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应急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2970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应急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现场应急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现场应急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现场应急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现场应急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场应急管理制度.docx

《现场应急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应急管理制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场应急管理制度.docx

现场应急管理制度

现场应急管理制度

1.目的

为有效控制各类突发事故或灾害,正确有序地处置紧急情况,将人员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统一规范了现场应急预案的编写和日常管理要求,明确了现场处理紧急情况的原则,强调所有现场人员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应有的正确行为,为现场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带压作业、带压换阀等施工生产作业区域。

3.施工作业现场事故风险分析及危害:

根据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结合托普威尔石油技术股份公司施工的特点,主要危险因素概括为:

井喷事故、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自然灾害,其次还有设备倒塌、高压刺穿伤害、车辆伤害等。

1)井喷事故危险性分析

(1)作业施工时,井筒内压井液受油、气层高压液体的影响其密度逐步降低,以及漏失层严重漏失,造成井筒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致使液柱与地层压力失去平衡,又无及时的补救措施,有引发井喷污染的危险;

(2)由于井口设备装置损坏或工具不配套有引起井喷污染的危险;

(3)井下工具、封隔器胶皮失灵,解封不开,起钻时造成抽汲井筒液体和油层有引起井喷污染的危险;

(4)由于作业队施工设计失误有引起井喷污染的危险;

(5)作业人员误操作及在施工中使用质量不合格压井液,有引起井喷污染的危险;

(6)作业人员不按照设计施工有造成井喷污染的危险;

(7)作业施工时,井口未装好防喷装置,井口螺丝未上全上紧,有造成井喷污染的危险;

(8)作业时出现井漏(井内至少有两个层)时,此时进行起下作业,增加抽汲和淘空作用,有产生更严重的井喷污染危险;

(9)队伍组织松散,抢救组织不力,采取措施不当,错失控制良机,有造成井喷污染的危险;

(10)井口装置和井控管汇缺乏保养和检验,有造成井喷污染的危险;

事故易发生地点:

施工井口处。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

施工作业过程中。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油气井井口发生溢流。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

火灾、爆炸等。

2)火灾事故危险性分析

火灾主要指施工作业现场火灾。

作业现场引起火灾的原因有:

(1)井口、地面管线、分离器由于压力过高,有引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2)气举过程中因压力过高或混入易燃气体有引起破裂或爆炸的危险;

(3)井场落地原油过多和作业人员吸烟有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

(4)井场内修井工具有发生碰撞产生火花而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

(5)井场内电线、配电箱、潜水泵因漏电或短路产生电火花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6)在举空的套管中起下油管有导致油管与套管撞击引起火星而发生爆炸的危险;

事故易发生地点:

施工作业处、电气设备处等。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

施工作业过程中。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有烟雾冒起、火花。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或对设备、设施等造成严重毁坏。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

中毒和窒息等。

3)中毒窒息事故危险性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硫化氢气体从井口中溢气,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

发生中毒和窒息的主要原因如下:

(1)在含有硫化氢的井进行作业时,若配备防毒面具不足、失效时,作业人员有中毒的危险;

(2)当井场内充满硫化氢气体时,作业人员分不清上下风头时有造成硫化氢中毒的危险;

(3)作业人员缺乏硫化氢的防护知识有造成硫化氢中毒的危险;

(4)施工现场没有配备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器,作业人员有中毒的危险。

事故易发生地点:

施工作业处。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

施工作业过程中。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作业人员突然意识丧失等。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

高处坠落等。

4)触电事故危险性分析

施工过程中电气设备如果长时间过负荷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电气设施内部绝缘损坏,保护监测装置失效,将会造成火灾、爆炸;另外,配电线路、开关、熔断器、插销座、电热设备、照明器具、电动机等均有可能引起触电伤害、成为火灾的引燃源。

其次,配电线路以及在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拖动设备、移动电气设备、照明线路及照明器具等,都存在直接接触电击或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

大部分触电事故往往是电击造成的,电击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部位、持续时间、电流的频率有关。

发生触电的原因:

(1)维修电气设备过程中,由于电力系统的原因有造成操作人员触电的危险;

(2)探照灯电线在人行道上和油水坑中,有导致电线绝缘皮损坏作业人员触电的危险;

(3)井场电线未架空或直接挂在井架上,有引发作业人员触电的危险;

(4)井场配电箱若人员操作不当有造成触电的危险;

(5)无证作业人员擅自接、断电路有导致触电的危险。

事故易发生地点:

井场配电箱及电气设备设施处。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

电气设备安装、维修、搬迁过程。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作业人员违章操作。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

火灾。

5)机械伤害事故危险性分析

机械伤害是施工作业过程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

油气井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有:

带压作业机及其他进入井场的设备设施等。

因机械运转时所具有巨大的机械能,人员意外遭受机械伤害的概率增加。

各类机械设备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类型包括:

碰伤、压伤、绞伤等。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造成的,常见因素有:

(1)检修带压作业机过程中因操作失误有造成机械伤害的危险;

(2)带压作业机及其他进入井场的机械设备转动部位未安装防护罩,有造成机械伤害的危险;

(3)作业过程中抽油机未隔离或抽油机转动部位无防护罩,有造成机械伤害的危险;

(4)操作液压钳不当,有造成操作人员伤手的危险;

(5)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等。

机械伤害往往是因为违章作业和操作失误引起的,只有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照明度,对设备的外露部位均设置安全防护装置、警示标志,机械伤害事故才能减少到最低程度。

事故易发生地点:

带压作业机、抽油机等机械设备作业处。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

施工过程中。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设备异常,如电压骤升或骤降、噪音忽然加大、震动加剧、防护设施失效等。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或对设备、设施等造成严重毁坏。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

触电、高处坠落等。

6)物体打击事故危险性分析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是施工作业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安全事故。

发生物体打击的原因:

(1)拉、送油杆管有造成杆管飞起伤人的危险;

(2)油杆管桥倒塌有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

(3)施工作业中维修工具因为外力飞出作业区域,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易发生地点:

井口作业处。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

作业过程中。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造成人员伤亡。

7)高处坠落事故危险性分析

发生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如下:

(1)操作人员未戴好安全帽、上下井架不佩戴和不正确佩戴安全带,有引发高空坠落的危险;

(2)恶劣天气上下井架、高空作业,有高空坠落的危险;

(3)登高人员未穿防滑鞋、携带笨重物体高空作业有导致坠落的危险;

(4)非专业人员上下井架、登高作业,有高空坠落的危险;

(5)高空作业操作台无防护栏杆、护栏、安全盖板等安全设施,有造成高空坠落的危险;

(6)夜晚高空作业照明不足,有造成高空坠落的危险。

事故易发生地点:

井架、高空作业操作台。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

作业过程中。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照明不足、作业现场湿滑等。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

物体打击等。

8)自然灾害事故危险性分析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根据施工现场布局基本在山区的特点,洪汛、泥石流及滑坡事故最有可能发生在作业现场。

(2)每年7月—8月为雨季,覆盖在坡陡山体上的松石和黄土在多暴雨的夏季加上洪水和暴雨的天气,就会出现陡坡滚石和山体滑坡等现象从而导致泥石流发生。

事故易发生地点:

施工井场。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

施工过程中、设备维护保养时。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自然灾害预警、电视广播气象预报通知。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

设备倒塌等。

9)设备倒塌事故危险性分析

发生设备倒塌的主要原因如下:

(1)带压作业机防风绷绳带病作业或绷绳地锚强度不够,有造成井架倒塌伤人的危险。

事故易发生地点:

井架。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

施工过程中。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有异响。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

物体打击等。

10)高压穿刺伤害事故危险性分析

发生高压穿刺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高压管线、阀门破裂事故造成的高压穿刺伤害;

(2)高压管线、阀门质量不合格。

事故易发生地点:

高压管线、阀门连接处。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

施工过程中。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有异响。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

物体打击等。

11)车辆伤害事故危险性分析

发生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违反交通规则,违规驾驶;

(2)疲劳驾驶;

(3)车辆带病出行。

事故易发生地点:

运输设备路途上。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

运输设备路途中。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驾驶员状态、车辆状况不好。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

物体打击等。

4.紧急情况的分类

紧急情况是指要求立即采取行动的非正常情况,这些非正常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灾难,本制度主要适用于以下各类紧急情况。

a.井喷:

控制系统完好情况下发生溢流。

b.火灾:

小范围火灾,可以控制。

c.爆炸:

小范围,对设施、人身安全没构成危险。

d.高压管线爆裂:

设备动力源承压管线爆裂,关闭设备更换管线,可以控制。

e.油气泄漏:

管线出现轻微泄漏,可以控制。

f.中毒:

发生个别人员中毒。

g.有毒物质泄漏:

有毒物轻微泄漏,可以控制。

h.电力或通信线路中断:

电力或通信设备存在缺陷。

i.交通事故:

人员轻微受伤,车辆可以启动。

j.人身伤害:

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人员受伤事故,可采取紧急救护。

k.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临时局部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短期影响生产运行,临时应急处理即可恢复正常。

l.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致个别人中毒,或对当地正常生产生活社会活动造成一定影响或威胁,临时采取措施可以控制。

m.地质灾害: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已经危及生产施工、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或少量经济损失,灾害停止发展。

5.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5.1应急组织机构

(1)公司成立应急指挥中心,由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安全总监、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部,由安全管理部经理担任应急办公室主任。

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公司级综合保障组和技术专家组。

(2)各作业队\项目部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由各作业队队长\项目部经理担任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现场应急指挥小组设置抢险小组、救护小组、后勤保障小组。

(3)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图1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5.2职责

5.2.1总指挥职责

1)领导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理工作,担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最高指挥;

2)下达预警指令和解除指令;

3)指挥协调应急救援行动,启动或终止本公司应急预案;

4)向所在地方政府及安监部门报告,并落实指令及请求支援;

5)发布应急状态解除命令,宣布应急状态解除;

6)组织编制、审定、修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7)保障应急救援工作资金来源。

8)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评估。

5.2.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2)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接替总指挥一切应急工作职责。

5.2.3办公室主任职责

1)根据报警判断态势发展,向应总指挥报告并提出进入应急管理状态的建议;

2)传达总指挥的指令;

3)根据事件不同,可向总指挥提出有关部门人员加入应急办公室及调整工作组人员构成;

4)掌握事故动态、收集相关信息,向总指挥提供进展情况报告;

5)在发生事故时,与国家相关应急机构、政府部门、上级主管单位应急机构进行联络;按照总指挥的授权和法规要求,向国家相关应急机构、政府部门、上级主管单位做初次报告;

6)应急处理过程中建立各工作组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

根据事件进展,至少每24小时召集一次各工作组负责人联席会议,沟通传达相关信息;

7)根据总指挥指令派出赴现场人员;

8)当发生需公司立即做出应急响应较大及以上级别安全生产事故时,负责协调和调动系统内外相关资源;

9)负责对外信息的发布。

5.2.4综合保障组及其职责

1)负责协调和支援现场后勤保障小组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及后勤综合保障工作;

2)负责协调和支援现场后勤保障小组进行上、下级的联系以及和医院、消防、公安部门等单位的联络;

3)负责协调和支援现场后勤保障小组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

4)负责协调和支援现场后勤保障小组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5.2.5技术专家组及其职责

应急时,技术专家组要迅速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对策和意见,并根据事态进展情况,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提出建议。

5.2.6应急指挥小组组长职责

1)在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授权下,启动或终止事故应急预案,具体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负责指挥处理现场紧急情况,保证本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3)负责事故现场应急资源和人员的调配;

4)负责与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联系及情况汇报;

5.2.7抢险小组职责

1)按照应急工作程序,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工作;

2)负责切断危险源,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或消除险情,防止事故的恶化发展态势;

3)负责事故现场包括受困人员、现场贵重物资及设备的抢救、危险品的转移等;

4)事故发生时引导现场人员和周边群众按照逃生路线和逃生通道迅速疏散到安全集合点。

5.2.8救护小组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人员进入现场;

2)负责组织抢救伤员、设备设施安全转移、阻止盲目抢险、防止事态扩大;

3)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4)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救援时,应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和衍生事故。

5.2.9后勤保障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及后勤保障工作;

2)按指挥中心命令进行上、下级的联系以及和医院、消防、公安部门等单位的联络,做好抢险工作的记录;

3)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

4)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5)抢险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6.日常应急管理

6.1现场应急预案

在现场采用适当的设计、足够的工艺控制和良好的维护等措施后,为增强应急防护成效,还应实施应急预案管理,以更好地满足现场实际的需要。

制定现场应急预案必须以工艺安全分析为基础,以保证其针对性。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采用故障假设等分析方法,来分析工艺操作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原因,评估事故后果。

这些工作对确定现场需制定的应急预案类型及需要的应急步骤及优先顺序是非常必要的。

现场应急预案不仅仅是用作培训的参考资料,更是一个能够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灾难时起指导作用的工作计划。

现场应急预案应分成两部分制定:

a.基本原则和演练、培训。

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应急防护的原理、培训演练、应急人才和物料储备的要求等。

b.行动预案。

在应急处置时应当能够迅速参照行动预案来确定要履行的职责。

行动预案应当语言简洁、有可操作性。

应使用图、表来描述组织机构、职责和责任、应急程序等。

6.2应急预案培训

应急办公室,总体负责现场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

培训对象应分成两个层次:

一层是应急组织的成员,由应急办公室与各专业小组长共同负责完成;另一层是仅仅需要了解预案、随时接受应急指令的其他员工,由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负责落实。

应急办公室与各专业小组长应定期修订应急预案和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可采取课堂学习、实践课程和演练等形式。

预案的修订和发布,应及时告知员工,并组织相应培训。

6.3演练

为评估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定期的、各种工况的、全范围的、事先告知的或不事先告知的演练。

演练应当设计各种各样的场景,来验证应急组织的每个部分功能的有效性。

应急操作演练和消防演练与全面的应急演练不同,不能替代全面演练。

演练的模拟场景可能包括:

模拟井喷、火灾、爆炸和毒性、放射性物质泄漏;测试报警系统、急救、撤离程序;电话太多造成通讯不畅;某些关键岗位成员不能及时到位;统计人员缺失;模拟受伤、中毒和群体伤亡;模拟风向变化等。

每次演练后必须对演练效果作出评价,并书面记录。

6.4应急物资

各单位在日常应急管理中,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并定期检查其状态,建立应急物资清单及检查表。

7.紧急集合点、紧急报警和撤离

7.1紧急集合点的设置

每个生产区域应当选择一个主要的紧急集合点,同时还应有一个备用紧急集合点。

紧急集合点应当远离可能的危害,并对人员和设备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防护。

7.2紧急报警信号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能够立即通知到生产区域内应急组织成员;

能够通知到生产区域的所有人员;

能够在断电时正常报警,并有自备电源;

应有备用警报系统和多个报警启动按钮。

7.3撤离

撤离预案的计划和培训应当包括:

a.撤离行动的基本原则;

b.撤离行动的授权;

c.撤离通知的信息沟通;

d.撤离线路和紧急集合点的位置;

e.救援设备的位置;

f.风向判定;

g.撤离人数统计核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