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4518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docx

《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docx

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

邵东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教育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附件一)、教技[2013]2号《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附件二)、《XX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附件三)的精神,参照《XX省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标准》(附件四),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基本情况

我县当前有各级各类学校292所。

其中:

普通高中6所、职业中专、特殊学校、进修学校各1所、初中3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9所、中心小学34所、普通小学157所、教学点31所、民办学校3所。

现有教学班级3133个,在校学生166915人。

到目前为止,全县中小学共有计算机网络教室97间,学生用计算机在运行6625余台(公办5758),生机比达25.2:

1(公办比为26.86:

1),多媒体教室171套。

全县101所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中,通过移动、电信、网通采用ADSL、宽带、专线等方式接入,已经完成正常接入92个单位,接入率约91.1%;全县各类学校接入互联网共218所,占74.66%。

其中接入带宽10M以上的近51所,己建成班班通的学校44所,安装班级1100个,占全县应建班级(合计3133个)的35.11%,其中义务教育阶段39所共759间,占应建班级(合计2679个)的28.33%,不足三分之一。

建设完成的这44所学校同时建设了完整的校园网,并接入互联宽带网。

全县学校共有办公电脑1310台。

二、工作目标

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的“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利用3年时间,初步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城乡教育信息化体系,为邵东县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项目管理,保障建设资金,以及项目效益的发挥,县教育局成立邵东县教育信息化推进领导与工作小组(简称信推办),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实施计划,形成负责机制。

1、领导小组

局长任组长,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现代教育技术的副局长任副组长,信息中心、仪电站站长/主任任组员。

组长:

廖明智

副组长:

罗中安陈爱珍X寿平

成员:

申建民曾涛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邵东县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申建民任办公室主任。

各校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切合本单位学校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抓好落实,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

2、工作小组

由信息中心、仪电站组建工作小组。

负责具体规划的制定与项目实施。

3、主要工作

信推办负责项目的调研、规划审核、规模审批与建设资金保障。

启动邵东县教育信息化三年(五年)规划、教育城域网建设项目、组建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中心、邵东县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条例制定、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考评方案等;根据工作的逐步推进,还需要同步启动教育信息化培训中心的筹建(改造原会议室为多媒体会议室)、教育网改版升级、电子政务升级改造、邵东县中小学群的开发、电子书包工程试点等。

四、工作内容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1、规X推进城域网建设。

村小以上学校全部接入光纤,边远教学点能够接收远程教学资源,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推进校园网达标建设,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设置主控室,配备专业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统一机柜,统一标识;网络布设到班级、备课组。

校园网应部署“班班通”集中管理、教研备课、校本资源等基本应用平台,提高校园网使用效益。

我县要在2014年上学期基本完成城域网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宽带全接入。

2、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

在现有县直和乡镇学校部分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班班通”向乡镇以下学校延伸。

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合格学校建设,同时通过对闲置设备的调配,使农村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

3、组建备课室。

有计划地配备教师办公计算机设备,满足教师备课、研修需要。

实现备课、上课、学习一机多用。

今明两年要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覆盖50%以上的学校,并使30%以上的教师具备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

4、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根据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会议精神,为我县小学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19套,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1、利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XX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现代教育技术网等,县直及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完成校本资源库框架设计和管理平台部署,并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含光盘资源)进行整合,同步建设县中心资源库。

2、建设校本资源库,从2014年起,形成常态机制,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鼓励各学校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校本资源库。

3、深化培训和指导,实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普遍应用。

(三)网络学习人人通

鼓励教师和学生拥有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

加快普及专职教研员、培训教师和名师骨干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推动城乡对口支援学校教师之间开展网络教研。

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网络工作室。

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20%以上,2014年底达到50%以上、2015年100%,并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学、教研。

2、普及学生网络学习模式。

到2015年底,初中以上的学生100%实名注册网络空间,并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广泛的教学互动,指导各学校利用XX省基础教育网、邵东教育网等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空间、个人空间,开展书香班级、学生空间评比,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继续开设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教育信息中心建设

1、继续加强和完善邵东教育网(站)的建设,做好邵东教育政务网、教育信息网、教育科研网三个子网建设,建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三网和两平台建设,为全县教师深入实践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为实现全县教育管理信息化、教研工作网络化目标,提供优质、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务平台。

2、以中央和省教育资源平台为依托,不断开发、丰富和完善具有邵东本地特色、支持教学改革、服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采取“外引进”与“内开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

既要依靠XX省基础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也要自行规划、收集、研发、制作的各学科优质备课、课例、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从而形成资源应用模式和自增长机制。

(五)加强师资培训,缩小城乡差异

1、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

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

2、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电教机构和工作队伍,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实。

县直学校和乡镇中小学以上学校应成立电教中心,其负责人相当于处室主任。

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应至少配备专职信息化维护人员1人,12个教学班以上规模的学校按每增加12个班增配1人。

学校应根据需要选聘若干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教师,作为电教中心或电教组兼职人员,负责应用研究指导和资源建设任务。

持续开展电教专业人员能力培训,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研究,建立全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以推广交互课堂、网络研修、资源应用为重点,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构建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长效机制。

举办多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课堂观摩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多媒体课时覆盖率。

4、建设好县教育信息化培训中心。

5、建设好全县基础教育交互式录播教室,发挥县内名师示X与辐射效益,建设好重点科目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深度融合。

五、进度安排

1、分步骤完成“三通”硬件建设任务,按学校层次、教师年龄、学科完成空间建设和教学应用。

2、具体工作进程

工作内容与进程安排见附表。

六、资金预算

1、宽带网络校校通

我县建设教育城域网,完成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接入高速互联网预算金额共计630万元。

其中包含:

线路租用费292×0.62=181.04

网络设备292×0.48=140.16

中心机房建设费77.80

双千兆网络接入费230.00

2、优质资源班班通

班额较大的城区学校建议采用“电子白板+投影”方案部署,如两市镇一、二、四中约140班,两市镇一、二、五小160班,每个班级平均2.2万元(含校园网),合计约660万元;

采用一体机的方案方便教师操作和管理,建议使用65寸,村片小可以使用60寸,两种选择相差3000元/点,2679-759=1920个班级中使用60寸的约180个,此方案需要资金合计1740×2.20+180×1.90=4170万(含校园网)。

中心小学、中学及九年一贯制制学校,每个学校建设有15台教师电脑的电子备课室,按3900元/台则每个电子备课室约需要5.80万,共计装备学校101-6=95所,电子备课室所需资金95×5.80=551万元。

建设交互式录播教室6间,需要资金190万元。

3、学习空间人人通

根据要省厅要求,到2015年,全县初中阶段以上学生和全部在职教师人人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

现全县在职在岗教师7273人,到2015年将达到7500人,中学以上学生52000人,预计购买永久空间6万个,所需资金180万元。

4、两个平台建设

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由国家和省级负责。

本地化资源平台建设,需要资金215万元。

电子书包项目云中心建设156万元。

以上“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四个建设项目(不含民办学校和高职中,不含设计、资源开发、教学应用和专项培训)所需资金合计630+660+4170+551+190+180+215+156=6752万元。

其中争取国家专项拨款每年约1000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公用经费(占10%)每年约710万元,到2015年合计3420万元,尚有3332万元缺口需要财政补贴。

七、具体措施

1、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工作落实。

印发《邵东县教育信息化2013-2015三年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确保该项工作落实到位。

2、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我县城乡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现状,积极探索促进我县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注意实验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3、建立稳定、规X、均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多方筹措、均衡发展”的原则,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投入。

一是积极取得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争取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二是积极争取国家薄改计划项目资金;三是落实湘教办[2013]47号文件精神,在公用经费项目下设信息技术服务费科目,单独预算,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及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4、健全帮扶制度,加强交流合作。

通过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探索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的新机制。

进一步健全全市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帮扶制度,定期组织县级的网络交流与研讨活动,推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日常交流,特别是对口帮扶校之间的经常性交流,促进交流与合作,带动整体发展。

5、建立培训制度,强化全员培训。

制订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三年规划,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度,按照“分级、分层、分步”的原则,采用县、校两级联动的培训模式,通过网上培训、集中培训、混合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对农村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人员等开展培训工作。

八、加强应用

1、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应用需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定期开展“优秀课件制作”评选、“优秀”评选及“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评选活动,评选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级、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

2、要进一步挖掘学校功能,拓展教育的发展空间,为学生创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为教师构建动态、开放、互动的网络教研服务平台。

要积极引导教师开展集体电子备课、运用论坛开展主题教研、运用教师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日志撰写。

积极探索开展校际间的远程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

3、要依托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空间,延伸教育服务空间,将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等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创造学校、家庭、社区互动的信息化网络环境,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要大力开展基于实际应用的学科群组建设。

学科群组建设要涵盖学科教学X例、课程学习资源、教学同步指导和成果展示等内容,以落实学科课程标准、服务新课程改革需要并满足学科教与学的真实需求为根本任务。

5、要重视建设德育专题,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渠道,加强师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附表:

工作内容与进程安排

序号

工作内容

预算

(万元)

责任人

紧迫性

备注

1

邵东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规划

0

领导小组

★★★★★

或者5年

2

教育城域网建设项目

630

领导小组

★★★★★

立项启动

3

教育城域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2

信息中心

★★★★★

招标实施

4

教育网升级改版

7

信息中心

★★★★☆

程序设计

5

邵东县中小学群开发

18

信息中心

★★★☆☆

程序设计

6

邵东县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0

信息中心

★★★★★

起草试用

7

邵东县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工作条例(含奖励方案与措施)

15

信息中心

★★★★★

起草试用

8

教育信息化培训中心筹建(改造原会议室为多媒体会议室)

28

信息中心

★★★★☆

招标采购

9

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培训对象】两员(信息员、通讯员)三层次(管理、技术、应用)1、邵东县教育通讯员工作规X与认定(含工作量计算)2、邵东县教育信息员工作规X与认定(含工作量计算)

30

信息中心

★★★★★

两员三层次县级培训15期约1400人次(并逐步常态化)

10

电子政务升级改造

5

信息中心

★★★☆☆

开发或采购

11

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考评方案

0

工作组

★★★★★

起草试用

12

26所学校“三通”硬件建设

700

仪电站

★★★★★

研究实施学校布局已经完成28所

13

30%以上教师空间建设

0

信息中心

★★★☆☆

使用省免费空间

14

69所学校“三通”硬件建设

1500

仪电站

★★★★★

研究实施学校布局

15

60%以上教师和30%学生空间建设

70

信息中心

★★★☆☆

使用省空间

16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组建

75

信息中心

★★★★★

招标采购

17

4所中小学录播教室建设

130

工作组

★★★★★

招标采购

18

92所学校“三通”硬件建设

1620

仪电站

★★★★★

研究实施学校布局

19

80%教师50%学生空间建设

30

信息中心

★★★☆☆

使用省空间

20

电子备课室建设

551

仪电站

★★★★★

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施

21

筹备电子书包工程试点

38

信推办

★★★☆☆

抢占先机,形成亮点

22

主题资源开发与阶段性主题培训

40

工作组

★★★★★

信息中心专项经费保障

23

72所学校“三通”硬件建设

900

仪电站

★★★★★

研究实施学校布局

24

100%教师80%学生空间建设

60

信息中心

★★★☆☆

使用省免费空间

25

分学科赛课赛教赛空间活动,学生空间评选

15

工作组

★★★★☆

信息中心支持,每年5万

26

电子书包工程推广

8

信推办

★★★☆☆

终端由家长自助

27

所有学校“三通”硬件建设完成

150

仪电站

★★★★★

工作总结

28

100%师生空间建设

20

信息中心

★★★☆☆

使用云空间

29

“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迎国检

0

教育局

信推办

★★★★★

务必按计划推进并完成

30

增设2所中小学录播教室建设

40

工作组

★★★★★

招标采购

31

优质名师课堂专递与专项培训

40

信推办

★★★★★

信息中心专项经费保障

32

学生空间评选,教师赛教,教学应用

10

工作组

★★★★★

纳入教育考评体系

33

启动示X学校创建

20

信推办

★★★★★

信息化步入常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