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可编辑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3474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可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可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可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可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可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可编辑版.docx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可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可编辑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可编辑版.docx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可编辑版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

文章标题: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内容提要:

促进农民增加税收的关键是加大农业收入。

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存在诸多问题及其对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若干财政支持对策。

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受市场变化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且生产方式的变革受一些客观因素干扰而迟滞,因此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帮助。

总的来说,我国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足,阻碍了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是需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问题及其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1.财政对农业投入数量过少,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建国50多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总量约5000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5%左右。

其中:

解放初期占财政支出的5%左右;其后,在"二五"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有所增加,达到10%左右;再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又有所下降,比重大约在8%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0余年间,财政支农的力度又有所加强,提高到了10%;但90年代以后财政支农的力度逐步减弱,特别是最近几年相对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仅为财政总支出的3~4%,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据统计,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一般保持在10%左右,像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要占到财政总支出15%以上,大大高于我国的水平。

2.财政对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生产发展后劲不足,制约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支出通常分为两大类,即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简称"农口事业费")。

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的项目主要包括:

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护补助费,支援农林生产组织资金,农村农技推广和植保补助费,农村造林和林木保护补助费,农村水产补助费以及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等。

农口事业费主要包括:

江河治理费、水利设施补助费、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补助费、农业科教和技术推广费、森林、农作物、草原、畜禽保护费、特大抗旱、防汛费等。

据统计,数10年间我国60%的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气象事业的发展,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的仅占40%左右。

从而导致农用水利基础设施越来越差,雨不能排涝,旱不能浇灌;土壤质量越来越差,综合肥力日益下降,推广速度越来越慢。

这种状况必然造成农业发展环境恶化,生产发展迟缓,农民收入徘徊甚至下降。

3.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地区不平衡,影响农业均衡发展,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在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整个投入中,地方财政是大头,其份额往往占到80%左右,但当前的问题也主要在地方。

从改革以来的长时期看,地方财政的农业投入,从预算的安排到预算的执行都表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

想投入多少就投入多少,根本没有一个标准或依据。

从实践看,沿海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大一些,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小一些。

有些地方甚至在财政支农相对数大幅度减少的同时,财政支农的绝对数也在迅速缩减,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这种状况不加以改变,必然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均衡发展,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差距,也必然会日益扩大。

4.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投资效益底下,农民增收不明显。

表现在:

一是在当前财政较紧张的情况下,没有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为资助重点,而是有些撒胡椒面现象,流通、消费、保险、价格等,什么地方都给一点,又什么地方都不多。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投资效益底下,农民增收不明显。

二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在财政系统内部属多头投放,基本上各司、处、科向农业都有一定的资金投放权,不是一只手在运作,而是多只手在操作,没有形成一致的力量,往往导致整体目标不明确,资金投不到急需的地方,从而影响了资金投放的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改革农业投入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加大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彻底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的局面。

农业基本建设主要是反映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的问题相当严重。

一些地方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水库、桥梁等长期失修,已不能使用,想排水排不掉,想灌溉灌不了;还有些地方急需上马一些农田水利设施和乡村道路,因为没有资金而只能搁浅。

农业科技主要是指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发明和推广。

邓小平指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

加大农业基本建设和科技投入,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中央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保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发展有充足的资金。

二是通过立法完善农业投入体制,确保农业

投资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地方财政将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投入农业基础设施。

三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对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率,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是提高农业科技者的工资水平,改善他们的环境,保证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2.加大农业补贴支出,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农业补贴,是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补贴的部分太少,今后必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增加财政支出中农业生产性的比例,尤其应加大直接用于农业补贴的部分,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二是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格政策,并根据国家的财力状况,逐步扩大保护价格的范围。

三是建立生产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和农产品的储备制度。

丰收时,政府收购;欠收时,政府销售,以避免农产品价格随农业产量的变化而大起大落。

3.积极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税费改革不仅是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解决日益加重的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

从安徽等试点地区的情况看,税费改革的难点是县乡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老师工资费用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应做好以下:

一是中央财政继续增加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

二是实行精兵简政,大力压缩县乡政府机构人员,动员社会力量举办农村教育事业,降底农民供养比例,从根本上堵住加重农民负担的源头。

三是实行"费改税"和"收支两条线"制度,统一收费的标准和方法。

4.抓好内部管理,保证支农资金真正到位。

一是抓好年初农业预算安排。

安排好年初的预算不仅关系到增加农业投入,而且也是保证支农资金落实到位的前提条件。

各级财政部门都要从年初预算入手,做到预算早成立、早下达、早拨款。

二是要明确全年农业支出进度目标,要努力实现支农资金的均衡支出,保证农时需要,防止年终突击支出,没有效果。

三是做到财政支农专款专户核拨制度,减少资金流转环节,防止资金滞留,提高资金到位率。

为此,可把资金自上而下直拨到资金使用单位,单位支出直接到财政部门核销。

上下级财政之间由本级配套组成的专项资金的拨付,实行先入后拨办法,即先由下级财政部门验证核实后,上级财政再拨付资金,资金配套未落实的,上级财政不予拨款。

四是要建立财政支农支出按月通报和考评制度。

利用通报方式督促下级财政部门,特别是政府领导了解、关心和重视支农支出进度问题。

通过考评,对完成支农支出进度好的、资金到位及时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这个办法可以激发各级财政部门人员抓好财政支农的积极性。

五是要加大力度,加强检查监督,确保资金到位。

可组织若干检查督促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实地检查督促,确保资金的到位。

还可以实行支农进度承包制,奖优罚劣,应用激励机制,推动财政支农的顺利开展。

六是切实解决资金困难,灵活机动地采取特殊措施,保证资金的及时全额到位。

可采取全省或全市统筹使用的办法,解决个别贫困市、县的资金困难。

5.划分各级财政支出事权,切实做到责任明确。

中央一级的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关系到全国整体利益的事情上,省一级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关系到全省利润的事情上,市、县一级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市、县利益的事情上。

事权一定要划分清楚,这样才不致于相互推诿,贻误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外,还要严格规定省、市、县财政支农力度或比重,并且对以后逐年增长的百分比及收益率也要有具体的规定,并要把它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也才能把这一事情真正做好。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

RLF

投资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地方财政将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投入农业基础设施。

三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对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率,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是提高农业科技者的工资水平,改善他们的环境,保证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2.加大农业补贴支出,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农业补贴,是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补贴的部分太少,今后必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增加财政支出中农业生产性的比例,尤其应加大直接用于农业补贴的部分,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二是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格政策,并根据国家的财力状况,逐步扩大保护价格的范围。

三是建立生产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和农产品的储备制度。

丰收时,政府收购;欠收时,政府销售,以避免农产品价格随农业产量的变化而大起大落。

3.积极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税费改革不仅是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解决日益加重的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

从安徽等试点地区的情况看,税费改革的难点是县乡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老师工资费用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应做好以下:

一是中央财政继续增加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

二是实行精兵简政,大力压缩县乡政府机构人员,动员社会力量举办农村教育事业,降底农民供养比例,从根本上堵住加重农民负担的源头。

三是实行"费改税"和"收支两条线"制度,统一收费的标准和方法。

4.抓好内部管理,保证支农资金真正到位。

一是抓好年初农业预算安排。

安排好年初的预算不仅关系到增加农业投入,而且也是保证支农资金落实到位的前提条件。

各级财政部门都要从年初预算入手,做到预算早成立、早下达、早拨款。

二是要明确全年农业支出进度目标,要努力实现支农资金的均衡支出,保证农时需要,防止年终突击支出,没有效果。

三是做到财政支农专款专户核拨制度,减少资金流转环节,防止资金滞留,提高资金到位率。

为此,可把资金自上而下直拨到资金使用单位,单位支出直接到财政部门核销。

上下级财政之间由本级配套组成的专项资金的拨付,实行先入后拨办法,即先由下级财政部门验证核实后,上级财政再拨付资金,资金配套未落实的,上级财政不予拨款。

四是要建立财政支农支出按月通报和考评制度。

利用通报方式督促下级财政部门,特别是政府领导了解、关心和重视支农支出进度问题。

通过考评,对完成支农支出进度好的、资金到位及时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这个办法可以激发各级财政部门人员抓好财政支农的积极性。

五是要加大力度,加强检查监督,确保资金到位。

可组织若干检查督促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实地检查督促,确保资金的到位。

还可以实行支农进度承包制,奖优罚劣,应用激励机制,推动财政支农的顺利开展。

六是切实解决资金困难,灵活机动地采取特殊措施,保证资金的及时全额到位。

可采取全省或全市统筹使用的办法,解决个别贫困市、县的资金困难。

5.划分各级财政支出事权,切实做到责任明确。

中央一级的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关系到全国整体利益的事情上,省一级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关系到全省利润的事情上,市、县一级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市、县利益的事情上。

事权一定要划分清楚,这样才不致于相互推诿,贻误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外,还要严格规定省、市、县财政支农力度或比重,并且对以后逐年增长的百分比及收益率也要有具体的规定,并要把它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也才能把这一事情真正做好。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

RLF

 

附送: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安全管理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安全管理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

为深入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坚决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库尔勒市对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部署,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仅仅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将安全工作措施落到了实处。

现将我乡2016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xxx乡地处库尔勒市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27.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

1.45万亩,其中蔬菜大棚面积7500亩。

乡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党员236名,其中农民党员117名;“四老”人员27名,挂职干部7名。

远程教育接收站点5个;驻乡站所及学校18个。

全乡总人口5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

1.1万余人,流动人口4万余人(疆内流动人口3万余人,内地流动人口9000余人);宗教活动场所10个。

2016年全乡总产值预计达到

1.82亿元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576.46元左右。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今年在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安全生产总体情况较好,无农机、用电、交通安全重大事故。

一、明确安全生产指导思想,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为认真全面贯彻有关文件精神,我乡利用周一召例会,传达州市有关精神,同时乡党委、政府针对安全生产也进行了具体部署并提出要求,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在全乡大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宣传氛围。

同时,根据工作特点就是开展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增强了各族干部对安全生产的强烈责任感,提高全乡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各村、各站所根据安全例会的要求,及时传达会议精神,使每位干部了解“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这一主题,并且要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

通过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推进了安全文化建设,启发人民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营造了日益浓厚的“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是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强化安全意识。

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强化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树立安全文化理念,掌握安全科学知识,倡导安全生产方式。

截至到目前共制作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横幅16条,宣传栏15期,广播宣传每周两次,在巴扎上共展出宣传板9块,发放宣传材料累计15500份。

使全乡宣传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全年每月都处在“安全生产月”的活动氛围。

紧紧围绕“遵章守法、关爱生命”这个主题,突出抓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规的进一步学习贯彻。

三是坚持在每周一全乡例会上强调安全生产工作要求,采取以会代培的方式,逢会必讲安全生产,不断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培训。

增强了干部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增强了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

四是及时调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与各村(站所)辖区内的生产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

使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健全,考核有标准,评有尺码,惩有尺度。

五是健全各项制度,制定下发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责》、《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制度》、《安全生产举报制度》、《应急求援预案》、《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等,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以制度强化责任。

六是乡武装部、综治办、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了协同作战的职能作用,为我乡安全生产能有良好的发展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开展自查、督查工作

一是用明查暗访的形式进行各项检查。

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不定期检查大棚生产区、居民区、加油站、辖区加工企业等单位,并提出具体安全生产制度要求。

同时在各种会议上充分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必须严格管理,长抓不懈。

二是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查隐患、找死角、反违章、保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检查,在检查中,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把检查和整改结合起来,边查边整改;把检查与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检查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

三是积极开展联合大检查。

根据我乡“7·28”安全生产的惨痛教训,不定期邀请州、市安监局会同xxx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乡综治办、派出所、武装部、乡供电所等单位对全乡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主要针对检查发泡网厂、冷库、加油站安全生产设施装备情况,特别突出了用电安全、小企业安全生产等。

通过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了整改通知共63份,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今年9月2日,在州市消防检查组对我乡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的9家发泡网厂进行了复查。

复查过程中有2家发泡网厂未进行任何安全整改措施,其中一家私拆封条,按照《消防法》的规定该发泡网厂负责人进行了刑事拘留,另一家继续进行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