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768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1.(2分)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B. 掳去(lǚ)      惧惮(dàn)       憎恨(zèng)

C. 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 粗拙(zhuō)    繁琐(suǒ)       震悚(sǒng)

2.(2分)对下列多音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qiǎng)迫    要强(qiáng)      倔强(jiàng)     勉强(qiǎng)          

B. 差(chā)错      出差(chāi)       差(chà)劲       参差(cī)

C. 分(fèn)量      分(fēn)别        分(fēn)数       分(fèn)外          

D. 和(hé)气       和(huò)面        和(huó)稀泥     应和(hè)

3.(2分)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寡     哀悼     和蔼     烦索之至(极点)          

B. 渴慕     书藉     郑重     情有可原(原谅)

C. 疮疤     疏懒     精致     莫名其妙(名字)          

D. 睡相     孤孀     顺流     深不可测(测量)

4.(2分)下列语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作。

          

B. 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提高技艺。

C.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5.(2分)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 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

C.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D.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6.(2分)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

          

B.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 《阿长与<山海经>》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D.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切渴望平安,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7.(2分)结合语境,划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

(奇特,跟一般情况不同)          

B. 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死了)

C. 叫她呢,也不闻。

(说话)                                 

D.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恐惧、慌张)

8.(2分)对《阿长与<山海经>》题目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历史名著《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 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除。

C. 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表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D. 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

二、综合题(共1题;共15分)

9.(15分)综合性学习。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

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

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三、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52分)

10.(20分)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

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4)“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11.(15分)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

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

“死尸!

”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2)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

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3)“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

(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

(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12.(17分)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

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

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

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

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

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

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

怕创门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

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

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

    “扔奶,我想吃蜗牛!

我还想喝蜗牛汤!

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

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

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

“不许存这份念头!

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

”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

“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

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

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崖”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扔,它们就是长大了吧?

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

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

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

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的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

“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

”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

“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

我给你做了,快喝吧。

”我狠狠瞪儿子一眼。

儿子辩白:

“不是我让奶奶做的!

”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

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

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喇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裸老树下。

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裸树下……

   一天,母录说:

“我又看到它们了!

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

”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

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

信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

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①________。

波斓顿起。

②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

波澜再起。

③________。

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考点】常用字字音,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此题重在考查形似字的读音和拼写规则。

B项中“掳”应读lǔ,“憎”应读zēng。

A、C、D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答案】D

【考点】多音字字音,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D 和(huó)面 A、B、C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答案】D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A项中“烦索之至”的“索”应为“琐”;B项中“书藉”的“藉”应为“籍”;C项中“名”应为“说出”的意思。

据形辨析法。

明了部首的含义,通过部首的不同来辨别形近字。

如:

“书籍”的“籍”,常与“藉”混淆。

在纸发明前,人们把字写在“竹简”上,书就与“竹”有关;而“藉”多组词为“狼藉”,就像“草”一样乱七八糟。

了解了这些,这两个字就不容易混淆了。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和理解。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答案】B

【考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项“小题大作”拿小题目做大文章。

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B项“怨天尤人”尤:

责备。

埋怨上天,责备别人。

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因素。

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C项“登峰造极”登:

上;峰:

山顶;造:

到达;极:

最高点。

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D项“巧夺天工”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

B。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5.【答案】B

【考点】分号,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改为:

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故答案为:

B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6.【答案】A

【考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A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呐喊》是小说集。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文学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与作品有关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积累。

7.【答案】C

【考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C项中的“闻”在此是“听”的意思。

A、B、D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词的含义的能力。

8.【答案】B

【考点】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阅读选项,B项显然不符合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故答案为:

B。

【点评】探究记叙文题目的含义和作用,一要看它与主题的关系,二要看它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

二、综合题

9.【答案】

(1)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

(写出一个即可)

(2)秦老师,您好。

我是本校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6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

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3)示例一: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

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

示例二:

《父亲的病》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留学时的老师。

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

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择一个回答即可)

【考点】表述题,活动设计,见解表述,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第一题,根据活动主题“成长的足迹”按照示例动宾短语的结构拟写活动名称;第二题,根据对方作者的身份使用恰当的称谓,首先礼貌地表达对对方的敬仰,说明活动的内容,热情地邀请对方来做报告;第三题,选一篇熟悉的作品,简要说明其生活经历对其成长的影响。

【点评】第一小题难度较小,第二小题要注意将信息表述完整,第三小题可拓宽思维,大胆想象。

三、现代文阅读

10.【答案】

(1)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侮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

(意思对即可)

(3)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4)《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对即可)。

【考点】阿长与《山海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先抑后扬

【解析】【分析】

(1)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侮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

(意思对即可)(3)阿长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4)《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对即可)。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1.【答案】

(1)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考点】阿长与《山海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先抑后扬,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关键语句,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解答阅读理解题,需要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及写法。

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12.【答案】

(1)"我”忙于写作,没空陪母亲,楼上人家送给母亲几只小蜗牛,母亲精心养它们

;母亲把蜗牛放了,做了蛤蒯汤给儿子喝

(2)结构作用:

承上启下;内容作用:

承接上文邻居送母亲蜗牛,引出下文母亲对几只蜗牛的细心照顾和爱护,为下文写母亲对蜗牛有了特殊的感情并“偷放’,蜗牛作了铺垫。

(3)示例一: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母亲和儿子的两次不同的一问一答,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示例二:

语言描写。

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4)主题一:

赞美母亲的智慧。

主题二:

要从心灵精神上对老年人关心通过儿、户想吃蜗牛肉,“我”对儿户的教育,儿子明白了道理;通过母亲对蜗牛的细心照顾,以及后来把蜗牛放了,可以看出母亲渴望得到心灵深处情感的交流。

【考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挖掘小说主题,阿长与《山海经》,文章过渡及其作用,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

(1)①"我”忙于写作,没空陪母亲,楼上人家送给母亲几只小蜗牛,母亲精心养它们。

波斓顿起。

③母亲把蜗牛放了,做了蛤蒯汤给儿子喝。

波澜又起。

(2)第二自然段结构作用:

承上启下;内容作用:

承接上文邻居送母亲蜗牛,引出下文母亲对几只蜗牛的细心照顾和爱护,为下文写母亲对蜗牛有了特殊的感情并“偷放’,蜗牛作了铺垫。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母亲和儿子的两次不同的一问一答,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二:

语言描写。

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4)本文的主题一:

赞美母亲的智慧。

主题二:

要从心灵精神上对老年人关心通过儿、户想吃蜗牛肉,“我”对儿户的教育,儿子明白了道理;通过母亲对蜗牛的细心照顾,以及后来把蜗牛放了,可以看出母亲渴望得到心灵深处情感的交流。

【点评】做好每一个小题,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试卷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

83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6(19.3%)

主观题(占比)

67(80.7%)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8(66.7%)

主观题(占比)

4(33.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单选题

8(66.7%)

16(19.3%)

综合题

1(8.3%)

15(18.1%)

现代文阅读

3(25.0%)

52(62.7%)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8.3%

2

普通

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