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人治比法治有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628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人治比法治有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企业管理人治比法治有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企业管理人治比法治有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企业管理人治比法治有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企业管理人治比法治有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人治比法治有效.docx

《企业管理人治比法治有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人治比法治有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管理人治比法治有效.docx

企业管理人治比法治有效

企业管理:

人治比法治有效?

企业管理:

人治比法治有效?

孙玉良

10月29日,应邀主持了对优秀企业管理者王宏国的在线访谈,王宏国:

1964年生于安徽省旌德县,1986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系,1986-1997,先后在安徽农业大学、黄山学院,从事编辑工作,1998-2008,在深圳南方中集公司(上市公司中集集团的核心企业)从事人力资源、项目管理工作。

2005,结业于“中集集团干部培训班”(即:

中山大学MBA课程班),乃业余兼职管理咨询讲师是也!

王宏国的管理理论,颇有点中国特色,他最有名的一句话,竟是“人治比法治更有效”!

下面是访谈全文,请大家欣赏:

文不舍与:

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什么?

钱财、还是人力?

王宏国:

人、财、物、信息、技术、人脉……都是企业的资源。

谁最重要,各人因理念不同而看法不一。

我认为,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资源,因为公司业绩是人做出来的。

sayasaya2003:

王老师如何看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王宏国:

国内的外向型企业,受影响最大。

我所在的企业就停产了。

金融危机直接降低了购买力,是最伤国家元气的坏事。

孙玉良:

你所在的企业停产了,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

销售渠道不畅,还是资金问题?

还是别的?

王宏国:

我所在我企业,是绩优上市公司。

受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今年的订单淡季提前到来了。

孙玉良:

你所在企业是以出国为主吗?

给讲讲什么叫"绩优上市公司"好吗?

王宏国:

我所在的公司,产品100%出口。

每股收益自上市以来,一直在所有股票的平均值以上,达到或超过绩优股的标准。

孙玉良:

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你所在的公司100%出口,不停产也难.董事会有什么打算吗?

是等,还是寻找新的出路?

王宏国:

们公司的主业有三个梯队,现在只不过是第一个主业受到了很大冲击。

董事会授权管理班子应对此事,不会惊慌。

白云飞:

王老师对企业的管理有何独到的见解?

企业管理起来是不是很难啊?

王宏国:

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是七分骗,三分哄。

孙玉良:

玩世不恭的管理啊,难道你也是这样管理的?

七分骗,三分哄?

王宏国:

呵呵,我说的是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当然包括善意的欺骗。

瑞雪:

到底是社会主义下的管理方式好?

还是资本主义下的管理方式好?

王宏国:

管理方式与主义无关,只与良心有关。

孙玉良:

管理不是靠完善的制度,而是靠领导者的良心?

这是典型的"人治"观点啊.

王宏国:

基于中国人传统文化和现世心态,我认为,人治比法治更有效。

很多企业,制度一套一套的,结果呢?

孙玉良:

这么说,你是认可企业"人治'观点了?

在现实管理中也是这样进行的?

王宏国:

我以前非常追求制度化管理,现在又回到人心的根本问题上来了。

我认可有良心的人治。

孙玉良:

我建议象中国现在的号召一样,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方面教导大家讲良心,一方面教导大家遵纪守法.讲良心的职工遵纪守法,最终推向"以法治企",一定会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木一子:

很赞同“法德兼治”以法为本,以德为准,加大“德”的力度

醉春风:

资本家的管理属于榨取利益,那社会主义的管理是真的人性化?

王宏国:

无论什么社会制度,企业都是功利性组织,都是为了利润。

人性化管理,我看,资本主义的企业比社会主义的企业,反而做得好些。

秋日⑤语:

请问王老师:

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王宏国:

教会员工进行自我管理。

管理的首要对象是人,确切地说,是人心。

死制度能够管得住活人心吗?

显然不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管理其实是无效的,自欺欺人的。

员工不自我管理,管理者再怎么使劲,都是白搭。

祥瑞麒麟:

管理是企业能够很好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才能更好的管理好企业呢?

王宏国:

管理者要将心比心。

要员工诚实,自己要先以身作则。

领导者的任务是保证“做正确的事”,管理者的任务是保证“正确地做事”。

夜幕星空:

今天听一个经济专家说,这次的金融危机将持续到09年底,2010年才会好起来,全国各地已经开始救楼市,请问王老师金融危机对房地产的影响是不是很大?

王宏国:

对所有行业都有影响。

对房地产的影响很大的,因为房地产与银行的联系非常紧密。

季锋:

一般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经验,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心得拿出来大家分享呢?

王宏国:

非常愿意。

心得很多,比如,我要求自己:

不与下级争权,不与同级争功,不与上级争名,不与员工争利。

孙玉良:

要求自己:

不与下级争权,不与同级争功,不与上级争名,不与员工争利。

你如果真能做到这样,一定是企业中的"圣人",象极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上善若水",一定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

王宏国:

这是我自己的为人为事原则。

在公司,很多同事也说我很淡泊,呵呵。

但是,很多时候我站在了员工立场上,因而并不受上层的喜欢。

孙玉良:

按你所说,最适合做工会主席。

王宏国:

哈哈,有理。

季锋:

管理者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王宏国:

最要注意自己的人格。

不要让别人,特别是下属,指着后背骂娘。

天下第三:

企业管理的方式都有哪些?

或者说企业管理的培训方式都有哪些?

王宏国:

是说关于企业的学习方式吗?

老话,理论结合实践。

不担任一定的管理职务,光看书,是没有用的。

夜幕星空:

朱镕基总理也曾说过:

管理科学,兴国之道,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否真的占主导地位?

王宏国:

企业也好,其它组织也好,都是由各种资源组成的。

这些资源不管理好,就是一盘散沙。

木一子:

在这里想问王老师个可能是很愚昧的问题,先愿见谅。

军事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这三者在管理方式或者管理技巧上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区别?

王宏国:

管理是相通的。

只是因为对象不同,手法也存异。

军事管理,目的是消灭敌人,工商(或者企业)管理,是广交朋友,还是有区别的。

维尼熊:

中国早期的管理有三种模式,道家、儒家、还有法家,中国古代的管理理论主要是儒家的管理思想,他的中心可以总结为,人和,管理企业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人这个方面?

王宏国:

你说的对。

中国的早期管理思想,以及现在承接下来的,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企业要修身,管理者更要修身,才会得人心、得天下、得客户。

夜幕星空:

管理就是管理人的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学问要和实践相结合,请问管理是否有道可循?

王宏国:

当然有的。

管理之道,在于教会被管理者达到自我管理的境界,这样,企业、员工才能共同进步。

只要不进入以员工发展为目的的境界,管理就具有诱骗和不道德的成份。

逝水无痕:

管理是经验重要还是理论重要

天下第三:

对,说到这里不禁想问,毛泽东是一个师范毕业生,邓小平、朱德等等老前辈在学习理论上都与现在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不能相及,由此是否可以看出,经验比理论重要?

王宏国:

革命前辈们都是理论和经验并重的,只不过他们是直接经验更多些、更早些,理论存于他们心中。

天下第三:

说的好!

不过他们应该是实践比理论多。

其次从实践中不断得出自己的一套可行的理论。

这就又意味着,读书不如自己创书这句话

王宏国:

是的。

理论,并不仅仅是已经形成文字的,很多人的心里,都有非常宝贵、实用的理论,只是没有写出来而已。

维尼熊:

王老师从事管理的,那西方早期的管理之父:

泰罗,一定知道吧,而他要求的是工作定额化,虽然没有中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性化,不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请问王老师,管理的时候需要根据那些因素?

王宏国:

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最有效?

要根据行业、产品、生产、市场、客户、员工等多种因素而定。

比如,高科技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管理,肯定有所不同。

指间沙:

管理好啊.好啊.王老师平常用什么管理呢.有人说余世维好,有人肯定曾仕强,还有人说日本式管理好,有人说西欧式管理好?

王老师怎么认为呢?

王宏国:

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是否合适。

中国特色的管理,就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去运用西方管理科学。

指间沙:

俺也是这么认为,老邓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还有就是,应该抓好中层管理,部门领导不能戴有色眼镜待人处事.而目前中国的管理格局是,领导们还是摆脱不了任人唯亲的局面.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样好多有才的同志被打压和排挤.您怎么认为呢?

王宏国:

这就是人心问题。

为了自己的利益,打压别人。

文不舍与:

个人认为“企业管理”即“企业内部人员与事物管理”。

王宏国:

管理:

通过管人,达到理事——这是我的理解。

TBAG:

说实话,中国现在的管理,人情还是占第一位,中国式的管理都是围绕人情转的,俗话说的好: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王老师对此有何见解?

管理中,应把什么摆在第一位?

王宏国:

制度化也好,人情化也罢,都有一个“度”的问题。

中国人讲人情,不喜欢制度,那就顺势而为吧。

现实中,制度往往失效,而与员工成为朋友式的合作者,才是最有效的。

夜幕星空:

中国的人情化管理,潜意识下是遵循了孔子的“人以和为贵”?

和气看来真的可以生财,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可以看出来,中国虽然还是人情管理,不过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也在腾飞,所以中国的人情管理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

屈默:

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当下办公室恋情比较多,有的还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的日常管理,那么想请教一下,你遇到过这类问题吗?

遇到后又是如何如处理的?

王宏国:

我曾被办公室恋情搞得焦头烂额,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其中一方离开。

屈默:

假如当事人都是公司的骨干呢?

王宏国:

我亲历过办公室恋情事件。

恋情是私人化的东西,不适合在同一个职场发生与蔓延。

让他们收手,或者让其一离开。

屈默:

我手下有2个记者,都是主力记者,发生恋情,严重影响可工作,让我也很头疼。

但又舍不得开掉他们。

王宏国:

不影响工作的话,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如果严重影响工作了,就非开一个不可了。

留下他,会导致其他员工不满的。

月光倾城:

管理学被成为科学,是西方的管理者最先提出来的,管理真的可以当成科学来看吗?

王宏国:

管理具有科学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但不等同于科学。

管理是讲究实用与实效的,不是用来研究的。

杜志:

从畅销榜来看,越来越多的经管类图书受到大众欢迎,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开始认识到管理对成功的重要性,但很多管理者通过学习之后确实学到了许多管理的办法,但在管理过程中总习惯性的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喜欢颐指气使,不能跟下属站在同等位置上思考和解决问题,你认为这样对么?

为什么?

王宏国:

你说的这种现象,很普遍。

但与管理无关,只与这种人的心性境界有关。

莫问天:

王老师,请问您对三国时期的刘曹孙三家的管理方面,有何看法?

王宏国:

他们各有所长,在军事与治国上。

今人能够学其一二就好了。

飞天猪:

王老师说:

管理要“对证下药”,那中国的企业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王宏国:

管理不存在固定模式。

与人打交道的事,怎么可能有模式可言?

孙玉良:

最高明的武功,就是没有招式。

无招胜有招。

最高明的管理,就是没有模式,无为而治。

屈默:

我比较赞同孙玉良老师的无招胜有招的管理境界。

王宏国:

是的,大象无形。

这是最高境界。

杜志:

在比较不景气的一个企业,员工薪水大减,在大家都在观望是否离开这个公司的时候作为管理者,在公司内部当采取些什么措施比较合适?

王宏国:

向员工说明实际情况,与前景预测。

特别是前景问题,一般员工看不清,容易短视。

或走或留,让员工自己作决定。

但是,核心人才,一定要想办法留住,比如增加补贴。

我们公司现在就是这么做的。

飞天猪:

2008的中国奥运会是很多企业不但没有发展起来,反而倒闭,这是政府的管理问题,还是企业管理问题,还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王宏国:

政治求不了市场,但可以打死市场。

陈涛tao:

王老师是企业管理家,肯定对企业管理很在行,中国企业管理属于什么模式的管理?

王宏国:

各个企业的管理方法都不一样。

有效的模式,就是好模式。

菊花刀:

中国目前好像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管理的氛围或土壤,所谓管理就是和泥巴,管理学就是一门调和学,管理者就是泥瓦匠。

王宏国:

现实确实是这样,你看得很透啊。

陈涛tao:

管理是理论重要些还是经验重要些?

想社会上有很多人,并没有去专门学管理学,可也可以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请问王老师对此有何见解》?

王宏国:

当然是实践更重要。

管理本身就是实践。

但如果把成熟的理论拿来作为行动指导,会少走很多弯路。

孙玉良:

今天的管理话题很热闹,王老师也确实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用一词概括:

以人为本。

王宏国:

是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人,首先要尊重每一个人。

现实中,很难做到,但这是大家认同的方向。

屈默:

兄弟,再请教一个问题,不知你看过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没?

我很赞同他里面的管理哲学思想,国人很难管,心思很复杂,仅靠严密的制度很多时候行不通,曾仕强在中国式管理中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不知你怎么评价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

王宏国:

我受他的影响很大。

非常认同他的理念。

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太大,甚至有些是不可行的。

屈默:

我当初开小公司的时候,用曾仕强的管理思想去管理员工,感觉很有用。

是不是他的理论很符合中国的企业管理?

王宏国:

他很懂中国人的心理,也很懂管理心理学。

大师级。

中国特色的管理,就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去运用西方管理科学。

catchyou:

有些老板在开小公司的时候可以将公司管理的井井有条,但是一旦公司规模扩大,管理就开始出现混乱,严重的导致破产,请问从小公司到大公司,管理模式应该如何转型?

王宏国: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从这方面去思考转型吧。

显儿: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那现在的政府部门属于后者么?

政府部门搞人际关系比任何单位都严重,所谓官官相通,如果说成是做人,是否合适?

王宏国:

我说的做人,是做本真的人,不是搞庸俗的社会关系。

近两年,我的工作是投资管理,与政府打交道特别多。

他们很多人不是在做人,是在做鬼。

搞鬼。

catchyou:

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模式被西方一些国家认可,甚至模仿其管理方法,如果将好的管理模式引进就真的可以改变企业的处境了吗?

王宏国:

如果把别人的经验比作药,那么,对别人有效的药,是否对我也同样有效?

有看体质和病情吧。

中国很多企业都要搬弄外国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但往往流产,就是没有对症。

我们公司近几年也请过不少咨询公司,麦肯锡、IBM、人大什么的,也搞过丰田的精益生产。

但实效不大。

屈默:

目前,国内各种管理流派很多,培训教材也各异,比如曾仕强的,比如《砍掉成本》那个什么管理大师来的,还是徐世维(具体名字记不住了)的,等等,我接触过很多企业家,他们认为他们的管理哲学好是好,但真正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

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王宏国:

管理哲学最讲求实用性,要看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

情境变以,理念也要变,死守不成事。

catchyou:

市场上管理类的书越来越多,如何去选择一本合适的管理类图书呢?

王宏国:

因人而异吧,看你想学习什么。

我现在喜欢看企业成功人士的传记。

菩提:

我想请教王老师一个问题:

兼职团队如何管理?

就比如一起写网,网站的主编、版主基本都是兼职,如何才能调动这些兼职人员的积极性,为实现网站的宏伟目标而“抛头颅洒热血”、加班加点来奋斗?

王宏国:

专职与兼职的区别在哪里?

先理清这个问题。

我看,兼职靠的是热情和责任心。

让他有乐趣,有所得,就好了。

我们需要雷锋,但不要让雷锋吃亏。

更不能把雷锋当傻子。

屈默:

我想问一下,你如何评价海尔的管理模式?

王宏国:

中国海尔的模式,曾经帮助了自己,现在来看,没有达到长效。

不是长效药。

海尔的模式,理论上并不是很系统,它更倾向于针对海尔本身的操作性。

这就决定了,它是海尔的,是不一定适合所有中国公司的。

它的模式帮助了海尔,对国内企业很有参考价值。

海尔也有自己的软肋,没有解决。

南飞燕:

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但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不一定适合别的企业,如何才能将他人好的管理方法为我所用?

王宏国:

就象看病,先弄清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再选用别人的方法。

对症下药而已。

南飞燕:

老师认为管理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王宏国:

笼络人心。

即:

凝聚力。

人行道:

上市公司就是好公司好企业吗?

王宏国:

上市当初,有好公司,也有骗子;现在,也是有好公司,也有骗子。

上市只是融资手段,与是不是好公司,本来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只能说明,证监会认为他有前景。

但国人总是以为,上市的就是好的。

属于误解。

上市,就是国家同意它向股民借钱。

夜幕星空:

王老师对管理问题有独到见解,令人佩服。

王宏国:

多是实践中的一点感受。

完全讲良心,在中国,这样的企业就活不了。

就是现实!

大环境所致。

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绩效考核。

我们要的是绩效,不是考核!

但现在,考核本身成了目的,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建立考核系统,好象就没有管理了。

所以,哪怕是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也要搞几个零散的指标,考一下。

笑话。

实践证明,德鲁克的考核,在中国,甚至是全球,已经宣告失败!

巴山雪:

我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我想请教一下王老师,如何发现一个真正的千里马?

当初面试时待遇只能定了一个公司规定的待遇,后这个人才很优秀,他工作一段时间后突然提出加薪,但公司有自己的规定,又很想留住这个人才,又不想让其他员工有意见,你觉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好?

王宏国: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有能力、有意愿、有业绩的好员工,一定要想办法,破格留住、重用。

人才难得!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变通的办法很多的。

巴山雪:

我们是小公司,如何避免公司人员流动大带看来的风险和压力?

事实上,很多优秀的人才往往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提出很多待遇要求,但公司又不可能为了他一个人去改变公司的有关制度,又很想留住这种人才。

遇到这个问题真是棘手。

王宏国:

例行的管理问题,很好解决。

作为管理者,如何解决例外的问题,才是最考验人的时候。

相信你有办法留住人才。

小庙如何用大和尚,的确是个难题。

送朋友们一点心得,作为礼物:

《管理格言60条》

(1)组织无所谓优劣,关键是有无目标。

(2)一个组织伟大,是因为其目标伟大。

(3)三件大事记心头,顾客员工现金流。

(4)中国特色的管理,就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去运用西方管理科学。

(5)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

(6)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7)先有人气,后有财气。

(8)目标管理打造能力,人本管理打造愿力。

(9)满意的员工造就满意的顾客。

(10)先有好人品,才有好产品。

(11)相马不如赛马。

(12)员工的问题公司解决,公司的问题员工解决。

(13)使用看能力,升降看业绩。

(14)要员工以公司为家,公司就要先象个家。

(15)管理要有:

金刚手腕、菩萨心肠。

(16)管理方法没有最先进,只有最合适。

(17)企业缺乏活力,往往是因为管理得太多,领导得太少。

(18)死制度难管大活人。

(19)少点刚性制度,多点柔性文化。

(20)效率是速度,效益是价值。

(21)工资是吃得饱,奖金是干得好,福利是走不了。

(22)先管心,后管行。

(23)居安思危,不如居安思进。

(24)量入为出,不如量的(目标)为出。

(25)领导者的任务是保证“做正确的事”,管理者的任务是保证“正确地做事”。

(26)领导在于运动,管理在于平衡。

(27)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28)最成功的管理,就是教会员工自我管理。

(29)没有能够管人的办法,只有能够帮助人实现自我管理的办法。

(30)不与下级争权,不与同级争功,不与上级争名,不与员工争利。

(31)没有无用的人,只有用错的人。

(32)人才放错了位置,就变成了垃圾。

(33)只要不进入以员工发展为目的的境界,管理就具有诱骗和不道德的成份。

(34)一般人只会制造一般问题,只有管理者才会制造更多的管理问题。

(35)权威是由下级授给上级的。

(36)狮子率领的绵羊部队,可以打败绵羊率领的狮子部队。

(37)动人心者莫乎诚,结人心者莫乎利,固人心者莫乎和。

(38)企业生命共三天:

昨天、今天和明天。

(39)做企业,最保险的办法就是真诚。

(40)当不好下级,肯定也当不好上级(41)看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

(42)企业最可怕的衰老,是知识折旧。

(43)只有知道明天干什么,今天才有意义。

(44)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只有金矿。

(45)不把例行工作授权给下属的管理者,是在不讨好地替下属打工。

(46)愚者错失机会,智者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

(47)不知道自己无知,是低级无知;没有竞争对手学的快,是高级无知。

(48)责任使员工把事“做了”,关心使员工把事“做好”。

(49)使员工满意地共事不是管理的一部分,而是管理的全部。

(50)微笑是不花钱但最值钱的激励。

(51)重要的不是明天做什么,而是今天如何为明天做准备。

(52)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53)没有成功,只有暂时没有失败。

(54)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模糊的问题程序化。

(55)工资是客户发的。

(56)第一条,客户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客户不对,请看第一条。

(57)战场是消灭敌人,商场是广交朋友。

(58)“企”由“人”和“止”组成,没有人才企业就终止。

(59)最熟悉工作细节的人,是一线员工。

(60)用人要疑——监督考核;疑人要用——岗位练兵。

笑着看你哭2005:

王老师对管理有自己的真知灼见,看了访谈的内容,更是学了很多东西,这样的访谈应该多搞几次。

王宏国:

其实,管理就是与人打交道,就是自己先做人,再请别人做人。

最简单,也最难。

人都是有私心的,人心是不可能完全开放、融和的。

利益面前,人无法打消欲望。

笑着看你哭2005: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吗?

王宏国:

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人。

管理只是手段,不是因素。

屈默:

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你认为会不会产生像松下、索尼、微软这样的公司?

王宏国:

从政治、经济、体制等环境看,中国现在还不具备产生国际高端龙头企业的机会。

梦在这里:

现在管理涉及到方面越来越广,从生活到工作,管理无所不在,那如何正确的看待管理呢?

王宏国:

管理是必需的。

最容易让人忽视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就是管理自己。

一说管理,好象就是管理别人,呵呵。

我老是告诉女儿,要学会自我管理,管理自己的情绪、行为、时间……

风之恋:

是金子放到那里都是金子,可是人才流失的现象处处可见,真是的千里马常有,伯乐难求吗?

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

王宏国:

让员工在一起快乐工作——把这个作为管理目标,就会成为好干部。

屈默:

像海尔、中移动、招行等这样的企业会成为国际高端龙头企业吗?

从他们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似乎很乐观。

王宏国:

看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造化了。

在这方面,我是悲观主义者。

落落无尘:

你好!

王老师!

我原来在麦当劳打工,发现虽然经理们的职称是经理,但好像他们也是什么都做,后来和经理们混熟悉了,从他们那里了解,他们也是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这和我对经理的认识背道而驰,那麦当劳的管理是属于什么管理模式啊?

王宏国:

经理该做什么,各个公司不一样,看公司赋予经理什么职责了。

麦当劳的文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屈默:

在你的管理思维中,你觉得是小企业好管理还是大企业好管理?

或者说大企业难管还是小企业难管?

王宏国:

小企业,万事可以亲为,好管理。

大企业,要学会分权、放权、督权,管理起来也就不难。

屈默:

人才放错了位置,就变成了垃圾。

“企”由“人”和“止”组成,没有人才企业就终止。

真的总结得很深刻,经典。

菊花刀:

仁兄不愧是文字高手,可惜企业管理有点不讲文化哦,所谓企业文化不过是所谓企业家作秀而已。

王宏国:

企业宣传的文化,与企业文化本身,不是一回事。

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这个企业的性格、习惯。

最后再送大家点小礼物吧:

五期干训班讲师妙语

中集集团第五期干部培训班于2005年2月至6月举办,理论课程的讲师主要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授课中,讲师们的妙语往往使学员茅塞顿开。

为了让同事们分享,我根据笔记整理了出来。

1、激励技巧:

钱不够,话来凑;会说话,当钱花。

(黄培伦/华南理工)

2、让人做事的两种方式:

拍胸脯,拍肩膀。

(黄培伦)

3、不是人人都应该被重用,但人人都应该受重视。

(黄培伦)

4、MBA要修炼的是套路,不是散手,更不是盲拳。

(黄培伦)

5、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让人能干”,而不是“本人能干”。

(黄培伦)

6、职业发展:

要在低层次上被人替代,高层次上替代别人。

(黄培伦)

7、沟通的要领:

说者,说到听者想听;听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