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756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docx

《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docx

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

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商榷”的回应

  提要:

本文纵观日本亚洲主义源流与异变全程,探讨其如何从早期“兴亚”论,经“国粹”论,至后期“大亚细亚主义”、“东亚同文”论与“大东亚共荣圈”论,步步坠落侵略主义的结局。

文章说明萌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日本亚洲主义具有其早期形态,原是一个多翼并存的思潮,进而分析这个思潮的早期形态如何演化异变,其中最反动的一翼如何加速膨胀,由此探悉日本右翼思潮源生与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人们对其作更清晰的剖析与更深刻的批判。

本文兼作对戚其章先生商榷文章的回应。

1

主题词:

日本早期亚洲主义过程与流派异变与结局右翼思潮源流

  萌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日本亚洲主义具有其早期形态,原是一个多翼并存的思潮,然而其步步演化异变,其中最反动的一翼加速膨胀,终成为彻底的侵略思潮。

日本侵略亚洲主义是日本亚洲主义在其思想历程中,一路右倾下滑,到达的罪恶终点;是日本亚洲主义内部消长,最终右翼制霸,获致的黑暗结局。

对日本早期亚洲主义作历史分析,不等于对日本亚洲主义的“肯定”,而是探讨一个“日本亚洲主义演化说”与“日本右翼思潮源流说”。

  对复杂的思想史学问题,当采用通常的竖切面的重视“过程”的阶段分析法与横切面的解析“多元”的流派分析法,作总体“解剖”。

事实是,通过对日本亚洲主义如何走向“罪恶终点”与“黑暗结局”的过程,作历史考察,对其中流派作具体分析,可对日本侵略主义作更深刻与科学的揭示,有助于与世界及日本人民一道,总结历史的教训,探悉日本右翼思潮的源生与发展,杜绝“罪恶”的重演与“黑暗”的再来。

  一关于日本亚洲主义定义的讨论

  这里所谓的“定义”,说的是对这个思潮性质判定,对这个思潮各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对其内部流派的探讨。

对日本亚洲主义可不可以作“过程”、“流派”与“异变”的分析?

有没有一个“早期日本亚洲主义”?

应该不应该通过对“早期日本亚洲主义”“异变”的考察,对日本右翼思潮作源流根底的探讨?

这些都是在讨论日本亚洲主义定义时必然遇到的问题。

  日本亚洲主义研究家竹内好对日本亚洲主义作如下定义:

“亚洲主义既不和膨胀主义与侵略主义完全重合,也不和民族主义完全重合,不用说,当然不和左翼的国际主义重合。

”竹内好的“非重合”论说明日本亚洲主义,在其开初没有与“膨胀主义与侵略主义”发生“完全重合”,故具有多元多义性。

竹内好也看到日本亚洲主义有一个转化过程,最终与“膨胀主义与侵略主义”发生最大的“重合”。

2

  日本京都大学狭间直树教授《初期亚细亚主义史的考察》一文认为:

日本曾有“初期亚洲主义”,也叫“处于出发点上的亚细亚主义”,其主要内容为“主张亚洲团结提携的兴亚论”。

狭间直树说:

“为对抗欧洲,主张亚洲团结提携的兴亚论及所谓亚细亚主义登场,其所倡导的团结提携论,从理论与实践的意义上说,乃以亚细亚内部对等关系为前提。

处于出发点上的亚细亚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种理论。

”然而随着“快速达成维新,成为‘脱亚’的先驱”,“亚细亚主义将诸国对等团结的思想抛弃,成为以日本优越论为基本轴心的支持侵略的理论”。

3

  日本《亚细亚历史事典》这样定义日本亚洲主义:

“为抵抗欧美列强对亚洲的侵略,亚洲诸民族以日本为盟主团结起来。

明治初年以来,关系到日本的独立问题,提出了‘亚细亚连带论’。

这样的思想存在于自由民权论者之中,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差异性”,“随着自由民权运动的衰落、天皇制国家制度的确立,对清军备的扩张,大亚细亚主义抬头”,“玄洋社抛弃了民权论,转向为国权论者,这是1887年的事”,以此为标志,“大亚细亚主义虽然继续主张日本同样是被压迫民族,与亚洲同文同种;强调东洋文明是精神文明,西方文明是物质文明;亚细亚民族联带提携,而在实际意义上已在发挥隐蔽明治政府侵略政策的作用。

”4

  国内学者在给日本亚洲主义定义时,也大都体现了阶段分析的过程论、多元分析的流派论与总体分析的异变论。

  北京大学严绍璗教授说:

“兴亚”论“在当时日本朝野乃至中国反清人士中,有广泛的接受层面,而表现为广泛的多义性”,总起来说,一部分民权论者,持“兴亚”论主张,“企望以东亚各国的联合来抵御外侮。

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日本提出了‘大亚细亚主义’,皆属这一体系。

”然而,“兴亚”论也有其另外重要的一面,“兴亚”论者中的国权论者,“并不是以争取民族平等为东亚联合的出发点,而都是以为申张日本国家利益作为‘兴亚’的最根本的要求”。

既有“联合来抵御外侮”一面,也有侵略的一面。

这是严先生对“兴亚”论的“两分法”。

5

  孙歌评论幸德秋水与内田良平的亚洲观云:

“幸德秋水与内田良平,从一开始就未能建立如同中江兆民与头山满那样的理解和友谊,幸德秋水在抽象层面思考帝国主义的问题,而内田良平在实践层面致使亚细亚主义走上了‘向右转’的道路”。

孙歌在“向右转”上打了引号,强调了“转化”论。

  孙歌教授在《亚洲意味着什么》一文中说:

“竹内好编辑的这本独具一格的《亚细亚主义》,在战后日本思想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杰作。

在日本近代化与侵略扩张的关系、日本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左翼与右翼在民族问题上的误区等等重大问题的交错点上,竹内好推出了亚洲问题的全部复杂内涵。

在明治以来讨论亚细亚主义的思想史脉络里,到了竹内好才为亚洲问题的定位找到一个复杂的交错点。

”也就是说,在竹内好那里,日本亚洲主义是一个多义的“交叉点”,多个流派的思想在这里发生碰撞。

6

  赵军教授早在80年代就开始研究日本亚洲主义。

他说: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逐渐增强,但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加给日本的殖民枷锁依然存在,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日本民族的完全独立,巩固维新的成果成为更多的日本人冥思苦索以求解决的时代课题。

不少人认为出路只能是与亚洲邻国实行联合。

自由民权运动中,一些自由民权主义者把内争民主、自由的斗争和外争国家、民族独立的斗争联系起来,由日本一国延及各国,提出了亚洲、非洲被侵略各国合组万国共议政府,以确保各民族享有平等、独立地位的主张。

这是日本资产阶级在其上升时期,为争取本国及世界各国民主与进步所提出的一种最有意义的思想,同时也是大亚洲主义思想的一种萌芽。

”7赵军认为,日本亚洲主义在其产生开初,面对西方侵略,主张“与亚洲邻国实行联合”,体现出一种“有意义的思想”。

他把亚洲主义开初之时,定在“明治维新之后”,即1868年之后。

  日本亚洲主义“既非褒义词,也非贬义词,它是个中性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它是“一种是民间理想主义的亚细亚主义思潮,它以驱逐西方白人殖民主义者、振兴亚洲为己任;一种是政府现实主义的大陆政策构想,它以扩张日本在亚洲的利益为目标,时而与西方殖民主义者相互勾结,共同瓜分在亚洲的利益,时而与西方列强兵刃相见,企图独占亚洲利益。

两者之间的交错与重叠,形成近代日本的亚洲观”。

王屏在《日本的亚细亚主义》一书中说了以上的话。

此书2004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代表了中国学术界亚洲主义研究的最新的专着式成果。

8

  其实,日本亚洲主义在其发生之初,与近代以来出现的许多民族主义的地域思潮,诸如泛斯拉夫主义、伊斯兰主义有着重要的内在精神的联系性与相似性。

  如何分析评析地域主义思潮,恩格斯曾作出很好的榜样。

恩格斯的《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有论“泛斯拉夫主义”的内容,对此“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

  波希米亚和克罗地亚,是欧洲大陆上所谓“泛斯拉夫主义”的发源地。

后来波希米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在布拉格召开了一个斯拉夫人代表大会,筹备成立一个斯拉夫人大同盟。

恩格斯说:

“波希米亚和克罗地亚都没有强大到足以作为独立的民族而存在。

这两个民族都因种种历史原因的作用而渐渐瓦解,它们要想恢复一定的独立性,只有和其他斯拉夫民族联合起来。

  “波兰人有二千二百万,俄罗斯人有四千五百万,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人有八百万,为什么不把这八千万斯拉夫人组成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把侵入神圣的斯拉夫族领土的不速之客,土耳其人、匈牙利人、尤其是那可恨而又不可缺少的Niemetz即德意志人驱逐出去或消灭掉呢?

”。

恩格斯分析这是泛斯拉夫主义出世的初始意义。

  然而,议论还在继续,当恩格斯接触到“俄罗斯帝国”借用泛斯拉夫主义“想把整个欧洲变成斯拉夫族”的“俄罗斯人的领土的野心”这个原则问题,对泛斯拉夫主义的评判转向严厉。

他说这个“理论之后,还站着俄罗斯帝国这一可怕的现实;这个帝国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出它那想把整个欧洲变成斯拉夫族、尤其是这个族的唯一强有力的部分即俄罗斯人的领土的野心”,“俄罗斯的政策是用种种阴谋手段支持新发明的泛斯拉夫主义理论,这在中欧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了。

”9

  恩格斯对泛斯拉夫主义作深刻定义:

一、从民族论的意义上说,在其成立之初表现出“斯拉夫民族联合起来”,“恢复一定的独立性”的意义。

二、从泛斯拉夫主义性质变化的意义上说,揭露“俄罗斯帝国”借用泛斯拉夫主义“想把整个欧洲变成斯拉夫族”的“俄罗斯人的领土的野心”。

  对日本亚洲主义,也当用辨证分析的方法看问题。

一方面认识其早期形态体现的亚洲“联合起来”,“恢复一定的独立性”的地区民族主义特点,另一方面也揭发日本右翼如何“借用”这个“主义”,贩卖侵略主义,并分析这个原本属于地域民族主义的思想体系最终如何、为何演化成侵略主义的专用符号。

  恩格斯对泛斯拉夫主义的定义分析启发我们从如下三个方面对日本亚洲主义作出定义:

第一,与近现代世界上出现的其他许多地域思潮相似,日本亚洲主义是长期“过程”的展开。

应该对其作“早期”与“后期”的分期考察。

日本存在过一个“早期”亚洲主义是历史的事实。

第二,日本亚洲主义是多元“流派”的组合。

其中既有疯狂鼓吹“征韩论”、“征台论”与“大陆进出”论的极右派,也有以曾根俊虎等人为代表的吁求“亚洲同盟”、“中日连携”、“文化亚洲主义”的民间温和派。

他们在一定意义上表现出日本民族主义者企望亚洲“联合起来”,“恢复一定的独立性”的精神要求。

特别是以后以宫崎滔天为代表的“支那革命”派直接支持中国辛亥革命,所发生的重要影响,不应该予以忽略。

第三,日本侵略主义是亚洲主义最终“异变”的结果。

不可忘记在这个亚洲主义的“理论之后”,还站着日本帝国主义“这一可怕的现实”,“这个帝国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出想把整个亚洲变成日本“领土的野心”,由此后期日本亚洲主义异变为与“大陆政策”相连的侵略主义理论。

我们觉得只有用上述“过程”论、“流派”论、“异变”论的方法探悉日本亚洲主义,才能对这个“主义”进行历史的分析,做出科学的定义.

  戚其章先生的文章给日本亚洲主义定义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日本亚洲主义产生于甲午战争之后,盛文所谓的“早期亚洲主义”不存在;第二,发生于十九世纪日本的,被盛文称为早期亚洲主义的“亚洲连带”论、“中日提携”论、“兴亚”论及“文化亚洲主义”原本就是侵略理论;第三,从来都是“与西方列强争衡策略”的“侵略理论”,不存在盛文所谓的“右转”与“异变”。

显然,戚文的第一点意见,不主张对日本亚洲主义作“过程”论的分析;第二点意见,不主张对日本亚洲主义作“流派”论的分析;第三点意见不主张对日本亚洲主义作“异变”论的分析。

戚文持这样的方法研究日本亚洲主义,无益于对日本侵略主义的来龙去脉作深刻观察,所得定义与结论离历史事实也是有距离的。

  二对日本亚洲主义发展“过程”的观察

  以下,我们考察日本亚洲主义“早期”与“后期”的两个“过程”,及“早期”与“后期”之间的三个“连接”,说明日本亚洲主义是逐步发展演化的完整体系。

  1日本早期亚洲主义:

《新论》刊出、“兴亚”论、“提携”论、“文化亚洲”论

  会泽安《新论》的刊出,标志日本早期亚洲主义萌芽期的到来。

1825年会泽安着《新论》指出:

世界局势犹如“战国”。

“夫方今举宇内列为七雄,而与周末所谓七雄者,小大无异”,10主张开眼看世界,认清国际形势,意识日本与亚洲共同面临西方侵略的危险,建议日中结合纵之势,以抗西侵。

  1878年,经由曾根俊虎等人的活动,振亚社成立,主张“亚洲连带”的“兴亚”论即“战略亚洲主义”的提出,是日本早期亚洲主义进入“成立期”的标志。

1880年11月11日,兴亚会成立,创立者为长冈护美、渡边洪基。

其中,曾根俊虎发挥重要作用。

人员有荒尾精、岸田吟香、草间时福、副岛种臣、榎本武扬、宫岛诚一郎、广部精、大久保利通的儿子保利和、汉学家重野安绎等。

  宗旨云:

亚洲已成“碧眼人掠夺之地”,“白人无道”,亚洲人“同文同种”、“辅车相依”,理当同心同德共振亚洲。

此宗旨曾经中国驻日本公使何如璋过目。

何如璋、黎庶昌等中国官员皆为会员。

  1883年1月20日召开兴亚会第三周年大会,兴亚会改名为“亚细亚协会”。

正副会长依然为长冈护美、渡边洪基。

设议员:

重野安绎、宫岛诚一郎、谷干城、岸田吟香、末宏重恭、宏部精、成岛柳北等二十四名。

11会员据《姓名录》有曽根俊虎、金子弥兵卫、草间时福、桂太郎、东次郎、榎本武扬、牧野伸显、副岛种臣、三岛毅、品川弥二郎、原敬、竹添进一郎等,王韬的名字也见于名册。

1883年10月刊出的《亚细亚协会报告》全部使用汉语。

  宗旨强调日中“协”好,倡导“日中提携”。

与以前不同的是“将通商贸易、确立市场作为日中提携的经济基础”,强调“中日两国的当务之急就在于合纵以及收回利商权”。

曾根俊虎在会中十分活跃,主张通过兴办事业来振兴亚洲主义。

12

  1888年,《日本人》杂志创刊,又由《日本人》杂志同人组织“政教社”,提倡国粹主义与“日本主义”,进而演绎出文化亚洲主义思潮,由此早期日本亚洲主义进入“发展期”。

“政教社”包括两个团体。

其一为“哲学馆”,成员有井上圆了、三宅雪岭、棚桥一郎等人。

其二是“东京英语学校”,成员有志贺重昂等人。

此后,“日本主义”报纸《日本》同人陆羯南等人与《日本人》杂志合组《日本与日本人》。

值得注意的是冈仓天心也是国粹主义的重要人物。

他在所着《亚洲的觉醒》中,提出以“亚洲觉醒论”为基调的亚洲文化复兴观。

  由上可见,从1825年到1891年东邦协会成立,经由66年,这是日本亚洲主义经历的一个重要时期。

通常所说的早期日本亚洲主义,指的是这个时期。

此期很长,可将其分为三期。

一、早期日本亚洲主义的“萌芽期”,会泽安是这时期的主要代表。

二、早期日本亚洲主义的“成立期”,代表组织是振亚社、兴亚会、亚细亚协会。

这三个组织实际上具有“同根”性,是振亚社的延续与发展,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曾根俊虎。

我们还有把以上第一期与第二期起名为“战略亚洲主义”。

三、早期日本亚洲主义的“发展期”。

组织上的代表是“政教社”,代表性事件是《日本人》的出版与国粹主义思潮的产生。

代表人物是冈仓天心、三宅雪岭等。

由于这一个流派主张“亚粹”与“文化亚洲”思想,故可称“文化亚洲主义”。

  对于上述早期日本亚洲主义,我们同意诸学者的意见,因其具有日本亚洲主义的初始性,因此可称其为“古典亚洲主义”,同时这时期的日本亚洲主义具有较多的民间性,故也可称为“民间亚洲主义”,狭间直树则称其为“初期亚洲主义”。

  不可忽视,早期亚洲主义组织人员上并不单纯,一些侵略主义分子混合其间;早期亚洲主义者思想上也不“精粹”,诸多侵略思想杂糅其中,此为日后日本亚洲主义的异变提供思想基因。

然而,就矛盾的主次论而言,主张“亚洲连带”、中日提携,合纵御“西”的“战略亚洲主义”与主张抵御“欧化”,文化自立的“文化亚洲主义”乃是本期亚洲主义的主旋律。

  2日本后期亚洲主义:

“东亚同文”论、“日本膨胀”论、“大东亚共荣圈”论

  日本亚洲主义至1891年发生重大变化。

该年7月7日,东邦协会成立。

发起人为小泽豁郎、白井新太郎、福本诚等。

机关刊物为《东邦协会报告》。

主要成员有副岛种臣、陆羯南、高桥健三、大井宪太郎、志贺重昂、杉浦重刚、井上哲次郎、三宅雪岭等。

其中,不少为《日本》、《日本人》杂志的成员,故与日本国粹派发生联系。

其中发起人小沢豁郎,1848年福州举兵事件的中心人物。

另有山県系官僚及以后的国民协会系;板垣退助、中江兆民的自由党系;犬养毅、尾崎行雄等的改进党系;伊东巳代治、小村寿太郎等的官僚系;谷干城等的贵族院系。

中野二郎、岸田吟香等“浪人”系也卷挟其中。

13

  这个时期,极端国家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张扬,“日本膨胀主义”跃然,后期亚洲主义阶段即“侵略亚洲主义”蠢蠢欲动。

故当时《每日新闻》惊呼:

与“亚细亚协会多为进步者”相较,“东邦协会保守分子居多”。

  1898年4月东亚会成立。

此会与东邦协会有密切的组织、思想联系。

中心人物之一为福本诚。

在福本诚的“渡欧送别会”上,陆羯南、三宅雪岭、池边吉太郎及帝大、早大学生数十名集合,由井上雅二、香川悦次为干事,筹备此会。

1898年春,江藤新作一派加入其中,合同立会14,而将井上与江藤组合一体的中介是平冈浩太郎。

这样进歩党系政治家与《日本》杂志社,再加上学生团体,组织起东亚会。

  这个组织的中心活动家井上雅二着《兴亚一路》云:

1898年春,日本桥偕楽园,陆羯南、三宅雪岭、犬养毅、平冈浩太郎、江藤新作、香川悦次、井上雅二共商下列数点:

一、发行机关杂志。

二、研究时事,发表所见。

三、吸收横滨、神戸地区的中国人入会。

四、许康有为、梁启超入会。

  同在1898年,又出现同文会。

此会得到贵族院议长近卫笃麿及长冈护美、谷干城的支持,岸田吟香、宗方小太郎、井手三郎做了很多组织工作。

这是荒尾精门下的“大陆浪人”与近卫笃麿以及他经营的“精神社”合作的产物。

15机关刊物为《东亚时报》。

16

  近卫笃麿命中西正树、井手三郎、白岩龙平、大内畅三等人起草“规约书”云:

时局变迁,日中问题日益突出,憾无必要之机关,由此创立同文会以作“实地研究”。

立于政党之外,专为疏通彼我人士之情意且助成工商之发达。

近卫笃麿说“东洋是东洋人的东洋,处理东洋问题是东洋人自己的责任”,东洋之未来终将遭遇人种之较量,东洋之前途取决于“黄白”较量的结果。

为此“人种较量”的胜利,日本与中国共以西洋为敌。

  近卫的同文会与福本诚等人的东亚会不属同一个系统。

然而,这个组织吸收极具侵略性的荒尾精等“大陆浪人”为成员,其意义与东亚会吸收头山满与内田良平相等,说明日本亚洲主义开始与侵略主义走上合流道路。

  1898年11月东亚会与同文会合并为东亚同文会,会长为近卫笃麿公爵。

此会认为:

西欧列强东渐,中国被西方蚕食,景遇悲惨,国家危急如累卵,值此紧迫状况,当推动中国改革改革,以期中国“保全”与觉醒。

  东亚同文会主张将重点置于教育、文化领域,开展中国调查,推进研究与出版事业。

东亚同文会出版有《清国通商综览》3巻,明治25(1892)年刊行。

《支那经济全书》全12巻,明治40(1907)年刊行。

《支那省别全志》全18巻,大正6(1917)年--大正9(1920)年刊行。

并于1941—1946年,刊行基于东亚同文书院学生中国“大旅行”调査报告书编集的《新修支那省别全志》全9巻。

  1891年东邦协会成立,标志日本亚洲主义进入它的“异变期”。

此期的的亚洲主义即为“异变亚洲主义”。

这时期的亚洲主义,理论上炮制“日本膨胀论”,提出觊觎中国领土的“保全支那”论;实践上继承日本浪人集团的侵略“传统”,开展对中国“实地”调查,为日后侵略中国积累情报资源;组织上,与玄洋社、黑龙会采取合作态度,吸收日本浪人集团入会。

从1891年开始,日本亚洲主义跨过一个坎,向着侵略亚洲主义方向亦步亦趋。

  日本亚洲主义在1891-1898年间发生急遽变化,一个原因是日本在1889年“帝国宪法”颁布,次年“帝国议会”的开幕,因“天皇制国家制度的确立”,而致“大亚细亚主义抬头”;一个原因是甲午战争爆发给日本思想界以巨大冲击,使极端“国家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获得空前的话语霸权。

  我们把1918年定为日本“侵略亚洲主义”的成立之年。

这年10月以大川周明为首,建立“老壮会”。

1919年8月,大川周明一手组织,北一辉出任领导人,建立“犹存社”。

1928年11月,“满州青年联盟”建立。

1933年,“东亚联盟论”正式出台。

1939年产生“东亚联盟协会”。

日本亚洲主义自从经由“异变亚洲主义”阶段之后,便如祸水决堤,一路狂泻,成为“侵略亚洲主义”。

  1902年“日英同盟”建立,进入大正时期以后,日本在经济上出现高速增长,政治上出现政党政治,在外交上出现与欧美协调的“币原外交”。

17在此同时,日本社会矛盾出。

1901年足尾矿毒事件激化,1907年出现足尾、别子铜山大暴动,1918年爆发“米骚动”。

同时,社会运动趋于组织化。

1898年社会主义研究会成立,1901年社会民主党员诞生,1906年出现日本社会党。

为转移国内矛盾,政府与民间“浪人”的右翼集团配合起来,加紧侵略亚洲的步伐。

侵略主义的中心力量——日本军阀,在与“政党政治”的较量中,逐步走向政治前台与进入权力核心。

  日本亚洲主义一旦走上侵略的道路,即刻失去曾有的“民间”性、“古典”性与“初始”性,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亚洲的文化“盾牌”、理论“借口”与思想“指导”。

  3“早期”与“后期”的三个“链接”

  早期日本亚洲主义与后期亚洲主义存在着三个“链接”,即三个内在联系:

其一是思想联系;其二是组织联系;其三是活动联系。

三个联系犹如三个链条,维系着一个整体的日本亚洲主义体系。

通过这三个联系,可以观察日本亚洲主义内在联系,得出日本亚洲主义早期与后期不可分割的结论,也说明日本亚洲主义演化的全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早期”过程。

  第一个“链结”是思想联系

  不管“早期”与“后期”亚洲主义,都具备以下基本理论元素:

1、“中日提携”论;3、“兴亚论”;3、“与西方列强争衡”的战略论。

就是这三个基本理论,将日本早期亚洲主义与后期亚洲主义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有机的思想链。

也就是看到这个思想链的存在,因此不可轻易将日本早期亚洲主义从日本亚洲主义的全体结构中剔除出去。

  1880年成立的兴亚会宗旨明言:

“当今亚细亚全洲大势,国不相依,人不相辅,萎靡偷薄,苟且自安。

当此之时,全洲志士岂不愤慨者?

”,“夫欧美洲所以致隆盛者”,推究原因,乃言语相通,情事互接,“故有缓急即以相互维持”,“呜呼!

我亚洲诸国,若能如此,则振兴颓废,而比隆欧美诸洲,岂有难哉?

”18

  1898年成立的东亚会,其纲领开头即称:

“第一条本会定名东亚会。

第二条本会宗旨以讲求东亚振兴为主,并付之实行。

”19

  将兴亚会与东亚会的宗旨稍作对照,即可看到两者都提出“兴亚论”,尽管前后内容目的有差别,但思想联系十分明显,同属日本亚洲主义范畴不可否认。

  第二个“链结”是组织联系。

  1880年11月11日,兴亚会成立,这是日本早期亚洲主义最初的重镇。

力倡“中日提携”论与“兴亚”论。

创立者为曾根俊虎、长冈护美等人。

人员有荒尾精、岸田吟香、草间时福、副岛种臣、榎本武扬、宫岛诚一郎、广部精等。

  1898年出现的同文会是东亚同文会的前身。

据史记载此会成立得到长冈护美的鼎力支持。

岸田吟香也做了很多组织工作。

岸田吟香1878年在上海开设“乐善堂”,与玄洋社来往密切。

  1883年,玄洋社的平冈浩太郎筹办东洋学馆以及头山满来上海,也住乐善堂或招呼过岸田吟香。

20长冈护美、头山满与近卫笃麿的同文会发生联系,岸田吟香应该说是有作用的。

同时,此会又是荒尾精门下的“大陆浪人”与近卫笃麿经营的“精神社”合作的产物。

21

  把1880年的兴亚会与1898年的同文会稍作比较,即可发现两会在组织上的密切连带关系。

长冈护美、荒尾精、岸田吟香既是日本早期亚洲主义兴亚会的参与者,又是后期亚洲主义组织同文会的组织者。

中间只是少了曾根俊虎,多了近卫笃麿。

几乎可以说同文会就是18年前兴亚会的重组。

  1883年兴亚会改名“亚细亚协会”。

正副会长依然为长冈护美、渡边洪基。

设议员重野安绎、宫岛诚一郎、谷干城、岸田吟香、末広重恭、広部精、成岛柳北等二十四名。

1900年东亚同文会“吸收”合并亚细亚协会。

狭间先生说这样的合并是必然的,因为此前,亚细亚协会的长冈护美、岸田吟香已经成为东亚同文会的创立者与参与者。

据上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