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305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4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docx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docx

高中生物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高中生物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1.下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3.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以下生理活动不会涉及的是(  )

A.Na+和K+的运输

B.胞吐

C.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受体的分解

5.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

A.双向传递

B.单向传递

C.终止传递

D.反向传递

7.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关于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的突触小泡内没有神经递质存在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8.在一般情况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涉及的结构排列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上一神经元轴突→突触→下一神经元树突或胞体

B.上一神经元树突→突触→下一神经元轴突或胞体

C.下一神经元轴突→突触→上一神经元轴突或胞体

D.下一神经元树突→突触→上一神经元树突或胞体

9.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

A.轴突→细胞体或树突

B.细胞体→轴突

C.树突→细胞体或轴突

D.树突→树突

10.如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能表示信息在突触中传递方向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④②③

D.⑤②③

11.下列选项是依据神经细胞的功能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12.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13.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与下列哪项生理过程无关(  )

A.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分解

B.糖蛋白的识别作用

C.线粒体的有氧呼吸

D.不同细胞膜的相互融合

14.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B.突触小泡可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C.神经递质可使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D.兴奋可以在神经元之间双向传递

1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6.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兴奋

C.兴奋在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之间可以双向传递

17.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18.在突触传递中,神经递质一旦被释放,无论是否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都会迅速的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而离开突触间隙,从而(  )

A.为下一次突触传递做好准备

B.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C.另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

D.使一个反射过程得以完成

19.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其原因是(  )

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突触间隙组成的

B.突触后膜内有突触小体

C.突触后膜内有突触小泡

D.突触小体内有许多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20.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刺激就会发生反射活动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22.下列与神经元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虽然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突触结构确有多个,说明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构成连接

B.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胞体型

C.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D.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23.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B.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C.在突触上,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D.神经递质的合成一定在核糖体

24.下列关于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处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信赖于的膜的选择透过性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突触后膜兴奋时膜外负电荷相对较多

2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B.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26.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传递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一定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7.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哪项不是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区别(  )

A.兴奋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但兴奋传递的方式是神经递质

B.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但只能单向传递

C.兴奋的传导不需要突触,但兴奋的传递需要突触

D.兴奋的传导需要ATP,但兴奋的传递不需要ATP

2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双向的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29.下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只能从①经②传递到③

B.②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能量

D.③处实现由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30.下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D.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

31.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的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的是主动运输

D.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32.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

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的膜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酶水解而迅速失活

D.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相同

33.如图表示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

B.②处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③对神经递质的识别不具有专一性

D.④一定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34.如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

B.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和②处将实现相同的信号转换

C.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②上的特定受体有关

D.③中的物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35.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内含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减小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消耗能量

D.当兴奋沿着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3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下面是人体内的突触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该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突触间隙,2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B.2是胞体膜,3是轴突膜或树突膜

C.由于2与3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因而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D.兴奋的传递方向是从2所在的神经元传向3所在的神经元

37.下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含有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B.④上有①中物质的受体

C.兴奋在②④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由②到④的传递都是电信号

38.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39.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单向传递

B.③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递质从①处释放需要④及①上蛋白质的协助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40.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4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下图表示突触后抑制的某种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1)神经递质位于神经末梢内部的________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

(2)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只能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2的作用效应是________

(4)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1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

请在下图中标明受神经递质影响后,突触A、B中突触后膜的暂时性电位表现

42.闰绍细胞是脊髓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其活动经轴突回返作用于运动神经元。

抑制开始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如图,箭头表示兴奋传递方向)

(1)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自身的活动。

(2)图中神经元之间存在的环境联系,属于____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其意义是____________。

(3)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____________内流,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上的Cl-内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兴奋由侧支传来时,图中被抑制的神经元是____________。

(4)兴奋在闰绍细胞与运动神经元2之间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其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___________中,研究发现,释放到突触间隙的部分神经递质可通过形成囊泡“回流”到突触前膜,从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

43.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__75mV(填低或高)。

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可多选)。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

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44.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下面图1和图2是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____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系所破坏。

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释放,并与位于突触__________(前/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在图1中,当某种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__________,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2中,当另一种神经递质与受体特异性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2)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

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__________(抑制剂/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解病情。

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神经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神经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神经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45.下图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的,图中有甲、乙两个神经元,正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前一神经元的____________释放,经扩散经过____________后,再与后一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_上的特异性__________结合,引发后一神经元的神经冲动。

(3)已知细胞甲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使细胞乙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会被迅速分解。

现有某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将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

46.如下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据图回答:

(1)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其结构如图所示,该结构包括[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当兴奋传到结构B时,引起[m]内的______________释放到D,再扩散至E,并与E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E产生兴奋或抑制。

从而使兴奋从上一个神经元传至下一个神经元。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_。

因此若在c点给一个刺激,引起c点兴奋,只可在图中__________点检测到兴奋。

47.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尔·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3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研究成果。

这项成果对于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宽约200~500nm的裂缝,并且这两个神经细胞通过“突触”连结。

下图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化学突触及信号传导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信号的传递只有在某些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的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__融合,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2)神经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____________(细胞器)。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到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兴奋通过突触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48.阅读资料结合蛙“神经—腓肠肌”标本示意图,将下列验证实验补充完整:

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它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会尽快消失,乙酰胆碱酯酶能够催化它的分解。

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

蛙神经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腓肠肌(二者之间的连接类似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使其收缩,可以用电流表记录肌肉细胞上的电位变化。

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具:

两个相同的上述装置、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溶液、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和现象:

第一步:

将两个装置分别编号为1、2,用电极分别同时给予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一次刺激,腓肠肌都收缩一次,电流表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二步:

在装置1的____________(填字母)处滴加一定量的有机磷杀虫剂;在装置2的相同位置处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装置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据报道,当大脑里乙酰胆碱(Ach,一种神经递质)浓度增高时,信息传递快,记忆增强,思维敏捷。

下图为实验人员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实验图:

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仪(轴突中已除去突触小泡)

下表为不同浓度Ach刺激下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

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C处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②D处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轴突中除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下图所示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______________构成,①中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的特点,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慢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需要一定的时间(约0.5~1毫秒)。

(4)①中的物质释放并使④兴奋时,兴奋处的细胞膜外表面电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①中释放的物质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其被分解,则会导致______。

51.下图A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图B是图A中⑤结构的部分放大图。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的③④⑤共同构成__________,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

(2)②结构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

(3)构成⑤结构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_。

(4)静息时,⑤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52.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研究表明:

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

下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和突触的差异,请回答:

(1)图1中共有__________个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