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jilei综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5058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俭示康jilei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训俭示康jilei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训俭示康jilei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训俭示康jilei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训俭示康jilei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训俭示康jilei综述.docx

《训俭示康jilei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俭示康jilei综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训俭示康jilei综述.docx

训俭示康jilei综述

《训俭示康》文言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古今通假

1.酒酤于市:

2.公亦少从众:

(二)古今异义

1.世以清白相承:

2.吾不以为病:

3.或三行五行:

4.治居第于封武门内:

5.常数月营聚:

6.然后敢发书:

7.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8.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

9.公虽自信清约:

10.君子以为忠:

11.石崇以奢靡夸人:

12.其余以俭立名:

13.聊举数人以训汝:

14.当以训汝子孙:

15.枉道速祸: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自为乳儿:

2)乃簪一花:

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5)走卒类士服:

6)酒非内法:

7)故就酒家觞之:

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9)虽举家锦衣玉食:

10)季文子相三君:

11)妾不衣帛:

12)何曾日食万钱:

13)汝非徒身当服行:

2.形容词作动词

1)人不相非也:

2)器皿非满案:

3)益重之:

4)人争非之:

5)人莫之非:

3.使动用法

1)听事前仅容旋马:

2)远罪丰家:

3)败家丧身:

4)至孙以骄溢倾家:

5)夫俭则寡欲:

4.意动用法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5.名词作状语

1)何曾日食万钱:

2)常数月营聚:

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4)汝非身当服行:

(四)一词多义

1、非

1)人不相非也:

2)果、肴非远方珍异:

2、习

1)家人习奢已久:

2)子孙习其家风:

3、服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2)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

3)汝非身当服行

4、果

1)果、肴非远方珍异2)果以富得罪出亡

5、及

1)岂庸人所及哉?

2)史輶知其及祸

3)及戌:

6、行

1)或三行五行2)汝非徒身当服行

7、君子

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2)君子以为忠

8、相

1)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2)季文子相三君

9、靡

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10、鄙

1)以为鄙吝2)孔子鄙其小气

11、举

1)虽举家锦衣玉食2)聊举数人以训汝

12、恶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2)侈,恶之大也

二、文言虚词

1、以

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石崇以奢靡夸人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聊举数人以训汝

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4)上以无隐

是以居官必贿

果以富得罪出亡

2、乃

1)乃簪一花2)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3、然

1)当时士大夫皆然2)然以功业大

4、虽

1)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

2)公虽自信清约

5、为

1)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2)此为宰相听事诚隘

6、之

a)辄羞赧弃去之b)人争非之

c)忍助之乎d)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7、或

1)所亲或规之2)或三行五行

三、文言句式

1.

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未足与议也。

3)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4)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6)共,同也。

2.

1)何患不能?

2)是以居官必贿。

3)人莫之非。

3.

1)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2)酒酤于市。

3)得于酒家。

4)奈何饮于酒肆。

5)一旦异于今日。

4.

1)(吾)乃簪一花。

2)吾不以(之)为病。

3)未足与(之)议。

4)酒非(以)内法(酿造)。

5)(真宗)问其所来。

6)以实对(之)。

7)卒以此死(于)东市。

8)当以(之)训汝子孙,使(之)知前辈之风俗云。

5.

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6.

1)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2)岂庸人所及哉?

3)与其……宁

四、文言精句难句翻译

1)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2)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3)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4)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

5)君子寡欲而不异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五、文学常识

1.选自司马康《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2.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主持编写了294卷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3.《论语》世纪在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专集,儒家经典之一。

4.李文靖公:

李沆,字太初,宋真宗时为宰相,谥文靖。

5.封丘门:

是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面的一城门。

6.张文节,张知白,字用晦,宋真宗时为河阳节度判官,仁宗初年任宰相,谥文节。

7.《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史。

8.参政鲁公:

鲁宗道,字贯之,宋真宗时为右正言。

六、文化常识

1.闻喜宴:

皇帝赐予新科进士的宴会,参加者要簪花,这是特殊的荣耀。

2.同年:

科举时代同路取的任互称“同年”。

3.天圣中,天圣年间,天圣,宋仁宗的年号。

4.先公:

过世的父亲;家君:

在世的父亲

5.群牧判官:

群牧司的判官(群牧司制置使之下的官员)

6.太祝、奉礼:

太祝和奉礼郎,是太常寺的两种官,主管祭祀,往往让功臣的子孙担任。

7.谏官:

右正言是谏官。

8.清望官:

清高有名望的官,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得官和谏官

9.掌书记:

节度掌书记,是唐代的官名,这里指节度判官

10.康,即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

11.古代五德:

温、良、恭、俭、让

12.《论语》世纪在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专集,儒家经典之一。

13.李文靖公:

李沆,字太初,宋真宗时为宰相,谥文靖。

14.封丘门:

是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面的一城门。

15.张文节,张知白,字用晦,宋真宗时为河阳节度判官,仁宗初年任宰相,谥文节

16.《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史。

17.参政鲁公:

鲁宗道,字贯之,宋真宗时为右正言。

18、酒肆:

酒馆

19、受俸:

接受俸禄

 

《训俭示康》文言整理(答案)

一、文言实词

(一)古今通假

1.酒酤于市:

“酤”通“沽”,买。

2.公亦少从众:

“少”通“稍”,稍微。

(二)古今异义

1.世以清白相承:

清白,文中含义:

清廉朴素;今义:

品行端正无污点

2.吾不以为病:

病:

文中含义:

缺陷,不足。

今义:

疾病。

3.或三行五行:

行:

文中含义:

行酒,给客人斟酒;今义:

行走

4.治居第于封武门内:

第:

文中含义:

官僚贵族的住宅;今义:

次序

5.常数月营聚:

营:

文中含义:

营谋;今义:

军营。

6.然后敢发书:

书:

文中含义:

请柬;今义:

书籍。

7.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鲜:

文中含义:

少;今义:

新鲜。

8.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

小人:

文中含义:

指没有地位的人;今义:

小孩儿。

9.公虽自信清约:

自信:

文中含义:

自己信奉;今义:

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

10.君子以为忠:

君子:

文中含义:

指有名望的人;今义:

指道德高尚的人

11.石崇以奢靡夸人:

夸人:

文中含义:

夸耀;今义:

夸奖

12.其余以俭立名:

其余:

文中含义:

其他的;今义:

剩余的

13.聊举数人以训汝:

聊:

文中含义:

姑且;剩下的;今义:

聊天

14.当以训汝子孙:

训:

文中含义:

教诲,劝诫;今义:

训斥

15.枉道速祸:

速:

文中含义:

招致;今义:

速度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自为乳儿:

吃奶

2)乃簪一花:

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穿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立志

5)酒非内法:

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6)故就酒家觞之:

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

7)虽举家锦衣玉食:

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8)季文子相三君:

辅佐

9)妾不衣帛:

穿

10)何曾日食万钱:

11)汝非徒身当服行:

从事

2.形容词作动词

1)人不相非也:

讥评2)器皿非满案:

摆满

3)益重之:

器重4)人争非之:

讥评

5)人莫之非:

非议,认为不对

3.使动用法

1)听事前仅容旋马:

使……转身

2)远罪丰家:

使……远离;使……富裕

3)败家丧身:

使……败落;使……丧失

4)至孙以骄溢倾家:

使……倾

5)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

使……谨慎

4.意动用法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以……为耻

2)孔子鄙其小器:

以……为鄙

5.名词作状语

1)何曾日食万钱:

每天2)常数月营聚:

用几个月

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用稀粥4)汝非身当服行:

删掉不要这句

(四)一词多义

1、非

1)人不相非也:

讥评2)果、肴非远方珍异:

不是

2、习

1)家人习奢已久:

习惯2)子孙习其家风:

习染

3、服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着2)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服装

3)汝非身当服行从事

4、果

1)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2)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

5、及

1)岂庸人所及哉?

赶得上2)史輶知其及祸遭到

3)及戌:

到了

6、行

1)或三行五行次数2)汝非徒身当服行实行

7、君子

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指有地位的人

2)君子以为忠当时有名望的人

8、相

1)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宰相2)季文子相三君辅佐

9、靡

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2)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10、鄙

1)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2)孔子鄙其小气鄙视

11、举

1)虽举家锦衣玉食全2)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

12、恶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粗鄙

2)侈,恶之大也罪恶

二、文言虚词

1、以

1)用,拿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石崇以奢靡夸人

2)表目的,来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聊举数人以训汝

3)认为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4)因为

上以无隐

是以居官必贿

果以富得罪出亡

2、乃

1)乃簪一花才2)今人乃以俭相诟病竟然

3、然

1)当时士大夫皆然这样2)然以功业大然而

4、虽

1)即使

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

2)虽然

公虽自信清约

5、为

1)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做,担任

2)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作为

6、之

a)辄羞赧弃去之代华美之服

b)人争非之代他

c)忍助之乎代风俗颓弊这件事

d)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结构助词,的

7、或

1)所亲或规之有的人2)或三行五行有时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未足与议也。

3)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4)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6)共,同也。

2.宾语前置

1)何患不能?

2)是以居官必贿。

3)人莫之非。

3.介词结构后置

1)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2)酒酤于市。

3)得于酒家。

4)奈何饮于酒肆。

5)一旦异于今日。

4.省略句

1)(吾)乃簪一花。

2)吾不以(之)为病。

3)未足与(之)议。

4)酒非(以)内法(酿造)。

5)(真宗)问其所来。

6)以实对(之)。

7)卒以此死(于)东市。

8)当以(之)训汝子孙,使(之)知前辈之风俗云。

5.被动句

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6.固定句式

1)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2)岂庸人所及哉?

3)与其……宁

 

四、文言精句难句翻译

1)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继承纯朴的家风。

2)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风气败坏到这种地步7,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去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它吗?

3)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如果有人不是这样,别人争相讥评他,认为(他)是没见过世面,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很少了。

4)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

哪里比得上不论我做大官或不做大官、活着或死去,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不变呢?

5)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而不异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节俭就会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不会被环境控制,这样就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使家庭丰裕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