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大厦后张法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6599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投大厦后张法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建投大厦后张法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建投大厦后张法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建投大厦后张法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建投大厦后张法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投大厦后张法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docx

《建投大厦后张法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投大厦后张法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投大厦后张法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docx

建投大厦后张法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2

2.1.工程简介2

2.2.结构设计要求2

3.施工计划及准备4

3.1.劳动力计划4

3.2.机械设备计划4

3.3.材料计划4

3.4.技术准备6

4.施工工艺及措施7

4.1.施工工艺流程7

4.2.施工工序及注意事项7

4.2.1模板支设7

4.2.2波纹管安装8

4.2.3混凝土施工要求8

4.2.4预应力布筋要求9

4.2.5预应力钢绞线制作、穿束13

4.2.6预应力钢绞线张拉14

4.2.7孔道灌浆、封锚17

5.质量保证措施19

5.1.分项工程检验计划19

5.1.1预应力钢绞线19

5.1.2预应力锚具、夹具19

5.1.3预应力用塑料螺旋管20

5.1.4混凝土、水泥浆和外加剂20

5.1.5主控项目(检查数量均为全数检查)20

5.1.6一般项目(检查数量均为全数检查)20

5.2.质量保证体系21

5.3.质量问题的解决21

5.4.成品保护22

5.5.质量记录22

5.5.1原材料、锚具质量证明22

5.5.2施工记录、验收报告22

6.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23

6.1.基本规定23

6.2.危险物品的使用23

6.2.1氧气瓶、乙炔瓶的安全要求23

6.2.2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要求23

6.3.钢绞线制作安装张拉23

6.4.灌浆24

7.环境保护措施25

7.1.环境因素的识别25

7.2.环境污染预防25

7.2.1扬尘控制25

7.2.2噪声控制25

7.2.3固体废弃物控制26

7.2.4各种油品、易燃危险物品管理26

7.2.5施工用水管理26

1.编制依据

Ø中义市建投大厦工程施工图纸

Ø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各类规程、规范及验评标准。

Ø现场踏勘资料。

Ø我局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有关规定,以及长期从事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

Ø项目管理达标手册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中义市新区建投集团有限公司大厦建投项目位于贵州省中义市新蒲新区西区。

用地南侧紧邻高新快线,东临一条20m宽府前路,北临环保局用地,西临自然景观山地。

基地呈不规则形状,东西最长约625m,南北最长约550m。

总用地面积为289400.61㎡,规划总建筑面积182725.0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0254.8㎡,地下建筑面积45258.51㎡。

本项目为大型办公建筑,由3栋不超过50米的高层办公室、1栋单层会议中心、1栋接待中心及单层地下室(包括2个食堂)组成。

工程名称:

中义市新区建投集团有限公司大厦建投项目

工程地点:

中义市新蒲新区西区

建设单位:

中义市新区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

监理单位: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地勘单位:

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研究院

2.2.结构设计要求

栋号

层数

结构形式

屋面结构高度(m)

1号楼

地下1层,地上11层

框架-剪力墙

46.75

2号楼

地上6层

框架

21

3号楼

地上6层

框架

21

地下室及会议中心

1层

框架

地下室层高为5.1、7.3、10.3

本工程地下室15-20/A-D、25-30/A-D、15-19/F-J、26-30/F-J、21-24/G-L区域部分梁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详地下室梁图)。

预应力梁表:

构件名称

净跨(mm)

钢绞线束根数

梁截面尺寸(mm)

起拱值

YL1

(2)

41450

1×16Φs15.2

300×1600(1300)

跨度的1‰

YL2

(1)

24500

1×14Φs15.2

300×1600

跨度的2‰

YL3

(1)

24600

1×14Φs15.2

300×1600

跨度的2‰

YKL1

(2)

41450

1×14Φs15.2

400×1600(1300)

YKL2

(1)

24500

1×14Φs15.2

400×1600

YKL3

(1)

24600

1×17Φs15.2

400×1600

预应力梁采用Φs15.2mm、抗拉强度1860MPa的低松弛钢绞线,混凝土等级为C40。

张拉锚固体系采用符合国家规范和质量要求Ⅰ类夹片锚具及其配套的锚垫板及螺旋筋,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采用金属波纹管,波纹管内径A90。

孔道灌浆采用52.5普通硅酸盐纯水泥浆,掺复合微膨胀剂兼减水缓凝作用,水灰比≤0.35,强度等级≥35,灌浆应确保饱满密实,外加剂不得含有对预应力筋有侵蚀性的氯化物,硫化物及硝酸盐等。

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值100%并满足张拉条件后方可进行预应力筋张拉,预应力部分的模板必须待张拉灌浆完毕且其强度≥M25后方可拆除。

预应力梁支模时需起拱的应按照设计要求起拱。

3.施工计划及准备

3.1.劳动力计划

序号

岗位

人数

分工

1

分项工程负责人

1

全面负责预应力工程的施工

2

张拉技术负责人

1

负责方案编制、张拉过程的技术工作

3

张拉指挥

1

协调各机械设备统一工作

4

质检员

3

施工质量检验、填写并收集质量记录

5

安全员

2

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6

试验员

2

负责原材料复试、制作试块

7

机械管理员

1

负责检查机械运转是否正常

8

张拉工

15

负责锚具、千斤顶的安拆及张拉

9

模板工

30

负责模板支设、拆除

10

钢筋工

40

负责螺旋管安装、非预应力筋绑扎

11

混凝土工

10

负责混凝土浇筑、灌水泥浆

12

油泵操作工

5

负责油泵的操作、记录油压

13

机修工

1

负责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

14

架子工

20

负责搭设脚手架、安全防护架和网

15

机械工

3

负责机械设备安装、排除故障

16

电工

2

负责为用电设备接电源及电路维护

17

杂工

10

负责穿钢绞线、搬运材料设备、清孔等

3.2.机械设备计划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钢筋切断机

5.0

4

2

穿心千斤顶

YCW250

6

3

高压油泵

ZB4-500

6

4

油压表

1.5级

6

5

压浆泵

1B3C

3

3.3.材料计划

1、钢绞线:

采用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ΦS15.20mm,标准强度fptk=1860N/mm2,钢束控制张拉力σcon=0.75fptk=1395MPa,公称直径D=15.20mm,公称面积Ap=139mm2,弹性模量Es=2.00×105MPa(实际检测值)。

构件名称

钢绞线束根数

下料长度(m)

重量(kg)

YL1

(2)

1×16Φs15.2

764.1

13692.7

YL2

(1)

1×14Φs15.2

612

9596.16

YL3

(1)

1×14Φs15.2

307.2

4300.8

YKL1

(2)

1×14Φs15.2

172

2696.96

YKL2

(1)

1×14Φs15.2

157.2

2464.9

YKL3

(1)

1×17Φs15.2

78.6

1496.5

合计

2091

34248.064

2、金属波纹管:

采用内径A90钢带波纹管,且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检验进场,见下图:

圆形金属波纹管规格要求:

3、锚具:

采用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产OVM15系列,包括锚板、夹片、垫板(铸钢件,成品)和螺旋筋,见下图:

3.4.技术准备

本工程需要满足的强制性条文详见下表,施工之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管理及施工人员学习掌握有关强制性条文和施工方案。

序号

标准编号

条文编号

内容简介

1

GB50204-2002

6.2.1

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

GB50204-2002

6.3.1

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

GB50204-2002

6.4.4

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

4

GB50204-2002

7.2.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

5

JGJ85-2010

3.0.2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中预应力筋的总应变确定。

锚具效率系数不应小于0.95,预应力筋总应变不应小于2.0%。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破坏形式应是预应力筋的破断,锚具零件不应碎裂。

夹片式锚具的夹片在预应力经拉应力未超过0.8fptk时不应出现裂纹。

4.施工工艺及措施

4.1.施工工艺流程

4.2.施工工序及注意事项

4.2.1模板支设

1、锚垫板固定在模板上,孔道用泡沫塑料封闭。

在确定梁钢筋、模板和波纹管位置、尺寸准确无误后,方可关梁边和端模板。

2、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支撑系统应与次梁、板分开,便于张拉前拆除预应力混凝土梁以外其余的模板和支撑系统,保持预应力混凝土梁底模板和梁的支撑系统。

3、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起拱高度详预应力梁表。

4.2.2波纹管安装

1、非预应力钢筋骨架绑扎后,穿螺旋管(波纹管)。

为保证波纹管埋设高度,每米需设A10的托架筋。

2、波纹管用大一号管连接,接头处用防水胶带缠绕三层,防止水泥浆渗入管内,阻塞孔道,详见下图

3、锚垫板与梁端面必须在一个平面,垂直于孔道轴线,并固定于梁端模板和梁端主筋上,不得松动。

梁端部可采用螺旋筋或C12钢筋网片以防止端部混凝土破裂,共6片,间距70mm,配置与紧贴局部受压筋以外(如下图所示),泡沫塑料将喇叭口堵严,防止掉进杂物。

端部抗劈裂钢筋网片

4、波纹管在梁内呈曲线设置,安装完毕后再放置梁内拉结筋。

4.2.3混凝土施工要求

1、张拉端及固定端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严禁漏振,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浇捣混凝土时,避免振动器直接砸撞预应力波纹管。

2、混凝土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并振捣密实,作好现场养护,以防止出现早期裂缝,混凝土初凝前应扫压混凝土表面,减少沉缩裂缝。

4.2.4预应力布筋要求

1、预应力布筋时,严格按图施工,钢筋数量级质量及种类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2、严格按设计要求曲线形式布筋,保证在垂直方向上各控制点高度达到设计要求,曲线要平滑,反弯点位置按图施工。

(各预应力梁筋配置图如下)

YL1预应力筋配置图

YL2预应力筋配置图

YL3预应力筋配置图

 

YKL1预应力筋配置图

 

YKL2预应力筋配置图

YKL3预应力筋配置图

3、铺筋时必须与水、电、空调等专业密切配合,尽量避免电气管线及上下水管道影响预应力筋垂直位置。

4、张拉端之锚具、承压板须有可靠固定,并须保持张拉作用线与承压板面垂直,预应力钢绞线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4m。

5、预应力如有波纹管破损者,必须修复,在固定非预应力筋时如有焊接工作严禁烧伤预应力筋及波纹管。

6、张拉端板面筋应局部加强。

(如下图所示)

张拉端板面筋加强大样图

4.2.5预应力钢绞线制作、穿束

1、将钢绞线按下料长度切割下料,在两端头部50mm处用钢丝绑扎以防端部松股。

2、采用人工、后穿束方式将钢绞线逐根穿入孔道,穿入后来回拉拨几次使其通顺,防止钢绞线互相缠绕。

每根钢绞线两端应作对应标记,同一根钢绞线在锚板上的位置相同。

3、穿束前再进行一次外观检查,特别注意钢绞线端部松股的不能使用,表面污物清除干净,注意梁两端外伸长度应对称一致。

(如下图所示)

预应力束定位图

4.2.6预应力钢绞线张拉

1、张拉工艺流程:

穿入工作锚板→塞紧工作锚夹片→穿千斤顶→穿工具锚→塞工具锚夹片。

2、千斤顶安装:

首先搭设操作台和千斤顶吊架,高压油泵、灰浆泵安装在楼面平台上,接通电源试车待用。

3、钢绞线在千斤顶穿心孔内不能相交;夹片、锚孔要保持清洁,在工具锚的夹片和锚孔壁内涂石蜡,使其润滑便于退下;夹片三个为一组,出厂前已用弹簧或橡皮圈套在一起,不能混乱,塞夹片时三片一齐送进,工作锚和工具锚夹片用D25钢管套在钢绞线上用力敲紧夹片,注意务使其结合严密。

4、张拉工序由张拉班实施,张拉前进行技术交底,并模拟演练,张拉前应先拆除板底及梁侧模板,不得拆除梁底支撑。

5、预应力梁采用两端张拉工艺。

张拉指挥长指挥两端油泵同时启动,按设备标定时给定的油表读数,先拉至初始拉力10%σcon,测量伸长值初读数,检查锚具、夹片、千斤顶和油管等无异常现象;然后拉至50%σcon,测量伸长值;再拉至100%σcon,测量伸长值,持荷2min,再次检查锚具、夹片和千斤顶等有无异常,确认正常后顶紧夹片,完成张拉。

YL1/2/3张拉端节点大样图

YKL1/2/3张拉端节点大样图

6、钢绞线锚固后的回缩值的测量:

在钢绞线延长方向一定距离设立“标杆”,顶紧夹片后量测标杆至工具锚夹片的距离(或量取一定距离在每根钢绞线上做出标记)。

千斤顶回程后,钢绞线开始回缩,再次测量标记与标杆之间的距离,两者之差即为回缩值,规范要求不超过5mm。

若回缩值超出正常值,应对单根进行补张拉。

7、实际伸长值和理论伸长值比较误差在6%以内即为合格,否则必须停止张拉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张拉。

8、由于施加预应力的作用,预应力混凝土梁会出现反拱现象,在屋面用水平仪测量跨中水准点,由于梁板整体结构和钢绞线呈曲线设置。

9、预应力梁张拉时可能造成梁发生侧向弯曲,在梁底部垂直于梁轴线拉一道横向通线,梁底侧面作出标记,测量张拉过程中梁跨中底部的侧向侧弯曲,当最终完成张拉后预应力混凝土梁应无侧向弯曲。

10、千斤顶安装:

该工程用6台千斤顶,每端一台。

工作锚、千斤顶、工具锚按下图安装即可进行张拉。

1、金属波纹管2、螺旋筋3、锚垫板4、工作锚板5、工作夹片

6、限位板7、千斤顶8、钢绞线9、垫环10、自动工具锚(组件)

11、千斤顶操作程序:

(1)启动油泵,向千斤顶A路(张拉缸)供油,开始张拉,调节油泵节流阀以控制油压高低及张拉速度;

(2)在活塞外伸时,工具锚夹片自行夹紧钢绞线,工作锚夹片因受限位板的支托,被稍微带出而不会退出工作锚;

(3)在活塞行程还余约10mm时,应停止向A路供油,此时可将节流阀回旋,同时旋回截止阀,A路压力降至零。

由于钢绞线束的回缩,活塞将会被拉回1~5mm,这时工作锚夹片被带入工作锚板内而自行夹紧;

(4)向千斤顶B路(回程缸)供油,活塞回程,活塞留约10mm行程即可停止供油。

至此,已完成一次张拉循环,如果钢绞线束张拉长度较短,一次就可达到张拉控制应力,如果钢绞线束较长,一次张拉应力、伸长值达不到要求,则需二次张拉。

(5)此时,自动工具锚夹片与锚板自行脱离,因此二次张拉前需将工具锚夹片重新推入工具锚板锥孔中。

重复上述步骤,如此连续张拉,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应力和张拉伸长值为止。

12、记录整理和观察:

全部张拉完成后,对现场记录进行整理计算。

在锚具夹片处做出标记,观察有无异常,如无异常用素水泥浆封闭夹片缝隙,一天后便可灌浆。

4.2.7孔道灌浆、封锚

1、预应力筋张拉后,堵塞锚板中间没用的锚孔,用水泥浆密封锚板、夹片的缝隙,密封后12h即可进行灌浆。

2、在波纹管上留设A20灌浆孔兼泌水排气孔(必要时设),作为灌浆孔(如下图所示),灌浆孔与注浆机连接,灰浆机出浆管接入注浆机料斗,连接注浆机的回浆管、闸阀等。

管路接好后,先用清水冲洗、湿润管道,用压缩空气吹出螺旋管内的积水准备灌浆。

灌浆孔留设示意图

3、水泥浆用52.2普通硅酸盐纯水泥浆,使用前应过细筛,掺复合微膨胀剂兼减水缓凝作用,水灰比≤0.35,强度等级≥M35。

进入压浆机的灰浆应用1.2mm滤网过滤。

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从一端开始压浆,每孔应一次压满不得中断,灰浆流速控制在0.2m/s,灌浆压力控制在0.5~0.6MPa。

灌浆过程中不停搅拌储浆筒内浆体,以免析水沉淀。

出浆口排出的水和稀浆流入灰桶收集。

当出浆孔稳定排出与灌浆孔稠度一致的水泥浆后,封闭出浆口,调节进浆阀控制进浆量,使灌浆压力维持在0.5MPa左右保持2min,然后立即堵塞灌浆孔和出浆孔,完成一个孔道的灌浆。

最后关闭进浆阀,打开回浆阀,浆液在压浆机内循环,拆除压浆管继续下一个孔道灌浆。

4、灌浆完毕至少待水泥浆终凝后用砂轮切割机(严禁用电弧切断)切除多余的钢绞线,预留长度不少于30mm。

拧下灌浆孔和出浆孔的镀锌钢管,将锚具上的水泥浮浆清除,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按设计要求绑扎梁端钢筋、支模,用C4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C35混凝土)将锚具封闭在混凝土内。

5、预应力部分的模板须待张拉完毕且强度≥M25后方能拆除,进行下道工序。

5.质量保证措施

5.1.分项工程检验计划

5.1.1预应力钢绞线

1、外观检查:

表面不得带有油污;不得有锈蚀,允许有轻微的浮锈;不得有裂纹、毛刺和其它损伤;开卷后的钢绞线应自然伸直,Ⅱ级松弛钢丝在弦长1m时其弦与弧的最大自然矢高在不大于25mm。

2、抽样复试:

每60t为一检验批,从中任意抽取3盘,每盘中抽取一根试件,本工程钢绞线用量较少,随机抽取3根(每根长度1.0m)复试检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3、检验标准:

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应检查产品质量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和复验报告,几何尺寸和力学性能标准见下表:

预应力钢绞线几何尺寸及偏差

钢绞线

结构

公称直径(mm)

直径允许偏差(mm)

公称截面面积(mm2)

理论重量(Kg/m)

中心钢丝直径加大不小于(%)

1×7

15.20

+0.40

-0.20

140

1.101

2.5

预应力钢绞线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不小于(MPa)

整根钢绞线最大力(kN)

规定非比例延伸力(kN)

最大力总伸长率(%)

1000h后应力松弛率不大于(%)

初始负荷相当于公称最大力的百分数(%)

不小于

4.5

80

1860

260

234

3.5

5.1.2预应力锚具、夹具

1、外观检查:

本工程所有锚具全数作外观检查,锚具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无裂缝,外观检查要逐个、逐片严格检查;

2、抽样复试:

每种锚具取3个试件做硬度和静载锚固能力检验,并认真检验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检查出厂检验报告中锚具效率系数,应符合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3、检验标准:

产品应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的规定。

锚具静载锚固性能应同时满足下列两项要求:

ηa≥0.95、εapu≥2%。

并应检查产品质量证书、出厂检验报告。

5.1.3预应力用塑料螺旋管

1、外观检查:

其内外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应有油污、孔洞、凹陷和不规则的褶皱,咬口不应有开裂或脱扣。

2、抽样复试:

由于数量很少不作径向刚度、抗渗漏性能的进场复验,注意外观检验,同时浇筑混凝土时注意通球检验渗漏并及时疏通。

3、检验标准:

产品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94)的要求,应检查产品质量证书、出厂检验报告。

5.1.4混凝土、水泥浆和外加剂

1、灌浆水泥应用主体结构所用水泥,因进场时已经复试且不超过三个月故不再复试。

减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用量很少也不再做复试,关键不能使用对预应力钢筋腐蚀的,选用近期常用相同品牌和型号的外加剂;

2、混凝土浇筑时除正常留置的试块外,还应当至少制作两组同条件养护试块。

5.1.5主控项目(检查数量均为全数检查)

1、预应力钢绞线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构件两端的预应力钢绞线位置应对应,在构件内部不得互相缠绕;

3、施加预应力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

4、张拉工艺和控制参数必须符合施工方案的规定;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在±6%以内;

5、张拉过程中钢绞线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应分析原因重新张拉或更换断裂的钢绞线;

6、切割钢绞线应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严禁对预应力钢绞线进行电气焊操作,不得用钢绞线作为电焊机的地线;

7、锚具保护层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

8、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封锚混凝土留置一组试块。

5.1.6一般项目(检查数量均为全数检查)

1、金属波纹管安放应保持平滑、顺直,应确保最低点、最高点和反弯点准确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筋定位的牢固程度;

2、钢绞线下料长度误差不大于+10mm、-0.00mm;

3、钢绞线穿束之前应检查钢绞线有无锈蚀、磨损和裂缝等缺陷;

4、预应力钢筋安装误差垂直不超过10mm,水平不超过30mm;预应力筋与锚板轴线误差不大于10mm,预应力筋与锚板平面保持垂直;

5、预应力筋锚固后内缩量不大于5mm;

6、切割后的钢绞线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自夹片外计算);

7、孔道灌浆用的水泥浆泌水率不得超过3%,拌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泌水应在2h内重新吸回;

8、孔道灌浆的水泥浆强度按设计要求。

灌浆时每工作台班留置一组(6个试件)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

5.2.质量保证体系

1、各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岗位证书允许的范围内工作。

2、建立从原材料、预应力钢筋制作、张拉、灌浆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配置专业质量检验员、专业试验员、安全监督员等。

3、严格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管理,每道工序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报验,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依靠公司技术监督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5、加强对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夹具和金属螺旋管供应商的考核认定,严格执行进场质量检验和复试制度。

6、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对任何施工质量缺陷不掩盖、不隐瞒,分析原因追究责任,不留任何隐患。

5.3.质量问题的解决

1、预应力钢绞线断丝:

预应力束发生断丝时应将断丝预应力筋抽除,然后重断科,穿束。

2、预应力钢绞线滑丝:

将滑丝的锚具换掉,重新换上新锚具后再行张拉。

3、锚板下沉:

张拉过程中密切注意张拉端垫板下的混凝土是否会发生沉陷,发现或怀疑混凝土不密实,锚具上浮等不可靠因素不得张拉,应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研究处理。

5.4.成品保护

1、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夹具及金属螺旋管等产品运输过程中严禁野蛮装卸,应轻吊轻放,运到现场后最好存放在仓库内。

仓库的硬化地坪会擦伤钢绞线,以致损害钢绞线的机械性能,应予避免。

如果钢绞线露天存放应垫高并加盖防雨篷布,堆放时不要超过3层,而且应尽量缩短工地堆放时间。

2、钢绞线表面允许有浮锈,但要注意保护,以免发展成锈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