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用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7136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用卷.docx

《学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用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用卷.docx

学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

(二)

地球上的大气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中曲线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曲线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B.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C.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D.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解析:

辐射量最大的为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到达地表被吸收,因此,②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答案:

A

2.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而地面辐射量的大小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密切相关。

答案:

B

3.④曲线表示的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

A.地势较高B.下垫面为冰川地面

C.空气稀薄D.气候干燥

解析:

南极地区被大面积的冰川覆盖,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高。

答案:

B

  下图为7~9月南京市各观测点的温度日变化特征图。

读图,回答4~6题。

  注:

夫子庙位于南京市中心区,浦口位于南京市郊区,紫金山为南京海拔最高点,玄武湖为南京市区内一湖泊。

4.下列时段中,南京市热岛效应强度最高的是

A.8h~9hB.12h~13hC.18h~19hD.2h~4h

解析:

2h~4h夫子庙与浦口之间的气温差最大,热岛强度最高。

答案:

D

5.热岛效应对南京市区的影响可能是

A.居民取暖费用支出减少B.水资源供应充足

C.暴雨频率增加D.雪灾频率减低

解析:

热岛效应将使城区大气对流旺盛,暴雨频率增加。

答案:

C

6.紫金山和玄武湖同位于南京市区,但日最高气温却低于郊区的浦口,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人口密度B.下垫面C.纬度位置D.距市中心远近

解析:

紫金山海拔高,导致其日最高气温较低;玄武湖水的比热容大,升温的速度慢、幅度小,导致其日最高气温较低;均属于下垫面对气温的影响。

答案:

B

  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1月和7月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度差为0℃或2℃),回答7~8题。

7.对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A.地形B.纬度C.海陆分布D.洋流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因此,对其影响最大的是纬度。

答案:

B

8.a地7月气温可能是

A.29℃B.27℃C.25℃D.23℃

解析:

a地位于河流分水岭,其海拔较高,结合7月闭合等温线的数值可以判断,a地气温在26℃~28℃之间。

答案:

B

  Ⅰ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Ⅱ图为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9~12题。

9.图中a、b、c、d表示的气压带依次为

A.副热带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D.赤道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解析:

根据图例及各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可知,a、b、c、d表示的气压带依次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答案:

B

10.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日可能为夏至日,乙日可能为冬至日B.O、N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C.地球自转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

解析:

以b气压带为例:

甲日时,b气压带完全位于30°N以北,可能为夏至日;乙日时,b气压带完全位于30°N以南,可能为冬至日。

O地终年受西风的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N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的共同影响,为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①地。

答案:

A

11.气候资料图中,与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M地位于0°~10°N之间,可能为热带雨林气候,而气温和降水特征最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的是④地。

答案:

D

12.乙日所属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B.我国华北平原的盐碱地处于淋盐期

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D.我国南部沿海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解析:

乙日可能为冬至日,所属季节应为北半球冬季。

该季节,亚洲大陆内部受纬度位置、距海远近、亚洲高压及大陆气团的影响,气候具有寒冷干燥的特点;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我国冬季蒸发微弱,华北平原的盐碱地盐分相对稳定;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

答案:

C

  下图为2013年7月25日8时~7月26日8时全国高温预报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造成图中甲、乙两区域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甲——深居内陆,植被稀疏;乙——暖锋影响

B.甲——高气压控制,沙漠地表;乙——暖锋影响

C.甲——盆地地形,高气压控制;乙——反气旋控制

D.甲——深居内陆,盆地地形;乙——反气旋控制

解析:

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天气出现在夏季,主要是受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控制而形成;甲地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大陆性气候强,夏季太阳辐射强,增温快,出现高温。

答案:

D

14.下列地区中最可能会产生降水天气的是

A.塔里木盆地地区B.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

C.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D.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解析:

图中乙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其高温主要受夏季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受其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普遍高温炎热,干旱少雨,塔里木盆地地区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晴热天气;而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北部和西北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受来自西南暖湿气流与西北冷气流的交汇影响,易形成阴雨天气。

答案:

C

  图示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

读图,回答15~16题。

     a            b

15.当你假期坐船旅行,不幸处在该台风的控制区域,请问最危险的是

A.Ⅰ地B.Ⅱ地C.Ⅲ地D.Ⅳ地

解析:

在图示台风四区域中,结合台风移动方向可知,Ⅰ地受台风影响时间最长,危险最大。

答案:

A

16.b图中你选择的逃生路线(虚线箭头)应该是

A.甲路线B.乙路线C.丙路线D.丁路线

解析:

逃生路线应选取逃离台风最短的路线。

答案:

B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7月最为盛行

B.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

C.乙风1月最为盛行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解析:

澳大利亚西北部是重要季风区之一。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由北半球东北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形成西北季风;冬季(7月)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形成东南季风。

答案:

D

18.丙地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丙地应为热带草原气候;该地虽然受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交替控制,但发育的植被为热带草原。

答案:

C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3年1月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19~20题。

19.在4日14时~5日8时期间,图中风向变化幅度最大、最明显的是

A.②B.③C.④D.⑤

解析:

判断风向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过该点作等压线的垂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北半球向右偏45度左右即是该点的风向。

据此可判断,图中③点4日14时风向为西北风,5日8时为北风,风向变化最明显。

答案:

B

20.在4日14时~5日8时期间,①地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B.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

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D.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解析:

①地气压4日14时为1028~1030百帕,而5日8时为1026~1028百帕。

一天中下午2时(即14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高压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一般天气晴朗。

答案:

B

  下图为乌鲁木齐和昌吉市≥10℃的年积温变化图(单位:

℃/年)。

读图,回答21~22题。

21.导致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不同区域积温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B.植被C.地形D.河流

解析:

该区域南部为天山山脉,北部为准噶尔盆地,地势南高北低,因此,地形是造成该区域积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22.图示期间气候的变化对该地区棉花生产的影响是

①适宜棉花生长的上限降低 ②适宜棉花生长的上限升高 ③该区域棉花生产产量增加 ④该区域棉花生产产量下降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由近几十年该区域积温变化趋势可知,该区域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积温增加导致适宜棉花生长的范围变大,分布上限升高,更有利于棉花的生产,使棉花产量增加。

答案: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综合题(共56分。

23.(14分)济南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   线,试说明理由。

 

(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图,试说明其主要理由。

 

(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答案:

(1)A(1分) 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时低。

(4分)

(2)B(1分) 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气温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

再加上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升温、降温慢,所以昼夜温差小。

(4分)

(3)新疆多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4分)

24.(14分)下图为2012年9月份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图中H为高气压、L为低气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9月20日和21日赣州的天气状况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图示21日赣州的风向是    ,说明其两日风力大小的变化及判断理由。

 

(3)简述L1发展强烈时给所经地区带来的天气现象及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天气状况:

20日气压较低,气温较高,天气晴好;21日气压升高,风力增大,气温降低,出现阴雨天气。

变化原因:

20日冷锋过境前,赣州受暖气团控制;21日赣州正值冷锋过境(或受冷锋影响)。

(4分)

(2)偏北风(西北风)(1分) 风力大小变化:

21日的风力大于20日。

(1分)理由:

21日的等压线比20日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

(2分)

(3)天气现象:

有可能带来大风、强降水和风暴潮(或狂风暴雨)。

(2分)

有利影响:

丰沛的降水使陆地上的淡水得到补充(或使地下水、地表水得到补充),缓解高温和旱情等。

不利影响:

毁坏农田、树木,毁坏道路、房屋建筑等设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

(4分)

25.(14分)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水平衡分布地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年蒸发量最大的是    地,其蒸发量约为    毫米。

 

(2)指出甲所在半岛水平衡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3)指出图示区域最主要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

答案:

(1)③ 2200(2分)

(2)特征:

水平衡大致自西向东由盈余过渡到亏损,且大部分地区水平衡值为负值。

(2分) 原因:

西部沿海地区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十分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中东部地区虽然降水也较丰富,但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导致其水分亏损。

(4分)

(3)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2分) 成因:

每年雨季(5~10月),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湿润的气流影响该区域,炎热多雨;旱季(11月到次年4月),图示区域受从亚欧大陆蒙古高压吹来的东北风的控制,降水稀少。

(4分)

26.(14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候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甲图反映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

请从气候变化角度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乙图反映了我国近30年来,气温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

(3)根据丙图,说明我国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4)全球气候变暖与CO2等温室气体增加有直接关系。

你认为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可以减少CO2?

答案:

(1)关系: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均发生在寒冷时期。

(2分)原因:

在寒冷时期,我国北方气候比正常年份干旱,多旱灾,导致草原界线向南迁移,以游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需要推进到比较湿润的地区。

(4分)

(2)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分)

(3)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中纬度地区变暖明显,低纬度地区气温上升幅度要小。

(2分)

(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改善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使用能源等。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