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折射的光路图:
空气空气空气
水水水
五.温度物态变化
1.温度:
是指物体的。
测量的工具是。
2.温度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
单位是。
1摄氏度的规定:
把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4.常见的温度计有
(1)实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3)寒暑表。
5.体温计:
测量范围是℃至℃,每一小格是℃。
6.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和;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4)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7.、、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熔化:
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热。
9.凝固:
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热.
10.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都有一定的(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熔化凝固℃
t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 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在BC段是过程,热,但不变,处于状态,CD段处于;而DG是晶体曲线图,DE段于,EF段落是过程,热,不变,处于状态,FG处于态。
11.汽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和。
都要热。
1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
是在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沸腾:
是在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热,但温度,这个温度叫。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
(2)液体;(3)液面快慢。
14.液化:
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液化现象如:
“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要热;而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要热。
六.质量和密度
1.质量(m):
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
。
其他有:
、,1吨=千克=克=毫克
3.物体的质量不随,,和而改变。
是物体的物理。
4.质量测量工具:
、、和。
实验室常用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
(2)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盘里,用镊子向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加上游码所对的。
6.使用天平应注意:
(1)不能超过;
(2)加减砝码要用,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放在托盘上。
7.密度:
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m表示,V表示,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1克/厘米3=千克/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
水的密度ρ=千克/米3
9.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原理:
步骤: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
用 测出质量m和用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
求出物质密度。
(2)求质量:
。
(3)求体积:
。
第一板块提高练习(测量)
1.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D.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2.李磊同学先后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
25.79cm、25.78cm、25.81cm、25.09cm、25.79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最接近于( )
A.25.793cm
B.25.65cm
C.25.81cm
D.25.79cm
3.运动会上王老师为小红记录的百米赛跑成绩是15 s,由于指针没有回零,继续记录小明同学的成绩是27 s,那么小明同学的真实成绩是_______12
s,小明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8.33
m/s.
4.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
5.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则最佳选择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
6.小明测圆柱体周长时,先将圆柱体用纸条裹紧,用针在重叠处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如图所示,圆柱体周长为______3.00
cm.
★7.有两支最小分度相同的刻度尺A和B,在常温下测同一长度时结果相同;在40℃的室内测同一长度时分别为LA和LB,但LA>LB。
若将这两支尺拿到-20℃的室外测同一长度,结果分别为L′A和L′B,则
L′A_____L′B。
(填“>”、“<”或“=”)
8.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米,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1mB.1dmC.1cmD.1mm
9.一个同学正确测得铅笔的长度是16.34cm。
从这个数据看,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A.1dm。
B.1cm。
C.1mmD.1µm
10.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cm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C.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
11.如图1—3所示,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cm。
12、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_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_。
13、用最小刻度值是0.1mm的尺子去测量某钢丝的直径,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记录,其中有效数字错误的是A.0.52mmB.0.53mmC.0.518mmD.0.052cm
14、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36.2mm、36.3mm、36.1mm36.3mm。
则他的测量结果应写为()
A.36.2mmB.36.22mmC.36.225mmD.36.3mm
15.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甲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甲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乙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16、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某个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甲同学测量的记录结果是15.82厘米,乙同学测量的记录结果是15.80厘米,丙同学测量的记录结果是15.8厘米,他们在测量中都遵守了测量规则,那么甲、乙两位同学测量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不同,甲、丙两位同学测量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不同。
17.为探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现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未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瓶内水量(mL)
初始水温(℃)
存放时间(h)
未态水温(℃)
1
1000
91
4
78
2
1000
98
8
74
3
1500
91
4
80
4
2000
98
10
75
5
2000
91
4
82
6
2000
98
12
70
(1)若研究保温效果与瓶内水量的关系,可用第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研究保温效果与存放时间的关系,可用第_______、_______次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板块提高练习(运动与速度问题)
1、甲、乙、丙三辆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道路上,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
这三辆车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甲车B、只有乙车C、只有丙车D、甲车和丙车
2、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
“我终于来到泉州了!
”,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泉州 B.小强本人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 D.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
3、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4.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
,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 (①/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 km/h.
5、若A、B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为3:
2,所用时间之比为2:
5,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_______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只能描述一段路程内物体的运动情况B.瞬时速度只能描述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快慢
C.平均速度可以准确反映物体在各个时刻的运动情况D.平均速度只能反映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8.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9、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10.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③④正确
C.
只有①③正确
D.
只有②③正确
11.火车从甲车站到乙车站正常行驶的速度为60km/h,有一次火车因故迟开了15min,为了准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车速提高到72km/h,求:
(1)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
(2)火车从甲站到乙站之间正常的行驶时间。
第三板块(声音问题)
()1.如图1所示,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2.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3.“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声音太小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C声音太大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4.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B.所有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D.鼓面停止了振动
()5.男低音独唱时有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的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6.如图4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次声波B.无线电波C.可见光D.紫外线
()7.如图5所示,下面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8.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晌度
()9.小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个响声,可知:
A.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B.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要快D.声音在铁中传播比在空气中要快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而获得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
()1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第四板块(光学)
1.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有()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平面镜
2.彩色电视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3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3种基本色光().
A.红、橙、黄B.黄、绿、蓝C.橙、靛、紫D.绿、红、蓝
3.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形孔上,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A.“△”形B.“▽”形C.方形D.圆形
4、水面下有一块石头,从水面上看上去深约为2m,那么这块石头所在位置的实际深度为---()A.大于2mB.小于2mC.等于2mD.无法确定
5、当入射光与镜面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将会()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也逐渐增大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
C.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D.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6.有一暗室,其南边窗上有一小孔,若有一室外被阳光照亮的白色汽车在窗外路面上自东向西驶过,这时在正对小孔的室内墙上可看到()
A.汽车正立的像,并自东向西移动B.汽车正立的像,并自西向东移动
C.汽车倒立的像,并自西向东移动D.汽车倒立的像,并自东向西移动
7.人体有一定的温度,所以人体不断向外发射()
A.红外线B.X射线C.夕射线D.丁射线
8、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A.入射光线有一部分折入水中B.眼睛有一种习惯性错觉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9.小明在桌面上盛了一脸盆水,准备洗脸,突然他发现墙面的钟到了水盆里,钟面如图所示,其实际时间为()
A.11:
15B12:
45C6:
15D9:
30
10.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蓝色B.全身红色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11.人在水中看岸上的东西要变得高大,图1中描述这一现象的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1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是()
A.用光亮的金属勺的背面照脸看到的像B.平静湖面上看到岸边景物的倒像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D.日食和月食现象
1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剖析、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4.晚上用放大镜看书时,在角度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在放大镜里看到灯的缩小的正立的像,这个像是().
A.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实B.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C.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D.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15,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