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专题训练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6308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专题训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议论文专题训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议论文专题训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议论文专题训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议论文专题训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专题训练1.docx

《议论文专题训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专题训练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议论文专题训练1.docx

议论文专题训练1

专题训练

一、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

“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

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

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

“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

哪有这么快?

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

学习是急不来的。

为什么?

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

比方学游泳。

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

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

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

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

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

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

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

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

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

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

错别字怎么来的呢?

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

不见得。

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

最好还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

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______________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______________为例,论证了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2008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二、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柯登地

①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的释义:

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起这种说法来。

②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词典上的释义相左: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时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用了37年时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时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歌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

③______________.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的傻劲。

写一部书,有的几乎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

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数不胜数。

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享受;没有条件享受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

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不仅连常人最基本的享受都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④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靠聪明?

⑤一生拥有1300多项发明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现代人才学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研究得出: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的作用。

这其他方面都与“傻劲”有关:

执著、正义感、责任感……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⑥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对“天才”的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

1.请在下列段序间用“‖”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①②③④⑤⑥

2.联系上下文,为第③段开头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通畅。

3.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观点鲜明。

B.作者认为“天才”就是有非凡毅力、刻苦精神、卓越聪明才智且取得杰出成就的人。

C.文中“傻劲”是不会享受、糊里糊涂的意思。

作者认为“天才”需要这样的“傻劲”。

D.作者列举了不少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三、难得寂寞

李秋生

傅雷先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著名的翻译大师,他以卷帙(zhì,书画外面包着的卷套)浩繁、技术精湛的译著,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术修养,被学术界称为一两个世纪也难得出现一位的巨匠。

他16岁时赴法留学学习艺术理论,刻苦攻读,得以观摩了解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他1931年秋回国,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大师级作家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

罗兰等人的重要作品,并把法国著名艺术史家丹纳的《艺术哲学》引进中国人的视线,且形成了自己的翻译风格,堪称“傅译”。

傅雷艺术造诣深厚,不仅在翻译方面,而且在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

他自己没有弹过钢琴,却能培养出傅聪这样一位世界知名的钢琴家。

他没有学过专业美术绘画,却能够赏识当时并不出名的著名国画家黄宾虹,显示出其独特高超的艺术鉴赏力。

人们不免会对傅雷这样的“天才”产生兴趣。

有人说,傅雷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寂寞。

傅聪曾经这样评价过他的父亲:

“我父亲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一个寂寞的先知,一头孤独的狮子,愤慨、高傲、遗世独立……”傅雷自己也曾一再告诫儿子傅聪,“要耐得住寂寞”。

著名翻译家、傅雷好友杨绛女士在《忆傅雷》中讲道:

“傅雷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

”“墙洞里的小老鼠”,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之意,其内涵还是寂寞。

寂寞是一种智慧。

善于发现的雕塑家罗丹有独到的心得:

“艺术是孤独的产物,因为孤独比快乐更能丰富人的情感。

”这恐怕才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不喜欢寂寞的真正原因。

鲁迅就有这样奇妙的体验,“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寂寞是一种磨炼。

真正的寂寞是人们内心深处演绎、裂变、积淀的情愫。

寂寞是一种享受。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寂寞不仅是痛苦,对一些心存大志、特立独行的人来说,孤独、寂寞、隔离,有时确是一种至高享受。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想成才的人特别多。

但首先得问一问自己,我能不能坚持我的初衷?

现在热闹场面的诱惑实在是多:

结婚宴请,同学聚会,生日派对,母校校庆,考察学习,出境旅游,扑克麻将,彩票足球,度假休闲。

稍不注意,就会被聚会________,被喧哗________,被欢乐________,难以摆脱。

寂寞无价。

对当代人来说,更是如此。

(选自《扬子晚报》2006年8月15日)

1.阅读全文后,简要概括文章的论点。

2.如果将“包围”“缠身”“左右”三个词填写在文中横线上,其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一开始就讲述傅雷的事例,其作用有二:

一是从行文结构上________________,二是为证明观点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加横线句子的含义,列举一位具有这种精神和经历的人物,并简要叙述其事例。

5.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寂寞”对当代人来说更为重要?

6.下面是1954年9月4日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一段话,联系上文谈谈傅雷所以成为一代文学巨匠的原因,并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你的随和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

对外国人比较容易,有时不妨直说:

我有事;或者:

我要写家信。

艺术家特别需要冥思默想。

老在人堆里(你自己已经心烦了),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四、读书的三重境界

徐宗文

董健先生在《读书的两种境界》(见《跬步斋读思录》)一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故事:

孔子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在读大学一年级时曾望文生义地解释为:

“古代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自己,现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我们应该摒弃‘古之学者’的个人主义,像‘今之学者’那样,端正学习的目的。

”后来经过洪诚先生的指点及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译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全“拧”了。

本意应该是,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今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使我想了很多:

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而要多读多思,力求把握古书的真义;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追求古人的那种读书境界,莫学“今之学者”的炫才耀己;为人、为学都应坦诚,要勇于自我批评,做到有错必纠……但是我想得最多的还是有关学习的目的——“自以为是”的读书的三重境界。

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

曰:

为知,为己,为人。

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

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宋太宗说:

“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皇帝如此,作为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

在一定情况下,“书淫”“书痴”“书呆子”,作为一个读书过程,作为一种学习的精神与状态,是不应当受到嘲笑的。

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开慧益智的书,都不妨翻一翻,遇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

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书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

这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

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

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

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是所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

换句话说,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这是甚为关键的。

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和境界。

这是非常宝贵的,应该大力提倡,并且大加发扬。

但是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从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应该向前人学习,“为人”而读书。

我所说的“为人”,不是“今之学者”的“装饰自己,给别人看”的“为人”,而是董健先生所私心向往的“为了别人”,即我所要表达的“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该”做到的。

读书有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辑起点,而第三重境界则是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重视和追求的终极目标。

(选自《中华读书报》2007年8月15日,略有删改)

1.快速浏览上文,提取信息回答下面问题。

孔子有关读书的两种境界:

________________

董健最初对孔子言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提出的三重境界:

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引用董健先生对读书境界认识的事例和宋太祖读书的事例,作用是否相同?

你是否明白作者的用意?

3.文章语言含蓄凝练,往往有很深刻的意义。

请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炫才耀己:

(2)开慧益智:

4.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作者认为“为人”是读书人应该重视和追求的终极目标。

对此,你有何体会?

请简要谈谈。

五、不可放弃的努力

蒋光宇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

努力。

你是否知道大鱼和小鱼的习性?

大鱼喜欢吃小鱼,小鱼总是躲避大鱼。

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

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大鱼和一条小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

开始时,大鱼要吃小鱼,飞快地向小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

过了一会儿工夫,大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小鱼那边游去。

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隔板抽出来之后,大鱼也不再尝试去吃小鱼了!

大鱼失掉了去吃小鱼的信心,放弃了努力。

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大鱼那样的错误。

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

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

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

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

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

这个人就是罗杰。

班尼斯特。

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

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

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

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

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

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选自《内蒙古教育》2007年第10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论点?

3.谈谈你对文中加线句的理解。

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4.仿照结尾两段句式特点,再写两句内容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

5.面对层层困难或种种迷惑,我们要坚持不懈,不可轻言放弃,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证明中心论点的例子,叙述要简明扼要。

六、一笑

①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

“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

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有阴雨绵绵。

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齐老那两笑,并不容易。

③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

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

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

尹文端问:

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

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

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

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

但袁枚说,老师你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

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

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

④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

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

⑤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

⑥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

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

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

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

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

“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

”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

“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

”释迦牟尼又问:

“         ”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

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

⑦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

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⑧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21.(2分)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2.(2分)联系前后文,将第⑥段中释迦牟尼的问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3.(2分)说说本文采用的两个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24.(3分)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25.(3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Ⅱ专项模拟训练答案

一、答案:

1.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好习惯。

2.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学)游泳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3.强调了要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得下工夫。

4.示例一:

课外阅读:

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

示例二:

写字潦草:

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很苦恼。

二、答案:

1.①‖②③④⑤‖⑥2.示例:

以上的人物,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越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

(意思对且能连贯上下文即可)3.C4.示例:

赞同。

一个人要取得杰出的成就,关键不是其天赋,而是后天的努力(非凡的毅力、执著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等),也就是说,要有一股子“傻劲”。

如果答“不赞同”,言之成理也适当给分。

(三)1.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耐得住寂寞。

2.缠身左右包围3.引出论述的观点作事实论据

4.古今中外均可。

示例: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

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他忍受着屈辱与寂寞,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5.因为当代人面对的诱惑太多,正如文章所说,经常会有'结婚宴请,同学聚会,生日派对,母校校庆,考察学习,出境旅游,扑克麻将,彩票足球,度假休闲'等事情干扰,因此要想坚守寂寞是十分困难的,也是很难做到的。

6.从这段话更可以理解傅雷所以成为一代文学巨匠的原因:

他能够在成名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初衷,坚守自己的追求。

我们应该向傅雷学习,不受纷繁热闹生活的诱惑,坚守心灵和生活的寂寞,多学习,勤思考,努力积累知识,提高思想和认识水平。

(四)1.孔子:

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今学者学习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董健:

古代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自己,现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

本文作者:

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己,即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为人,即为黎民百姓而读书。

2.引用的两处事例作用不同:

前者为了引出文章的论题,后者为了证明读书'为知'的重要性。

3.

(1)炫耀自己的才华

(2)开发、增益智慧4.从结构上引出第三重境界的论述,在内容上强调第三重'为人'的重要性。

5.略。

可顺着文章思路谈,联系自己对读书目标的认识;还可谈自己读了本文后境界的提高和转变。

(五)1.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

努力。

(或:

文章题目)2.大鱼和小鱼的故事;人们试图4分钟跑完1英里,多少年没有实现,罗杰。

班尼斯特却开创了纪录的例子。

3.人们的思想意识容易受传统的局限,人们的意志情感容易被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阻止了前进的脚步。

4.略5.略六、21.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用自己的话提炼亦可,如:

应微笑对待别人的赞誉与谩骂)(2分)22.那么谩骂又属于谁呢?

(扣住“谩骂”这个核心词,句式相同即可,2分)23.第一个是从反面举例论证,第二个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24.总分式(1分),文章第一、二段引用齐白石的座右铭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至四段引用袁枚给尹文端戴高帽子的事论证“人誉之,一笑”,第五至八段引用释迦牟尼妙对谩骂者的故事论证“人骂之,一笑”(2分)25.答题要领:

一是要切实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抽象概括和具体来说均可,1分),二是要有言之成理的启示。

(2分),如:

每当我在学习上取得一些成绩时,师长的夸赞、同学们的羡慕总会让我沾沾自喜,(1分)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真正的智者,对荣辱往往是一笑而过的。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