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汽车营销实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708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汽车营销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汽车营销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汽车营销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汽车营销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汽车营销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汽车营销实务.docx

《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汽车营销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汽车营销实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汽车营销实务.docx

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汽车营销实务

第一章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

学完本章,您应当掌握:

●市场营销发展阶段

●汽车营销涵义

●汽车营销观念发展阶段

●汽车营销研究的内容

【开篇案例】

福特公司在不同时期的经营观念

福特“T型车”:

1908年-1927年“T型车”是全世界第一辆普通百姓买得起的汽车。

第一年,T型车的产量达到10,660辆,创下了汽车行业的记录。

至1927年停产,“T型车”共售出了1500多万辆。

这种全新的T型车造型简单,就像是在四个轮子上安了一个大黑匣子,各部分可装可拆,可以自由组装成多种实用的农用机械,并针对美国当时的道路状况设计了较高的底盘,可以像踩高跷一样在颠簸的路上顺利行驶。

同时,该车还去除了不必要的附件,车身减轻了,造价也大大降低。

福特公司大力改革公司内部的生产线。

在占地面积为278英亩的新厂区首先采用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作业线。

使过去12.5小时出一辆“T型车”,降到9分钟出一辆车,大幅度地降低成本,使价格最终降到240美元/辆。

同时,福特公司提出:

“不管顾客需要什么,我的车都是黑的”的自我为主的经营策略,以“黑色车”来作为福特汽车公司的象征。

福特“野马”:

1962年至今

1962年,亚科卡担任福特汽车公司分部总经理,面对福特公司的衰败,决心力挽狂澜,重振福特雄风。

亚科卡首先意识到福特原有车型在外观上与潮流不符,人们都偏爱美观新潮的车型,而福特还是老观念当家,忽视外形,一味注重车辆机械性能。

在一些细节设计上,也为用户考虑不周,如车上没有行李架,给人们行车造成不便。

在研究市场的过程中他还发现,上一代汽车用户的原有车辆基本老化,许多人正准备买一辆时髦新颖的豪华车。

另外,二战生育高峰中出生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西方国家仅20~24岁的人口就增加了50%以上,这代人追求高档、新潮,原车型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他们正是一个巨大的汽车消费群体。

基本思路确定后,亚科卡马上组织专业人员,开始全力设计市场需要的新车型,并用一战中所向披靡的战斗机的名称“野马”为该车命名。

不仅因为“野马”在一战中家喻户晓,而且“野马”还能让人们与风驰电掣、不拘一格的感觉联系在一起,对新一代来说一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为更加符合“野马”这一名称,设计者们又对新车的外形又作了一些改进,他们将车身染成白色,却将车轮涂成红色,车尾的保险杠向上弯曲,仿佛一匹正在昂首阔步向前奔跑的骏马,独特而抢眼。

他们还把车标设计成狂奔中的野马,安装在车前护栅中。

这下,新车真的成了一匹不驯的野马。

接下来亚科卡关注的便是在推出新车的同时,用怎样的广告攻势抓住人心。

对这次广告策划,亚科卡着重强调的是那种铺天盖地、不可阻挡的感觉。

大家决定多种渠道出击:

发动新闻战,让广大用户了解新产品,向消费者本人直接促销,在最佳时机做广告,轮番不断的广告攻势加上户外广告。

亚科卡的心血没有白费,“野马”上市第一天,就有400万人涌到福特销售点购买新车,一年内,销售量达到418812辆,创下了惊人的纪录。

“野马”最新动态:

2005款福特“野马”

2005款福特野马处处体现新意,但仍保持着不折不扣的野马风格。

新款野马以全新的完全现代化的车身结构和汽车底盘系统为基础,采用了先进的麦弗逊式支柱悬架和三连杆式驱动桥,带横向定位杆,总体平顺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制动和操纵性能堪称世界一流。

就像一匹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的骏马一样,

野马汽车始终散发着动力与速度的无穷魅力。

2005款福特野马正是从受到极度好评的2003款概念车那里继承了简洁、时尚的设计传统。

 

很多汽车营销人士认为,营销人员对于汽车基础知识的掌握必不可少。

作为营销人员学习汽车知识,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汽车这架神秘的机器构造,为市场调查、撰写营销方案作基础准备。

因此在学习本书之前应当具备一些关于汽车的基础知识,了解汽车使用。

第一节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发展

一、经营观念涵义

经营观念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西方称之为“经营哲学”,指企业在组织和谋划企业的营销管理实践活动时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管理者对市场的根本态度和看法。

经营观念指导着企业的各项活动,决定着营销的成败。

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与策略。

任何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秉承自己认为最适合的经营观念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开篇案例中,我们知道福特汽车的经营观念的发展变化。

传统营销教科书中提到的五种经营观念,对于企业而言无所谓先进与落后,能够帮助企业的发展就是最好的。

我们可以看看吉利汽车的创办人李书福的一些关于汽车生产的理念。

企业成立之初,他旗帜鲜明地提出:

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轿车。

通过大幅度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让中国老百姓第一次与汽车可以亲密接触。

后来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以及产品技术的逐步成熟,提出了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从汽车技术和功能上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了显著位置。

随着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他又提出了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轿车。

这就体现了吉利汽车不仅仅关注自身利益、还关注客户利益,更加关注社会利益,尤其体现了环保意识,这就与时代的主旋律融合在一起。

吉利汽车经营观念的不断更新是针对企业面临的不同环境提出的应对策略。

二、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阶段

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来看,企业经营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其中,典型的经营观念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即以生产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指导思想。

这是指导企业销售的一种最古老的经营观念。

这种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随处可以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

因此,企业的任务就是提高生产效率,重点考虑“我能生产什么”。

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

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企业注重扩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而产品质量、特色和服务往往受到忽视,企业认为“我生产什么,消费者就会购买什么”。

生产观念是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短缺现象广泛存在的背景下出现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愁找到买主,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显然,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这种情况在美国上世纪初期的二十多年中表现的最为典型;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数企业也奉行这样的经营观念。

生产观念使企业在商品供不应求时能够以低投入、高收益而使企业得到最快发展。

但是,当商品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改善、顾客选择余地增加时,就会使企业生产的产品难以适应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而出现产量越大、积压越多、亏损严重的情况,企业若不及时转变观念就会被市场淘汰。

2.产品观念

产品观念指企业把提高质量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以此扩大销售、取得利润的一种经营指导思想。

这种观念认为,消费者会选择质量高的产品,企业只要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产品的功能就会使顾客盈门。

与生产观念相比,产品观念的不同点是:

它不仅注重了生产数量,还注重了产品质量;不仅注重了价廉,而且注重了物美。

其共同点是:

它仍然发生在卖方市场的背景下,仍然以生产为中心,不注重市场需求,不注重产品销售。

可以说,产品观念是生产观念的后期表现,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谓“好酒不怕巷子深”,就是这种观念的具体体现。

产品观念的优点是在市场上同类产品已供过于求、而名牌产品却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可以帮助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扩大销售,增加利润。

产品观念的缺陷是导致“市场营销近视症”,即过分重视产品而不重视市场需求。

事实上产品只不过是满足顾客需求的手段。

同一需求往往有多种产品予以满足。

例如旅客出行可以选择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多种方式。

铁路部门若认为顾客需要的是火车而不是交通,就会忽视日益增长的客车、小汽车、飞机、轮船的竞争。

在市场供应增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改变而造成市场环境压力增大时,实行产品观念的企业将难以吸引顾客。

具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重视产品质量而忽视产品更新。

二是注重产品生产而忽视整体营销。

三是重视行业内竞争而忽视行业外威胁。

3.推销观念

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只有在企业的强力促销刺激下才会购买产品,把强迫和引诱顾客购买作为一切经营活动的中心,以此扩大销售、取得利润。

推销观念是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期间产生的。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致使生产大规模发展,商品产量迅速增加,导致商品供求状况发生了变化,逐渐出现某些产品供过于求,卖主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现象。

这使企业家们认识到,即使商品物美价廉也未必能卖得出去。

于是认为,企业需要大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否则消费者就不会购买本企业产品,或者只会少量购买,于是开始注重商品的推销工作,包括重视广告术、推销术和市场调查等。

推销观念与前两种观念的不同点是:

前两种观念是“以生产为中心”,不重视产品销售;而推销观念是“以销售为中心”,“货物出门,概不退换”。

推销观念的基本认识是:

产品是被卖出去的,而不是被买出去的。

推销观念与前两种观念的共同点是:

都不重视根据市场需求去开发相应的产品,不重视在品种、花色、服务和各种保证方面满足顾客需求,企业目标是销售能够生产的东西,而不是生产能够销售的东西,仍然是“以产定销”。

在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是一次性交易、并且已购买产品的顾客对其他未购买的顾客不会产生影响时,推销观念非常有效。

车站、码头、机场附近的商店对外地旅客多采用这种观念。

在商品供应进一步增多、顾客挑选余地增大、法制完善、市场环境压力增大的条件下,推销观念就难以适应市场。

一是产品销售以产品本身受到顾客喜爱为前提,企业经营中比推销因素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样式、售前售后服务和各种保证方面都要满足消费需求;二是在生产出消费者并不喜欢的产品之后采用种种引诱和欺骗手段强行推销,这种作法既损害消费者利益又损害企业信誉,潜在顾客越来越少,企业最终走上绝路。

然而,对于那些顾客确有需要又不愿意主动购买的产品来说,推销观念仍然发挥作用,比如保险、墓地。

关键是,推销者要善于发现潜在的消费者,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销,而不是盲目的推销;推销的结果要能够给对方带来实在的利益,而不能损害其利益。

4.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是指企业把满足顾客需要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通过顾客的广泛购买和重复购买来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这样一种经营指导思想。

具体表现为:

“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其主要特点是:

首先分析顾客需要,确定目标市场,然后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促销和售后服务等整体营销活动,从而满足目标市场需要。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说过:

营销的目的是使推销成为多余。

理想的营销会产生已经准备来购买的顾客,剩下的事就是如何便于顾客得到产品或服务。

市场营销观念是在买方市场形成后产生的。

其基本特征是“以销定产”,以消费者为导向。

它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

主要是20世纪50-60年代,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现象继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需求变化也越来越快,企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市场问题,于是“在险恶形势逼迫下”产生了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被誉为企业经营思想的大变革,是新旧经营观念的分水岭,是一场“经营观念的革命”。

就其作用而言,人们又经常将其与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相媲美,被称为市场营销学界的“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前述三种经营观念都是以企业为中心,只考虑企业自身情况而不考虑消费需求,迫使消费者接受自己所不喜爱的产品,认为顾客应当围着企业转。

这完全颠倒了顾客同企业的关系,就如同“地球中心说”颠倒了太阳同地球的关系一样。

而市场营销观念是“以顾客为中心”,认为企业应当适应顾客,围着顾客转。

这才摆正了顾客同企业的关系,就如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摆正了太阳同地球的关系一样。

市场营销观念使企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可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虽然把顾客奉为上帝而服务得无微不至,增加了经营成本,但是不如此企业就不能生存。

随着实践的发展,市场营销观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

在强调满足消费者眼前利益的同时有可能忽视消费者长远利益,在强调满足消费者个人利益时有可能忽视社会整体利益,还有些不正当的消费需求根本不应当满足。

5.社会营销观念

社会营销观念指企业以兼顾顾客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顾客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而开展一切活动,在取得顾客信任和社会好评的基础上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这样一种经营指导思想。

它要求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必须兼顾三个方面的利益,即社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企业利益,而且企业利益是建立在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社会营销观念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观念。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企业为牟取暴利,搞欺骗广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缺斤短两,甚至出现了以不卫生、不安全的商品欺骗顾客,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和威胁消费者安全,还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究其根源,主要是企业只重视消费者当前需要和眼前利益,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此背景下,社会营销观念便应运而生。

社会营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它只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和延伸,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社会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社会营销观念带给顾客和社会的利益是绝对的,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受到欢迎;带给企业的利益则是相对的,一般来说,企业只有在面临高压环境时才会选用。

第二节汽车营销观念发展

一、汽车营销涵义

汽车营销是有关专业人士运用市场营销学的原理知识,对汽车产品的潜在市场进行调查和预测,来判断顾客需求,从而按顾客需求进行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的经营管理活动。

简而言之,就是汽车营销人员针对潜在顾客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和推销需求的完美结合。

理解汽车营销,要把握如下四个要点:

1.汽车营销始于顾客的需要

汽车营销首先通过调查和预测顾客的需要,然后针对顾客需要,决定采取何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以此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2.汽车营销目的是与顾客建立关系

汽车企业通过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以此建立较长久的顾客关系,获得顾客忠诚。

一次交易只是构建与顾客长久交易的一部分,只是建立长久关系的开始。

3.汽车产品包括实质产品和服务产品

汽车作为交通运输工具,也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其使用寿命较长,购买与维修的代价较高,技术含量较大,因此,要求企业在不同阶段,始终以服务与实物相伴,这样既能满足顾客需求,又能带来企业利润,更便于建立买卖双方的共赢关系。

4.汽车服务可以增值

汽车企业把产品卖给消费者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后续还有很多工作,比如给客户提供上牌照,办理保险,汽车内部装饰,后期保养与维护等等,都可以为汽车产业链条上的某一个环节带来经济效益。

二、汽车营销发展阶段

近100年以来,汽车的生产和经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汽车营销:

以产品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工具的营销阶段

早期的汽车产业,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产品相对短缺,供不应求,消费者没有选择。

谁能够批量生产消费者购买得起的汽车,消费者就购买谁的产品。

【阅读专栏】

1910年前后的福特公司是这个阶段的代表性企业。

福特强调,只要产品价格便宜,美国人能够买的起,汽车就能够销售出去。

从严格意义上看,营销在这个阶段,并不真正存在。

企业的营销战略与手段,非常简单,就是降低成本,低价格制造。

产品销售的核心因素是价格和产品,其它销售手段都处于辅助状态。

比如,在方便大家购买的地方设立销售网点,提供简单的汽车维修服务。

品质质量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也没有关系,在汽车刚刚诞生的早期,消费者实际上没有选择,只有福特公司能够提供大家买的起的汽车。

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战略,使福特公司在1920年前后达到了企业发展的顶峰,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75%。

中国在1992年之前,也处于这个阶段。

由于产品非常有限,开始只有桑塔纳轿车,后期,1991年引进了奥迪100,但是总体上看,产品数量有限,供不应求。

有限的产品通过国家设立的物资贸易公司计划分配给各个地区,各个地区的用户必须到控办审批指标才能购买。

汽车公司只要按照国家计划把产品生产出来就可以了,而国家则根据需要的程度,分配汽车。

各省市汽贸公司只不过履行一个交车手续而已。

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汽车营销理论研究的对象,就是如何分配有限的汽车资源,如何解决顾客排队的问题,如何根据汽车数量,确定最低服务水平的维修网点。

因此,这个阶段的营销理论,从本质上上看,其实是渠道与配送体系的理论。

2.第二阶段汽车营销:

以多种营销手段创新为核心工具的营销阶段

短缺导致早期参与竞争的企业,获得了巨大利润,这使得原有企业不断扩大生产,其他企业也积极进入汽车产业,于是竞争出现了。

尽管这个阶段竞争水平很低,但是,已经迫使汽车厂家开始进行多方面的营销创新,营销实践与理论开始进入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营销的突出特征,就是简单依靠产品与价格的厂家,为了赢得市场,销售产品,开始使用多种销售工具。

比如,开发新的产品,调整价格,进行广告宣传与品牌塑造,创新销售渠道等。

汽车营销进入了多种营销手段创新时代,这个阶段的代表是通用汽车。

【阅读专栏】

通用汽车在20年代初期,在福特低价格单一产品战略下濒临破产。

面对福特的压力,阿尔佛来得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营销战略创新,他把通用汽车公司分散的多品牌工厂,整编成一个运用现代化事业部管理方式管理的统一的多品牌企业。

面对福特汽车在成本上不可动摇的优势,通用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系列价值创新。

通用从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出发,发挥通用汽车多品牌的优势,对市场进行细分,并且针对不同市场,推出了不同价位、不同品牌的产品,如用雪佛兰满足初级消费需求,用别克等产品,满足中档消费者的需要,用凯迪莱克等产品满足高档消费者需要。

由于产品面向不同购买能力的消费者,并且形成了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产品、广告宣传和销售体系,使得以品牌为特征的汽车营销开始发展起来,而销售点也变成了具有品牌特征的专卖店。

这种多功能创新,对市场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1930年,通用汽车超过福特汽车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

中国汽车营销在1992年到1999年这段时间,表现出了第二阶段营销理论的许多特征。

1993年之后,汽车市场处于相对疲软状态。

合资引进的车型,初期并没有被消费者充分接受,捷达轿车等品牌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种背景之下,企业开始尝试营销创新。

由于产品、价格主要由外资企业确定,能够进行营销创新的领域,是品牌宣传和渠道建设。

这个阶段汽车营销突出特征是品牌营销,就是以重大事件为核心来展示品牌,进行覆盖式重点宣传,同时,配套其它沟通方式。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捷达轿车。

【阅读专栏】

为了解决市场的困难,捷达开发了一套以深度品牌消费者价值为核心,以重大展示品牌消费者价值的事件为支点,以消费者关注利益为出发点的品牌塑造体系,开始了积极的品牌塑造。

1996年4月份,捷达品牌推出了六十万公里无大修活动,1997年、1998年,围绕着品牌推出了系列的品牌公关创新活动,逐步改变了捷达在市场上的被动局面,两年之后捷达轿车在广东、深圳的出租车市场占有率从1996年初的5%提升到80%,取得了突破性的增长。

捷达另一个系列活动,就是针对家庭轿车市场,展开了赛车宣传,由于是第一家系统应用赛车进行沟通与宣传的企业,并且组成了中国可以参加世界汽联的比赛车队,在以后4年举办的国内7次大赛活动当中,捷达获得了6次冠军,从而奠定了经济耐用赛车式汽车的口碑,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富康在98年,也进行了一飘(即长江98年洪水,富康飘起来都没有伤害)、一撞(98年,富康参加了北京碰撞试验)等公关新闻的宣传。

这个阶段,中国的汽车营销,尽管有所创新,但是,并没有达到系统创新的程度,由于合资企业与中国汽车制造技术的限制,战略品牌营销的手段并没有跟上,因此,该阶段营销主要是单一营销功能即宣传因素的创新。

3.第三阶段汽车营销:

以4P整合营销功能为核心工具的营销阶段

20世纪60年代,美国汽车营销进入到了营销发展的第三阶段,即整合营销阶段。

1962年美国营销专家第一次提出了4P理论,将单一营销功能效率的研究,提升到了整合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更加系统的4P专业化工具,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一个产品的销售,不仅仅取决于单一营销功能的创新,而是取决于产品、价格、渠道、沟通四大方面的系统努力,企业产品要销售出去,必须保证四大方面,都达到一个优势并且整合营销。

这个阶段,典型代表有福特、通用等世界知名公司。

【阅读专栏】

1964年,美国福特野马车上市,就系统采纳了整合营销沟通手段。

具体从四个角度进行整合:

第一,组织了100多名记者,进行一场从纽约到另一个地方的汽车大赛,使记者们在动态之中,感受到野马车的好处。

第二,动员了全美三百多篇杂志和文章,发表关于野马的介绍,其中特别成功的是动员了《时代杂志》和《商业周刊》把野马上市作为封面专题。

第三,在全美二百多家杂志、报纸刊登了福特汽车的整版广告。

第四,购买了美国主要机场和全国两百多个五星级酒店的展示厅,摆上新汽车。

结果野马一上市,先声夺人赢得了消费者喜爱,取得巨大成功,一举成为该年度第一品牌。

在这个营销阶段中,福特产品体现了整合营销的两个特点:

一是方案的系统性,强调所有的营销,必须紧密地配合起来;二是强调产品上市的宣传力度,一定要保证具有足够影响力的产品在市场上推出,产生爆炸性的效果。

从1999年开始,中国汽车营销也进入到第三阶段,即以4P理论为核心的阶段。

这个阶段,由于跨国汽车公司大量进入中国,为跨国公司提供服务的营销服务机构,如广告、公关公司也涌入中国市场,他们带来了他们多年习惯采用的整合营销理论的一些做法,于是,以4P理论指导下的汽车品牌推广手段,逐渐取代了第二代单一品牌宣传的做法。

在实践上,产品主要由跨国公司提供,价格也主要由跨国公司根据市场确定,因此,中国汽车营销主要是在宣传方面,特点是沿袭美国汽车60年代开始普遍运用的整合营销沟通体系,其特征,就是在产品与价格确定的背景下,大剂量的广告投入,铺天盖地的宣传,建立4S店统一形象的服务体系,结果,汽车新兴品牌迅速崛起,同时,单台汽车的营销费用也不断上升。

在1995年到1999年期间,每台捷达的品牌促销费用只有500块钱,但是在99年之后到2002年,全国平均单台轿车的费用上升到1800到2000元的水平。

整合营销理论,成为汽车营销主流;产品、价格、渠道、宣传四位一体的整合营销品牌宣传模式,成为汽车厂家的主要营销工具;在汽车零售产业中,由于汽车井喷带来的暴利,使整合营销战略,也得以在汽车零售市场顺利进行,2000年开始,4S店建设流行,中国汽车营销渠道,正式进入了以厂家主导的4S店时代。

4.第四阶段汽车营销:

石油危机导致需求管理的理论成为主流营销理论

然而,4P理论并不是汽车营销发展的终结。

七十年代全球经济遭遇中东石油危机,全球油价爆长,导致4P原理指导下的大型轿车企业出现了营销危机,也暴露了4P营销理论的局限性,于是汽车营销理论进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

面对全球暴涨的油价,高收入的美国人,也难以承受传统大型轿车高能耗所带来的负担。

虽然美国三大汽车集团生产的大型轿车在产品质量、外观设计上没有什么毛病,但是油价高企导致消费者的需要发生转移,流行全球二十年的大型车出现了销售困难,消费者纷纷把购买的目光转向了小型车,结果导致按照第三阶段营销标准设计的大型高能耗轿车出现了滞销。

人们认识到,4P理论虽然强调了专业营销工具的系统性和一致性,但是,却忽视了营销最关键的因素――消费者的需求。

就汽车产业而言,汽车好坏并不能按照常规习惯的标准来判断,而是要分析与研究消费者需求,分析研究不同环境下消费者需要的变化,对于汽车生产商来说,比4P更加重要的是需求管理与需求分析,只有构建产品最大程度适用市场的基础,企业的4P理论才能在销售上发挥作用。

从这个观念开始,汽车真正进入了关心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时代。

第四阶段营销要求多方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