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金版新学案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2122417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4773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必修金版新学案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2122417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人教版必修金版新学案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2122417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人教版必修金版新学案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2122417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人教版必修金版新学案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2122417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人教版必修金版新学案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2122417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金版新学案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21224170.docx

《新人教版必修金版新学案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2122417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必修金版新学案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21224170.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必修金版新学案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21224170.docx

新人教版必修金版新学案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21224170

模块学业水平检测题

(测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注音、书写都正确的一项(  )

A.弭谤(mǐ)   肄业(yì)

霎时(shà)义愤填赝(yīnɡ)

B.敛裾(jū)落寞(mù)

猗郁(yī)道义相勖(xù)

C.訾詈(lì)芜杂(wú)

咀咒(zǔ)蓊蓊郁郁(wēnɡ)

D.嫉恨(jí)平仄(zè)

嘶叫(sī)卓有成效(zhuó)

解析:

 A项,赝—膺;B项,寞读mò;C项,咀—诅,蓊读wěnɡ。

答案:

 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诸多的心理问题,须要家长和老师认真地加以________,以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②当公安人员向他了解犯罪分子的情况时,他说话显得很________,但最后在正义的感召下,他说出了犯罪分子犯罪的全过程。

③祥林嫂讲起阿毛的故事,打动了许多妇女的心,她们______伤感,落泪。

A.疏通 隐晦 无不   B.疏导 隐晦 不无

C.疏通 隐讳 不无D.疏导 隐讳 无不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

疏通:

疏浚;沟通双方的意思,调解双方的争执。

疏导:

开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泛指引导使畅通。

“疏通”多是针对双方存在的分歧、争执,使他们的意见能互相了解;“疏导”是针对某事物或某人在某方面存在的“堵塞”“郁积”等加以引导。

因此①句应用“疏导”。

隐晦:

(意思)模糊,不明显。

隐讳:

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

“隐晦”强调语言文字给读者(或听众)的客观印象,让人觉得不好懂,不明白;“隐讳”强调说话人的主观目的,避讳说出某些信息,有意识地隐瞒。

因此②句应用“隐讳”。

无不:

没有一个不。

表示范围上的没有例外,全都。

不无:

不是没有,多少有些。

表示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因此③句应用“无不”。

答案:

 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D.③②①④⑤⑥

解析:

 首先判断三个带“时而”的句子要放的位置。

③句和原文的第一句句式最接近,该放第一。

①⑤放后面,因为“时而”后都带动词,但中间要插入句子。

②④说的又是同一个意思,应放一起。

根据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镜子用久了,水汽、油脂等各种印记很容易弄得镜面迷迷糊糊,非常影响使用效果。

B.当你的眼眸与足尖走进这一片温情的水乡,你再也无法忘记这里烟雨的长廊,精致的花窗,滴水的瓦当,幽僻的窄巷,以及那徽派风格的马头墙。

C.蜿蜒的河道河水缓缓流淌,河道两旁的树木蓊蓊郁郁,不时有水鸟飞过,河岸边,垂钓、散步、骑行的市民和谐惬意,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D.刚从中国返回的休斯敦火箭队似乎遇到了时差反应,19日队员在训练中显得没精打采,无法集中精力完成训练任务。

解析:

 “迷迷糊糊”是指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

而语境是看不清楚的意思,应改为“模模糊糊”。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导致《失孤》在缥缈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B.李克强表示,中国的太极拳和印度的瑜伽术是两个东方文明的结晶,也是两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至今长盛不衰。

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析:

 A.“导致……的主要原因”杂糅;B.语序不当,应将“两个东方文明的结晶”与“两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调换位置;C.缺少介词,在“和”前或后补上“与”。

答案:

 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

把“飞行家”这个名号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

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

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

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它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

当它们准备繁殖时,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

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

当时机成熟,便在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

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落回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

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

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

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

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

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任何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

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

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

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升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

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

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

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儿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料”,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

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只小小的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取材于王冬《御风而行》)

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  )

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不需要骨骼肌肉的支撑

C.柔韧性堪比碳纤维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解析:

 C.“柔韧性堪比碳纤维复合材料”不对,原文是说“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

答案:

 C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昆虫最初驾驭“风帆”在水面上滑行,后来逐步从滑行演化到在空中飞行。

B.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的时间不长,但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可以使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燃料”,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行的“经济性”。

E.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

解析:

 B项错在“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原文说“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

D项错在“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燃料’”,实际上,有些昆虫例如果蝇,只利用碳水化合物作为燃料,而很多昆虫则只利用脂肪作为燃料。

答案:

 BD

8.根据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鹏鸟的翱翔有哪些不同点。

《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

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时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认真阅读原文,逐点分析,扣住“相同”和“不同”筛选信息。

答案:

 ①苍蝇飞行时必须高速扇动翅膀,鹏鸟翱翔时可以不扇动翅膀。

②苍蝇飞行时借助自身扑翼产生的升力,鹏鸟翱翔时借助外界的上升气流。

③苍蝇飞行时可以做出急转弯的动作,鹏鸟翱翔时无法做到。

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 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

“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

“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

“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

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

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

“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

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奔走于形势之途   形势:

谋取地位权势

B.进退百官进退:

前进后退

C.黜陟不闻黜陟:

官职降免升迁

D.清声而便体便体:

体态轻盈

解析:

B.“进退”意思是升降任免。

答案:

 B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

 A项第三人称代词,“他们”/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D项都是连词,表并列,“并且”。

答案:

 D

11.下列全都属于“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的一组是(  )(3分)

①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②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③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④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 ⑤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⑥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⑥

解析:

 ①是“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④⑤是不得志小人的所作所为。

这三项都不是“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

答案: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开头就着力描写盘谷,以幽静的盘谷来对照当时肮脏污浊的社会,给人以“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更加衬托出隐居之士品性的纯洁高尚。

B.“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这几句颇耐人寻味,它委婉讽刺了士大夫们只不过是由于一时走运,才爬到了如此显赫的地位。

C.盘谷险阻、广阔,富饶、美丽,深幽、寂静,俨然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十分适合隐者居住,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李愿归隐的根本原因。

D.文末作者以激动的心情,为友酬歌一曲,坦率而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向往桃源清居生活的愿望。

从以情相送,到以志相随,表明了作者的爱憎。

解析:

 C.李愿归隐的根本原因是官场的腐败和现实的黑暗丑恶。

答案:

 C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世人称为大丈夫的人,我是了解他们的:

将利益恩泽施与别人,名气声望显扬于当时。

(2)从山上采的野菜(野果),味美好吃;从水里钓的鱼虾,味鲜可口。

起居作息没有一定的时间,只求安逸舒适。

[参考译文]

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地方叫盘谷。

盘谷中间,泉水香甜,土壤肥饶,草木茂盛,居民稀少。

有人说:

“因为它被环绕在两座山之间,所以叫盘。

”有人说:

“这个山谷啊,居处幽深,地势险阻,是隐士盘桓往来的地方。

”我的友人李愿就住在这里。

李愿曾经说:

“世人称为大丈夫的人,我是了解他们的:

将利益恩泽施与别人,名气声望显扬于当时。

高坐在朝堂上面,掌管升降任免百官的大权,并辅佐皇帝颁发政令;他一出门,便树立旌旗,罗列弓箭,武士在前头吆喝开道,随从的人塞满路途,那服侍供应的人,各自拿着他们的物品,在道路两旁(骑马)迅速地奔跑着。

他一高兴,就有人会受到奖赏,他一发怒,就有人会受到惩罚。

才能出众的人站满在跟前,谈论古今之事,赞誉他的盛德,他听在耳朵里一点也不觉得厌烦。

那眉毛弯曲而面颊丰满,声音清脆而体态轻盈,外貌秀美而内心聪敏。

飘动轻盈的衣襟,掩映长长的衣袖,脸上脂粉搽得雪白、眉毛画得乌黑的美女们,住在一排排的房屋里,终日空闲,凭恃自己色美艺强来妒忌别的姬妾受到宠爱,比赛艳丽去博取主子的欢心。

这就是受到皇帝重用、掌握当时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

我不是厌恶这些而逃避它,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够侥幸获得的。

“住在穷乡僻野,登临高处,眺望远方,坐在茂密的大树下,(逍遥自在地)度过一整天的时光,沐浴在清澈的泉水里使自身洁白无瑕。

从山上采的野菜(野果),味美好吃;从水里钓的鱼虾,味鲜可口。

起居作息没有一定的时间,只求安逸舒适。

与其在先前受到赞誉,还不如在以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上享受快乐,还不如精神上没有忧愁。

不担任官职,就不会刀锯加身;不参加政事,就不会碰上罢官、升官之类的事。

这就是不遇时、不得志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是这样做的。

“窥伺守候在达官贵人的门下,奔走在争权夺利的道路上。

脚刚要跨进一步却又踌躇不前,嘴刚要说些什么却又吞咽不语。

处在肮脏卑下的地位上却不感到羞耻,一触犯刑法就会遭到诛杀。

图求万一的侥幸,一直到老死才肯罢休,这种人在为人方面好不好您看怎么样呢?

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觉得非常豪壮,便和他一起喝酒,并为他写了一首赞歌:

“盘谷地区,是您的住房;盘谷的土地,可以种植庄稼;盘谷的泉水,可以沐浴又可以沿着水边漫步观赏;盘谷地势险阻,谁来争夺您的住所?

盘谷幽远深邃,方圆开阔,包容很广;山路萦绕曲折,好像走了过去却又回到了老地方。

啊!

盘谷里快乐呵,快乐无穷无尽;虎豹远远避开呵,蛟龙逃遁躲藏;鬼神守卫保护呵,吆喝禁止种种灾殃。

吃喝鲜美呵,长寿健康;没有不满足的事情呵,还有什么奢望!

用油脂涂抹我的车轴呵,拿饲料喂我的马匹,跟您到盘谷去呵,让我一生一世在那里自由自在地徘徊游荡!

四、(1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撚(今多写为“捻”,读niǎn):

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也可]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6分)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

(柳永《蝶恋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____________,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向之所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王羲之《兰亭集序》)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畅叙幽情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呦呦鹿鸣 鼓瑟吹笙

(2)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五、(12分)

16.杭州“放鹤亭”有一副对联,请你根据它的亭名为其补拟下联。

(2分)

上联:

水清石出鱼可数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又得紧扣题干来拟写。

给杭州“放鹤亭”拟对联,得扣“鹤”字,根据上联意思,鱼儿可数,意味着“鹤”去或未归。

答案:

 人去山空鹤不归

17.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写一个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

(3分)

新华社电(记者 蔡玉高 陈瑶) 记者21日从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制的4架口径为14.5厘米的测光望远镜将在今年年底登上南极最高点冰穹A,用于南极天文观测选址工作。

从天文观测的角度来看,冰穹A的观测条件是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在此能够观测到许多特殊的天象。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承担了南极天文仪器研制工作。

测光望远镜在观测天象的同时,可以测量光度大小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天文观测的选址工作,因而专家选择了此种望远镜作为首批进入南极内陆的望远镜类型。

据了解,如果顺利的话,这4架口径为14.5厘米的测光望远镜将于今年年底前在冰穹A安放,并进行天文选址和试观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新闻材料的压缩语段题,一定要弄清楚是否有导语,有导语的只考虑导语即可。

另外要使用新闻语言和表达方式,基本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了什么结果”的模式去写。

答案:

 (示例)中国造测光望远镜将登上南极最高点。

18.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连贯的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4分)

包括前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现执教于杜卡大学的彼得·菲弗在内的美国一些专家在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面临来自伊拉克和美国民众的双重压力的背景下提出布什政府可能会做出战略调整,争取早日撤出伊拉克的看法。

改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面临来自伊拉克和美国民众的双重压力。

(2)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一些专家提出了新的看法。

(3)他们认为布什政府可能会做出战略调整,争取早日撤出伊拉克。

(4)提出上述看法的美国专家包括前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