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712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x

《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x

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

 

篇一: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报告模板》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实习总结报告

姓名杨秋凤

学号2012210396

指导老师实习时间12月23日至

实习名称地形图测绘实习

班级测绘122

谷双喜

12月29日评定成绩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制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2012210396杨秋凤

、实习目标

巩固和复习《现代测量学》和《现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掌握测绘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等)和测绘成图软件Cass的基本操作。

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学会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的技巧。

、实习内容

1)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4学时,实验小组由4〜5人组成

水准仪1套,全站仪1套,木桩和小钉若干,水准尺一根、,小钢尺一个

3.在实验场地选择一条闭合导线(3〜4站),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

4.实验结束后,进行三角高程导线计算、碎部点计算并绘制图形,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

2)测区概况及外业数据采集

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图根导线测量都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但就在进行图根导线测量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图根导线测量带来了一定难度。

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荆州市区的天气状况以晴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气温也一直在12--25度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外业数据采集

图根控制测量

确定测区范围、边界、地形、地物然后在测区选定由3〜4个导线点组成的

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下木桩,钉上小钉标定点位,绘出导线略图。

1,四等水准测量

(一)使用设备

DS3水准仪,47、48水准尺一对,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薄,铅笔,计算器。

本小组共有成员4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2人为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另外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在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

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

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注意事项

1.读取竖直角时,指标水准管气泡要居中,水准尺要立直。

2.每测约20个点,要重新瞄准起始方向,以检查水平度盘是否变动。

3各项限差

图根控制测量方法采用图根三维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既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6个点作为控

制点,并用油漆画①作为标记,由这6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点连线方向做为正南正北方向,给其中一控制点赋予坐标值(1000,1000,100)。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1个,反射棱镜2套。

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一测回观测,而三角高程测量时采用对向观测。

在移站的过程中,采用三联脚架法,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在图根控制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两人负责棱镜,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B,距离S,竖角a,仪器高i,目标高u。

迁站时,点i和点i+1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则安置棱镜,再将第i-1站的仪器迁到第i+2站,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限差要求

(1)边长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l/4000。

(2)对中误差应小于±2mm。

(4)图根导线的角度闭合差限差按?

40n计算(n为测角数)。

(5)三角高程线路闭合差限差?

40D(mm)。

(6)对相观测高差或单向两次高差较差w0.4S(mm)。

3)碎部测量作业过程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

级”、“步步有检核”的原则。

每次作业顺序为确定测站点。

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

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坡或山顶,以避免

经常迁站。

架设仪器。

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

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

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立棱镜,测量读数。

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每个碎布点保持间距35-45米左右。

实际碎部点间距大多在35米左右,符合精度要求。

全站仪能够自动保

存数据,读数较快。

一般有两到三人负责立棱镜,其中两人同时立镜。

记录。

本次外业数据采集作业采用的是无码作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集数

据速度快,缺点是只能是采集数据,无法对数据的性质进行分类记录,所以在观

测同时要进行草图的勾绘,如山脊线、山谷线、探槽等特殊数据就要在草图上记录下来,以便内业作业。

一般由一人主测,另一人勾绘草图

测站点检验及校和。

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300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和。

检和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五、内业成图

内业成图方法

1)方法简介

在外业无码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CASS1软件进行成图。

成图比例尺为12000和11000。

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号利用要正确。

所成的电子地图进行了严格分层管理,可出各种专题地图的要求。

图形格式为DWG格式

2)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篇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把课堂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熟练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外业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具备从事测绘工作的初步素质。

掌握大比例尺绘制的全过程,如1:

500的地形图从图根控制到绘制地形图的全过程

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集体协作的精神,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的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贮存。

.实习任务

绘制图幅为50X40cm2,比例尺为1:

500的地形图一张。

完成400—600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工作,掌握其全过程

了解水准仪、全站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实习流程

探勘测区,选好控制点,领取水准仪和其他配套工具,并对仪器进行检核

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实习步骤及水准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做好出测前的仪器和人员的安排。

水准控制测量,测出各控制点的上、中、下丝读数,并记录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计算出各点高程,核算超出误差重测

使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导线外业,测出各控制点的角度和距离

导线内业计算,计算出各点的坐标

大比例尺地形图碎步测量。

使用全站仪和小平板对碎步点进行绘制

实习报告的编写

10.报告考评及工作总结

4.实习安排

人员的安排每个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测量安

排工作。

组长对组员安排有致,做到充分利用。

时间安排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任务。

测量任务的安排按照流程进行。

5.测量中要具体做到

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用途,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明白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是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仪器误差这是仪器本身在制造的过程过程中它的精度所决定的,属于客观误差来源。

(2)观测误差由于测量者的技术及水平的限制,造成的观测误差属于主观误差来源。

(3)外界影响误差测量是处于外界环境之下的工作因此或多或少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大气折射、地球曲率、地面沉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很难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要求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测量者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数据处理方法减少误差。

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

、“先控制后碎部

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还能提高测量的效率。

6.实习内容

测量顺序

首先,进行仪器检校及踏勘选点,将控制点选在空旷、土质坚硬并且相邻点可以通视处点位选定之后,应立即画—个“十”字作为标志,并编写点号与组别,同时绘制“点之记”。

其次,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获得图根控制点的高程。

再次,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的测量(平坦地区量距方便的情况下一般布设闭合导线)。

1)以两个测回对水平角进行观测;

(2)边长测量,是利用全站仪来观测的,一般每两个控制点间的平距进行往返观测;{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

3)平面坐标计算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

闭合差分配,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各控制点的平而坐标

最后,完成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

(1)抄录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展绘到图上;

(2)进行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测量方法

(1)了解测区的基本地形条件,根据测区的范围及大比例尺(1500)测图要

求,确定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进行选点。

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地势平坦,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相邻导线点之间应该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

点位选定之后,应画—个“十”字作为标志,并编写点号与组别。

等外水准测量,用水准仪沿路线设站,单程施测,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6mm,路线容许高差闭合差

为?

40Lmm(或?

12nmm),式中L为路线长度的公里数,n为测站数。

在每个控制点上用全站仪观测2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2〃,两测回

互差不大于38〃。

用全站仪对个导线边长进行往返观测,要求其相对误差小于1/3000。

利用小平板仪与全站仪进行碎部点的观测与地形图的绘制。

进行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精度要求

(1)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

数不大于6mm,路线容许高差闭合差为?

40Lmm(或?

12nmm),式中L为路线长度的公里数,n为测站数。

同一边往、返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4D厘米(式中D为以百米为单位的边长);路线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

4?

Dn厘米(n为边数)。

(2)全站仪观测2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2〃,两测回互差不大于38〃。

用全站仪对个导线边长进行往返观测,要求其相对误差小于1/3000。

(3)抄录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展绘到图上,要求控制点间的图上长

度与坐标反算长度之差不超过0.3mm。

站点经纬仪对中偏差应小于5mm,以较远的点作为定向点并在测图过程中随时检查,经纬仪法测图时归零差应小于4'。

对另一图根点高程检测的较差应小于0.2h(h为基本等高距)。

跑尺选点方法可由近及远,再由远到近,顺时针方向行进。

所有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都应立尺。

地形点间距为30m,视距长一般不得超过80m。

篇三:

《地形图测绘实习_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深化对《数字测图原理》课程的理解,具体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熟练掌

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软件的应用。

2,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个方面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5,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每小组施测一条约600m的四等水准闭合路线。

2,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图根导线测量任务。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9月7日起,共为时30天,实习具体内容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东校区,对一条长约600m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所包含的区域中应有图书馆,运动场,实验楼等学校的主要地物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图根导线测量都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但就在进行图根导线测量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图根导线测量带来了一定难度。

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荆州市区的天气状况以晴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气温也一直在12--25度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三、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各类测站的选择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选取3个普通水准标石作为固定点,将整个闭合回路分为6个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之间距离应适中。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一套S3水准仪

各项限差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黑红面读数差黑红面高差之差高差闭合差i角误差

<80m<0mwiO.OmwOmm切mmw±lmm<20〃

2,地形图测绘

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方法采用图根三维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既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6个点作为控制点,并用油漆画①作为标记,由这6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点连线方向做为正南正北方向,给其中一控制点赋予坐标值(1000,1000,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