在基本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2)水准仪i角是一个变化值,每次作业前,对i角进行检查,若发现i角大于15秒,及时进行检验校正。
(3)布设观测路线时,前后视距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0m,以控制i角的误差影响,同时提高观测时的清晰度。
(4)选择光线较好、温差变化较小且时间固定的方法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沉降观测时我部和承包人都避开不利于沉降观测的情况。
(5)为保证水准尺气泡稳定居中,自制一些简单的水准尺辅助标杆,以使扶尺人员快速稳定地竖直标尺,提高观测效率。
(二)位移观测
1观测精度要求
水平位移检测基准网的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L(mm)
测角中误差(”)
测边相对中误差
一等
-
-
-
-
二等
3.0
300
±1.0
≤1/200000
三等
6.0
350
±1.8
≤1/70000
四等
12.0
400
±2.5
≤1/40000
注:
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相关指标,是基于相应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的要求确定的。
2具体作业时,也可根据监测项目的特点在满足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要求前提下,进行专项设计。
根据设计、规范对建筑物位移观测规定,结合航道、船闸工程具体的特点,参照相关标准,选择变形测量的三等标准作为本项变形观测工作的精度指标。
变形观测是航道、船闸工程中精度较高的测量工作,仪器设备、路线布设、观测方法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都会影响观测数据的精度。
我部采用拓普康TOP601(测距精度:
±(2mm+2ppmxD)中误差;测角精度:
2”全站仪进行测量作业。
观测方法采用极坐标法。
监测仪器每年定期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合格后使用,同时在每次观测前都对全站仪的测距和水平角进行检校,查看是否有异常现象。
补充历次导线点复测的次数、精度、坐标等对照,以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2位移观测方法(补充位移观测点的数量和具体的观测方式方法)
通过布设控制网,按规范精度要求,根据施工分级加载实况,定期定点对船闸闸首、墙身在回填土过程中,封铰前、后水平位移情况进行观测。
平面水平位移有平行于建筑物轴线的纵向水平位移和垂直于建筑物轴线的横向水平位移,根据船闸结构特点,采用横向水平位移。
采取的横向水平位移监测方案是:
基点采用混凝土制作的带有强制归心装置观测墩,观测墩选在地基稳固、便于监测且不受影响的地方。
监测网采用独立坐标系,以船闸中心线方向和垂直于船闸中心线为船闸主体位移观测坐标的坐标轴。
目的是可以直接看出船闸闸室墙和上下闸首的位移情况。
3平面基准点的设置
平面观测基点按照测量规范要求,我部要求承包人根据各自工程地质及施工现场条件,通过对地基处理使其稳定,然后在稳定的基础上面制作观测墩,采用带有强制归心装置的混凝土观测墩,位于地基稳固、便于监测且不受影响的地方,基点顶面为0.40m*0.40m,高为Hm,基点基础为0.50m砼,基点结构图如下
平面位移观测基准点(mm)
4观测点的布设及注意事项
我部要求承包人严格按照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观测点的制作及埋设,同时要执行以下要求:
(1)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10.2.3.5第一条规定:
平面基准点及工作基点采用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水平位移观测点采用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觇牌。
平面基准点分别设置在闸室两侧,观测点布设在闸室墙顶部,每个闸室墙左右侧各两个。
所有观测点要求位于墙顶统一位置,观测钉采用ф16不锈钢制作ф14螺栓,埋设时顶端露出砼表面3cm左右,以保证测点稳固,并且要保证竖直埋设,以方便棱镜基座的安装。
点的布置要保证能够长期观测。
(2)所有位移点在埋设过程中,承包人测量人员跟踪,发现埋设不合格立即予以纠正。
(3)点位埋设完成后我部要求承包人注意保护,不要遭到破坏,成型后在点位附近做上明显标志,提醒其他工种在施工过程中不要对点进行覆盖和碾压等。
保证点位的完好性和点观测的连续性。
本次变形观测工作采用极坐标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过程中,各项偏差控制及内业数据处理按照国家《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J218-2005)中各项规定执行。
在变形观测时,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a.每次观测应遵守“四固定”原则,即:
观测所用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减少偶然误差的产生。
b.观测时间及环境:
选择光线较好、温差变化较小且时间固定的方法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雨雾、大风、周围存在较强震动等不能保证观测精度的环境下不进行观测。
5观测周期
在闸首、闸墙、导航墙混凝土成型后36小时,开始初始观测;在回填土前每月观测一次,在回填土前进行填前初次观测,然后在回填土期间按设计说明进行连续观测,封铰后回填至顶要进行连续观测,回填完成后视位移变化情况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
具体视其位移速率适当增减观测频率,同时结合主体工程实际的施工情况,增减观测次数(如墙后填土)。
遇有荷载增加、施工工况变化或位移出现异常时按新浇注标准观测或根据监理工程师批示增加观测次数。
船闸主体建筑物施工期间,在位移速率较大时,增加观测频率。
如遇到特殊情况(回填土与地下水位发生较大变化,底板或墙体产生裂缝,位移缝两侧出现较大不均匀位移等),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及时提供观测数据,确保建筑物安全。
监理部位移观测的主要任务是督促承包人按照要求的频率进行观测,同时督促承包人上报成果,审核并判断变形情况。
监理部抽检频率按照每月一次。
六、各部位施工时间
船闸板块号
底板浇筑日期
墙身浇筑日期
封铰日期
墙后回填
0
2008-08-09
2008-12-10
2009-07-16
墙后回填右侧开始于2009年4月5日,结束于2010年3月10日;左侧开始于2009年4月11日,结束于2010年3月7日,共36层土
1
2008-08-31
2009-01-4
2009-07-30
2
2008-08-22
2009-03-16
2009-07-29
3
2008-07-27
2008-12-15
2009-07-27
4
2008-08-27
2009-01-07
2009-07-25
5
2008-08-14
2008-12-07
2009-07-24
6
2008-08-25
2008-12-21
2009-07-22
7
2008-07-19
2008-12-28
2009-07-20
8
2008-08-19
2008-11-29
2009-07-18
9
2008-06-04
2008-11-11
2009-07-19
10
2008-06-28
2009-01-16
2009-07-20
11
2008-06-07
2008-11-04
2009-07-22
12
2008-07-16
2008-10-15
2009-07-25
13
2008-06-20
2009-02-11
2009-07-26
14
2008-07-07
2008-10-26
2009-07-29
15
2008-06-13
2009-02-27
2009-07-30
16
2008-08-21
2008-12-20
2009-07-31
17
2008-07-31
2008-11-07
2009-07-16
七、沉降位移观测成果说明及分析
(-)沉降位移观测成果
1、沉降观测成果说明
在闸首、闸墙、导航墙混凝土成型后36小时,开始初始观测;在回填土前每月观测一次,在回填土前进行回填土前初次观测,然后在回填土期间按设计说明进行连续观测,封铰后回填至顶要进行连续观测,回填完成后视位移变化情况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
具体视其位移速率适当增减观测频率,同时结合主体工程实际的施工情况,增减观测次数(如墙后填土)。
遇有荷载增加、施工工况变化或位移出现异常时按新浇注标准观测或根据监理工程师批示增加观测次数。
船闸主体建筑物施工期间,在位移速率较大时,增加观测频率。
如遇到特殊情况(回填土与地下水位发生较大变化,底板或墙体产生裂缝,位移缝两侧出现较大不均匀位移等),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及时提供观测数据,确保建筑物安全。
监理部位移观测的主要任务是督促承包人按照要求的频率进行观测,同时督促承包人上报成果,审核并判断变形情况。
监理部抽检频率按照每月一次。
我部监理的Y01标,工程在08年5月底左右先后开始闸室底板的混凝土浇筑,我部根据业主及测量规范相关要求,积极组织承包人及时进行沉降观测,通过观测数据反映,Y01闸室底板都经历了前期下沉速度较快,后期下沉变缓,甚至出现上浮现象,总体下沉量平均在5mm左右,没有超出预留沉降值。
我部沉降观测曲线图+:
为上浮,—:
为下沉。
2、位移观测成果说明
我部监理得Y01船闸,闸室墙墙身浇好过后,我部安排承包人及时进行位移的初测,通过后期的观测,闸室墙墙身在多次观测中,总体没有发生明显位移,我部的位移曲线图是:
+:
为向内,即航道中心方向;—:
为向外,即背离航道方向。
(二)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由于本工程是以船闸主体的沉降变形观测作为本工程变形观测的主要工作,因此本次阶段性分析也是将船闸主体的沉降变形观测作为我部本次阶段性分析的重点。
本工程船闸主体在2008年5月份开挖到设计标高,第一块底板在2008年6月3日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6月5日开始第一次沉降观测。
其后其他底板陆续开始混凝土的浇筑,变形观测工作同样开始陆续的开展起来。
标沉降数据分析:
(+:
上浮;-:
下降)
板块号
第一次观测日期
观测总期数(次)
第一阶段天数(月)
总沉降量
平均沉降量
第二阶段总天数(月)
总沉降量
平均沉降量
备注
0
2008.8.12
19
20
10.66
0.02
2
0.11
0.00
1
2008.9.2
21
18
6.05
0.02
5
1.77
0.01
2
2008.8.24
23
19
5.08
0.01
5
1.79
0.01
3
2008.7.30
23
20
4.72
0.01
5
1.56
0.01
4
2008.8.30
23
19
3.10
0.01
5
1.38
0.01
5
2008.8.16
23
19
4.46
0.01
5
0.33
0.00
6
2008.8.26
22
18
4.15
0.01
5
0.5
0.00
7
2008.7.20
26
19
4.11
0.00
5
0.24
0.00
8
2008.8.18
24
18
4.33
0.00
5
0.34
0.00
9
2008.6.5
26
21
17.14
0.03
5
0.35
0.00
10
2008.6.30
26
21
1.47
0.00
5
0.38
0.00
11
2008.6.10
24
21
3.65
0.01
5
0.90
0.01
12
2008.7.19
24
20
0.07
0.00
5
1.28
0.01
13
2008.6.21
24
21
1.83
0.00
5
1.62
0.01
14
2008.7.9
24
20
1.24
0.00
5
0.90
0.00
15
2008.6.14
25
21
1.85
0.00
5
2.88
0.02
16
2008.7.26
25
20
2.70
0.00
5
1.66
0.01
17
2008.7.5
23
20
10.66
0.02
5
0.14
0.00
上闸首底板沉降总共测19次,该底板浇好后半个月内下沉量较大,每天平均下沉0.1mm/天,底板后期虽然继续下沉,但是每天平均下沉仅0mm/天,总体下沉量为10.77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1#底板沉降总共测21次,底板沉降一直处于缓慢的沉降过程中,前期平均每天下沉0.02mm/天,后期沉降平均为0.01mm/天,总下沉量为7.82mm,总体下沉量没有超出预留直。
2#底板沉降总共测量23次沉速度平均为0.01mm/天,后1期速度为0.01mm/天,总沉降量为6.87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3#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5次,平均每天下沉0.07mm。
总体下沉量为6.28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4#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3次,该底板下沉速度0.01mm/天,没有明显的速度变化迹象,总体下沉量为4.48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5#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3次,前期平均每天下沉0.01mm,后期下沉速度相对变缓,平均为0.00mm/天。
总体下沉量为4.79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6#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2次,前期平均每天下沉0.01mm,后期下沉速度相对变缓,平均为0.00mm/天。
总体下沉量为4.65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7#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6次,下沉速度相对变缓,平均为0.00mm/天。
总体下沉量为4.35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8#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4次,下沉速度相对变缓,平均为0.00mm/天,没有明显的速度变化迹象,总体下沉量为4.67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9#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6次,其中前期下沉速度较快,平均每天下沉0.03mm,后11个月下沉速度相对变缓,平均为0.00mm/天。
总体下沉量为17.49mm,超过预留沉降量,我部认为主要是由于该底板沉降亮的累加承包人把浇筑过程中的10mm下沉量也考虑到沉降中,如果扣除这部分量,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10#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6次,下沉速度相对变缓,平均为0.00mm/天。
总体下沉量为1.85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11#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4次,平均为0.01mm/天。
总体下沉量为4.55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12#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4次,下降及其缓慢。
平均为0mm/天。
总体下沉量为1.35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13#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4次,下沉平均速度较小,平均每天下沉0.01mm。
总体上浮量为3.45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14#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4次,下沉速度相对变缓,平均为0.00mm/天。
总体下沉量为2.14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15#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5次,其中前12个月下沉速度较慢,平均每天下沉0.00mm,后5个月下沉速度相对变快,平均为0.02mm/天。
但是始终处于稳定状态,总体下沉量为4.73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16#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2次,平均每天下沉0.01mm。
总体下沉量为4.36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17#底板沉降测量总共22次,其中前期下沉速度较快,平均每天下沉0.02mm,后下沉速度相对变缓,平均为0.00mm/天。
总体下沉量为10.80mm,没有超过预留沉降量。
根据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底板沉降都有一个前期较大速度的下沉,后期逐渐变得稳定,同时由于后期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底板在浮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一定的上浮现象。
船闸主体工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没有异常现象发生。
闸室墙位移分析(+:
向内;航道中心方向;-:
向外;背离航道中心方向)
板块号
点号
本期位移mm
累计位移mm
位移方向
点号
本期位移mm
累计位移mm
总位移方向
0
0-1
-2
8
向内
0-2
-2
6
向内
0-3
0-4
0
7
向内
0-5
0-6
0
1
向内
0-7
1
0
向内
0-8
-1
-5
向外
1
1-1
1
3
向内
1-2
1-3
1
-6
向外
1-3
2
2-1
2-2
-3
5
向内
2-3
2-4
4
1
向内
3
3-1
1
9
向内
3-2
-2
7
向内
3-3
1
-14
向外
3-4
1
-13
向外
4
4-1
-8
-8
向外
4-2
-1
8
向内
4-3
4
3
向内
4-4
5
8
向内
5
5-1
-4
7
向外
5-2
5-3
5
-6
向外
5-4
4
8
向内
6
6-1
3
4
向内
6-2
-1
3
向内
6-3
4
1
向内
6-4
3
3
向内
7
7-1
3
4
向内
7-2
-1
3
向内
7-3
4
1
向内
7-4
3
3
向内
8
8-1
-8
-7
向外
8-2
-5
-16
向外
8-3
3
3
向内
8-4
1
6
向内
9
9-1
2
3
向内
9-2
5
5
向内
9-3
3
12
向内
9-4
1
8
向内
10
10-1
-1
4
向内
10-2
4
7
向内
10-3
3
5
向内
10-4
-3
7
向内
11
11-1
5
3
向内
11-2
5
-3
向外
11-3
-3
0
向内
11-4
0
6
向内
12
12-1
4
2
向内
12-2
5
1
向内
12-3
3
11
向内
12-4
1
5
向内
13
13-1
4
3
向内
13-2
4
5
向内
13-3
-3
-2
向外
13-4
0
8
向内
14
14-1
4
-5
向外
14-2
0
-2
向外
14-3
3
7
向内
14-4
1
5
向内
15
15-1
1
7
向内
15-2
0
3
向内
15-3
1
5
向内
15-4
16
16-1
3
5
向内
16-2
16-4
0
4
向内
16-4
-1
8
向内
17
17-1
-1
-1
向外
17-2
0
1
向内
17-3
1
0
向内
17-4
17-5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