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2586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

《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

单元综合测试一

单元综合测试一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

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

R

解析:

路程是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当沿水平圆周轨道跑了1.75圈时,路程为3.5πR;位移是起点和终点间直线段的长度,所以位移是

R.

答案:

C

图1

2.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1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B.小分队平均速度

甲>

C.y—x图象表示的是速度v—t图象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x—t图象

解析:

坐标系中描述的是具体行军路线图,由图可知,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因为是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A

3.2009年1月,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用时10天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中国商船护航.如图2所示,此次护航从三亚启航,经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

图2

印度洋,总航程四千五百海里.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B.“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D.根据图中数据我们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解析:

将护航舰艇看做质点可较方便地研究其运行轨迹,故A对;由题图可知,“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而不是位移,故B错,C对;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错.

答案:

AC

4.2007年10月,F1摩托艇世锦赛移师西安,进行中国站比赛,观众可以现场目睹这项最高时速250千米/小时、直线加速时仅用3.5秒就能完成0到100千米/小时加速的疯狂运动,如果摩托艇启动是匀加速的,那么其启动的加速度约为(  )

A.8m/s2  B.20m/s2  C.30m/s2   D.70m/s2

解析:

本题属于基本信息读取题,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模型,只要读取隐含信息初速度v0=0,并把速度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就可以利用v1=v0+at,求出加速度a=7.9m/s2,应该选A.

答案:

A

图3

5.如图3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解析:

由图象可知,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而言,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显然甲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乙的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质点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能说速度相同.在相等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甲、乙两质点可能相向运动,也可能反向运动,所以它们之间距离的大小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答案:

A

6.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做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解析:

质点是把物体看做一种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大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引入质点的概念,是为了研究问题的简便,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答案:

D

7.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

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解析:

在研究问题时,为了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总是要忽略次要矛盾.光速和声速相差很大,在传播约4.1km的距离时,光传播的时间非常小,对于估算来说完全可以忽略,其运算方法是:

声速v=330m/s=0.33km/s

所以x=vt=0.33t≈

km,显然声速加倍后估算结果不再成立.

答案:

B

8.一辆汽车沿直线运动,先以15m/s的速度驶完全程的四分之三,余下的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16m/sB.16.3m/sC.17.5m/sD.18.8m/s

解析:

设全程为x,

=16m/s.

答案:

A

9.在平直公路上,甲乘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骑自行车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乙(  )

A.同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5m/s的速度远离

B.同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5m/s的速度远离

C.反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15m/s的速度远离

D.相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15m/s的速度靠近

解析:

当同向运动时,如果甲在前,则甲相对乙远离,如果乙在前,则甲相对乙靠近.因此无法确定甲相对乙是远离还是靠近,所以A、B选项不正确;当反向运动时,甲相对于乙是远离的,C选项正确;当相向运动时,甲相对乙是靠近的,D选项正确.

答案:

CD

图4

10.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第2s~3s内和第6s~7s内的加速度相同

C.物体在第2s末返回出发点然后反方向运动

D.物体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变

解析:

从图中可知,物体在第2s末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即第2s末物体反向运动,选项A错误;v—t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代数和表示运动的位移,从图中可知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即4s末回到出发点,故C项错误;v—t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从图中可知加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故选项D正确;考虑到a的矢量性,根据斜率的正负可得a的正负,故选项B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D.

答案:

B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

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带滑轮的木板上

B.安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V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答案:

ABDEC

12.足球守门员在发门球时,将一个静止的质量为0.4kg的足球以10m/s的速度踢出,若守门员踢球的时间为0.1s,则足球的平均加速度为________m/s2;足球沿草地做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减小,设加速度大小恒为2m/s2,3s后足球运动到距发球点20m的后卫队员处,则此过程中,足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后卫队员接到球时,足球的速度为________m/s.

解析:

足球踢出时的平均加速度为a=

=100m/s2;足球运动到后卫队员处的平均速度为

≈6.7m/s;后卫队员接到球时,足球的速度为v=10m/s-2m/s2×3s=4m/s.

答案:

100 6.7 4

13.有一高度为1.70m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m短跑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终点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刺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

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1.7×10-2m,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2×10-3m,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冲刺时

s内的位移是________;冲刺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

解析:

运动员实际身高与照片上的身高之比为100∶1,根据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2×10-3m,可以判断运动员在

s内运动的位移为0.2m,所以冲刺速度为

m/s=12m/s.

答案:

0.2m 12m/s

1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5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

图5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G=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G=________m/s.

答案:

(1)

 FH表示F、H两点间的距离 

(2)1.30

三、计算题(共36分)

15.(8分)如图6所示,质点从O点出发,2s末运动到A点,6s末运动到B点,18s末运动到C点.求:

图6

(1)2s末的位移.

(2)从A点到B点的位移.

(3)从6s末到18s末的位移.

解析:

(1)在2s内,质点由O点运动到A点,2s末的位移大小为2m,方向由O到A.

(2)从A点到B点的位移大小为Δx=xB-xA=6m,方向由A到B.

(3)从6s末到18s末的位移Δx=xC-xB=(-6-8)m=-14m,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图7

16.(8分)如图7所示,直线OA与曲线OB分别为物体A和B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两图象的交点为C,其坐标为(5,3).过C点做曲线OB的切线与时间轴的交点为(3,0),D为曲线OB上的一点,过D点的切线与OA平行,D点的横坐标为2,则

(1)试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

(2)在t=5s时,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

(3)某同学为求D点的纵坐标,求解如下,试判断其解法是否正确.

某同学求解如下:

因过D点的切线与OA平行,故此时B的加速度与A的相同,利用a=

=0.6m/s2解得v=1.2m/s2.

解析:

(1)因速度图线的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则:

(1)由于A物体的速度图线的斜率没有变化,说明该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A=

m/s2=0.6m/s2;对于物体B,由图线可知,其斜率越来越大,说明其加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B做的是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度运动.

(2)当t=5s时,此时物体B的加速度为aB=

m/s2=1.5m/s2.

(3)该同学求解过程错误,因物体B的加速度是变化的,t=2s前B的加速度小于0.6m/s2,故2秒内B的速度增量小于0.6×2m/s=1.2m/s.故D的纵坐标小于1.2,具体数值无法确定.

17.(10分)“大洋一号”配备有一种声呐探测系统,用它可测量海水深度.其原理是:

用超声波发生器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底会反射回来,若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通过测量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就可推算出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现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为1500m/s,船静止时,测量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为8s,试计算该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

解析:

本题属于信息给予型命题,以“超声波”应用立意,综合考查学生应用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以及题干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设x为超声波往返的距离,h为海水的深度有x=vt=1500×8m=12000m,则:

h=

=6000m.

答案:

6000m

图8

18.(10分)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8所示,试粗略计算:

(1)小球从O到B的平均速度;

(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解析:

(1)由题图可知O到B的位移xOB=16cm=0.16m,时间tOB=0.6s-0.4s=0.2s,所以O到B的平均速度为

OB=

=0.8m/s.

(2)A点的瞬时速度vA=

OB=0.8m/s.A到C的位移,xAC=27cm-7cm=20cm=0.2m

所用时间tAC=0.7s-0.5s=0.2s,

AC=

=1m/s,所以B点的瞬时速度vB=

AC=1m/s.

(3)运动的加速度a=

=2m/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