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总体设计.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5479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LC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PLC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PLC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于PLC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于PLC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PLC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总体设计.doc

《基于PLC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总体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总体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PLC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总体设计.doc

广州工程仿真科技有限公司工程仿真网

基于PLC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总体设计

3.1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采用现场层(远程IO),控制层(PLC)和管理层(工业计算机)组成的三级控制系统来实现排水系统的自动控制。

工业计算机利用友好人机界面实现人机对话和远程监控功能,PLC作为控制器完成逻辑处理和控制任务,远程IO实现现场数据的采集和上传。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如图所示。

图系统总体结构

3.2基于PLC的矿井主排水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由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触摸屏、检测部分(模拟量和开关量采集)和执行部分等组成,其硬件结构如图4-2所示。

图4-2排水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图

3.2.1PLC的主要特点

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

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1.PLC的特点

1)灵活、通用

在继电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控制装置是大量的继电器,整个系统是根据设计好的电气控制图,由人工通过布线、焊接、固定等手段组装完成的,其过程费时费力。

如果因为工艺上少许变化,需要改变电气控制系统时,原先整个电气控制系统将被全部拆除,而重新进行布线、焊接、固定等工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而PLC是通过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实现控制功能,若控制功能需要改变,只需修改程序及少量接线即可。

而且,同一台PLC还可用于不同控制对象,通过改变软件则可实现不同控制的控制要求。

因此,PLC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通用性,结构形式多样化,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不同工业控制要求。

2)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可靠性是工业控制器件的重要指标。

因此,要求在各种恶劣工作环境和条件(如电磁干扰、灰尘等)下可靠工作,将故障率降至最低。

PLC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不会出现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系统中接线老化、脱焊、触点电弧等现象,故被称为“专为适应恶劣工业环境而设计的计算机”。

3)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PLC采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自然语言”编程,容易掌握。

目前,PLC大多采用梯形图语言编程方式,它既继承了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清晰直观感,又考虑到电气技术人员的读图习惯和应用实际,电气技术人员易于编程,程序修改灵活方便。

这种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编程方式,与汇编语言相比,虽然增加了解释程序和程序执行时间,但对大多数机电控制设备来说,PLC的控制速度还是足够快的。

此外,PLC的I/O接口可直接与控制现场的用户设备联接。

如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阀等联接,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

4)接线简单

PLC只需将输入设备(如按钮、开关等)与输入端子联接,将输出设备(如接触器、电磁阀等)与输出端子联接。

接线极其简单、工作量极少。

5)功能强

PLC不仅具有条件控制、定时、计数、步进等控制功能,而且还能完成A/D.D/A转换、数字运算和数据处理以及通信联网、生产过程监控等。

因此,PLC既可对开关量进行控制,又可对模拟量进行控制。

可控制一台单机、一条生产线,也可控制一个机群、多条生产线。

可用于现场控制,也可用于远距离控制。

可控制简单系统,又可控制复杂系统。

6)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PLC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

由于PLC是专为工业控制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其结构紧凑、坚固耐用,以及有很强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易于嵌入机械设备内部。

因此,PLC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被广泛应用。

2.PLC的主要功能

PLC是应用面很广,发展非常迅速的工业自动化装置,在工厂自动化(FA)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内占重要地位。

今天的PLC功能,远不仅是替代传统的继电器逻辑。

PLC系统一般由以下基本功能构成

.多种控制功能

.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功

.通信联网功能

.输入/输出接口调理功能

.人机界面功能

.编程、调试功能

1)控制功能

逻辑控制:

PLC具有与、或、非、异或和触发器等逻辑运算功能,可以代替继电器进行开关量控制。

定时控制:

它为用户提供了若干个电子定时器,用户可自行设定:

接通延时、关断延时和定时脉冲等方式。

计数控制:

用脉冲控制可以实现加、减计数模式,可以连接码盘进行位置检测。

顺序控制:

在前道工序完成之后,就转入下一道工序,使一台PLC可作为多部步进控制器使用。

2)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功能

数学运算功能包括:

.基本算术:

加、减、乘、除。

.扩展算术:

平方根、三角函数和浮点运算。

.比较:

大于、小于和等于。

数据处理:

选择、组织、规格化、移动和先入先出。

模拟数据处理:

PID、积分和滤波。

3)输入/输出接口调理功能

具有A/D.D/A转换功能,通过I/O模块完成对模拟量的控制和调节精度,可以根据用户要求选择。

具有温度测量接口,直接连接各种电阻或电偶。

4)通信、联网功能

现代PLC大多数都采用了通信、网络技术,有RS232或RS485接口,可进行远程I/O控制,多台PLC可彼此间联网、通信,外部器件与一台或多台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处理单元之间,实现程序和数据交换,如程序转移、数据文档转移、监视和诊断。

通信接口或通信处理器按标准的硬件接口或专有的通信协议完成程序和数据的转移。

在系统构成时,可由一台计算机与多台PLC构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控制网络,以便完成较大规模的复杂控制。

通常所说的SCADA系统,现场端和远程端也可以采用PLC作现场机。

5)人机界面功能

提供操作者以监视机器/过程工作必需的信息;允许操作者和PC系统与其应用程序相互作用,以便作决策和调整。

实现人机界面功能的手段:

从基层的操作者屏幕文字显示,到单机的CRT显示与键盘操作和用通信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个人计算机、工业计算机的分散和集中操作与监视系统。

6)编程、调试等

使用复杂程度不同的手持、便携和桌面式编程器、工作站和操作屏,进行编程、调试、监视、试验和记录,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程序文件。

3.2.2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PLC运行时,内部要进行一系列操作,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以故障诊断、通信处理为主的公共操作,联系工业现场的数据输入和输出操作,执行用户程序的操作,以及服务于外部设备的操作(如果外部设备有中断请求)。

其过程示意图如图4-3所示。

与其它计算机系统一样,PLC的CPU是采用分时操作的原理,每一时刻执行一个操作,随着时间的延伸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顺序地进行。

这种分时操作进程称为CPU对程序的扫描。

PLC的用户程序由若干条指令组成,指令在存储器中按序号顺序排列。

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顺序逐条地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用户程序结束。

然后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新的一轮扫描。

PLC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重复上述的扫描循环的。

PLC接通电源后,在进行循环扫描之前,PLC首先确定自身的完好性,这是起始操作的主要工作。

PLC进行清零或复位处理,消除各元件状态的随机性;检查I/O单元连接是否正确;启动监控定时器T0,执行一段涉及到各种指令和内存单元的程序,如果所用的时间不超过T0,则可证实自身完好,否则系统关闭。

此后,将监控定时器T0复位,允许扫描用户程序。

PLC的基本工作过程为:

图PLC工作原理示意图

1、公共操作

公共操作是在每次扫描程序前进行自检,若发现故障,除了故障灯外,还可判断故障性质:

一般性故障,只报警不停机,等待处理;严重故障,则停止运行用户程序,此时PLC切断一切输出联系。

2、数据I/O操作

数据I/O操作也称为I/O状态刷新。

它包括两种操作:

一个是采样输入信号,即刷新输入状态表的内容;二是送出处理结果,即用输出状态表的内容刷新输出电路。

在PLC的存储器中,有一个专门存放I/O的数据区,其中对应于输入端子的数据区,我们称之为输入映像存储器。

当CPU采样时输入信号由缓冲区进入映像区,这就是数据输入状态刷新;同样道理,CPU不能直接驱动负载。

当前处理的结果放在输出映像存储器区内,在程序执行结束后,才将输出映像区的内容通过锁存器输出到端子上。

这步操作称为输出状态刷新。

3、执行用户程序操作

在程序执行前复位监控定时器T1,即执行程序并开始计时。

监控定时器T1就是通常所说的“看门狗”,它是用来监视程序执行是否正常的,正常时,执行完用户程序所用的时间不会超过T1的设定值,执行完用户程序后立即使“看门狗”复位,表示程序执行正常。

当程序执行过程中因某种干扰使扫描失控或进入死循环时,“看门狗”会发出超时报警信号,使程序重新开始执行。

如果是偶然因素造成超时,重新扫描程序不会再遇到“偶然干扰”,系统便转入正常运行;若由于不可恢复的确定性故障,则系统会自动地停止执行用户程序、切断外部负荷、发出故障信号,等待处理。

4、处理外设请求操作

每次执行完用户程序后,就进入服务外设请求命令的操作,外设的请求命令包括操作人员的介入和硬件设备的中断。

外设请求一般不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而且可能更有利于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如果没有外设请求,系统则会自动循环地扫描进行。

3.2.3PLC地址分配和实现控制功能

从系统的控制功能上来说,应具备以下七大功能:

一、数据自动采集与检测 

数据自动采集与检测主要分为两类:

模拟量数据和数字量数据。

模拟量检测的数据主要有:

水仓水位、电机工作电流、水泵轴温、电机温度、3台水泵的流量、水泵吸水管真空度及水泵出水口压力;数字量检测的数据主要有:

水泵高压启动柜真空断路器和电抗器柜真空接触器的状态、电动闸阀的工作状态与启闭位置、真空泵工作状态、电动球阀状态。

数据自动采集主要由PLC实现,PLC模拟量输入模块通过传感器连续检测水仓水位,将水位变化信号进行转换处理,计算出单位时间内不同水位段水位的上升速率,从而判断矿井的涌水量,控制排水泵的启停。

影响水位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而:

一是水位计故障(如遭受杂物撞击),二是水位信号受干扰(如水波动较大)。

对于前一个因素采用双水位计,在水仓中设置两个同样的水位计,PLC同时对两个水位计取样。

如果两路信号相差大于0.15m时系统报警,要求值班人员进行检查;而对于信号干扰,则采用软件过滤,只有当信号在某一值附近稳定足够时间,且回差足够小时才作为控制量使用,防止了因干扰而泞致机组误动的情况。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模拟量信号的处理是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A/D转换),其变换速度由采样定律确定。

一般情况下,采样频率应为模拟信号中最高频率成分的2倍以上,这样经A/D变换的精度可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模拟信号精度。

A/D变换的精度取决于A/D变换器的位数。

PLC所采用的A/D模块均以积分方式变换,可使输入信号的尖峰噪音和感应噪声平均化,适用于噪音严重的工业场所。

二、自动轮换工作

 为了防止因备用泵及其电气设备或备用管路长期不用而使电机和电气设备受潮或其他故障未经及时发现,当工作泵出现紧急故障需投入备用泵时,而不能及时投入以至影响矿井安全,本系统程序设计了3台泵自动轮换工作控制,控制程序将水泵启停次数及运行时间和管路使用次数及流量等参数自动记录并累计,系统根据这些运行参数按一定顺序自动启停水泵和相应管路,使各水泵及其管路的使用率分布均匀,当某台泵或所属阀门故障、某趟管路漏水时,系统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在触摸屏上动态闪烁显示,记录事故,同时将故障泵或管路自动退出轮换工作,其余各泵和管路继续按一定顺序自动轮换工作,以达到有故障早发现、早处理,以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避峰填谷”

所谓“避峰填谷”,是指调度水泵在用电的“谷段”和“平段”时间段工作,尽量避免在“峰段”启动。

要实现“避峰填谷”,需调度各水泵在用电的“谷段”和“平段”时间段,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