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098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对300多名学生、300多名家长和30多位教师问卷调查,发现在学习方面,6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良;为人处事方面,50%的学生比较自私,做事缺乏责任感;守纪方面,40%的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卫生方面,25%的学生不具备个人卫生意识和公共环保意识;自护、劳动方面,38%的学生胆小,不敢单独睡觉,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

对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

一是被调查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孩子生活在蜜罐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任性、丢三落四等;二是小学生是非观念模糊,加之一些传媒的负面影响,感觉好玩就去模仿,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三是由于缺乏坚强的毅力,使本来有的好习惯转化成了不好的习惯。

比方说:

相当一部分学生爱好体育活动,这本来是好习惯,但有怕吃苦,怕挫折的因素,不去参加体育锻炼,做起了温室里的花朵……坏习惯是“祸根”。

若不重视好习惯的培养,必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加深了我们对培养学生习惯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

“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愉快积极地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等。

一句话,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对于习惯的研究古已有之。

孔子说过: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王夫之认为“人性随习易”“习且与性成”“后天之性习成之”。

在当今,《叶圣陶文集》第1—25卷中,几十次提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说法。

叶老主张将养成教育贯穿在各个教育阶段乃至人的一生。

我校拟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本质和特点,找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习惯的本质与分类

(一)习惯的本质。

《辞源》最早把“习惯”写做“习贯”,有两种基本的含义:

一是指习于旧贯,习于故常;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

班固著的《后汉书》中《司马穰苴司马法上天子论》中有:

“习贯成,则民礼俗矣”。

现代汉语里对“习”字的解释有“习惯,习染”的意思,对“惯”字的解释有“习惯,习以为常”的意思。

就“习惯”一词的语义看:

是人在后天习得的,具有稳定性,一经形成不易改变。

雷伯在《心理学词典》中对“习惯”的解释是:

指一种习得的动作,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个人和社会群体两个层面上对习惯进行定义是比较完整的。

从个体这一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

从社会群体这一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习惯既是个体的重要属性,同时也是社会群体的重要属性,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由此,我们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界定为:

通过“习”某种东西,使它变成“常”的行为,而使之达到非常熟悉或自然的程度。

对个人则是表现为“恒常”的行为,而对社会则表现为“礼俗”或“社会风尚”。

并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不同方法的培养逐渐养成的,能使人充量发启,能把事做得妥善,能使公众得到福利,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等起积极作用,适应人的正常需要,做任何事情,遇到不同类的事情,总是往积极的、好的方面想,遵守社会公德,独具个体特色。

(二)习惯的分类

我们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将小学生良好习惯分成六类指标,即:

守纪、学习、礼仪、劳动、自护、卫生。

分低、中、高年级细化了每类的具体研究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详见《秭归县实验小学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序列细目》

1、守纪:

即严格自律,遵守规则,诚实守信。

我们按照个体层面和社会群体层面,分为社会性习惯和个体自律习惯。

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爱护公共环境、自觉遵守参与公共活动纪律等是必须共同遵守的社会性习惯。

个性自律习惯,如遵守课堂教学常规,遵守小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纪律等,这些习惯因个人具体情况而定,实施养成教育。

出此之外,我们拟订有《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

印发至每个学生的手中。

2、学习:

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

依据习惯对于人的价值和作用,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积极习惯和消极习惯。

凡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起积极作用的,适应了人的正常需要的,且对人具有正向价值一类的习惯就是良好习惯或积极习惯。

反之则是不良习惯或消极习惯。

如小学生在做完作业后能做到自我检查的习惯,这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提高其学习能力,这就是积极的良好习惯;如有的小学生做作业时,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不能专心致志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这就是一种不良习惯或称之为消极习惯。

还有智慧性习惯,则比较复杂,层次更高,需要较长时期的训练才能形成,这类习惯主要涉及的是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方面的内容。

比如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凡事三思而后行;遇到事情总是往积极的、好的方面想的习惯;实事求是的习惯;质疑、批判和保持理性的习惯,等等,这样一些比较复杂需要长期锻炼才能形成的习惯。

出此之外,我们拟订有《小学生学习习惯常规要求》,印发至各个年级。

3、礼仪:

待人友善,保护隐私,礼貌大方。

我们按照时间先后,分为传统性习惯与时代性(现实性)习惯。

那些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习惯,可以看成是传统性习惯。

如尊老爱幼的习惯、重大节日庆祝的习惯、谦让的习惯等,那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于以往习惯的习惯就是时代性习惯。

如乘电梯靠右站的习惯,乘车按次序的习惯等。

除此之外,我们建立了《小学生礼仪常规》。

4、劳动:

动脑动手,承担家务,自我服务。

我们依据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将其分为一般性习惯和特殊性习惯。

那些与人的一般能力要求相一致的习惯,如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给垃圾分类的习惯,环境保护的习惯,终身学习的习惯等称之为一般性习惯。

而那些与特殊技能和能力要求相适应的习惯,如利用文字想画面的习惯。

利用表象构图的习惯,注意劳动分配的习惯等,都可以看成是特殊性习惯。

5、自护:

遵守交通,活动自护,分辨是非。

我们依照人们日常活动主要领域进行分类,在校做个好学生,如勤奋读书,语言文明,行为规范,热爱班集体,尊敬老师,做好份类的事情,注意活动安全等;在家做个好孩子,按时上学和回家,按时做作业,按时睡觉,孝敬父母,不挑吃穿,不乱花钱,友爱他人等;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如遵守交通安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不玩火玩电玩鞭炮,遇见坏人灵活机动防卫等等。

6、卫生:

衣着整洁,手脚干净,讲究卫生。

按不同层次水平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意识性习惯。

动作性习惯主要是一些自动化了的身体反应和行为动作,比较简单,形成的时间较短,容易训练。

如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洗脸这样的一些习惯等。

意识性习惯主要是一些自动化了的意识反应和行为动作,往往是意识形成在前,动作行为在后,如看见垃圾主动拾起来,不乱刻乱画,不乱扔东西等等。

三、小学生习惯的培养

(一)小学生习惯培养的途径

1、加强课堂研究,落实习惯培养目标。

在实践与调查中,大量的家长认为,小学生要把良好的习惯培养放在首位,不论从他们的年龄特征、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对今后的影响,还是现实中学生的表现都应该如此,这正是孔子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学校教育的基本责任是教书育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良好素养的学生,不仅仅是靠学科知识可以圆满的。

叶老甚至认为“良好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而学校里学生大多在各自课堂,因而无论从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是从课程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看,“习惯培养”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良好习惯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落实,在不同的课堂中,我们要求老师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落实:

一是与学科教学同步的相关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其中也有两点,即学习习惯的共同要求和学科自身需要培养的习惯。

从共性来看,“课堂常规”可以囊括,如发言大胆、声音宏亮、作业书写整洁等,“共性”是各个学科均要教育与培养的内容,但我们还要求各学科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拟定了具体的要求与目标,学校编辑了《良好学习习惯常规要求》,如数学要养成验算的习惯、语文要养成自读自改习作的习惯,英语养成日常交际应用的习惯、科学要养成勤于动手实践的习惯等等,力争使习惯培养做到有彰可循。

二是在学科教学(即课堂)中培养做人做事的习惯,包括文明礼仪、健康等。

其实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这类习惯自始至终伴随在其中:

铃声一响是否快速进课堂,课前一支歌是否整齐洪亮,是否准备好了学习用品,立正行礼是不是规范,交(发)作业是否彬彬有礼、是否影响他人,听讲是否坐正、“三个一”做的如何、课中讨论活动是否守秩序等等。

这些虽与本学科关系不大,但从培养人的角度看,必须落实,因此,学校要求老师们将习惯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完成,备课中要有准备,上课中要有落实,教育教学工作大检查、教学展示或竞赛活动中,学校把学生良好习惯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有意识地引导老师们在关注课堂的同时,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得到生动、和谐、充分的发展,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加强班级组建设,齐心协力抓习惯。

研究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班级”在习惯培养中的重要组织作用,班主任是维系班级组织的重要纽带。

学校在现有的年级组、学科组、课题组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班级组”建设的目标要求。

班级组即由任教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科教师组成的集合体,它的领导是班主任。

加强班级组建设,构建以班主任为责任人的学科教师共同配合的育人共同体,重在形成合力,加强沟通,内容一致,目标一致,收到整体育人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要求科任教师当天向班主任报告情况,班主任随时了解情况,每学期初要共同研究班级目标,每月召开一次班级组工作会议,学期末班级组集中总结,在班级组建设过程中,学校明确提出了十二句话的框架要求,即:

学科教学各显个性(即从知识与能力体系看,学科教学各有自身的内容、特点及要求),良好习惯共同养成(即同一个班不同学科教师的共性任务)。

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内容相互渗透、借用,打破学科中心),学生活动尽量参与(即在学生中活动、发现、了解、引导,用身教去影响)。

德育教育齐抓共管(包括习惯在内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是需要合力才有效的),学生状况彼此联系(即相互沟通、掌握特点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教育方法相互切磋(对同一班级学生各学科如能共同研究方法将会更有效),班级管理共商大计(从学期目标、班规、措施、习惯培养的重点内容等方面形成共识,达到一致)。

学业负但整体控制(班主任是纽带,由她协调,统筹安排控制当日学生学业负担总量),心理障碍及时疏理(班级组成员都要当心理辅导员,特别是一“窍”不通时,其它成员要协作,及时解开疙瘩)。

特殊学生一齐帮扶(班级内的德困、学困、贫困、留守、单亲、残疾等各类情况的学生共同出力帮助,以使特殊学生不出“特殊”状况),全面发展共同努力(班级组成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班级和谐发展为目标,同心协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组成员还要做到三知:

一是知道班级的现状与近期目标;二是知道共同教育培养习惯的内容、方法与策略等;三是知道自身在班级建设、管理中的份量与作用,这样就有利于齐抓共管。

这样,学校从内部管理着手,狠抓“班级组”建设,无论你是领导还是老师,无论你是班主任还是非班主任,无论你是大学科老师还是小学科老师,无论你是一线老师还是后勤管理人员,实验小学全体教师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抓习惯。

(二)小学生习惯培养的方法

不良习惯的“优势”使人能自然自发地“吸收”并成为“习惯”。

良好习惯需要引导,需要约束,需要自律,需要坚持,作为教师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有人研究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在实际生活,远远大于这个数,实践中,我们以探究方法和内容为基础,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认知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以“知”为基础,知是行的前提,行是对知的检验,知行统一才能化为血肉成为习惯,这是叶老的观点。

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我们坚持以班队活动课、品德课教学、少先队活动等为阵地,以“红领巾电话台”、“红领巾广播台”、“校园厨窗”、“班级板报”等为信息窗口,采取环境熏陶、学习渗透、专题讲座、活动明理、游戏歌谣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如:

一年级新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老师在教学中就经常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歌谣形式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进行改编,来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对孩子们进行恰到好处地认知指导,使他们自觉愉快地朝着规范行为方向努力,有的老师将课堂规范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改编成歌谣让学生记诵,这些歌谣节奏平稳,琅琅上口,好读易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而且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行为,对照规范查找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当然,加强学生的认知指导方法很多,有的班级根据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等特点,开展多种活动,用集体的力量去磨合自我意志,让学生学会文明交往的基本礼仪:

如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三年级老师专门设计了“明星小队”的评比活动,根据学生良好习惯评价细目,分别从守纪、卫生、自护、礼仪等六方面进行竞赛,看谁能最先成为本班“明星小队”,这样整合了团队的力量,大家相互促进、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大大增强了小组内的合作共进精神。

指导做有益游戏。

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比比谁的办法多”活动,请大家集思广益,确定游戏种类,如何文明游戏,这样,同学们课下不仅有得玩,而且玩得好,玩得文明。

开展“争当百小明星”活动,每周针对一种行为提出具体要求,通过每日督察,每周总结,每月评比,每期颁星的活动,有意识纠正学生行为习惯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有的老师运用“故事明理法”,有的老师运用“摆事实讲道理法”,有的运用“创设情境明理法”,有的运用“辩论明理法”等等,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采取了很多合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明白其道理。

2、细化要求。

上课时间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讲?

课余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学习与玩的关系?

在家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父母喜爱的好孩子等等,对学生来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于各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要求不是很具体。

因此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及对社会生活涉足的范围,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从遵守规则、学习、礼仪、劳动、自护、卫生六个方面列出了“习惯养成训练点”,将这些行为规范细化成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

并把它们印在学校的《小学生行为手册》上,作为相关学习与训练的内容,同时印在《学校安全手册》上,作为教师教学与研究的校本教材。

这样,学生、教师有了学习、教学的依据,家长也明确了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更好地进行针对性地教育与培养。

3、强化训练。

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守纪习惯,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月定为行为习惯训练月,严格按照《秭归县实验小学习惯培养教育内容序列细目》上的要求强化训练,一年级老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开学一个月内,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和使用等习惯进行训练。

训练学生坐姿,要求他们记住六个字:

“头正、腰直、脚安”。

老师与学生约定了一些常用口令,如:

“一、二、三!

”学生就能习惯性地条件反射:

“向前看!

”或是老师以特定的动作手势,如轻拍学生的后背,摆好手臂,示范正确坐姿予以提示,学生就能端正坐好,不会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写字时,老师常常提醒他们:

“写字做到……”,通过训练,学生立马回答:

“三个一”,并能迅速纠正不正确姿势,经过反复提醒,多次训练,孩子们就养成了正确的书写习惯了。

习惯训练时,低年级老师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进行,中高年级多以活动体验、疏导结合为手段强化进行。

如:

中高年级开展了多种阅读训练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一)班坚持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将周二的课后整理时间、每周四、周五的晨会课定为本班集中读书、读报、汇报交流时间,交流同学们一周来的阅读信息与感受,评比一周最佳积累本,最佳积累明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六(三)班开展“以书会友”活动。

班上设立了“图书吧”,学生广结书缘,成立“书友会”,将那些有良好读书习惯的同学组织到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畅谈人生理想,拓展阅读空间。

还有的班级注重收集传统文化精髓——格言警句、优秀古诗文等,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感染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五(3)班长期坚持“每日一格言”活动。

在班上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本“拾贝录”,同时在黑板右测开辟“我最欣赏的一句话”的“开心屋”,把自己最欣赏的、感悟最深的格言警句、古诗文记在“拾贝录”和“开心屋”内,全班学生每天轮流记载,并利用当天晨会时间开展警句格言推荐活动,诠释格言意义。

4、营造氛围。

营造氛围法是指创造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来教育学生的方法,在具体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情,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全校师生人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体,人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育实践者,学校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育人氛围:

一是营造习惯培养物质环境。

学校力争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教学楼大厅内写有醒目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及时须自律,养成好习惯”十六个大字;教学楼道口有“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的温馨提示;教学楼道内有“请靠右行”、“请讲普通话”、“不要乱丢乱扔”等习惯用语;学校绿化带内有“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等文明用语;学校主席台前有“博学、善问、明辨、慎思、笃行、守恒”至理名言;学校橱窗内开辟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专题板报;教学楼内悬挂有名人画像、学生书画展;教室内的黑板报上有“我的好习惯”专栏等,更具特色的是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学校播放的特色放学曲——在旋律优美的萨克斯曲中插入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语,让学生在享受美的旋律的同时接受教育,学生每天都沐浴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良好习惯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二是营造习惯培养精神环境。

除了利用物质环境育人外,更重要的是利用精神环境熏陶人,精神环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氛围,它具有强大的能量,它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影响学生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行为,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十分有利,学校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采用了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1、每周通过“国旗下讲话”讲习惯、讲长征精神、讲家乡名人故事等,学校政教处每学期都要根据不同的专题开展讲话活动,让好习惯不知不觉的、悄悄的、一点一滴的渗透进孩子的心田。

2、学校要求每月至少利用一次班队活动议习惯,有的班级以良好习惯培养为中心,展开讨论,总结自己身上的好习惯,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分析这些不良习惯形成原因,探讨矫正不良习惯方法;有的班级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借助《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考评手册》评价学生习惯,找出存在问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

3、采用周记或日记的形式,在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我的好习惯”记事活动,有的记载好习惯带来的快乐,有的记载不好习惯带来的困惑,这样,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强化自律,逐渐形成好习惯。

每学期,学校还要为拥有好习惯的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好习惯,须自律”大型展览活动,把好习惯经验及照片张贴到展示栏内,让全校师生来参观,学生一有时间,便挤在展牌前参观学习,找一找我们班有谁?

谁的习惯最好?

……在这种浓浓的比、学、赶、超的氛围中,孩子们的自律意识更强了,身上的好习惯渐渐多了。

4、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或庆祝活动,如:

本学期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开展了“以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运用“诚信讨论”、“诚信评价”、“评选诚信小标兵”“感恩讨论”“百小公民实践活动”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少先队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修正、自我完善。

5、全校师生一起创编“习惯童谣”,编辑《习惯童谣》集,并利用校本选修课时间师生一起学童谣,游戏时师生一起唱童谣,将习惯培养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5、情感沟通。

常言道:

“情通则理达”。

情感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是知转化为行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相继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校长信箱”、“班主任信箱”,开通了校长热线电话,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大队辅导员为心理辅导老师,在集会时告诉所有学生,谁有高兴、难过、委屈或是困惑,只要愿意,可以用书信、电话或谈心的方式与老师交流,校长带头向学生郑重承诺:

你们反映的情况一定要调查,你们的困难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的信件一定会回复。

校长、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定时打开信箱或到心理咨询室,按时回信,按时值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诚意的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真心诚意的想帮助他们。

“信箱”里的信起初试探性的一、两封变成了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学生主动向我们敞开了心灵的那扇窗,与我们谈困惑,给我们提建议等,这样,我们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了,许多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有的老师采用谈话法、QQ聊天法、Email书信交流法,还有的老师用笔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等等。

附:

向承凤老师的教育随笔:

“笔”架起了我与学生沟通的桥

    提起杜金瑞,我的思绪就油然的多起来……这孩子很聪明。

本学期,分到了我带的班里,从此便认识他。

他平时也不怎么爱学习,上课时总爱扒在桌子上,要么吃东西,要么坐在那车前车后与同学讲话,作文写几句话,有的句子还要重复好几次,老师的批语,从不去看,不在乎什么批语,不把学习放在心上。

记得一次写人的作文,他写她的妈妈长着鼠眼,蒜头鼻,三瓣嘴,平时最管他学习,要么打、要么骂……还写道他妈骂他时的样子:

眼睛瞪得大大的,嘴撮得很长,像是要吃掉他似的……,他妈妈看了哭笑不得。

        ……

    记得愚人节那天,他找到我对我说:

“老师,今天我们班里热闹极了。

每个学生都在处心积虑的愚弄别人,同时小心翼翼的提防着别人的愚弄。

上午还有您的课呢,您可要小心呀!

   我跟往常一样,拿着语文课本,走进教室,与学生一起朗诵课文,不知不觉,一节课完了,下课后,我的备课本里夹了一个作文本,是杜金瑞的,我随心打开作文本看看,嘿!

一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老师,听说愚人节被愚弄的人将会一年幸福,是真的吗?

老师,祝您一年、一生都幸福快乐!

   看着作文本上漂亮的字迹,看着这些温暖的句子,我的心头略过一阵感动,我简直不能把那么多错事和眼前这样一个聪明活泼又那么关心人的孩子联系在一起。

但联想早上他对我说的话,我是不是被他愚弄了呢?

好,就当是被他愚弄了吧,一定要借此机会,与他沟通,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立刻提起笔给他写下了下面的话:

    杜金瑞,谢谢你!

老师想告诉你:

有一个男孩迷失在一个烟雨迷朦的春季,他一个人没有方向地蹦跳着笑着往前走,全然不顾他身后的许多人在为他着急。

为此,父母的表情里写满的阴雨,班主任的脸上常挂满泪珠。

都说男子汉志坚如刚,志远在四方,可我看不到他的志向;都说男子汉心阔如海,胸容天地,可他却常常为些小事而不能自制;还说男子汉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