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737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氏春秋》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吕氏春秋》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吕氏春秋》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吕氏春秋》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吕氏春秋》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吕氏春秋》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docx

《《吕氏春秋》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氏春秋》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吕氏春秋》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docx

《吕氏春秋》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级:

六年级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黄超群辅导科目:

语文学科教师:

谢晓华

授课

类型

T(《吕氏春秋》复习)

C(课外文言文专题)

T(作文拓展训练)

授课日期时段

2015年月日

教学内容

1、《吕氏春秋》两则篇目解读

【原文再现】

《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

“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翻译:

有一个渡江的人,看见有个人正在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进江里去。

小孩啼哭起来。

旁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

“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那他的孩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

用这样的方式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地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里。

急忙在这只船上刻(记号),说:

“这里(就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他从自己刻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剑。

船已经走了,但是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不也是糊涂吗?

【文本分析】

出于《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引婴投江》

(1)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道理):

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

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三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刻舟求剑》

这则故事,后人称之为“刻舟求剑”。

作者通过故事,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开失败。

这就叫“因地制宜”。

【写作特色】

1.寓言故事的作用,是通过生动的人物和情节,把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

2.原文《察今》一共有三个寓言故事。

我们把三个故事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作者的目的:

“引婴投江”者“悖”;“刻舟求剑”者“惑”。

【作者简介】

吕不韦是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秦国。

吕不韦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秦王孙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后来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丞相。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

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

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

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

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

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

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

等到文章交上来后,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

吕不韦又挑选几位文章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遴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

为了慎重起见,成书后,吕不韦又让门人修改了几遍,直到确实感到满意为止。

吕不韦对此书十分看重,他自己认为这部号称《吕氏春秋》的书是杰作,夸口说该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

例如在相当全书总序的《序意篇》中,对十二世纪的论述也可见一斑:

“凡十二世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为了精益求精,也是为扩大影响,吕不韦还想出一个绝妙的宣传该书的办法,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

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

当然,这不一定就证明《吕氏春秋》字字珠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为人们都敬畏吕不韦的威势,没有人愿意出头罢了。

不过,这样一搞,其轰动效应却是巨大的,《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大名远播东方诸国。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二、相关阅读训练

【基础篇】

基础训练一

《引婴投江》

1.解释的词语:

引(拉着)

任物(处理事物)

遽(就,引申为一定)

悖(荒谬)

过(经过)

方(正要)

投(掷)

岂…哉(难道…吗)

2.写出《引婴投江》中,下列各字的拼音:

遽(jù)

悖(bèi)

3.补充《引婴投江》中,下列句子的主语:

①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过江者);

②曰:

“此其父善游。

”(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者)。

4.搜集出自寓言的成语。

5.《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答:

墨守成规、死抱教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6.《刻舟求剑》分几个层次?

答:

课文分两个层次:

一是写刻舟求剑的故事。

这个层次,又有三层意思:

①先写事情的起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再写事情的经过: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后写事情的结果: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是写作者的议论,指出此人的糊涂可笑。

这是未能找到剑的关键: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最后的一个反问: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7.刻舟求剑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

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因地制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基础训练二

《引婴投江》

1、《引婴投江》一文出自《吕氏春秋》,是由战国末期时期吕不韦(人名)组织门客编撰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拉)

(2)人问其故(原因)

(3)其子岂遽善游哉(就)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这样的办法处理事情,也一定荒谬了

4、读完上文,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舟求剑》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从)(落)

翻译:

有个从江上经过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落入水中

2.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忙)(用刀刻)(这)

翻译:

急忙用刀刻这船说:

“这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寻找)

翻译:

船停了,从他用刀刻的地方进入水中寻找剑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走)

翻译:

船已经行走了,但是剑没有走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迷糊,此指糊涂)

翻译:

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糊涂的吗

基础训练三

(外省市周练试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有过于江上者过:

经过

⑵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方:

正要

⑶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引:

⑷人问其故故:

原因

⑸此其父善游此:

⑹此其父善游其:

他的,此指小孩的

⑺此其父善游善:

善于

⑻其父虽善游,虽:

虽然

⑼其子岂遽善游哉?

岂:

难倒

⑽其子岂遽善游哉?

遽:

⑾以此任物任:

处理

⑿亦必悖矣必:

一定

⒀亦必悖矣悖:

荒谬

⒁楚人有涉江者涉:

⒂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坠:

⒃遽契其舟遽:

急忙

⒄遽契其舟契:

用刀刻

⒅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⒆舟止止:

⒇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

寻找

(21)求剑若此若:

(22)不亦惑乎!

惑:

糊涂

二、用现代文翻译下列句子

1.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从江上经过的人,看见有人正要拉小孩想要把他扔到江中去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泳,他的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吗

3.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这样的方法处理事情,也一定荒谬了

4.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忙用刀刻这船说:

“这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

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停了,从他用刀刻的地方进入水中寻找剑

6.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荒谬的吗

三、写出古文的寓意(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婴投江》:

对象变了,处理事情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酿成大错。

本领的获得要靠后天的学习。

而不是靠先天遗传

《刻舟求剑》:

情况变了,处理事情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四、请列举其他几个出自《吕氏春秋》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枝同气一窍不通贪小失大掩耳盗钟

专题过关

检测题1:

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

通“疲”。

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

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

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

“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魏文侯说:

“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

”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

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虽(虽然)”、“岂”、“一(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守时等

检测题2:

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处士请为王吹竽:

为②宣王说之: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给。

②通“悦”,喜欢。

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滥竽充数。

检测题3:

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

“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

(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译文:

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

「不行!

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

「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于是就定居在那里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离开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检测题4: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

“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

“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注]①藉:

垫、衬。

②惠:

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③顾州纪纲:

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译文:

有二人一个背盐一个背柴,一起放下沉重的担子在树荫下休息。

过了一会儿,两个人将要走了,争夺一张羊皮,都说这张羊皮是自己垫背的东西。

争吵了很久还是没有结果,于是就告上了官府。

当时雍州的长官是李惠,对着他的下属官吏说:

“拷问这个羊皮可以从而知道它的主人?

”下面的群众都没有应答的。

李惠派遣争吵的人出去,令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用棒子击打羊皮,看见少许盐屑,李惠说:

“知道实情了!

”让争抢的人看这个情况,背柴的人就俯首认罪了。

1、下列句中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以天下之所顺D、吾欲辱之,何以也?

2、解释下列句子。

(2分)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3、李惠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

(2分)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请简要说一说。

(2分)

参考答案:

1、A

2、派争执的双方看,背柴火的人就服气地认罪了。

3、有智慧的人,善于观察与思考,能从细节中发现真相。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4、言之成理即可

检测题5: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

“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

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

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

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

勤恳的样子。

⑤稔:

rěn,丰收。

译文:

贞观二年的时候,太宗对侍臣说:

“朕曾说过贪财的人却并不懂得爱财。

比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钱的数目很多。

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哪里是懂得爱财?

这是因贪小而失大。

以前的公仪休生性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给他的鱼,所以他能长久地吃到鱼。

并且(如果)做君主贪,必定会让自己的国家灭亡;做臣子贪,必定会让自己死亡。

《诗经》说: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大风刮得很猛,贪人败坏族类。

是说一人贪会贻害很多人。

)以前的秦惠王想要攻打蜀国,但不知道去蜀国的道路,于是(委托别人)刻了五头石牛,把金子放在石牛后面。

蜀国人看见后,以为牛能拉出金子,蜀王便派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入了蜀国,(于是)路上便出现了通往蜀国的路径,秦军跟随地面的路径去攻打了蜀国,蜀国便就灭亡了。

汉朝的大司农田延年贪赃纳贿三千万,事情被发现后自杀了。

类似这样的事,怎能数得过来!

朕现在以蜀王作为反面典型,你们也需要以田延年作为前车之鉴。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意犹不足②征求不已

③百姓不堪④惟欲清净

2.翻译句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还仍②停止③忍受经得住④只

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那么就会枝叶茂盛。

3.要以民为主,让百姓安居乐业。

三、学法提炼

1、专题特点:

2、解题方法

3、注意事项

一、链接作文

学古文也可培养学生想像力

这是两则古代寓言故事,由于是古文,所以给了我们更大的想像空间。

一则故事,就用那么几十个字来叙述,这就是古文的一种魅力所在。

一般的同学仅要求把寓言故事想像具体。

有兴趣的同学则可以选择其中一则分明作一幕动画短片,可几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创作想像,怎样叙述故事情节?

怎样描写故事的自然环境?

怎样设计人物的对话?

怎样描摹人物肖像?

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例文赏析】

《刻舟求剑》改写

在一座小岛上,有一户人家,他们家家财万贯,当然,这还不算什么,最珍贵的,还算是他们家公子最喜爱的宝剑了,这把剑,柄上镶嵌着五颗宝石,刃上刻着双龙,一看就价格不菲。

这一天,正是春节,仆人们都回家过年去了,店铺也全部关门了,真不巧,他们家的木柴刚好用完。

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该夫人想到了一个办法:

就让公子去河对岸砍柴,便把宝剑给了他,公子把宝剑佩在腰间,还给他一些盘缠,公子极不情愿地去了,走在道上,还在想:

今儿是春节,谁会载我去呀!

终于来到了河边,公子左顾右盼,好不容易找着了一艘渡船,“喂!

船上有人吗?

”公子喊道。

过了一会儿,从船里走出来一位老渔夫,大老远就看到了公子腰上佩戴的宝剑上的五颗闪闪发光、晶莹剔透的珍珠。

于是自言自语道:

“喂,老头,你载不载我过河呀?

”公子傲慢地说。

“今儿是春节,我还要回家呢!

不载你。

”老渔夫说。

我多给你一点银子不就行了吗?

”公子着急地说。

“如果载他过河,我可以看看宝剑、解解眼馋呀!

”渔夫心里想,于是假装不情愿地答应道:

“那,那好吧。

公子上了船,刚好是顺风行船,不一会儿就到了河中心。

这时,一阵海风吹来,把小船吹得东摇西摆,一不小心,剑从公子腰间脱落,扑通一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