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82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科学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科学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科学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科学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科学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科学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

《人教版科学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科学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科学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

重点章节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6节.眼和视觉

第二章

第4节.力的图示

第6节.摩擦的利与弊

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三章

第4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第5节.植物的一生

第6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四章

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感觉世界1.感受器与感觉。

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传入神经中枢,产生不同的感觉.感受物 感觉器官 感觉 感受器

乐声 耳听觉 听觉感受器(耳蜗)

花香 鼻嗅觉 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

光,字画 眼 视觉 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感光细胞)

冷,热,触碰 皮肤 皮肤感觉 触觉感受器(触觉小体)痛觉感受器(神经末梢)

冷热觉感受器(冷敏小体,热敏小体)

酸甜 舌 味觉 味觉感受器(味觉细胞

2.鼻与嗅觉。

(1)嗅觉的形成。

香味(刺激)——鼻腔——嗅觉神经末梢(感受刺激)——嗅神经(传导刺激)——大脑皮层嗅觉中枢(分析刺激,产生嗅觉。

(2)嗅觉的特点:

适应性.例子:

卖带鱼的人,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了,这是因为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差异性:

第一点:

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第二点:

同意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第三点:

孩子的嗅觉往往要比他们的父母灵敏得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嗅觉也会逐渐的减弱。

3.舌和味觉

(1).舌的结构

舌表面——味蕾(小凹点)——味觉细胞(感受刺激,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2) 味觉形成

食物(刺激)——口腔(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感受刺激)

——味觉神经(传递信息)——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分析,产生味觉)

(3).舌的对各种味道敏感的部位。

舌根——苦味舌尖——甜味舌侧前半部——咸味舌侧中部——酸味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声源,都可以作为声源。

1.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介质。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2.声波。

(1)和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叫做声波。

(2)声波是传递声音的形式。

如医疗上运用超声波粉碎内脏中的结石,科学家用声波探测海水深度等。

3.声音传播的快慢

(1)声音在不同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2)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4.回声。

(1)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回声的形成条件:

人和障碍物距离至少17米。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

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咽鼓管,三块听小骨)内耳(耳蜗,三根半规管,前庭)

2.听觉的形成

(1)声波——耳廓(收集)——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位听神经(传导刺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解说:

耳廓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外耳道是声波进入的通道,声波在进入外耳道后,在声波作用下,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二十多倍后传入耳蜗,耳蜗里面充满了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将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闹,形成听觉。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平衡。

前庭和半规管具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3.耳的作用。

听觉,保持身体平衡。

4.失聪的原因。

第一种可能:

传导性耳聋。

(如鼓膜破裂,听小骨受损,外耳道堵塞。

)第二种可能:

神经性耳聋(如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损伤,药物影响)

5.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影响因素:

频率。

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

就越大;物体振动得越慢,频率就越小。

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1100赫之间,人的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20000赫之间。

我们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蝙蝠在飞翔时会发出超声波,并通过接受碰到猎物后返回的超声波,来辨别猎物的方向及距离。

(2)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

影响因素:

声源振动的幅度,人与声源的距离。

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

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集中,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分贝的符号为dB

(3)音色,决定发声体于众不同的因素。

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6.关于噪声

噪声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声音。

第四节.光和颜色

1.光源

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发光的灯(不发光的不算光源)

2.光的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快慢是不同的。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每秒达30万千米。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每秒为真空中的四分之三,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距离每秒只有真空的三分之二。

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万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光年。

光年是长度单位

4.光的色散

太阳光(白光)经三棱镜后会分解为,红橙黄蓝绿靛紫这七种色光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如太阳光,白光)在七色光中,红光在最内侧,紫光在最外侧。

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在红光外侧),有明显的热效应。

例子:

电视遥控器,红外线测温

仪。

2.紫外线(在紫光外侧)具有比较高的能量,例子:

验钞机,消毒杀菌。

5.物体的颜色。

(1)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

(2)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3)透明物体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4)不透明物体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6.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第五节.光的反射与折射(重点)

1.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物质的表面时,光会改变传播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这就是光的反射。

图中AO叫做入射光线,OB叫做反射光线,从入射点O引出的一条垂直于平面镜的直线

ON叫做法线。

入射光线AO跟法线ON的夹角a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OB跟法线ON的夹角β叫做反射角。

反射法则。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

(三线共面)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两线分居,法线居中)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4)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角=入射角=0°

如果得到的反射光线恰巧是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这就说明一个重要的原理——光路具有可逆性。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平面镜成像(反射原理)规律:

(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他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物体成像是虚像,是一个正立的虚像,上线方向不变,左右方向相反。

平面镜所成的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因此叫做虚像,像与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等。

镜面反射原理

光路图

3.光的折射

光路图

光折射而成的是虚像。

定义:

光从一种透明的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的物质,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

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规律:

(1)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线共面)

(2)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居于法线两侧。

(两线分居)

(3)I.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或水表面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II.光从玻璃中斜射至空气中,折射光会偏离法线。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空大)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光垂直射到玻璃或水表面

时,在玻璃和水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也就是折射角=入射角=0°应用:

在水中看岸上的树,树变高了。

钢笔在水中发生偏折

第六节.眼与视觉

1.凸透镜与凹透镜

如图,凸透镜能够把平行光线汇聚成一点,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由于光的可逆性,凸透镜有两个焦点,是实焦点,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凹透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会聚于一点,这就是凹透镜的焦点,凹透镜也有两个焦点,但是虚焦点,因为永远不会有真实的光线汇聚于那里。

透镜的光心:

透镜的中心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经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经过焦点。

(3)入射光线经过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2.一个实验。

实验道具:

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放在一个光具座上。

(2)调节他们的位置使他们处于同一个高度上。

(使成像在光屏中央)

(3)调节物距与像距,当在光屏上找到缩小倒立的像时,记录物距与像距。

(4)记录:

(焦距f是10厘米)

物距U/m 成像性质 像距V/m 应用

正/倒立放大/等大/缩小虚/实像

(1)32cmU>2f倒立缩小实像 14cmf

(2)20cmU=2f倒立等大实像20cmV=2f(3)15cmf2f幻灯机

(4)10cmU=f(5)8cmU

(1)实像都是倒立的。

(2)随着物距减小,像逐渐放大,像距逐渐变长。

(3)(4)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是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眼睛

眼睛的结构:

眼球,附属结构眼球:

眼球膜,内容物。

眼球膜:

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

附属结构:

眼睑,睫毛,泪腺,泪腺管

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房水—瞳孔(虹膜上)—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玻璃体—视网膜(形成刺激)—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眼球折光系统(相当凸透镜):

角膜,房水,晶状体(最主要),玻璃体人的视觉限制:

近点(3~4厘米),远点,盲点

4.近视远视和色盲

近视:

成像在视网膜前面,远处的物体看不清。

(1)晶状体曲度过大

(2)晶状体前后径过长。

矫正方法:

凹透镜(发散光线)

远视:

(1)晶状体曲度过小

(2)晶状体前后径过小。

矫正方法:

凸透镜(会聚光线色盲:

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称为色盲。

色盲有红色盲,蓝色盲,红绿色盲,

黄蓝色盲和全色盲之分。

5.面镜

面镜折射形成的像是虚像

面镜分为平面镜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