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320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历程。

3.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林则徐、魏源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一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比较

世界

中国

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时代

封建社会

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

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军事力量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作战能力低下

外交政策

争夺殖民地

闭关自守,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二 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2)过程:

1840年,英军侵华,中国组织了反侵略战争;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3)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4)意义: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和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提出修约,遭到拒绝。

(2)过程:

1856-1860年,英法出兵,美俄帮凶。

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

(3)第二批不平等条约

3.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 开眼看世界

1.概况

2.意义: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引导着国人冲破传统束缚,放眼世界,向西方学习。

[特别提醒]鸦片战争前夕中西文明的差异

教材第一、第二自然段实际上揭示了鸦片战争前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

西方已经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封建社会)。

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专制统治顽固,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等。

[思考探究1]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吗?

金版点拨:

不是。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国禁烟,而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思考探究2]结合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鸦片战争中国为何会战败?

金版点拨:

(1)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由于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战争准备充分,取得胜利实属必然。

(2)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综合国力衰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长期闭关锁国,不了解西方世界,对战争没有丝毫准备。

在战争中军事指挥失当,又不能发动人民。

虽有爱国官兵奋力抵抗,但终不能挽回败局。

(3)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知识拓展]自诩为西方文明国家的军队焚毁东方文明精华的原因

军队是国家暴力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被用来抵抗外来侵略,也可以被用来发动侵略战争。

19世纪中期的西方殖民者虽以文明者自居,但到处扩张、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城。

当他们看到那些“比巴黎圣母院的珍宝的总和还要多”的珍宝时,他们贪婪和掠夺的本性立即取代了“文明”的面孔。

烧杀劫掠之后再放火焚烧,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了给中国人一个教训”。

强盗逻辑暴露无遗。

[易混易错]《南京条约》中关于割地范围与赔款数额的规定

(1)香港岛不等于香港,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部分组成。

(2)2100万银元不等于2100万两白银。

[名词解释]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缔约国家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有。

但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国(列强)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名词解释]领事裁判权

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

[名词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半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内涵。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易混易错]林则徐、魏源等人并不学习西方制度

他们只强调学习西方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地主阶级的本质使他们不可能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思维导图]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知识拓展]“近代史”和“近代化”的区分

“近代史”中的“近代”是个时间概念,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

“近代化”是个过程概念,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方面的变化,如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等。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近代史中进行的,但并不与近代史完全吻合。

近代史结束后,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依然在继续。

主题一 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一 为大府者,见黄金则喜,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刮邑之钱米,易金贿大府以博一喜。

至于大饥人几相食之后,犹借口征粮,借名采买……必罄尽其家产而后已。

——《张亨甫文集》

二 乾隆时期,乾隆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马戛尔尼邀请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的火器操法。

福康安冷淡地说:

“看亦可,不看亦可。

这火器操法,谅也没有什么稀罕!

三 到19世纪中叶,英国人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该受到谴责的。

四 1835年,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英国用蒸汽机装备海军炮舰。

那时候,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横行世界,到处进行殖民侵略。

19世纪上半期,侵占印度,又不断侵略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

 史料一反映了清朝对内统治情况。

史料二反映了清朝的对外心态。

史料三、四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上半期的对外政策及军事实力等情况。

 

(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社会状况。

金版参考:

清朝的封建统治腐败落后,欺压百姓;对外闭目塞听,虚骄自大,不愿意了解西方情况。

(2)史料三反映了英国怎样的政策?

其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金版参考:

政策:

自由贸易。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3)根据史料四,概括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有利条件。

金版参考:

工业革命使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是“海上霸主”,海上交通无阻;在亚洲拥有侵华的前沿根据地等。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发生了全方位剧变,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政治上

①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主要矛盾:

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居于主导地位。

③革命任务:

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经济上

①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创造了条件。

(3)思想上: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他们抛弃陈腐的观念,重新认识世界,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4)对外关系上:

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的大门被迫开放。

(5)社会生活上:

引起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主题二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 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二 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四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四则史料分别从政策角度、社会性质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和思想变化的角度阐述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上述四则史料反映出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金版参考: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应对国际局势,中国开始走上探索近代化的道路;在坚船利炮的打击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续

目的

都是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大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英国

以英法两国为主,美俄为帮凶

侵略时间

两年

四年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内地

战争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开五口、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割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主权遭到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片面最惠国待遇在近代中国的确立

最惠国待遇,是主权国家之间互相给予对方享受本国给第三国的某些优惠,这里有两条准则必须遵循,即平等互惠与范围的严格限定(一般仅适用于关税贸易,而不适用于其他涉及到国家主权的敏感领域)。

近代中国存在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则反是。

如前述,在虎门、望厦条约中,最惠国的规定就已经颇为含混,但毕竟还列在《海关税则》的名目下。

到1858年的中美《天津条约》又有新发展,该约第30款规定:

“现经两国议定,嗣后大清朝有何惠政、恩典、利益施及他国或其商民,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为该国并其商民从来未沾,抑为此条约所无者,亦当立准大合众国官民一体均沾。

”明确地将最惠国待遇引入到“政事交往”方面。

而且,1858年的规定已经没有了早期条约中关于受惠国不得凭借特权对中国政府“任意妄有请求”的约束。

1903年的中日《通商行船续约》第9款更规定:

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任何国家在华取得的特权,日本都要“完全无缺”地“一体均享”。

将最惠国特权推向一切国家在华享受的一切特权,推向从过去到将来的一切时限。

显见,该项特权在中国的确立,完全违背了国际法关于最惠国的基本原则。

——郭卫东《片面最惠国待遇在近代中国的确立》,

载《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1期

晚清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对于晚清和近代中外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

所谓清政府不加抗争地轻易出让最惠国待遇的观点不符合事实,当时清政府所持的立场和态度因不同的优惠内容而不同。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订立《天津条约》到清末,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的特性发生了三个显著的重要变化:

一是特定的最惠国条款变为一般的最惠国条款;二是除片面最惠国条款外,出现了双方最惠国条款;三是从无文字规定到以文字明确规定最惠国条款的附加条件。

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使中国处于不平等的屈辱地位。

从经济上看,最惠国待遇的片面性特质在当时对中国的危害并不严重和明显,对中国造成危害的,是最惠国条款本身、它的均沾性本质。

由于中国长期积弱不振,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给中国的经济和外贸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并使列强结成了侵略中国的“神圣同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