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186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docx

《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docx

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篇一: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基本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对精神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

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意识第二性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七、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八、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

认识的来源是实践。

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

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九、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篇二:

政治必修四一、二单元知识点精华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来源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思考

2.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二.哲学的含义

1.哲学的本义

(1)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2)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任务:

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体现。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联系

(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三.其他内容

1.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一级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3.方法论:

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5.具体科学:

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和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意义上的原子,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

(1)基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主观唯心主义:

把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3)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夸大成第一性

3.两个对子: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与政治的反映

(2)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2.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又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3)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4.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的历史条件(基础):

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科学发现;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基本特征:

三统一(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3)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部分唯物论

一、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与方法论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4.方法论:

(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或创造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起作用的条

件,在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1)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意识的指导作用不同)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

3.方法论: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二部分认识论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特点: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发展动力、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3)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含义: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2)内容: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特点:

①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的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②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

③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4.实践的三种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

(2)变革社会的实践-----革命与改革,国家制度的决%b《必修四政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